弹性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83392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弹性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性按键结构,弹性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帽、弹性件、壳体和开关,按键帽设于壳体外表部,弹性件和开关设于壳体内部的腔体中,该弹性件连接按键帽和开关,使按键帽和开关形成联动机构,按键帽受到按压时,该按键帽挤压弹性件,弹性件产生形变而带动开关以实现按键功能,且该弹性件对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以使该按键帽恢复未被按压时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按键帽和开关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连接按键帽和开关,使按键帽和开关形成联动机构,从而有效解决了用户未按压按键中心时,出现按键左或右起翘的问题。
【专利说明】弹性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性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厚度也越做越薄,为安装按键所预留的空间也越来越狭小,按键装入移动终端壳体内后,用户在按压按键时,特别是在用户使用单手按压按键时,手指的按压点一般会与按键中心出现错位,当按压点相对按键中心偏左时,按键容易出现右起翘;当按压点相对按键中心偏右时,按键容易出现左起翘,这种类似与跷跷板现象的技术问题使用户感觉移动终端不够稳定、不够精密,从而大大影响用户体验。
[000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用户未按压按键中心时,出现按键左或右起翘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按键结构,所述弹性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帽、弹性件、壳体和开关,所述按键帽设于所述壳体外表部,所述弹性件和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腔体中,该弹性件连接所述按键帽和开关,使所述按键帽和开关形成联动机构,所述按键帽受到按压时,该按键帽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而带动所述开关以实现按键功能,且该弹性件对所述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以使该按键帽恢复未被按压时状态。
[0006]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本体和弹性圈,所述本体设于所述按键帽和开关之间,以连接所述按键帽和开关,所述弹性圈与所述腔体内壁抵接,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弹性圈未受到挤压时其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弹性圈受到挤压而变形时,对所述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
[0007]优选地,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自所述壳体内部向外部依次分布并互相连通,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本体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连接通道中,所述按键帽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0008]优选地,所述弹性圈上设有向远离该弹性圈方向延伸的弹性臂,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设有防止所述弹性臂脱出的挡板。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弹性圈置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侧面上。
[0010]优选地,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圈为两个,所述弹性臂为两个,所述弹性圈和弹性臂对称分布在所述本体的两侧。
[0011]优选地,所述弹性臂向靠近所述第三腔体且远离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弹性圈的一端相对所述弹性圈更靠近所述第一腔体。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圈中部镂空呈圆环状。
[0013]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TPU件。
[0014]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弹性按键结构。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按键帽和开关之间设有弹性件,该弹性件连接按键帽和开关,使按键帽和开关形成联动机构,在按键帽处于非按压状态时,弹性件处于不变形的自然状态;在按键帽处于被按压状态时,按键帽受到外力向靠近所述开关方向运动,并带动弹性件向开关方向运动,从而使弹性件带动开关触发按键功能,该弹性件随着按键帽运动而触碰壳体内部腔体内壁并逐渐产生形变,并且弹性件对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在按压按键帽的外力消失后,该弹性件施加的反向弹力使按键帽快速恢复成非按压状态,即按键帽从凹陷状态变为凸起状态,有效解决了用户未按压按键中心时,出现按键左或右起翘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性按键结构的剖视图;
[0017]图2为图1中弹性按键的弹性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弹性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按键结构,参照图1、图2和图3,该弹性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帽1、弹性件2、壳体3和开关4,按键帽I设于壳体3外表部,弹性件2和开关4设于壳体3内部的腔体5中,该弹性件2连接按键帽I和开关4,使按键帽I和开关4形成联动机构,按键帽I受到按压时,该按键帽I挤压弹性件2,弹性件2产生形变而带动开关4以实现按键功能,且该弹性件2对按键帽I施加反向弹力以使该按键帽I恢复未被按压时状态。
[002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按键帽I和开关4之间设有弹性件2,该弹性件2连接按键帽I和开关4,使按键帽I和开关4形成联动机构,在按键帽I处于非按压状态时,弹性件2处于不变形的自然状态;在按键帽I处于被按压状态时,按键帽I受到外力向靠近所述开关4方向运动,并带动弹性件2向开关4方向运动,从而使弹性件2带动开关4触发按键功能,该弹性件2随着按键帽I运动而触碰壳体3内部腔体5内壁并逐渐产生形变,并且弹性件2对按键帽I施加反向弹力,在按压按键帽I的外力消失后,该弹性件2施加的反向弹力使按键帽I快速恢复成非按压状态,即按键帽I从凹陷状态变为凸起状态,有效解决了用户未按压按键中心时,出现按键左或右起翘的问题。
[0023]进一步地,弹性件2包括本体21和弹性圈22,本体21设于按键帽I和开关4之间,以连接按键帽I和开关4,弹性圈22与腔体5内壁抵接,弹性圈22设于本体21的两侧,弹性圈22未受到挤压时其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弹性圈22受到挤压变形时,对按键帽I施加反向弹力。
[0024]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包括本体21和弹性圈22,本体21可以为硬性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制成,弹性圈22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 TPU)制成,本体21和弹性圈22 —体成型,则弹性圈22既有良好弹性又经久耐用;本体21连接按键帽I和开关4,弹性圈22对称分布在本体21的两侧,弹性圈22在未受到挤压时与腔体5内壁抵接,且弹性圈22未受到挤压(即自然状态)时,弹性圈22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弹性圈横截面优选为圆形,因为圆形受到挤压后变形更均匀,进而弹性圈22对按键帽施加的反向弹力也更加均匀。
[0025]进一步地,腔体5包括第一腔体51、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第一腔体51、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自壳体3内部向外部依次分布并互相连通,开关4设于第一腔体51中,弹性圈22设于第二腔体52中,本体21设于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的连接通道中,按键帽I设于第三腔体53内。
[0026]在本实施例中,开关4、弹性圈22和按键帽I分别设于不同的腔体内,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一腔体51的腔体壁定位支撑弹性圈22,防止弹性圈22受到按键帽I推动运动至第一腔体51 ;第三腔体53靠近第二腔体52的腔体壁定位支撑按键帽1,当按键帽I受到外力按压而向靠近开关4方向运动至第三腔体53靠近第二腔体52的腔体壁时,该腔体壁对按键帽I施加反向支撑力,防止按键帽I向靠近开关4方向过度运动;本体21设于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的连接通道中,限定了本体21的运动路径,即弹性件2必须沿着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的连接通道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提高了弹性按键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0027]优选地,弹性圈22上设有向远离该弹性圈22方向延伸的弹性臂23,第二腔体52与第三腔体53之间设有防止弹性臂23脱出的挡板31,该挡板31可以为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三腔体53的腔体壁或者特设于第二腔体52和第三腔体53之间的板状件。这样,在按压按键帽I的力消失后,弹性圈22的反向弹力带动按键帽I向远离开关4方向运动,当连接按键帽I的弹性件2运动至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三腔体53的腔体壁时,弹性臂23与该腔体壁(即挡板31)接触并产生形变以阻止弹性件2从第二腔体52内脱出。
[0028]优选地,第二腔体52横截面积大于第一腔体51的横截面积,弹性圈22置于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一腔体51的侧面上,这样,在第二腔体52中无需另外设置专门用于支撑弹性圈22的支撑装置,仅需利用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一腔体51的腔体壁支撑弹性圈22即可,从而使弹性按键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和可靠。
[0029]优选地,弹性圈22中部镂空呈圆环状,这样提高了弹性圈22的缓冲和回弹作用,也节省了制造弹性圈22的原材料。
[0030]进一步地,弹性件2的弹性圈22为两个,弹性臂23为两个,弹性圈22和弹性臂23对称分布在本体21的两侧。这样,既保证了弹性件2对按键帽I的弹性复位和缓冲作用,又实现了弹性件2结构简单化和稳定化,使弹性件2对按键帽I施加的反向弹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弹性按键结构的稳定性。
[0031]优选地,弹性臂23向靠近第三腔体53且远离第一腔体51方向延伸,弹性臂23远离弹性圈22的一端相对弹性圈22更靠近第一腔体51。这样,在按压按键帽I的外力消失后,弹性件2带动按键帽I向远离开关4方向运动时,弹性臂23先触碰到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三腔体53的腔体壁,从而弹性臂23与该腔体壁接触防止弹性件2从第二腔体52内脱出,避免了弹性圈22先与第二腔体52靠近第三腔体53的腔体壁接触而减弱弹性臂23的防脱出作用。
[0032]优选地,弹性件2为TPU件,即弹性臂23、弹性圈22和本体21均可为TPU件,从而提高了弹性件2对开关的缓冲保护,从而无需在壳体3内部安装内部保护支架,也能在移动终端跌落、受到冲击等情况时保护按键内部的电子器件。此外,弹性件2也可以为其他柔性材料制成。
[003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按键帽I和开关4之间设有弹性件2,该弹性件2连接按键帽I和开关4,使按键帽I和开关4形成联动机构,在按键帽I处于非按压状态时,弹性件2处于不变形的自然状态;在按键帽I处于被按压状态时,按键帽I受到外力向靠近所述开关4方向运动,并带动弹性件2向开关4方向运动,从而使弹性件2带动开关4触发按键功能,该弹性件2随着按键帽I运动而触碰壳体3内部腔体5内壁并逐渐产生形变,并且弹性件2对按键帽I施加反向弹力,在按压按键帽I的外力消失后,该弹性件2施加的反向弹力使按键帽I快速恢复成非按压状态,即按键帽I从凹陷状态变为凸起状态,有效解决了用户未按压按键中心时,出现按键左或右起翘的问题。此外,本案所述的弹性圈应用于条形按键时效果更好。
[00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键结构包括按键帽、弹性件、壳体和开关,所述按键帽设于所述壳体外表部,所述弹性件和开关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腔体中,该弹性件连接所述按键帽和开关,使所述按键帽和开关形成联动机构,所述按键帽受到按压时,该按键帽挤压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产生形变而带动所述开关以实现按键功能,且该弹性件对所述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以使该按键帽恢复未被按压时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本体和弹性圈,所述本体设于所述按键帽和开关之间,以连接所述按键帽和开关,所述弹性圈与所述腔体内壁抵接,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本体的两侧;所述弹性圈未受到挤压时其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弹性圈受到挤压而变形时,对所述按键帽施加反向弹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自所述壳体内部向外部依次分布并互相连通,所述开关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弹性圈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本体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连接通道中,所述按键帽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上设有向远离该弹性圈方向延伸的弹性臂,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之间设有防止所述弹性臂脱出的挡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腔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弹性圈置于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圈为两个,所述弹性臂为两个,所述弹性圈和弹性臂对称分布在所述本体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向靠近所述第三腔体且远离所述第一腔体方向延伸,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弹性圈的一端相对所述弹性圈更靠近所述第一腔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圈中部镂空呈圆环状。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TPU件。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所述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弹性按键结构。
【文档编号】H04M1/23GK204244313SQ20142066475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6日
【发明者】王墨靖 申请人: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