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9533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先估算出这些小区的覆盖区域,再根据这些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等统计数据,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出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小区对。
【专利说明】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分组数据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现在运营商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已逐渐饱和,同时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这种局势下,目前运营商通常要同时运营这两个移动通信网络。那么,在这种不同网络覆盖的环境下,为了合理调度网络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用户拥有较好的业务体验,运营商往往会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一些统计数据,例如从网管系统、业务支撑系统、信令监测系统等中获取,以得到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此信息是用于不同网络之间协同运营的基础信息),便于开展不同网络之间的关联分析、调度等。
[0003]目前,通常使用下述两种方式来获取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
[0004]第一种方式:对不同网络下的路测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具体为,采用人工实地测试的方式,例如,使用两台支持记录地理位置信息的移动终端,并沿一条预定的路线移动,分别记录不同网络下移动终端的信号强度,然后再根据移动终端的模选网信息,来形成反映实际不同网络覆盖情况的路测数据,进行后续分析。
[0005]第二种方式:对不同网络中的通信事件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例如根据GSM系统中基站控制器(BSC)或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上统计的各小区之间的切换次数来分析,如果A网络中的小区a与B网络中的小区b之间的切换次数较多,那么就认为小区a与小区b是一组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
[0006]从上述两种获取方式可以看出,采用第一种方式的话,一般需要沿一条预定的路线,这种测试方式无法覆盖不同网络的整个区域,使得获取的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的准确性较差;采用第二种方式的话,例如根据切换次数这种方式只能判断两个小区存在邻区关系,而不能确定这两者是属于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还是仅仅属于边界相邻小区,并且这种方式也无法避免由于通信设备中未配置邻区关系而未统计到切换次数,从而忽略两个小区之间的覆盖共同区域的情况,这就使得获取的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的准确性仍然较差。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获取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的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0008]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的方法,包括:[0009]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所述基础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
[0010]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每个覆盖小区为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
[0011]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
[00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装置,包括:
[0013]覆盖区域估算模块,用于根据基础信息存储模块存储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所述基础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
[0014]共同覆盖程度计算模块,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每个覆盖小区为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
[0015]输出模块,用于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
[0016]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首先可以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等基础信息,来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然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可以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等统计数据,来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在这里,覆盖小区指的是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最后,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一对覆盖共同区域小区并输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估算不同网络中各自小区的覆盖区域时,是根据这些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发射功率等信息进行估算的,这种估算结果更贴近于不同网络下小区的实际覆盖情况,这样就使得输出的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更为准确,方便不同网络下小区的协同运营;并且在计算不同网络下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时,考虑了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等统计数据,这样在比较不同网络中两个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情况下,不仅只是衡量覆盖共同区域的面积,还根据时间提前量等统计数据,衡量了两者覆盖共同区域的业务分布权重,由此得到的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业务相关度更为密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估算第一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小区的流程图;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示意图;[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该小区的当前覆盖区域示意图;
[002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小区的覆盖区域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该小区的覆盖区域中各子区域的面积示意图;
[002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与该小区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有获取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小区信息的方式,通常为根据不同网络下的路测数据,来获得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信息;或者根据不同网络中的通信事件统计数据来获得,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存在获取到的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不够准确。基于此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估算出这些小区的覆盖区域,再根据这些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等统计数据,可以准确地确定出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
[0027]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的方法及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种网络覆盖的场景下,并不仅限于下述提及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但是在多种网络例如包括2个以上不同网络的情况下,在确定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时,是先将这些网络划分为若干组,每组均包括两个网络,然后使用下述方法来确定。例如,在A网络、B网络和C网络覆盖的场景下,可以将其划分为3组来一一确定(即第I组:A网络和B网络;第2组:A网络和C网络;第3组:B网络和C网络)。
[002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0]SlOl: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
[0031]在这里,前述基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例如位置信息可以包括各小区所属基站的经纬度信息;
[0032]S102: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
[0033]在这里,每个覆盖小区实际上指的是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可以采用现有方式从第二网络的小区中找出这些覆盖小区,详细查找流程在此不再详述;
[0034]S103: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
[0035]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lOl中,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下述流程估算出第一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
[0036]S201: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与覆盖半径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小区的覆盖半径,并将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圆心且以覆盖半径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估算为该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
[0037]S202:判断是否存在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若是,执行步骤S203 ;若否,执行步骤 S204 ;
[0038]S203: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以及第一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
[0039]S204:确定该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无变化,并继续执行步骤S205 ;
[0040]S205: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根据第二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以及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0041]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201中,以A网络(第一网络)中的小区Atl为例,小区Atl的发射功率与覆盖半径的对应关系可采用现有公知的计算模型或简化模型计算得到,可以根据此对应关系确定出该小区的最大覆盖半径Raci画圆,具体为以小区Atl的天线所在位置为圆心,以Raci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作为第一覆盖区域(也就是初始覆盖区域,如图3所示的阴影部分)。
[0042]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203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0043]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选择与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形成的夹角均最小的天线方位角所对应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
[0044]在这里,第一预设条件并不仅限于上述这种实现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条件选择出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0045]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203中,可以通过下述流程得到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
[0046]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端点,分别沿该小区与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确定第一射线和第二射线;
[0047]将第一射线、第二射线以及第一覆盖区域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作为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在这里,扇形区域实际上是包含沿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方向所作射线的区域。
[0048]仍以上述小区A0为例,假设小区A0的天线方位角为Z Atl,顺时针邻区的天线方位角为Z Aatui,这样两者的夹角为Angle ( Z A0, Z Aa(W),逆时针邻区的天线方位角Z Aadj2,这样两者的夹角为Angle (ZAtl, Z Aadj2) 0那么,以小区Atl的天线所在位置为端点,分别沿Z A0顺时针偏转l/2Angle (ZA0, Z Aadjl)确定出第一射线,也就是说,沿该小区与顺时针邻区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确定;沿2 Aci逆时针偏转l/2Angle( Z Aci, Z Aadj2)确定出第二射线,也就是说,沿该小区与逆时针邻区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确定,这样一来,两条射线与小区Atl的第一覆盖区域所形成的包含沿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方向所作射线的扇形区域,作为小区A0的第二覆盖区域(如图4所示的阴影部分)。
[0049]较佳地,在上述步骤S205中,第二预设条件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0050]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分别计算该小区和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每个小区的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覆盖半径之和;
[0051]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选择与该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与该小区的覆盖半径之和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0052]在这里,仍以小区Atl为例,可以将与小区Atl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与小区Atl的覆盖半径之和的小区,分别标记为小区N1,小区队…小区Nn。此外,上述第二预设条件并不仅限于上述这种实现方式,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条件选择出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在此不再列举。
[0053]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S205中,通过下述流程得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0054]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所在位置的连线上,根据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计算各连线上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相等的点,并经过该点做该点所在连线的垂线;
[0055]在各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相交的情况下,将各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形成的且靠近该小区的天线位置的区域,作为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0056]在此流程中,在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之间的连线上,可以根据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之比,也可以根据该小区与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的平方之比,来计算出此连线上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相等的点。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计算得出,在此不再一一枚举。
[0057]仍以小区A0为例,假设它的第二类邻区为小区N1,小区队…小区Nn,那么,对于小区N1而言,假设在小区A0与小区N1的天线所在位置之间的连线上,计算出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相等的点为X,那么,沿着此点X做连线的垂线,如果此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相交,那么此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形成两个区域,将靠近小区Atl的天线所在位置的区域作为此条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形成的且靠近该小区的天线位置的区域(如图5所示的阴影部分)。
[0058]针对其他小区队…小区Nn,重复执行上述流程,即可得到各垂线与第一覆盖区域或第二覆盖区域形成的且靠近该小区的天线位置的区域,将其作为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如图6所示的阴影部分)。
[0059]针对第二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估算此网络中每个小区的覆盖区域的方式,与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的估算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60]较佳地,在上述步骤102中,通过下述流程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
同覆盖程度值:
[0061]根据采集到的第一网络中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将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计算每个子区域的面积;在这里,每个子区域代表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对应的距离区间;
[0062]根据公式Wi=每个子区域中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计算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其中Wi为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
[0063]计算每个覆盖小区的覆盖区域与的该小区的覆盖区域中各子区域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并使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
【权利要求】
1.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所述基础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 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每个覆盖小区为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 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与覆盖半径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小区的覆盖半径,并将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圆心且以所述覆盖半径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估算为该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 若存在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 则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 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根据第二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针对第二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依次按照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的估算方式得到第二网络中每个小区的覆盖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选择与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形成的夹角均最小的天线方位角所对应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具体包括: 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端点,分别沿该小区与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确定第一射线和第二射线; 将所述第一射线、所述第二射线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作为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所述扇形区域为包含沿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方向所作射线的区域。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分别计算该小区和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每个小区的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覆盖半径之和; 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选择与该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与该小区的覆盖半径之和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具体包括: 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所在位置的连线上,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计算各连线上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相等的点,并经过该点做该点所在连线的垂线; 若各垂线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相交,则将各垂线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形成的且靠近该小区的天线位置的区域,作为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具体包括: 根据采集到的第一网络中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将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计算每个子区域的面积,每个子区域代表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对应的距离区间; 根据公式Wi=每个子区域中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计算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其中Wi为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 计算每个覆盖小区的覆盖区域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中各子区域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并使用下述公式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

8.一种确定不同网络中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覆盖区域估算模块,用于根据基础信息存储模块存储的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基础信息,分别估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覆盖区域,所述基础信息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中各小区的位置信息、天线方位角和发射功率; 共同覆盖程度值计算模块,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和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分别计算该小区与每个覆盖小区之间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每个覆盖小区为第二网络中与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存在重叠区域的小区; 输出模块,用于将计算出的共同覆盖程度值最大的覆盖小区,与第一网络中的该小区组成覆盖共同区域的小区对并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根据该小区的发射功率与覆盖半径的对应关系,确定该小区的覆盖半径,并将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圆心且以所述覆盖半径为半径所形成的圆形区域,估算为该小区的第一覆盖区域;若存在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则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根据第一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根据第二预设条件确定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并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得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针对第二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依次按照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的估算方式得到第二网络中每个小区的覆盖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从与该小区共基站的小区中,选择与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上形成的夹角均最小的天线方位角所对应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一类邻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以该小区的天线所在位置为端点,分别沿该小区与第一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方位角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确定第一射线和第二射线;将所述第一射线、所述第二射线以及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所形成的扇形区域,作为该小区的第二覆盖区域,所述扇形区域为包含沿该小区的天线方位角方向所作射线的区域。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分别计算该小区和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每个小区的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以及覆盖半径之和;从与该小区非共基站的小区集中,选择与该小区所属基站之间的距离小于与该小区的覆盖半径之和的小区,并将其作为该小区的第二类邻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估算模块,具体用于针对第一网络中的每个小区,在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天线所在位置的连线上,根据该小区与所述第二类邻区中每个邻区的发射功率,计算各连线上终端的接收信号强度相等的点,并经过该点所在连线的垂线;若各垂线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相交,则将各垂线与所述第一覆盖区域或所述第二覆盖区域形成的且靠近该小区的天线位置的区域,作为该小区的覆盖区域。
14.如权利要求8-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同覆盖程度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采集到的第一网络中该小区的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将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并计算每个子区域的面积,每个子区域代表时间提前量统计数据对应的距离区间;根据公式Wi=每个子区域中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该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所有用户采样点数,计算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其中Wi为每个子区域的业务量分布权重;计算每个覆盖小区的覆盖区域与的该小区的覆盖区域中各子区域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并使用公式
【文档编号】H04W16/18GK103929751SQ20131001200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陈磊, 沈乐庆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