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74734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波束赋形(Beamforming,BF)是基于自适应天线原理,利用天线阵列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分别对各天线单元加权处理的一种技术。如图1所示。数据流乘以对应物理天线上的权值后发送出去,所有的物理天线相当于一根虚拟天线。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 SM)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存在多个天线, 发送端在不同的物理天线上发送不同的数据发送流,以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如图2所示,M根发送天线和N根接收天线的系统中,发送端每根物理天线发送不同的调制符号。 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的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发送数据方法,叫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patial Multiplexing Beamforming, SM+BF)。循环延迟分集(CyclicDelay Diversity, CDD)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里常用的一种多天线发送分集方案,它在各个物理天线上发送相同的频域数据并对时域的OFDM符号进行不同的循环延迟,以此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其发送端示意图如图3所示,信源经过信道编码、调制后,经过逆傅立叶变换Q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成时域数据,并用对应物理天线的循环延迟 S 1进行相应的循环延迟后,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发送出去。这里,i = 1,…, Tx,Tx为发送端物理天线数目,31—般为0。整个天线组相当于一根虚拟天线。一般来说,循环延迟分集在同一个时刻不同的物理天线的同一个载波上只能发送一个符号,信噪比一般比较高,可用高阶调制编码方式来提高吞吐量;其覆盖比较大。空间复用波束赋形在一个时刻不同虚拟天线上的同一个载波上能发送多个不同的符号,吞吐量一般比较大,但覆盖比较小,并且其性能会受波束赋形的权值准确性和即时性的影响。随着接收端位置或者信道条件的变化,有时使用循环延迟分集更好,有时使用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更好。为了提高链路稳定性和系统的吞吐量,需要选择不同的数据发送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环境和信道条件。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由于缺乏在循环延迟分集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中选择数据发送模式的方案,无法根据信道条件灵活选择数据发送模式来增加链路稳定性和提升吞吐量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CDD模式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以及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天线数据。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CDD模式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模块,用于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通过本发明,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确定循环延迟分集⑶D模式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从而使用适合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天线数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根据系统信道条件,灵活地从CDD模式或SM+BF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发送模式来发送数据。利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相关技术中BF发送端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SM+BF发送端示意图;图3是相关技术中⑶D发送端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发送模式的第一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八的发送模式的第二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九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一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二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三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四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五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十六的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图22是根据实施例十七的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发送端是用于发送数据或者信息的设备,比如宏基站,微基站等;接收端是用于接收数据或者信息的各类终端,如移动台、手持设备或数据卡等。下面介绍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都以该无线通信系统为基础予以实施。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该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包括确定步骤s402 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⑶d模式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以及发送步骤S404 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相关技术中,由于缺乏在⑶d模式和sm+bf模式中选择数据发送模式的方案,无法根据信道状态信息灵活选择数据发送模式以增加链路稳定性和提升吞吐量,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权值信息或系统信道条件,灵活地从CDD模式或sm+bf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发送模式来发送数据,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上述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之一权值相关性信息、权值距离信息、信噪比CINR、误发率BER、以及空间相关性的信息。其中,误发率BER为误突发率或者误比特率,由接收端反馈给发送端;或者,发送端通过计算得到,包括循环延迟分集数据发送模式下的BERqid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模式下的BERsmbf, BER可以但不限于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判决周期内或判决周期的一个指定小周期内,统计发送端总共发送的突发个数为Mttrtal个,对应比特数目为Bttrtal比特,自动重传(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或者混合自动重传(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第一重传的突发个数为Mrep个,对应比特数目比特,则对应的误突发率为BER = Mrep/Mt。tal,或者误发率BER = Brep/Bt0talo其中,信息信噪比cinr包括循环延迟分集数据发送模式下的cinrqid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数据发送模式下的cinrsmbf。它可以是接收端计算并反馈给发送端的,也可以是发送端自己计算得到的。其中,上述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況表示的,沢的计算过程如下(1)初始化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rPm,在选定的周期t内重复执行步骤( 直到周期T结束。(2)在周期T内,根据时间顺序,计算当前用户在帧结构中用来计算信道相关性矩
Nc
阵的载波集合上的信道相关性矩阵= t cckHH{k”H{^ ,这里,Nc表示上述载波集合上
k=\
包含载波的数目,孖(幻=
hu(k) Kiik)…Km (的
和α k彡0分别是上述载波集合中
hm{k) hN2(k)…hNM{k)_
第k个子载波的信道系数矩阵和比例系数。hu(k)为第j根发送天线到i根接收天线间的第k个载波上的信道系数,j = 1,…,M,i = l,…,N,M为实际物理发送天线数目或者虚拟天线数目,N为接收天线数目。 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更新为Rfte = p Rpre+(1-p )R, p为常量且0彡p彡1。
(3)计算先前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其中,f是一个关于相关性矩阵Rpre的处理,优选地为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⑶D模式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以及所述发送端使用所述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天线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相关性信息;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统计一个判决周期内权值相关性实时值大于相关性门限的次数Nsl,并判断所述Nsl是否大于或等于统计门限Numl,如果是,则确定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⑶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所述Ns1包括步骤A 初始化先前权值相关性WRpm =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所述判决周期为 T帧;获得所述判决周期内的第一个权值W1, Ns1初始化为0 ;步骤B 按照帧的时间顺序,在当前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W2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相关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距离信息;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统计一个判决周期内权值距离实时值大于距离门限的次数Ns2,并判断所述Ns2是否大于或等于统计门限Num2,如果是,则确定 ⑶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所述包括步骤A 初始化先前权值距离Dpm= α,其中,α为大于0的常数;在所述判决周期内的一个帧中获取第一个权值W1,所述周期为T帧,Ns2初始化为0 ;步骤B 在后续的一个帧中获得第二个权值W2 ;计算所述当前接收端的当前权值距离 Dcur = cKU),其中,(KWijW2)为以下公式之一 d{W,,W2) = Xmm{WK -W2W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信噪比CINR ;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确定所述CDD模式下的CINRcdd对应的调制阶数M。DD、编码速率PmD、编码重复次数RmD, 并计算所述CDD模式下的发送速率V。DD = McddXPcdd-Rcdd ;确定所述SM+BF模式下的CINRsmbf对应的调制阶数Msmbf、编码速率Psmbf、编码重复次数 Rsmbf以及空间复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编码速率α SMBF,并计算所述SM+BF模式下的发送Vsmbf — α SMBF ^ Msmbf X PSMBF ^SMBF ;在所述Vqid与所述Vsmbf中确定较大者,并确定所述较大者对应的数据发送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空间相关性的信息,所述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沢表示;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计算获取所述91,并判断所述沢是否大于条件数门限值W。,如果是,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计算获取所述 步骤A 初始化先前信道相关性矩阵Rpm ;步骤B 根据时间顺序,计算当前接收端在帧结构中用来计算信道相关性矩阵的载波 集合上的信道相关性矩阵』=!>#"⑷⑷,其中,N。表示所述载波集合上包含载波 的数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误比特率BER ;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确定所述BER,其中,所述BER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在判决周期内获取所述接收端反馈的所述BER,或者利用混合自动重传或自动重传计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所述 BER ;判断所述BER是否小于误发率门限值BER。,如果是,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噪比CINR和误发率BER ;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对使用所述CDD模式的接收端,获取所述CDD模式下的CINRqid,并判断所述CINRqid是否大于信噪比门限值CDDJHtl,如果是,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对使用所述SM+BF模式的接收端,确定所述SM+BF模式下的BERsmbf,并判断所述BERsmbf 是否大于误发率门限值BERci,如果是,则确定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其中,所述BERs-通过以下方式至少之一确定依次在判决周期内内获得该接收端反馈的所述BERsmbf,或者利用混合自动重传或自动重传计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BERsmbf。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噪比CINR、空间相关性的信息以及误发率BER ;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对使用所述⑶D模式的接收端,设置第一门限区间[⑶D_TH1,OTD_TH2],如果CINRqid <⑶D_TH1,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CINRqid > OTD_TH2, 则确定所述SM+BF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CDD_TH1 ( CINRcdd ( CDD_TH2,则通过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对使用所述SM+BF模式的接收端,设置第二门限区间[SMBF_TH1,SMBF_TH2],如果CINRsmbf < SMBF_TH1,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 CINRsmbf > SMBF_TH2,则确定所述SM+BF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SMBF_ THl ( CINRsmbf ( SMBF_TH2,则通过权利要求4_8任一项所述的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在判决周期中设置L个判决点,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在每个所述判决点通过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式,从所述CDD模式或所述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并统计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m,或者统计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N2 ;如果m/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 ;,确定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否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N2/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 ;,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噪比CINR、空间相关性的信息以及误发率BER ;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在判决周期中设置L个判决点,其中,L为大于1的整数;在每个所述判决点执行所述确定步骤,来确定所述CDD模式或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并统计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附,或者统计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N2 ;如果m/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 ;,确定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否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N2/L大于或等于预定值 ;,确定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在判决周期内,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 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所述CDD模式或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INR ;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在判决周期内设置多个判决点,依次在每个所述判决点获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 CINR,并统计所述第二判决周期内CINR ^ CINR0的次数Ns,所述CINRtl为信噪比门限值;如果Ns彡N1,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所述N1为第一次数门限值;如果 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所述N2为第二次数门限值;如果N1 < Ns<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误发率BER ;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包括将判决周期划分为多个小周期,依次在每个所述小周期内获取所述接收端反馈的BER, 或者利用混合自动重传或自动重传计算当前数据发送模式下的BER ;统计所述判决周期内BER彡BER0的次数Ns,所述BERtl为误发率门限值; 如果Ns彡N1,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下降,所述N1为第一次数门限值;如果 Ns ^ 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上升,所述队为第二次数门限值;如果N1 < Ns<N2,则确定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为不变。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所述⑶D模式或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包括如果所述发送速率趋势是上升的,在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大发送速率之间确定一个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所述发送速率趋势是下降的,在当前数据发送速率和最小发送速率之间确定一个数据发送速率对应的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所述发送速率趋势是不变的,保持当前的数据发送模式不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其中,第一类信息包括权值相关性信息或权值距离信息,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噪比CINR、空间相关性的信息或误发率BER;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类信息选择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选择 CDD模式,则确定所述CDD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否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选择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选择CDD模式,则确定所述CDD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一类信息和第二类信息,其中,第一类信息包括权值相关性信息或权值距离信息,第二类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噪比CINR、空间相关性的信息或误发率BER;以及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二类信息选择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选择 CDD模式,则确定所述CDD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否则,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第一类信息选择适合于所述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选择CDD模式,则确定所述CDD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否则,确定所述SM+BF模式为最终数据发送模式。
20.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⑶D模式或空间复用波束赋形 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模块,用于使用所述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相关性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统计一个判决周期内权值相关性实时值大于相关性门限的次数Ns1,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值距离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统计一个判决周期内权值距离实时值大于距离门限的次数Ns2,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权噪比CINR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噪比 CINR分别确定所述CDD模式下的发送速率Vqid以及所述SM+BF模式下的发送速率VSMBF,选择所述Vqid与所述Vsmbf中确定较大者作为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四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空间相关性的信息,其中,所述空间相关性由信道相关矩阵的条件数況表示的情况下,判断所述9 是否大于条件数门限值Mo,以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五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误发率BER的情况下,判断所述BER是否小于误发率门限值BERtl,以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第六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噪比CINR和误发率BER的情况下,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第六确定单元包括第一 CDD模式子单元,用于对使用所述CDD模式的接收端,获取所述CDD模式下的 CINRcdd,并判断所述CINRqid是否大于信噪比门限值CDDJ1Htl,以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一 SM+BF模式子单元,用于对使用所述SM+BF模式的接收端,确定所述SM+BF模式下的BERsmbf,并判断所述BERsmbf是否大于误发率门限值BERci,以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七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噪比CINR、空间相关性的信息以及误发率BER的情况下,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所述第七确定单元包括第二 CDD模式子单元,对使用所述CDD模式的接收端,设置第一门限区间[CDD_TH1, CDD_TH2],如果CINRqid < CDD_TH1,则确定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如果CINRqid > OTD_TH2,则确定所述SM+BF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 THl ( CINRcdd ( OTD_TH2,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至第六确定单元中的任意之一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二 SM+BF模式子单元,对使用所述SM+BF模式的接收端,设置第二门限区间[SMBF_ THl, SMBF_TH2],如果CINRsmbf < SMBFjHl,则确定所述CD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CINRsmbf > SMBF_TH2,则确定所述SM+BF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如果SMBF_TH1 ^ CINRsmbf ^ SMBF_TH2,则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至第六确定单元中的任意之一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第八确定单元,用于在判决周期中设置L个判决点,其中,L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每个所述判决点触发所述第三确定单元至第七确定单元中的任意之一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根据统计的所述⑶D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Ni,或者根据统计的所述SM+BF模式是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的次数N2,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最终数据发送模式;第九确定单元,用于在判决周期内,判断数据发送速率趋势,并根据所述数据发送速率趋势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线数据发送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在上述方法中,发送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从循环延迟分集CDD模式和空间复用波束赋形SM+BF模式中确定适合于接收端的数据发送模式;以及发送端使用确定的数据发送模式发送天线数据。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根据系统信道条件,灵活地从CDD模式或SM+BF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数据发送模式来发送数据。从而增加了链路的稳定性和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文档编号H04B7/06GK102237915SQ201010158020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锟, 张万帅, 朱登魁, 肖华华, 贾晓山, 鲁照华 申请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