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音控制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88165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声音控制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声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带音频输出的电子产品中,如机顶盒和电视机等,由于采用低成本的声音控制电路,一般存在开机和关机时出现爆破声的问题。而随着科技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采用更高端的技术来解决爆破声的问题,则会增加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不利于公司、企业和商家的发展。因此,急需设计一种低成本、且能解决爆破声问题的声音控制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低成本、且能解决爆破声问题的声音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声音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源、第一 PNP型三极管、第二 NPN型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构成的用于在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拉低的主控制电路,其中,在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或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有用于快速控制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和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导通、以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迅速拉低的辅助电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基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电容正极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容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负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负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正极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需要拉低的音频信号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辅助电路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二电阻阻值比例为47 =IOOO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辅助电路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
三二极管和第三电容;其中,[0014]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容负极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三电阻阻值与所述第四电阻阻值比例为22 =IOO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为3.3V、5V、12V、24V或36V ;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3.3V、5V、12V、24V或36V。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辅助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辅助电路同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正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容负极接地;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采用一个由两个二极管封装而成的开关二极管替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声音控制电路中引入结构简单、低成本的辅助电路,以便于加快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信号拉低的速度,有效避免开机和关机时出现爆破声。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声音控制电路中主控制电路原理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声音控制电路中主控制电路原理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第一种辅助电路的声音控制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第二种辅助电路的声音控制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有第三种辅助电路的声音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声音控制电路原理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和图5,包括由第一电源、第一 PNP型三极管Q1、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容CEl和第二电容CE2构成的用于在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AUDIO_MUTE拉低的主控制电路。其中,在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或第一电容CEl的负极连接有用于快速控制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以将音频信号输出端AUDIO_MUTE迅速拉低的辅助电路。且辅助电路由极少元器件的简单电路构成,成本低。这样通过在声音控制电路中引入结构简单、低成本的辅助电路,以便于加快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AUDIO_MUTE信号拉低的速度,有效避免开机和关机时出现爆破声。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主控制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基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一电容CWl正极接第一电源,第一电容CEl负极接地,第二电容CE2负极接地,第二电容CE2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负极;第一二极管Dl正极与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l负极和第二二极管D2正极接第一电源;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需要拉低的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0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电压可以是3.3V、5V、12V、24V或36V,优选采用12V。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采用一个由两个二极管封装而成的开关二极管D4(BAV99)替代。与两个二极管相比,一个开关二极管D4(BAV99)响应更快,且在PCB板上占面积更少,因此能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的声音控制电路。在图1所示的主控制电路中,省略了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 (包括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线路上的电路连接。开机时,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包括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会因为电路充电而导致电压突变,从而产生爆破声。关机时,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会因为突然断电导致电压突变,从而产生爆破声。解决爆破声的办法就是在开关机时,在产生爆破声前把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信号拉低,这就要求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瞬时被拉低。图1所示的主控制电路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两个三极管快速导通从而赢得时间来控制声音,避免产生爆破声。具体地,在开机时:第一电源输入+12V电压,一路电压通过第二二极管D2给第二电容CE2充电,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E)电压为+12V ;另一路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l给第一电容CEl充电,其充电时间为T=R1*CE1,因此开机瞬间,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B)电压小于+12V,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导通,因此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也为高,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使得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变低,从而避免开机有爆破声。经过T=R1*CE1,第一电容CEl充满电,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UEB〈0.7V,第一 PNP型三极管Ql截止,第二 NPN型三极管Q2截止,使得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正常播放声音。在关机时:第一电源电压由+12V变为0V,相当于接地;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为0V,发射极为+12V ;从而使得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U-EBX).7V,Q1导通,从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也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变低,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也变低,关闭声音。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开机和关机时,必须使得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变低,才能避免爆破声出现。而能否保证在开关机时,控制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快速导通,才能实现快速将音频信号输出端AUDIO_MUTE变低,有效避免出现爆破声。基于此原理,所采用的辅助电路可以有多种选择,下面仅列举其中的三种辅助电路实施方式来进行解释说明。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不,声音控制电路的第一种辅助电路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Q3 ;其中,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优选地,第一电阻阻值与第二电阻阻值比例为47:1000。例如,第一电阻Rl阻值为47欧姆,第二电阻R2阻值为I千欧姆。图3所示的声音控制电路中,在开机时:第三PNP型三极管Q3基极电压会比发射极的电压高,因此,第三PNP型三极管Q3截止,对开机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开机时控制爆破声的原理参见前述分析,在此不赘述。图3所示的声音控制电路中,以第一电源电压为12V为例,工作时: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压跟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都是+12V,第三PNP型三极管Q3基极电压是电阻Rl和R2分压。假设Rl=47欧姆、R2=1K欧姆,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UB=12*R2/(R1+R2) =12*1000/(1000+47)=11.46V,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基极的电压差:U ^eb=Ue-Ub=I 2-11.46=0.54 (V), U ‘EB小于三极管的门限电压0.7V,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处于截止状态。在关机时:第一电源+12V放电,其电压只需下降:UEB-U‘EB=0.7V-0.54V=0.16V,就可以达到门限电压从而触发第三PNP型三极管Q3,使得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为0V,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导通,从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考虑到系统不能设计非常标准的+12V,假设输入电压+12V±5%,即输入电压范围
12.6 11.4V。分析如下:I)、当输入电压+12.6V时:第三PNP 型三极管 Q3 的基极电压 Ub=12.6* (1000/ (1000+47)) =12.03,发射极和基极压差U ‘EB=UE-UB=12.6-12.03=0.57 (V);在关机时,输入电压+12.6V只需放电:Ueb-U ‘eb=0.7V-0.57V=0.13V,就足以触发第三PNP型三极管Q3,使得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2)、当输入电压+11.4V时:第三PNP 型三极管 Q3 的基极电压 Ub=IL 4* (1000/ (1000+47)) =10.89,发射极和基极压差U ‘EB=UE-UB=11.4-10.89=0.51 (V);在关机时,输入电压+11.4V只需放电:Ueb-U ‘eb=0.7V-0.5IV=0.19V就触发第三PNP型三极管Q3,使得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可见,输入电压越高,第三PNP型三极管Q3触发越快,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就越快,能更有效的避`免爆破声出现。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种辅助电路I设计非常简单,只需3个电阻和I个三极管即可实现,因此电路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价格优势。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声音控制电路的第二种辅助电路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CE3。其中,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E3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源,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电容CE3负极接地。优选地,第三电阻阻值与第四电阻阻值比例为22:100。例如,第三电阻R3阻值为220欧姆,第四电阻R4阻值为I千欧姆。其中,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电压分别都可以为3.3V、5V、12V、24V或36V。优选地,第一电源采用12V电源,第二电源采用3.3V电压。图4所示的声音控制电路中,开机时:第二种辅助电路2的第四PNP型三极管Q4由于UEB〈0.7V,因此不会对开机声音造成任何影响。工作时:第四PNP型三极管Q4基极电压是电阻R3和R4的分压。假设R3=220欧姆、R4=1K欧姆,第一电源采用12V电源,第二电源采用3.3V电压,此时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电压UB=12*R3/(R8+R3)=3.3* (1000/(1000+220))=2.7,发射极和基极压差U ‘EB=UE_UB=3.3-2.7=0.6,由于U ‘EB小于三极管的门限电压0.7V,因此第四PNP型三极管Q4处于截止状态。关机时:电压+3.3V放电,其电压只需下降:UEB-U ‘EB=0.7V-0.6V=0.1V,就可以达到门限电压,从而触发第四PNP型三极管Q4,使得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考虑到+3.3V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假设+3.3V电压的波动范围+3.1V +3.5V。分析如下:I)、当输入电压+3.5V时:第四PNP 型三极管 Q4 的基极电压 Ub=3.5* (1000/ (1000+220)) =2.87,发射极和基极压差U ‘eb=Ue-Ub=3.5-2.87=0.63V。关机时,电压+3.5V只需放电:UbeU ‘be=0.7V-0.63V=0.07V时,第四PNP型三极管Q4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2)、当输入电压+3.1V时:第四PNP 型三极管 Q4 的基极电压 Ub=3.1* (1000/ (1000+220)) =2.54,发射极和基极压差Ueb=Ue-Ub=3.1-2.54=0.56V,关机时,电压+3.1V只需放电:UBE-U‘BE=0.7V-0.56V=0.14V时,第四PNP型三极管Q4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可见,输入电压越高,第四PNP型三极管Q4触发越快,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就越快,能更有效的避免爆破声出现。但是无法保证输入电压+3.3V只在(+3.1V +3.5V)范围内波动,假设+3.3V出现错误导致输入电压+3.3偏离(+3.1V +3.5V)范围,而此时机器又能正常工作,那么就有必要知道到底输入电压+3.3V为多高时AUD10_MUTE 为低,关闭 AUD10_L 和 AUD10_R。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输入的电压越高,U ‘BE越大,Ube-U ‘BE的电压差越小,这几个电压值存在线性关系,表明输入电压越高就容易使得第四PNP型三极管Q4导通,从而触发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因此有必要知道输入电压+3.3V的极值电压,求输入电压的极限值过程如下。[0058]假设一元一次方程:Y=KX+B ;其中,Y是输入的电压,X是三极管的U ‘EB。当电压为+3.5V,U ‘EB=0.63V;当电压为+3.3V时,U ‘EB=0.6V可列如下方程:3.5=0.63*K+B ;3.3=0.6*K+B ;解:K=20/3,B=-0.7,Y= (20/3) *Χ_0.7。当Χ=0.7,Y= (20/3) *0.7-0.7=3.9V,即当输入为 +3.9V 时,第一 PNP 型三极管 Ql 触发,低于该输入电压是安全的。对于产品设计来说,+3.3V—般都是给主芯片内核供电,电压过高时会烧坏主芯片,使得机器崩溃,因此当输入极值电压为+3.3V时,机器已经死机,在设计上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上述第二种实施方式是安全可行的。且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种辅助电路设计非常简单,只需2个电阻、I个二极管、I个三极管和I个电解电容共5个元件即可实现,因此电路成本较低,具有很高的价格优势。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75,声音控制电路的第三种辅助电路包括与第一电容CEl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且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三电源电压。其中,第一电源电压可以是3.3V、5V、12V、24V或36V,第三电源电压可以是比第一电源电压低的任意电压。在本方案中,只需引入一个第三电源即可,优选引入+5V电源,第一电源优选为12V电源,电路成本低,且能达到较好的防爆破声的效果。图5中所示电路工作原理如下:开机时:第三种辅助电路3给第一电容CEl的负极充电,其充电不对电路产生影响。工作时:第一电源+12V给第一电容CEl正极充电,第三电源+5V给第一电容CEl负极充电,第一电容CEl的正极电压位为+12V,而第一电容CEl正负极电压差为+7V。关机时:第一电容CEl正负极同时放电,使得第一电容CEl的电位差瞬间变化,第一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变成12-5V=7V,Ueb>0.7V,第一 PNP型三极管Ql导通,从而触发第二 NPN型三极管Q2导通,音频信号输出端AUD10_MUTE为低,关闭音频左端AUD10_L和音频右端AUD10_R,避免爆破声出现。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特点选用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种实施方式和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将上述三种实施方式中的电路合并在同一声音控制电路中,即辅助电路同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经第一电阻Rl连接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R2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接地,第三PNP型三极管Q3发射极连接第一 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部分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三二极管D3和第三电容CE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R4接地,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E3正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源,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电容CE3负极接地;第三部分包括与第一电容CEl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三电源电压。其中,上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辅助电路工作原理可参见前述各实施例,在此不一一赘述。同样,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的电压值可以是
3.3V、5V、12V、24V或36V中的任意值,且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三电源电压。[006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声音控制电路中引入结构简单、低成本的辅助电路,以便于加快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信号拉低的速度,有效避免开机和关机时出现
爆破声。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声音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源、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一ニ极管、第二ニ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构成的用于在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拉低的主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或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有用于快速控制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和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导通、以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迅速拉低的辅助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基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ニ极管负极,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一电容正极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电容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容正极连接所述第二ニ极管负极; 所述第一ニ极管正极与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一ニ极管负极和所述第二ニ极管正极接所述第一电源; 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发射极接地,集电极连接需要拉低的音频信号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其中, 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与所述第二电阻阻值比例为47 =IOOO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三ニ极管和第三电容;其中,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ニ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正极,所述第三ニ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容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阻阻值与所述第四电阻阻值比例为22:1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电压为3.3V、5V、12V、24V 或 36V ;所述第二电源电压为 3.3V、5V、12V、24V 或 36V。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路同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三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并经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三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三ニ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三电阻接第二电源、并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ニ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三电容正极,所述第三ニ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电容负极接地; 所述第三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电容负极连接的第三电源,所述第一电源电压大于所述第三电源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ニ极管和所述第二ニ极管采用一个由两个ニ极管封装而 成的开关ニ极管替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音控制电路,包括由第一电源、第一PNP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构成的用于在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拉低的主控制电路,在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或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有用于快速控制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和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导通、以将所述音频信号输出端迅速拉低的辅助电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声音控制电路中引入结构简单、低成本的辅助电路,以便于加快开机和关机时将音频信号输出端信号拉低的速度,有效避免开机和关机时出现爆破声。
文档编号H04R3/00GK202931538SQ2012205040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壮强 申请人:深圳市九洲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