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695872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属于光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子产业中存在着一种基础的材料——光子晶体,光子晶体的研究不仅仅是光通讯领域内的问题,同时它对其他相关产业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自从1987年Yablonowitch 和John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光子晶体和光子禁带的概念以来,光子晶体就成为国内外都受到极大重视的热点课题,在光学物理、凝聚态物理、电磁波、信息技术等领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这短短二十年里,光子晶体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并且在某些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应用,比如光子晶体光集成回路、光子晶体光波导、光子晶体滤波器等。光子晶体中有一种是制作在光纤中,一般称之为光子晶体光纤,光子晶体光纤的一般结构如附图1所示,它是由在光纤中沿轴向均勻排列的气孔组成,从光纤端面看,存在着周期性的二维结构,该二维周期性的结构一般为圆形空气孔,其中的d表示圆形空气孔的直径,而Λ表示周期,其中的一个气孔遭到了破坏或缺失,就会产生缺陷,光就能够在缺陷中传播,其中的缺陷如附图1中的中央部分所示,在中央部分处,周期性的二维结构遭到了破坏,从而在中间位置处产生了能够导光的缺陷。在光子晶体光纤中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与普通的光子晶体光纤不同,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中可以产生双折射。产生双折射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在中央部分的缺陷区设置小的空气孔以破坏对称性,以及在包层中将圆形空气孔改变为椭圆形,以上的方法均能产生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其中设置椭圆孔或在中央的纤芯设置小圆孔以破坏对称性的结构,分别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附图2中在包层中具有椭圆形的空气孔,附图3是在纤芯处设置有三个用于破坏对称性的小圆孔,都是为了破坏对称性,其中的 A表示周期,a和b分别表示短长轴方向的直径。同时,在本领域中,使用光纤激光器或者光纤发生器以光学的方法来产生微波或毫米波的方式以其成本低廉,方法简单而广泛引起人们的注意,一种典型的产生微波毫米波的方式就是使用在保偏光纤中制作的光栅作为光纤激光器的反射或透射光栅,由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特性,从而使得在保偏光纤中制作的光栅具有了两个相互垂直的两个振荡光,这两个振荡光由于频率较为接近,可以利用两者的拍频在光电探测器上产生微波或毫米波,但是,在这种方法中,如果想实现可调的微波或毫米波输出是困难的,一般都会伴随着复杂的结构,从而使得成本增加,调节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了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思路是利用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替代保偏光纤,而所使用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包层中具有椭圆形的空气孔,也即采用附图2所示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同时在所述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外设置加热器或制冷器,当对所述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加热或制冷时,由于热胀冷缩现象,光子晶体光纤中的椭圆形的空气孔的体积和椭圆率都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椭圆形空气孔的体积和椭圆率的改变都会导致双折射程度的改变,而双折射程度的改变就会引起两种偏振模式频率差的变化,从而改变光电探测器上微波或毫米波的频率,从而实现对输出微波或毫米波的调谐。以上述思想构建的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具有调节简单,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微波毫米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泵浦源,用于将泵浦源的泵浦光耦合进入谐振腔的光纤耦合器,以及所述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由光纤光栅和组合光纤形成,所述组合光纤是由有源光纤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串接而成,并且至少一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设置有加热器或制冷器,用于改变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程度。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组合光纤包括一根有源光纤和一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组合光纤包括多根有源光纤和多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有源光纤为掺铒,掺镱或铒镱共掺光纤。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为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中具有用于破坏对称性结构的小圆孔。根据本发明的另外一实施例,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中具有用于破坏对称性结构的椭圆孔。


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普通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现有技术中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现有技术中纤芯设置有用于破坏对称性结构的小圆孔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的示意图。在上述的附图中,d表示光子晶体光纤中圆形空气孔的直径,Λ表示光子晶体光纤的结构常数,b和a分别表示椭圆孔的长短轴直径,1表示泵浦源,2表示光纤耦合器,3和 4分别表示光纤光栅,5表示有源光纤,6表示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7表示加热器或制冷器,8表示光电探测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
附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使用的光子晶体光纤,也即是在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该光子晶体光纤中,其中包层中的空气孔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的。下面在结合附图4的基础上来说明本发明所提出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附图4示出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中,包括泵浦源1,该泵浦源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或者其他合适类型的泵浦源,还包括光纤耦合器2,用于将泵浦源发出的泵浦光耦合进入由光纤光栅3和4,组合光纤所组成的谐振腔内,所述组合光纤由有源光纤5和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6串接在一起形成,光纤光栅3和4分别位于所述组合光纤的两端,其中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6的上设置有加热器或制冷器7,在该谐振腔的输出端设置有光电探测器8。所述有源光纤5为掺杂光纤,包括掺铒,掺镱,铒镱共掺等常用的有源光纤,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6为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上述微波毫米波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泵浦源通过光纤耦合器对由光纤光栅和组合光纤组成的谐振腔进行泵浦时,就会在该谐振腔内产生激光振荡,由于该谐振腔中包括一段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就会产生相互垂直的两个偏振激光,并且由于双折射效应, 这两个偏振光之间具有一定的频率差,这两个偏振光的拍频光在从谐振腔的输出端输出后入射到光电探测器上,从而产生相应的毫米波或微波,如果使用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的加热器或制冷器对所述光子晶体光纤进行加热或制冷,则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会导致包层内椭圆空气孔的体积或椭圆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双折射程度,进而改变两个偏振激光之间的频率差,从而最终实现对微波或毫米波的调谐。可以理解,所述组合光纤不仅可以采用附图4中所示的由一段有源光纤5和一段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串接而成组合光纤,还可以其他多种形式,例如是分别位于两侧的两段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和位于中间有源光纤串接而成的组合光纤,所述光纤光栅3和4分别制作在所述的两侧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也可以位于两侧的两段有源光纤和位于中间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串接而成的组合光纤,还可以是多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和多根有源光纤交错串接而形成的组合光纤,只要其中至少有一段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设置有加热器或制冷器即可。对于另外一种双折射光子光纤,也即在纤芯设置有若干个小圆孔或椭圆形小孔以破坏结构的对称性,其包层中的空气孔依然为圆形,如附图3所示。对于这种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来说,同样可以应用于上面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因为热胀冷缩同样会使位于纤芯的用于破坏对称结构的小圆孔或椭圆孔的体积或椭圆率发生变化,同样会影响并改变该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程度,只是由于所述的小圆孔或椭圆孔位于纤芯处,外部加热器或制冷器所施加的温度变化对其中纤芯所造成的影响不会像包层那样及时、灵敏,所以虽然这种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是可以采用的,但是优选采用如附图2所示的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微波毫米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泵浦源,用于将泵浦源的泵浦光耦合进入谐振腔的光纤耦合器,以及所述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由光纤光栅和组合光纤形成,所述组合光纤是由有源光纤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串接而成,并且至少一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设置有加热器或制冷器,用于改变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光纤包括一根有源光纤和一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光纤包括多根有源光纤和多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光纤为掺铒,掺镱或铒镱共掺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为包层中具有椭圆空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中具有用于破坏对称性结构的小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毫米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纤芯中具有用于破坏对称性结构的椭圆孔。
全文摘要
一种光子晶体光纤可调微波毫米波发生器。一种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微波毫米波发生器,该发生器包括泵浦源,用于将泵浦源的泵浦光耦合进入谐振腔的光纤耦合器,以及所述谐振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由光纤光栅和组合光纤形成,所述组合光纤是由有源光纤与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串接而成,并且至少一根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上设置有加热器或制冷器,用于改变所述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程度。
文档编号H04B10/12GK102223178SQ20111016283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任芝, 李松涛 申请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