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安装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74825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安装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以及中继连接器和 放电管的组合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发挥功能的照明装置的一 例。该照明装置,具备在大致平板状的底座上安装中继端子,在该中继端子的一边的端部连 接多根细长的放电管,并在中继端子的另一边的端部连接电源的结构,经由该中继端子从 电源对放电管供给电力。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294592公报

发明内容
上述以往的技术中,中继端子在露出的状态下直接组合在底座上。因此,作为底座 无法使用金属制的材料。本发明基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能够将构成由电源至放电管的电力供 给路的中继端子安装在金属制的底座上。作为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继连接器 用于对配置在大致呈平板状的底座的正面一侧的放电管,从配置在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的 电源供给电力,其具备安装在上述底座上的绝缘性的保持具,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 电源电连接、安装在上述底座上的中继端子。根据上述本发明,由于中继端子不和底座直接接触,因此能够使用金属制的底座。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保持具形成为贯通上述底座的安装孔, 在上述保持具的外表面,形成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和对于上述安装孔的贯通方向 成大致直角的卡止面,通过用上述弹性防脱片和上述卡止面夹持上述底座,能够使上述保 持具固定在上述底座上。在此情况下,将保持具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弹性防脱片弹性挠曲,当保持具达到 正规的组合位置、卡止面撞到安装孔的开口边缘时,弹性防脱片弹性复位,卡止在安装孔的 开口边缘。根据本发明,能够只通过将保持具插入安装孔使中继连接器组装在底座上。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在上述保持具中上述弹性防脱片形成的外表 面上,在上述保持具组合安装在上述底座的状态下,能够形成可以抵接在上述安装孔的孔 边缘的游动限制部。弹性防脱片,由于能够向接近保持具的外表面的方向弹性变形,存在伴随该弹性防脱片的弹性变形保持具对于底座相对移动的担心,因此,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游动限制部 抵接在安装孔的孔边缘,限制了保持具对于底座的相对移动。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弹性防脱片的与上述安装孔的孔边缘的 抵接面能够为相对于上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此情况下,由于弹性防脱片的与安装孔的孔边缘的抵接面,为相对于底座的厚 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即使在底座的厚度上存在不均,也能够使底座确实夹在弹性防脱片 和卡止面之间。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能够收容上述放电 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上述收容室内,配置有上述中继端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在上述收容 室内上述放电管和上述放电管用连接部电连接。在此情况下,由于放电管和中继端子的连接部分被收容在收容室内,所以能够防 止异物对于该连接部分的干涉。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放电管相对于上述收容室的组合安装方 向为与上述放电管的轴线成直角的方向,并且,在组合安装有放电管的状态下,外嵌在上述 放电管的端部的管头被收容在上述收容室内,在上述收容室中,形成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 制部通过使上述管头卡止,对上述放电管沿着其轴线方向朝脱离上述收容室的方向进行的 移动加以限制。在此情况下,即使放电管沿着其轴线方向朝脱离收容室的方向移动,也能够通过 移动限制部对管头进行卡止,限制放电管的移动。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能够在上述保持具的外表面中与上述底座的 板面成直角的上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上,形成使上述底座和上述收容室的开口边缘之间 的部分沿着上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使伸出部由保持具的外表面伸出,从收容部的内部至底座 的沿面距离变长,因而能够防止由收容室内的放电管向保持具外的底座的泄漏。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从上述收容室中成为 上述放电管的接收口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相对于上述放电管的组合安装方向倾斜的楔形 导向部。在此情况下,通过楔形的导向部,能够将放电管导入收容室内。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电源处于以下状态,即在与上述底座平 行的回路基板中的与上述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安装基板连接器,使上述基板连接器的嵌合 凹部对应于贯通上述回路基板的嵌合孔,在上述嵌合凹部内配置输出端子,在上述保持具 中,形成处于向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突出的状态的、贯通上述嵌合孔且能够进入上述嵌合 凹部内的壁部,在上述中继端子中,沿着上述壁部形成能够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用 连接部。在此情况下,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贯通回路基板的嵌合孔在嵌合凹部的内 部连接到输出端子。由于在回路基板上形成了贯通状态的嵌合孔,能够实现将基板连接器 配置在回路基板的与底座反向一侧的背面的形态。此外,由于基板用连接部沿着壁部配置, 能够防止由于异物干涉而引起的基板用连接部的变形。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输出端子由相对于上述回路基板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出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可挠部、以及能够从上述可挠部延 伸出并将上述壁部和上述基板用连接部弹性夹住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片构成,在上述嵌合 凹部内,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与上述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 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上述壁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上述可挠部一侧的片 部弹性接触。在此情况下,当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向可挠部一侧相对地发 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和壁部合为一体并向可挠部一侧 移动,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片部能够保持为连接状态。当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 端子向与可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侧相对地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中自由端侧的 片部被基板用连接部按压而向自由端侧移动,所以即使该情况下,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 侧的片部也能够保持为连接状态。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上述电源处于以下状态,S卩将多个输出端子 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相对应地在回路基板上并列配置,并且,上述输出端子具有在与上述 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细长延伸的连接片,在上述中继端 子中,形成比上述连接片宽的、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并列方向平行的板状的 基板用连接部,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上述连接片连接。当多个输出端子和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作为输出端子的安装母 体的回路基板,和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的热膨胀率不同等原因,存在输出 端子和中继端子在并列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的担心。在本发明中,在输出端子中设置有在与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延伸的 连接片,在中继端子中,形成比连接片宽的与并列方向平行的成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使该 宽度的基板用连接部和细长连接片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在并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大, 即使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在并列方向上位置偏差,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连接片的连 接状态。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中,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容许上述放电管从与 上述底座的板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以及容许上述电源的基板连接 器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在此情况下,由于放电管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方向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 的组合方向对于底座的板面都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因此能够以相对于底座层积放电管和电 源的形态组合安装。而后,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结构,是用于 将中继连接器组合安装在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呈大致平板状 的上述底座的正面一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配置的电源的电力,其特 征在于,在上述底座上,贯通形成安装孔,上述中继连接器具备组合安装在上述底座的绝 缘性的保持具;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的、安装在上述保持具的中继端子, 在上述保持具的外表面,形成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以及与对于上述安装孔的贯通 方向成大致直角的卡止面,通过上述弹性防脱片和上述卡止面夹持上述底座,上述保持具 相对于上述底座以贯通的状态被固定。通过上述的组合安装结构,在将保持具插入安装孔的过程中,弹性防脱片弹性挠曲,当保持具达到正规的组合安装位置、卡止面撞到安装孔的开口边缘时,弹性防脱片弹性 复位并卡止在安装孔的开口边缘。根据本发明,只要将保持具插入安装孔,就能够将中继连 接器组合安装在底座上。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结构中,在上述保持具的形成上述 弹性防脱片的外表面,形成能够与上述安装孔的孔边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由于弹性防脱片能够相对于保持具的外表面向接近的方向弹性变形,存在伴随该 弹性防脱片的弹性变形保持具相对于底座发生相对移动的担心,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游 动限制部抵接在安装孔的孔边缘,限制了保持具相对于底座的相对移动。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结构中,上述弹性防脱片的与上述 安装孔的孔边缘的抵接面为相对于上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在此情况下,由于弹性防脱片的与安装孔的孔边缘的抵接面,为相对于底座的厚 度方向成倾斜的倾斜面,即使在底座的厚度上存在偏差,也能够使底座确实地夹在弹性防 脱片和卡止面之间。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结构中,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能够 收容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上述收容室内,上述放电管和上述中继端子电连接,在 上述保持具的外表面中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的、上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形成使上 述底座和上述收容室的开口边缘之间的部分沿着上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从保持具的外表面使伸出部突出,从收容室内部至底座的 沿面距离变长,所以能够防止由收容部内的放电管向保持具外的底座的泄漏。而后,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为一种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结构, 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呈大致平板状的上述底座的正面一侧的上述放电管,供给来自 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配置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继连接器具备组合安装在上 述底座的绝缘性的保持具;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的、安装在上述保持具 的中继端子,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能够收容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上述收容室内, 配置有上述中继端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在上述收容室内,上述放电管和上述放电管用连 接部电连接。在此情况下,由于放电管和中级端子的连接部分被收容在收容室内,所以能够防 止异物对该连接部分的干涉。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结构中,上述放电管相对于上述 收容室的组合安装方向为与上述放电管成直角的方向,并且,在组合安装有放电管的状态 下使外嵌在上述放电管的端部的管头收容在上述收容室内,在上述收容室中,形成移动限 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通过使上述管头卡止,对上述放电管沿着其轴线方向朝脱离上述收容 室的方向进行的移动加以限制。在此情况下,即使放电管要沿着其轴线方向由收容室向脱离方向移动,也能够通 过在移动限制部对管头进行卡止,限制放电管的移动。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结构中,在上述保持具的外表面 中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的、上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形成使上述底座和上述收容室 的开口边缘之间的部分沿着上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在此情况下,由于通过由保持具的外表面使伸出部突出,从收容部内部至底座的沿面距离变长,因而能够防止从收容室内的放电管向保持具外的底座的泄漏。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组合结构中,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 从上述收容室中成为上述放电管的接收口的开口部的开口边缘,相对于上述放电管的组合 安装方向倾斜的楔形导向部。在此情况下,通过楔形导向部,能够将放电管导入收容室内。而后,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是一种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合结构,该 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呈大致平板状的上述底座的正面一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上述底 座的背面一侧配置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源处于以下状态,即在与上述底座平 行的回路基板中的与上述底座相反一侧的背面安装基板连接器,使上述基板连接器的嵌合 凹部对应于贯通上述回路基板的嵌合孔,在上述嵌合凹部内配置输出端子,上述中继连接 器具备组合安装在上述底座的绝缘性的保持具;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 的、安装在上述保持具的中继端子,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处于向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突出 的状态的、贯通上述嵌合孔并能够进入上述嵌合凹部内的壁部,在上述中继端子中,沿着上 述壁部形成能够与上述输出端子连接的基板用连接部。中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贯通回路基板的嵌合孔在嵌合凹部的内部连接至输出 端子。由于在回路基板上形成贯通形态的嵌合孔,能够实现将基板连接器配置在与回路基 板的底座反向一侧的背面的形态。此外,由于基板用连接部沿着壁部配置,能够防止因异物 的干涉引起的基板用连接部的变形。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合结构中,上述输出端子由相对于上 述回路基板被限制移动的基端部、从上述基端部延伸出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可挠部、以及能 够从上述可挠部延伸出并将上述壁部和上述基板用连接部弹性夹住的大致U字形的连接 片构成,在上述嵌合凹部内,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与上述可 挠部相反的自由端一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并且,上述壁部与构成上述连接片的两个片部中 上述可挠部一侧的片部弹性接触。在此情况下,中级端子的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子向可挠部侧相对地发生位 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和壁部合为一体并向可挠部一侧移 动,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片部能够保持为连接状态。当基板用连接部相对于输出端 子向与可挠部反向的自由端一侧相对地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中自由端侧的 部分被基板用连接部按压,向自由端侧移动,所以,该情况下基板用连接部和自由端侧的部 分也能够保持为连接状态。在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合结构中,上述电源为将多个上述输 出端子与多个上述中继端子相对应在上述回路基板上并列配置的形态,上述输出端子具有 在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细长延伸的连接片,上述 基板用连接部为比上述连接片宽且与上述中继端子和上述输出端子的并列方向平行的板 状,上述基板用连接部与上述连接片接触。当多个输出端子和多个中继端子并列配置的情况下,由于作为输出端子的安装母 体的回路基板,和作为中继端子的安装母体的底座之间的热膨胀率不同等原因,存在输出 端子和中继端子在并列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的担心。在上述结构中,在输出端子中设置有在与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上细长延伸的连接片,在中继端子中,形成比连接片宽的与并列方向平行的成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使 该宽度宽的基板用连接部和细长连接片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在并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较 大,即使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在并列方向上发生位置偏差,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和连 接片的连接状态。而后,作为达成上述目的的手段,本发明是一种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 的组合安装结构,该中继连接器用于对配置在呈大致平板状的上述底座的正面一侧的放电 管,供给来自上述底座的背面一侧配置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上述中继连接器具备 组合安装在上述底座的绝缘性的保持具;和能够与上述放电管和上述电源电连接的、安装 在上述保持具的中继端子,在上述保持具中,形成容许上述放电管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 大致直角的方向进入的放电管用嵌合部、和容许上述电源从与上述底座的板面成大致直角 的方向嵌合的电源用嵌合部。在此情况下,由于放电管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 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相对于底座的板面都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因此能够以相对于底座层 积放电管和电源的形态组合安装。此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涉及的中继连接器、放电 管、电源和底座。此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多个上述中继连接器沿着上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一对 侧面边缘中其中一边的侧面边缘并列配置,在细长的支撑板上,能够导通地并列安装有多 个接地端子的形态的接地部件沿着上述底座的相互平行的上述一对的侧面边缘中另一边 的上述侧面边缘配置,并列配置在与上述一对的侧面边缘成大致直角的方向细长的多个上 述放电管,安装在上述多个放电管的一边的端部的管头,与上述中继连接器的上述中继端 子个别连接,安装在上述多个放电管的另一边的端部的管头与上述接地端子个别连接。在此情况下,多个放电管在其另一边的端部的管头经由接地部件变为短路状态, 批量接地。由于构成接地部件的多个接地端子之间没有必要绝缘,因此不使用以绝缘为目 的包围接地端子或隔绝接地端子之间的绝缘部件。根据本发明,可以用较少的部件数来实 现。此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涉及的照明装置、和配置 在上述照明装置的正面一侧的显示面板。此外,本发明涉及的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显示装置。


图1为实施方式1中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显示装置的水平截面图。图3为将中继连接器、放电管和电源基板组合安装的状态的底座的立体图。图4为将电源基板组合安装状态的底座的背面图。图5为表示将基板连接器安装在灯单元的状态的水平截面图。图6为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7为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90069]图8为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0070]图9为表示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的截面图。0071]图10为中继连接器的背面图。0072]图11为放电管的立体图。0073]图12为照明装置的背面图。0074]图13为照明装置的部分放大正面图。0075]图14为基板连接器的立体图。0076]图15为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0077]图16为表示嵌合有中继连接器的状态的基板连接器的正面图。0078]图17为基板连接器的水平截面图。0079]图18为表示实施方式2的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合安装结构的截面图。0080]图19为实施方式3的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0081]图20为实施方式3的中继连接器的侧面图。0082]图21为实施方式4中由正面一侧观察照明装置的立体图。0083]图22为照明装置的正面图。0084]图23为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0085]图24为表示中继连接器和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0086]图25为中继连接器的侧面图。0087]图26为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止动器卡止的状态的截面图。0088]图27为表示中继连接器和电源基板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0089]图28为放电管的立体图。0090]图29为管头的背面图。0091]图30为管头的平面图。0092]图31为管头的侧面图。0093]图32为实施方式4中由背面一侧观察照明装置的立体图。0094]图33为实施方式5中照明装置的正面图。0095]图34为表示照明装置中拔出放电管的状态的正面图。0096]图35为照明装置的背面图。0097]图36为接地部件的立体图。0098]图37为接地端子的立体图。0099]图38为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止动器卡止的状态的截面图。0100]图39为表示接地端子和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0101]图40为表示管头的一个变形例的立体图。0102]图41为图40的侧面图。0103]图42为接地端子的立体图。0104]图43为表示使用图42的接地端子的情况的与管头的连接状态的截面图。0105]符号说明0106]10照明装置0107]11显示面板
13 底座13H安装孔14中继连接器15放电管16电源基板(电源)17回路基板17H嵌合孔18基板连接器20保持具22移动限制部23收容室(放电管用嵌合部)24游动限制部25弹性防脱片26卡止面27壁部(电源用嵌合部)28伸出部29楔形导向部30中继端子31放电管用连接部33基板用连接部50 管头63嵌合凹部70输出端子71基端部73可挠部74连接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图1至图1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显示装置D的概要如图1所示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中使用的显示装置D,整体呈横向长的方形,如图2 所示,构成为具备显示面板11和照明装置10,被称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面板11配 置在照明装置10的正面一侧,照明装置10作为背光源由背面一侧照射显示面板11。电视 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具备显示装置D、夹住并收容显示装置D的表面背面的两个壳体 Ca、Cb、与后述电源基板16(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电源)不同的电源P、调谐器T、以及 支架S而构成。此外,由于图2为示意性地表示显示装置D的图,中继连接器14和基板连 接器18等的形状与其他图中的形状存在部分不同。显示装置11为在透明的TFT基板和透明的CF基板之间,将液晶这种伴随电压的施加光学特性发生变化的物质封入的公知结构,在TFT基板上,设置有作为连接到互相正 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的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连接 到该TFT的像素电极,在CF基板上,设置有将红(R)、绿(G)、蓝(B)三原色的着色部以矩阵 状配置的彩色滤光镜、和共用电极。照明装置10的概要照明装置10,如图2至图4所示,具备灯单元12和电源基板16(作为本发明的结 构要素的电源)而构成。灯单元12具备整体呈横向长的长方形的板状的作为反射板发挥 作用的金属制的底座13、在底座13的正面一侧以水平的姿势沿上下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 放电管15、以及沿着底座13的左右两侧边缘与各放电管15相对应上下并列配置的多个中 继连接器14。电源基板16配置在底座13的背面一侧,通过中继连接器14对放电管15进 行电力供给。在底座13中,沿上下方向排列形成多个安装孔13H,该多个安装孔与各放电管15 高度相同且是将与放电管15的端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大致方形的由正面向背面贯通的形 态,在各安装孔13H中,中继连接器14被分别贯通安装。中继连接器14中继连接器14,如图5至图8和图10所示,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具20和收容在保 持具20内的金属制的中继端子30构成。保持具20由整体成块状的箱状部21、由箱状部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27构 成。在保持具20中,形成沿着箱状部21的外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后方(与中继连 接器14相对于底座13的组合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悬臂延伸的形态的上下一对的弹性防 脱片25。在弹性防脱片25的延伸端,形成向与该箱状部21反向的一侧突出的几乎呈直角 三角形的防脱突起25a。此外,在箱状部21的上下两面,形成沿着弹性防脱片25 (与弹性防 脱片25平行)细长延伸的肋状的游动限制部24。该游动限制部24的前后方向(与中继连 接器14相对于底座13的组合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的形成范围,延续到与弹性防脱片25 几乎相同的区域。此外,在游动限制部24的前端一侧(中继连接器14相对于回路基板17 的组合安装方向的前端一侧),形成与回路基板17抵接的抵接面(插入限制部)20a,通过 该抵接面20a,构成为该中继端子30的前端或者壁部27的前端不与嵌合凹部30的最深端 抵接。在箱状部21的背面,形成位于比壁部27靠右和比壁部27靠左的位置的一对卡止面 26。该一对卡止面26与底座13平行,夹住弹性防脱片25并配置在其左右两侧。在箱状部21中,形成由其正面延伸至右侧面(与底座13的侧面边缘部分相反一 侧的侧面)开口的收容室23(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放电管用嵌合部)。收容室23的 开口部中正面一侧的开口部为用于由正面一侧嵌入放电管15的端部(管头50)的接收口 23a,侧面一侧的开口部为用于在将放电管15的端部收容在收容室23的状态下防止与玻璃 管40的干涉的避让口 23b。在该避让口 23b中,形成将其开口边缘向内侧伸出的形态的移 动限制部22。该移动限制部2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尺寸比管头50的主体51的内径更小。 此外,在箱状部21中,形成从箱状部21中避让口 23b开口的侧面与底座13平行突出的伸 出部28。该伸出部将底座13的正面和避让口 23b之间隔断。在该伸出部28中与底座13 的相对面为上述的卡止面26。此外,在伸出部28中,形成将该底座13的相对面(背面)切 槽的形态的减重部。
中继端子30被保持在保持具20中。中继端子30为将冲压为指定形状的金属板 材进行弯曲加工的产物,具备由大致圆弧形的板片组成的上下一对的弹性防脱片32所构 成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向背面一侧平板状突出的基板用连接部33。在基板用连接部33 的前端部分,形成由其上下两边缘部分延伸出直角的一对的支撑片34,上述一对的弹性防 脱片32由该一对的支撑片34向正面一侧延伸。该弹性防脱片32被收容在收容室23中。 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33,由箱状部21的背面向保持具20外露出,沿着壁部27向后方突 出。在壁部27,形成沿着其上下两边缘延伸的一对肋状保持部27a,基板用连接部33通过 将其上下两边缘部分嵌合在肋状保持部27a的槽内而被固定在壁部27。由该壁部27和基 板用连接部33的箱状部21的突出方向为相对于底座13的直角的方向(与中继连接器14 相对于底座13的组合安装方向相同的方向)。将中继连接器14组合安装在底座13时,如图9所示,由底座13的正面一侧将保持 具20的壁部27插入安装孔13H中,将卡止面26抵接在底座13的正面的安装孔13H的开 口边缘部分。在插入的过程中,由于弹性防脱片25的防脱突起25a抵接到安装孔13H的孔 边缘,弹性防脱片25向接近箱状部21的方向弹性变形。而后,当卡止面26抵接在底座13 的正面时,防脱突起25a穿过安装孔13H,弹性防脱片25弹性复位,通过该弹性复位,防脱突 起25a卡止在底座13的背面的安装孔13H的开口边缘部分。由此,底座13被卡止面26和 防脱突起25a从前后夹住,因此,保持具20被固定为向相对于底座13的组合安装方向(安 装孔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中继连接器14被组合安装在底座13上。中继连接器14被组合安装在底座13的状态中,作为保持具20的前端一侧的箱状 部21向底座13的正面一侧突出(露出),并且,作为保持具20的后端一侧的壁部27向底 座13的背面一侧突出(露出)。此外,由于弹性防脱片25能够向接近保持具20的外表面 的方向(上下方向)弹性变形,伴随该弹性防脱片25的弹性变形,存在保持具20相对于底 座13(安装孔13H)向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担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与弹性防脱 片25相同在外表面形成的游动限制部24抵接在安装孔13H的孔边缘,限制了保持具20相 对于底座13向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放电管15放电管15由冷阴极管组成,如图11所示,由整体呈细长的圆形截面的玻璃管40、 从玻璃管40的两端与玻璃管40同轴状且直线状突出的圆形截面的细长外引线42、安装在 玻璃管40的两端部分的管头50组成。管头50为通过对表面实施镀金并冲压为指定的形 状的金属制(例如铜合金制)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和敲打加工形成的单一部件,具备整体 呈大致圆筒形的主体51和由该主体51向斜内侧延伸的导电片57而构成。主体51被嵌合 在玻璃管40的端部外周,导电片57连接至外引线42。放电管15被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4上。安装时,将放电管15以面向水平的状态接 近底座13的正面,将玻璃管40的两端部分和管头50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收容室23由 正面一侧嵌入。此时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组合安装方向为相对于底座13的 正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此外,在放电管15进入收容室23内的过程中,一对弹性防脱片32 弹性挠曲为能够上下扩张,将管头50的主体51弹性地夹住。由此,放电管15其两端部分 被保持在放电管用连接部31,经由中继端子30和作为该中继端子30的安装母体的保持具 20安装在底座13。
13
在将放电管15组合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4的状态中,放电管15的重量只经由中继 连接器14作用在底座13上,对于外引线42放电管15的重量并不作为负荷而作用。此外, 一对弹性防脱片32弹性地夹住主体51与其接触,由此,外引线42经由管头50与中继端子 30连接为能够电导通。此外,外嵌在放电管15的端部的管头50被收容在收容室23内,由 于在收容室23的避让口 23b中,形成比管头50的内径尺寸更窄的移动限制部22,即使放电 管15的端部沿着其轴线方向与管头50合为一体并由收容室23向脱离方向移动,由于管头 50撞上了移动限制部22,所以放电管15的移动得到了限制。此外,由于在保持具20的外 表面中与底座13的板面成直角的收容室23的避让口 23b开口的外表面,形成了将底座13 和避让口 23b之间的部分沿着底座13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28,因而由收容室23的 内部至底座13的正面的沿面距离增长。因此,能够防止由收容室23内的放电管15向保持 具20的底座13的泄漏。电源基板16的概要电源基板16,如图4和图5所示,具备在背面(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 回路的回路基板17、安装在回路基板17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9、以及安装在回路基板17的 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8。回路基板17,整体呈纵长方形,能够使用纸基材酚醛树脂覆铜板(称为纸酚醛)。 在回路基板17上,呈纵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7H形成为由正面一侧向背面一侧贯通。多个 嵌合孔17H与上述中继端子30 (中继连接器14)相对应,沿着回路基板17的左右两侧的侧 面边缘部分上下并列配置。基板连接器18,如图14至图17所示,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60、和整体收容 在壳60中的金属制的输出端子70,以与各嵌合孔17H相对应的方式,沿着回路基板17的左 右两侧边缘配置。在壳60的内部,在壳60的外表面(与回路基板17相对的面)形成纵长 方形的开口的嵌合凹部63。嵌合凹部63为与嵌合孔17H大致对应的位置和尺寸,在该嵌合 凹部63内嵌入中继连接器14。输出端子70是对冲压为指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由基端部71、支 撑部74、可挠部72和连接片73构成,从与回路基板17相对的面一侧组合安装在壳60内。 基端部71呈板状,通过压入固定在壳60,并与回路基板17电连接。此外,通过将基端部71 固定在回路基板17,使基板连接器18和回路基板17 —体化。支撑部74整体细长,从基端 部71以大致直角延伸。可挠部72整体细长,从支撑部74的延伸端以大致直角延伸,能够 以向相对于支撑部74成锐角或者钝角的方向倾斜的形态弹性变形。连接片73整体细长, 呈口狭窄的大致U字形。连接片73由以从可挠部72的延伸端折回的方式向离开回路基板 17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片部73a、和以从第一片部73a的延伸端折回的方式向回路基板17延 伸的第二片部73b构成。在该连接片73中,两片部73a、73b的间隔狭窄的部分位于嵌合凹 部63内。该电源基板16的回路基板17以与底座13平行的方向从背面一侧接近底座13地 安装。基板连接器18相对于该中继连接器14的组合安装方向与放电管15相对于中级连 接器14的组合安装方向正相反,换言之,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组合安装方向 和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方向为相互平行的方向。组合安装时,中继连接器14的壁部27和 沿着该壁部27配置的基板用连接部33,贯通回路基板17的嵌合孔17H并插入基板连接器18的嵌合凹部63,如图5和图16所示,挤进第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之间,壁部27抵 接在第一片部73a的同时,基板用连接部33抵接至第二片部73b,连接片73弹性变形使第 一片部73a和第二片部73b隔开间隔。由此,将中继连接器14和基板连接器18嵌合起来, 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可导通地连接,电源基板16和放电管15经由中继连接器14连 接,能够由电源基板16对于放电管15供给电力。而后,基板连接器18对于中继连接器14 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电源基板16通过螺旋夹固定在底座13。将电源基板16组合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4的状态下,在嵌合凹部63内,基板用连 接部33与构成连接片73的两个片部73a、73b中同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侧的片部73a 弹性接触,同时,壁部27与构成连接片73的两个片部73a、73b中可挠部72 —侧的片部73a 弹性接触。因此,在中继端子30的基板用连接部33相对于输出端子70向可挠部72 —侧 相对地位置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73的整体与基板用连接部33和壁部27成为一体并 向可挠部72 —侧移动,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自由端侧的片部73b为连接状态。另 一方面,在基板用连接部33相对于输出端子70向与可挠部72相反的自由端侧相对地位置 偏移的情况下,由于连接片73中自由端侧的片部73b被基板用连接部33按压而向自由端 侧移动,因而该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自由端侧的片部73b为连接状态。此外,在多个输出端子70和多个中继端子30并列配置的情况下,存在作为输出端 子70的安装母体的回路基板17和作为中继端子30的安装母体的底座13之间的热膨胀率 的不同等导致输出端子70和中继端子30在并列方向产生位置偏差的担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输出端子70中设置在与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向上细长 的延伸的连接片73,在中继端子30中,形成比连接片73更宽的与并列方向平行的板状的基 板用连接部33,使该宽度的基板用连接部33与细长的连接片73接触。由于基板用连接部 33在并列方向的宽度尺寸较大,即使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在并列方向上产生位置偏 差,也能够保持基板用连接部33和连接片73的连接状态。此外,由于在回路基板17形成了贯通形态的嵌合孔17H,能够实现将基板连接器 18配置在回路基板17的与底座13相反一侧的背面的形态。此外,中继端子30在与嵌合凹部63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下嵌入该嵌合 凹部63内,通过该间隙能够在嵌合凹部63内位置移动。例如,如图5所示,在向纸面上下 方向、即向嵌合凹部63的插入方向能够位置移动的状态下嵌入。而后,假设在中继端子30 中,当产生向该插入方向的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与输出端子70的连接。具体来 说,如图5所示,通过将比基板用连接部33和连接片73的接触部分更向嵌合凹部63的最 深端突出的接触带,设计为比向上述插入方向的位置移动容许宽度更大的尺寸,由此维持 该中继端子30和输出端子70的连接。进而,中继端子30插入嵌合凹部63时,将其壁部27 的长度尺寸设计为使该中继端子30的前端不抵接在嵌合凹部63的最深端。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中继连接器14,由于具备安装在底座13的绝缘性的保持 具20、对于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能够电连接且安装在保持具20的中继端子30,中继端 子30能够在不与底座13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完成处理。因此,底座13能够使用金属制材料。此外,保持具20贯通底座13的安装孔13H,在保持具20的外表面,形成与对于安 装孔13H的贯通方向大致平行延伸的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25、以及与对于安装孔 13H的贯通方向大致直角的卡止面26,通过将底座13用弹性防脱片25和卡止面26夹持,将保持具20固定在底座13中。因此,只将保持具20插入安装孔13H就能够将中继连接器 14组合安装在底座13上。此外,在收容室23内由于将放电管15和放电管用连接部31电连接,能够防止异 物对于放电管15和中继端子30的连接部分的干涉。此外,由于基板用连接部33沿着壁部27配置,所以能够防止因异物的干涉引起的 基板用连接部33的变形。此外,在保持具20中,形成容许放电管15从与底座13的板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 进入的收容室23 (放电管用嵌合部)、容许电源基板16的基板连接器18从与底座13的板 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嵌合的壁部27 (电源用嵌合部)。放电管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 组合安装方向和电源基板16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4的组合安装方向对于底座13的板面都 成大致直角的方向,所以能够对于底座13将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以层积的形态组合安 装。〈实施方式2>而后,参照图1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2构成为弹性防 脱片25的防脱突起25a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 相同,对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中,弹性防脱片25的防脱突起25a的向安装孔13H的孔边缘的抵 接面为对于底座13的厚度方向(中继连接器14相对于底座13的组合安装方向)呈倾斜 的倾斜面25b。因此,即使在底座13的厚度尺寸上存在偏差,也能够将底座13确实夹在弹 性防脱片25和卡止面26之间。〈实施方式3>而后,参照图19和图20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3为在实 施方式1的中继连接器14中,在保持具20形成楔形导向部29。该楔形导向部29为使收容 室23中作为接收放电管15的开口部的接收口 23a的开口边缘向前方突出的形态,设置为 上下一对。楔形导向部29具有对于放电管15的组合安装方向倾斜的诱导面,该诱导面夹 住放电管用连接部31配置在左右两侧。通过形成楔形导向部29,能够在组合安装放电管15时向收容室23内导入。此外, 将放电管15在被自动机的臂(图中未示)握持的状态下组合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4的情况 下,通过在臂一侧形成与楔形导向部的诱导面相同倾斜角度的被导向面,能够将放电管15 相对于收容室23内的放电管用连接部31正确地定位。〈实施方式4>而后,参照图21至图32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4构成为 照明装置110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于相同的 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照明装置110的概要照明装置110,如图21和图22所示,具备灯单元112和电源基板116而构成。灯 单元112具备整体呈横长方形的板状的作为反射板起作用的金属制的底座113、在底座113 的正面一侧以水平姿势按上下方向并列配置的多个放电管115、以及沿着底座113的左右 两侧边缘与各放电管115相对应上下并列配置的多个中继放电器114。电源基板116配置在底座113的背面一侧,经由中继连接器114对放电管115供给电力。在底座113中,在上下方向并列形成多个安装孔113H,该多个安装孔在与各放电 管115大致相同高度且将与放电管115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形成从正面向背面贯通的大致方 形,在各安装孔113H中,分别贯通安装中继连接器114。中继连接器114中继连接器114,如图23至图26所示,由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具120、收容在保持具 120内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的中继端子131构成。保持具120由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121、从箱状部1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 122构成。在箱状部121中,形成从其正面向侧面(与底座113的侧面边缘相反的侧面)延 续开口的收容室123。收容室123的开口部中正面一侧的开口部为从正面一侧嵌入放电管 115的端部(管头136)的接收口 124,侧面一侧的开口部为在将放电管115的端部收容在 收容室123的状态下回避与玻璃管134的干涉的避让口 125。在该避让口 125中,形成将其 开口边缘向内侧伸出为板状的形态的止动器126(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移动限制部), 通过该止动器126,避让口 125的开口形态收窄成大致U字形。在该呈大致U字形的避让 口 125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为比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内径更小且与放电管115的玻璃管 134的外径相同或者比之略大的尺寸。避让口 125的开口边缘的最深端部分为半圆形的凹 部127,该凹部127的曲率半径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的曲率半径相同或比之略大的尺寸。 此外,比避让口 125的开口边缘的凹部127更靠正面一侧的区域为上下一对的导向部128。此外,在箱状部121中,形成从箱状部121中避让口 125开口的外侧面与底座113 平行地突出的伸出部129。该伸出部129将底座113的正面和避让口 125之间隔断。在箱 状部121的外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上下一对的防脱突起130。中继端子131被保持在保持具120的内部。中继端子131由对冲压为指定形状的 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由弯曲的板片组成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防脱片132、向 背面一侧突出为平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133。一对的弹性防脱片132,在被容许向上下方向 互相离开间隔的方向弹性挠曲的状态下被收容在收容室123内,一对的弹性防脱片132的 上下方向的间隔在比止动器126的凹部127更位于正面一侧的位置达到最小。在弹性防脱 片132不发生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下的弹性防脱片132间的最小间隔,为比放电管115的 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径更小的尺寸。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133从箱状部121的背 面向保持具120外露出,沿着壁部122向后方突出。将中继连接器114组合安装到底座113时,由底座113的正面一侧对安装孔113H 插入保持具120的壁部122,将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与底座113的正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 口边缘部抵接,同时,将防脱突起130,卡止在底座113的背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边缘部。 由此,底座113被卡止面130和防脱突起130前后夹住,由此,保持具120将相对于底座113 向组合安装方向(贯通孔1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固定为受到限制后的状态,将中继连接 器114安装组合在底座113。将中继连接器114组合安装在底座113的状态下,构成保持具 120的前端一侧部分的箱状部121向底座113的正面一侧突出(露出),并且,作为保持具 120的后端一侧的壁部122向底座113的背面一侧突出(露出)。放电管II5
放电管115如图28所示,由冷阴极管组成,由整体细长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玻璃 管134、从玻璃管134的两端与玻璃管134同轴状且直线状突出的圆形截面的细长的金属制 (例如镍类、或者钴类)外引线135、以及安装在玻璃管134的两端部的管头136构成。在 玻璃管134的内部封入水银,玻璃管134的两端部通过加热熔化形成半球状。而后,外引线 135贯通该半球部。如图29至图31所示,管头136为对冲压为指定的形状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 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或者敲打加工而成的单一部件。管头136具备一个主体137和一片导 电片140。主体137整体呈与玻璃管134同心的圆筒形,主体137的内径设定为比玻璃管 134的外径略微大的尺寸。在主体137中,通过将其一部切口为狭缝状,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在周方向 以等角度的间距配置形成。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的一方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为整体向后方(具体 来说,沿着大致向内的径向方向倾斜的方向)悬臂状延伸的形态,以其基端(前端)为支点 沿着直径方向弹性挠曲。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延伸端部(后端部分),形成向直径方 向外侧倾斜弯曲的弯曲部139,该弯曲部139的弯曲的外侧的面(即面向内侧的面)为抵接 在玻璃管134的外周面的接点。连结该三个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接点的假想圆为与主 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半径尺寸为比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未被ν弹性挠曲的自由 状态下玻璃管134的外径更小的尺寸。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另一方的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配置为对于第一 弹性保持片138A与周方向相邻,整体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相反地向前方(具体来说,沿 着向大致向内的径向倾斜的方向)悬臂状延伸,以其基端(后端)为支点沿着直径方向弹 性挠曲。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延伸端为抵接在玻璃管134的外周面的接点,连结该三个 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接点的假想圆为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半径尺寸为比 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未被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下玻璃管134的外径更小的尺寸。在主体137中,形成从其前端边缘向前方悬臂突出的一对保护片。该一对保护片 沿着周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对于主体137成共面状直线延伸。而后,导电片140从该一对的 保护片之间向前方悬臂状延伸。导电片140由连接到主体137前端的细长部141和由细长 部141的前端(延伸端)更加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142构成。细长部141由对于主体137成共面状并从主体137与其轴线平行延伸的基端部 141a、由基端部141a的延伸端面向主体137的轴线面沿着向内的径向方向延伸的中间部 141b、从中间部141b的延伸端与主体137的轴线平行延伸的前端部141c构成,筒状部142 与前端部141c的延伸端相连接。细长部141的宽度尺寸相对于细长部141的长度尺寸足 够小,因此,细长部141能够实现向主体137的直径方向的弹性变形、向与直径方向交叉的 方向(与细长部14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弹性变形、和以细长部141自身作为轴的 弹性扭曲变形。筒状部142为将由细长部141的延伸端向横方向伸出的部分弯曲加工为圆筒状所 得,轴线大致与主体137同轴状配置。筒状部142能够将细长部141弹性挠曲,并向管头 136的轴系方向和直径方向位移。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的组合安装
而后,说明将管头136组合安装至玻璃管134的工艺。组合安装时,在分别利用握持装置(未图示)保持有玻璃管134和管头136的状态 下,使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相对地同轴接近,将主体137外嵌至玻璃管134。开始外嵌主 体137时,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的延伸端部的接点相对于玻璃管134的外周弹性抵 接,随着组合安装的进行接点在玻璃管134的外周面上滑动接触。而后,贯通主体137的外 引线135的前端开始进入筒状部142的中空内部。其后,双方的握持装置达到指定的组合 安装位置时,管头136和玻璃管134在轴线方向被定位在正规的组合安装位置,外引线135 的前端部成为由筒状部142围绕整周被包围的状态。此时,外引线135的前端部可以不从 筒状部142的前端大量突出,而是仅由筒状部142的前端少量突出,也可以与筒状部142的 前端处于大致相同位置,或者位于筒状部142的内部。而后,对于筒状部142实行铆接使其缩径变形,铆接后的筒状部142和外引线135 通过熔接固定为能够电导通,使管头136和玻璃管134 —体化。由此,结束组合安装,完成 放电管115。在管头136和玻璃管134组合安装的状态下,通过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产 生的弹性的保持作用,主体137相对于玻璃管134被保持为大致同心状,在玻璃管134的外 周和主体137的内周之间,确保围绕整周存在间隙(空气层)。此外,如图40和图41所示,能够把筒状部142作为U字形的连接部142a。在此情 况下,相对于管头136嵌入玻璃管134后,通过对U字形的连接部142a沿着外引线135进 行弯曲加工,能够使该外引线135与连接部142a电连接。通过对该U字形的连接部142a 进行弯曲加工,能够使对于外引线135的电连接性更加良好。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的安装如上所述制造的放电管115,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14。安装的时候,将放电管115 在面向水平的状态下使其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两个端部和管头136相对 于中继连接器114的收容室123从正面一侧嵌入。此时,一对的弹性按压片132通过管头 136的主体137弹性挠曲为上下扩张,主体137通过一对弹性防脱片132的最小间隔部分 后,两弹性按压片132通过其弹性复原力将主体137引入收容室123的内侧,使主体137抵 接在收容室123底部,由此,结束放电管115的安装。安装后的放电管115,在其两端部分由一对的弹性按压片132保持,经由中继端子 131和作为该中继端子131的安装母体的保持具120安装在底座113上。在此状态下,放 电管115的重量经由中继连接器114只作用在底座113上,放电管115的重量对于外引线 135不作为负荷起作用。此外,一对的弹性按压片132与主体137的外周面弹性接触,由此,外引线135经 由管头136能够与中继端子131电导通。进而,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弹性复原力,玻 璃管134被保持为被止动器126的凹部127按住的状态,观察放电管115的轴方向,主体 137的一部分位于与止动器126重合的位置。即,与主体137的导电片140相反一侧的端边 缘的一部分相对于止动器126接近轴线方向成为相对的状态。此外,在保持具120的外表面中的与底座113的板面成直角的、收容室123的避让 口 125开口的外表面上,由于形成了处于将底座113和避让口 125之间的部分沿着底座113 的板面突出的形态的伸出部129,由收容室123的内部至底座113的正面的沿面距离变长了。因此,能够防止由收容室123内的放电管115向保持具120外的底座113的泄漏。电源基板116的概要电源基板116,如图32所示,具备在背面(与底座113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回路 的回路基板117、在回路基板117的背面安装的电子部件119、安装在回路基板117的背面 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18。回路基板117整体呈纵长的方形,使用纸基材酚醛树脂覆铜板(称为纸酚醛)。在 回路基板117上,呈纵长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17H由正面一侧向背面一侧贯通形成。多个嵌 合孔117H,与上述中继端子131 (中继连接器114)相对应,沿着回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 的侧面边缘部分上下并列配置。基板连接器118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整体收容在壳内的 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的输出端子(未图示)而构成,与各嵌合孔117H相对应,沿着 回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边缘配置。在壳的外表面,形成与嵌合孔117H相对应的嵌合空间 (未图示),输出端子的一部分进入嵌合空间内。电源基板116,使回路基板117在与底座113平行方向从背面一侧接近底座113而 被组合安装。组合安装时,中继连接器114的壁部122和沿着该壁部122配置的基板用连 接部133,贯通回路基板117的嵌合孔117H并被插入基板连接器118的嵌合凹部127。由 此,中继连接器114和基板连接器118被嵌合,中继端子131和输出端子连接为能够导通。实施方式4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4中,在将放电管115以被中继连接器114支撑的状态下,由于管头 136卡止在止动器126,不必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向轴线方向移动。艮口, 对于放电管115付与向右方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安装在放电管115的左侧的端部的管 头136相对于止动器126从左侧悬挂,从而限制了放电管115向右方的移动。对于放电管 115付与向左方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在放电管115的右侧的端部管头136相对于止动 器126从右侧卡止,限制了放电管115向左方的移动。由此,由于限制了放电管115沿着其 轴线向左右任何一个方向的移动,不必担心外引线135的前端顶到与收容室123的避让口 125相反一侧的壁部122。此外,由于止动器126卡止在管头136的端边缘,无需在管头136的外周形成使止 动器126卡止的孔即可完成,在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回避管头136的强度低下。此外,当止动器126卡止在管头136的导电片140 —侧的端边缘的结构的情况下, 根据管头136的周方向的方向,存在由管头136的端边缘延伸的导电片140成为妨碍、管头 136的端边缘和止动器126无法卡止的担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止动器126卡止 在与导电片140相反的一侧的端边缘,不必担心受到导电片140的妨碍、无法卡止管头136 和止动器126,从而能够确实地卡止管头136和止动器126。此外,由于在导电片140中,形成了对于外引线135以包围整周的方式连接的筒状 部142,从而不会发生导电片140从外引线135脱出的情况。因此,对筒状部142铆接时,不 会发生导电片140由外引线135脱出的情况,导电片140和外引线135能够确实连接。此外,管头136和止动器126的卡止带,相当于玻璃管134的外径和管头136的外 径的尺寸差的1/2,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通过弹性保持片138A、138B将管头136相对于 玻璃管134保持为同心状,能够将管头136增大,确保其内径与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差 较大。由此,能够增大管头136和止动器126的卡止带,确实限制放电管115的移动。
20
此外,在止动器126中,在将管头136卡止在止动器126的状态下形成抵接在玻璃 管134的外周的凹部127,在中继连接器114中,设置能够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27 —侧按 压的一对的弹性按压片132,由于该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从斜上方以及斜下方上下对称地 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27 —侧按压,不必担心玻璃管134从凹部127脱出,能够使管头136 相对于止动器126确实卡止。此外,中继连接器114为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具120内组合安装中继端子131的 形态,在本实施方式4中,由于在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具120内形成止动器126,无需在中继端 子131中形成止动器,因此,制造中继端子131所需的材料较少即可完成。鉴于一般合成树 脂与金属相比材料费用较低,根据本实施方式4,能够降低中继连接器114的材料成本。〈实施方式5>而后,参照图33至图3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5。本实施方式5构成为 支撑放电管115的手段与上述实施方式4不同。由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4相同,对于相 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接地部件150的概要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放电管115的两端部分通过由保持具120和中继端子131 组成的中继连接器114支撑,在本实施方式5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放电管115的两端 部分中其中一方的端部,与实施方式4同样是通过中继连接器114支撑,与此相对,对于放 电管115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接地部件150支撑。接地部件150,如图36所示,由沿着底座113的一方的侧面边缘部分安装的细长的 支撑板151、和安装为能够与该支撑板151的正面导通的多个接地端子152构成。在支撑板 151上,与各接地端子152相对应逐个贯通形成3个安装孔151H。此外,支撑板151由基板 和金属板构成。另一方面,接地端子152如图37和图38所示,为对冲压为指定形状的金属制(例 如,铜镍锌合金)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基部153、由基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分向正 面一侧延伸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由基部153的一边的侧面边缘部分向正面 一侧延伸的止动器155(作为本发明的结构要素的移动限制部)而构成。一对弹性按压片154,配置在与止动器155相反一侧的侧面边缘部分,呈弯曲为向 对方一侧的弹性按压片154—侧膨胀的形状。弹性按压片154,能够弹性挠曲为放大其间 隔,弹性按压片154在非弹性挠曲的状态下,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为比放电管 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更小的尺寸。止动器155从接地部153与放电管115的轴线成直角立起,在止动器155中形成 凹陷为大致圆弧状的形态的凹部156。在实施方式4的中继连接器114中,止动器126的凹 部127的上下两侧立起一对导向部128,在本实施方式5中,由凹部156的上下两侧的基部 153立起的尺寸被抑制为较小,未设置相当于实施方式4的导向部128的单元。因此,与设 置导向部相比,减少了接地端子152所需的金属材料。进而,在基部153中,一体形成三片脚部157。三片中两片脚部157,位于弹性按压 片154和止动器155之间,由基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分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器155 相反的一侧(背面一侧)突出,剩余的一片脚部157,由基部153的与止动器155相反一侧 的侧面边缘的两弹性按压片154的中间位置,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器155相反的一侧(背面一侧)突出。接地端子152,不收容在合成树脂制的壳等部件内,保持剥出的状态,将脚部157 贯通安装孔151H,并通过锡焊焊接等对于支撑板151固定为能够导通(参照图39)。由此, 安装在一张支撑板151的多个接地端子152,经由支撑板151连接为能够互相导通。此外, 在接地部件150中不连接电源基板,支撑板151对于底座连接为能够导通。放电管115相对于接地端子152的安装将放电管115安装在接地端子152时,将放电管115在面向水平的状态下接近底 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端部和管头136由正面一侧嵌入上下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之 间。此时,一对弹性按压片154,通过管头136的主体137以上下扩张的方式弹性挠曲,主体 137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个弹性按压片154通过其弹性复原力 将主体137引入基部153 —侧,将主体137抵接至基部153,由此,结束放电管115的安装。 此外,放电管115的相反一侧的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4相同,安装在中继连接器114上。安装后的放电管115,通过其两端部分的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部件150支撑。由 于一对弹性按压片132、154与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周面弹性接触,外引线135经由管 头136能够与中继端子131和接地端子152连接为能够电导通。进而,通过一对弹性按压 片154的弹性复原力,玻璃管134保持为被止动器126、155的凹部127、156按压的状态,由 放电管115的轴方向观察时,主体137的一部分与止动器126、155位置重合。S卩,主体137 的与导电片40相反一侧的端边缘的一部分相对于止动器126、155为接近轴线方向面对的 状态。此外,如图42和图43所示,也可以相对于接地端子152设置保护部551。该保护 部551具备弹性按压片限制部552和支撑板抵接部553,将接地端子152安装固定在支撑 板151时,支撑板抵接部553抵接至或者接近支撑板151。而后,当按压弹性按压片154对 其添加外力的情况下,在按压的过程中,首先与弹性按压片限制部553抵接。其后,增大负 荷的情况下,支撑板抵接部553起到支撑保护部551使其不倒的作用。此外,保护部551从 弹性按压片154的根部连接,为了使支撑板抵接部553发挥作用,需要使支撑板抵接部553 构成为比该连接部分更靠外侧。此外,使支撑板抵接部553构成为位于更加外侧能够进一 步发挥效果。实施方式5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5中,将放电管115通过中继连接器114和接地部件150支撑的状 态下,由于放电管115的两端的管头136与保持具120的止动器126和接地端子152的止 动器155卡止,不必担心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向轴线方向移动。S卩,对于放电管115付与从中继连接器114 一侧向接地部件150 —侧的移动力的 情况下,通过使组合安装在放电管115的中继连接器114 一侧的端部的管头136卡止在保 持具120的止动器126,限制了放电管115向接地部件150—侧的移动。对于放电管115付 与由接地部件150 —侧向中继连接器114 一侧的移动力的情况下,由于在放电管115的接 地部件150 —侧的端部,管头136卡止在接地端子152的止动器155,限制了放电管115向 中继连接器114 一侧的移动。由此,由于放电管115沿着其轴线向左右任何一个方向的移 动都被限制,不必担心外引线135的前端顶到与收容室123的避让口 125相反一侧的壁部 以及底座113的侧壁。
此外,在接地端子150的止动器155,在将管头136卡止在止动器155的状态下,形 成使玻璃管134的外周抵接的凹部156,在接地端子152中,设置能够将放电管115向凹部 156 一侧按压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由于该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由斜上方和斜下方上下对 称地将放电管115向凹部156 —侧按压,不必担心玻璃管134由凹部156脱出,能够使管头 136相对于止动器155确实卡止。此外,在接地部件150中,由于止动器155和作为与管头136的导通单元的接地 端子152 —体形成,跟设置与接地端子不属于同部件的止动器的方式相比,在本实施方式5 中,可以用较少的部件种类完成。此外,多个放电管115,在其另一方的端部的管头136中经由接地部件150变为短 路状态,被批量接地。由于构成接地部件150的多个接地端子152彼此之间没有必要绝缘, 因此不使用以绝缘为目的包围接地端子152或隔绝接地端子152之间的绝缘部件。S卩,在 本实施方式中,与在放电管115的两端部分连接中继连接器114对各放电管115个别接地 的结构相比,可以用较少的部件种类完成。<其他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述和图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 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作为放电管,不限于冷阴极管,也可以使用热阴极管、氙管、荧光灯等。(2)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开关元件不限于TFT,也可以为TFT以外的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属-绝缘层-金属)等。(3)作为显示装置,不限于液晶显示装置,还包含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需要照明装 置的各种显示装置。(4)作为吸收中继端子和输出端子的位置偏差的单元,也可以使中继端子为与基 板连接器的并列方向成大致直角的细长形态,使输出端子与并列方向平行呈板状。(5)放电管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与基板连接器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 组合安装方向也可以为不同方向。例如,可以使放电管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 与底座的板面大致平行,使基板连接器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与底座的板面大 致成直角,相反,也可以使放电管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与底座的板面大致成 直角,使基板连接器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合安装方向与底座的板面大致平行。(6)中继连接器的与电源基板的连接部,不限于突出的形态,也可以为凹陷的形 态。在此情况下,电源基板的与中继连接器的连接部为突出的形态。(7)输出端子也可以仅为将金属材料冲压为指定形状而不施加弯曲加工的产物。(8)作为电源,不限于在回路基板安装电子部件的电源基板,也包含不使用回路基 板、将电子部件通过配线连接的产物。(9)作为支撑管头的主体的单元,不限于中继连接器,也能够使用在直接在电源基 板安装的连接器(例如逆变器连接器)直接组合安装管头的结构(不使用中继连接器的形 态)、和在与从电源至外引线的电力供给线路不同的专用的支撑单元组合安装管头的单元。(10)也可以在回路基板不设置基板连接器,将中继连接器经由电缆连接至电源 (电源基板)。(11)保持具也可以不使用弹性防脱片、通过固定螺钉和压入固定在底座。
2
(12)弹性防脱片也可以为1片或者3片以上。(13)保持具也可以相对于底座由背面一侧组合安装。(14)放电管用连接部也可以不配置在收容室内,为露出保持具外表面的形态也可 以。(15)电源也可以为在回路基板的底座一侧的正面安装基板连接器的形态。(16)基板用连接部也可以为母头(凹陷的形状)。
权利要求
一种中继连接器,其用于对配置在底座的正面一侧的放电管,供给来自在所述底座的背面一侧配置的电源的电力,其特征在于,具备组合安装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孔的绝缘性的保持具;能够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安装在所述保持具的中继端子;和在所述保持具被组合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具贯通所述底座的所述安装孔,在所述保持具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以及与相对于所述安装 孔的贯通方向成大致直角的卡止面,通过在所述弹性防脱片和所述卡止面之间夹持所述底座,所述保持具被固定在所述底 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 在所述保持具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的、所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 形成有处于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收容室的开口边缘之间的部分沿着所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 形态的伸出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能够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 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从所述收容室中的成为所述放电管的接收口的开口部的开口 边缘,相对于所述放电管的组合安装方向倾斜的楔形导向部。
5.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 放电管;收容所述放电管的底座;配置在所述底座的与所述放电管相反一侧的面上的电源;和用于对所述放电管供给来自所述电源的电力的中继连接器,该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连接器具备组合安装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安装孔的绝缘性的保持具; 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电源电连接的、安装在所述保持具的中继端子;和 在所述保持具被组合安装在所述底座的所述安装孔的状态下,与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 抵接的游动限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具贯通所述底座的所述安装孔,在所述保持具的外表面,形成有能够弹性挠曲的弹性防脱片、以及与相对于所述安装 孔的贯通方向成大致直角的卡止面,通过在所述弹性防脱片和所述卡止面之间夹持所述底座,所述保持具被固定在所述底 座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所述保持具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底座的板面成直角的、所述收容室开口的外表面, 形成有处于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收容室的开口边缘之间的部分沿着所述底座的板面突出的 形态的伸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收容所述放电管的端部的收容室,在所述保持具中,形成有从所述收容室中的成为所述放电管的接收口的开口部的开口 边缘,相对于所述放电管的组合安装方向倾斜的楔形导向部。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0.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中继连接器(14)对于配置在呈大致平板状的底座(13)的正面一侧的放电管(15),供给来自配置在底座(13)的背面一侧的电源基板(16)的电力。中继连接器(14),具备组合安装在底座(13)的绝缘性的保持具(20)、相对于放电管(15)和电源基板(16)能够电连接并安装在保持具(20)的中继端子(30)。由于中继端子(30)无需与底座(13)直接接触,底座(13)能够使用金属制的材料。
文档编号H04N5/44GK101895046SQ2010101670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30日
发明者岩本健一, 工藤高明, 池永尚史, 鹰田良树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