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摄像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设置可滑动地支撑在布置有摄像单元的摄像机壳体外表面上的收纳盖来实现提高记录介质的可维护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可进行动态图像拍摄和静止图像拍摄的摄像设备,例如摄像机和静像照相机。
在摄像设备中,设置有用于捕获被摄体图像的摄影镜头、表现例如对焦功能和变焦功能等各种功能的各种镜头、摄影时进行各种必要操作的摄影按钮、摄影时或再现所摄图像时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屏等。
在该摄像设备中,用于记录所摄图像的记录介质是必需的。作为记录介质,有预先收纳在外壳中的记录介质,例如,使用硬盘的记录介质(例如参见JP-A-2001-6266)。
然而,在过去的摄像设备中,更换或维修预先收纳在外壳中的硬盘,需要拆开外壳并从设置在外壳内的驱动保持单元拆下硬盘。
因此,摄像设备的可维护性低。例如,如拆开外壳并从驱动保持单元上拆下硬盘等多种工作是必需的,所以更换或维修硬盘的工作复杂且耗时。
因此,期望解决这些问题并改善记录介质的可维护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摄像机壳体,在该摄像机壳体中布置具有预定镜头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收纳盖,其可滑动地被支撑在该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在该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侧形成介质收纳部,该介质收纳部收纳用于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及该记录介质通过该收纳盖相对于该摄像机壳体沿一方向的滑动而被收纳在该介质收纳部中。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中,可根据收纳盖沿一方向的滑动将记录介质收纳在介质收纳部中,并根据收纳盖沿另一方向的滑动从介质收纳部弹出(eject)记录介质。
因此,可通过移去收纳盖来更换和维修记录介质。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的可维护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设置布置在介质收纳部中并封闭记录介质的内盖。因此,可自由设计位于内盖外侧的收纳盖的形状。这使得可改善设计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收纳盖的外表面形成为在摄像时把持的握持部。因此,当使用者把持握持部进行摄像时,由于从记录介质到使用者把持握持部的手掌之间的距离长,可控制驱动记录介质时所产生的热传至手掌。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使用的方便性(convenience)。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在内盖的外表面和收纳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摄像设备内产生的振动和热较不易传至使用者把持握持部的手掌。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使用的方便性。
根据本发明的还一个实施例,在内盖的外表面或收纳盖的内表面上设置与收纳盖的内表面或内盖的外表面接触的肋。因此,内盖在介质收纳部中被按压。这使得可防止记录介质和内盖在介质收纳部中松动(backlash)。
根据本发明的更一个实施例,设置具有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执行预设功能的光入射其内或从其内发射的光接收/发射单元。当收纳盖沿一方向滑动且记录介质被收纳于介质收纳部中时,光接收/发射单元被收纳盖关闭。因此,当收纳盖被滑动以安装于摄像机壳体且记录介质被收纳在介质收纳部中时,与此同时,光接收/发射单元被收纳盖关闭。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装配工作的操作性。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沿不同于图1的方向看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在显示单元打开的状态下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其中一部分分解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5是具有显示单元且开/关盖被打开的摄像设备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其中硬盘、内盖和收纳盖被分解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7是截面图中所示第二面板的壳体肋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在显示单元关闭的状态下摄像设备的放大后视图;图9是在显示单元与图8相反地关闭的状态下摄像设备的放大后视图;图10是摄像设备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11是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放大横向剖视图;图12是在第二面板、操作块和电池被去除的状态下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13是握在手掌中的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14是扬声器的附件(attachment)结构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5是扬声器的附件结构的放大立体图;图16是在第一面板和电池被去除的状态下摄像设备的立体图;图17是板单元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18是板单元的放大立体图;图19是沿不同于图18的方向看的板单元的放大立体图;图20是保持基座、电路板和按压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放大平面图;图21是板单元与单元连接部分离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22是板单元与单元连接部连接的状态的示意性放大后视图;图23是摄像单元、散热金属片(heat-radiation sheet metal)等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24是控制板等安装到摄像单元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和图25是摄像单元、散热金属片等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以下说明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摄像设备被应用于可进行静止图像拍摄和动态图像拍摄的摄像机。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具有动态图像拍摄或静止图像拍摄功能的各种摄像设备,例如蜂窝式电话或计算机内置的摄像机和静像照相机。
在以下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方向分别表示从摄影者侧看的方向。被摄体侧称为前,摄影者侧称为后。
摄像设备(摄像机)1包括主体单元2以及支撑在主体单元2上以可自由回转(自由打开和关闭)和自由转动的显示单元3(见图1至图3)。
主体单元2具有外壳4和布置在外壳4中的各必要单元。外壳4包括摄像机壳体5和可相对于摄像机壳体5滑动的收纳盖6。
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被形成为布置稍后说明的具有如变焦镜头和对焦镜头等各种镜头以及如CCD(电荷耦合器件)等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的摄像单元布置部5a(见图4)。
第一面板7、第二面板8、第三面板9、第四面板10和圆柱面板11互相连接形成摄像机壳体5(见图1至图4)。例如,第一面板7构成左侧部7a和下表面部7b。第二面板8构成右侧部8a。第三面板9构成上表面部9a。第四面板10构成后表面部10a。圆柱面板11在面板被组合(combine)的状态下与第一面板7、第二面板8和第三面板9的前端组合。
第一面板7的左侧部7a形成为扁平部7c,该扁平部7c的除前端和下端以外的部分形成为扁平状。多个操作按钮12被布置在扁平部7c中(见图3和图5)。操作按钮12用作,例如,用于进行背光(backlight)校正的背光校正按钮、用于校正图像模糊的模糊校正按钮、用于防止被摄体的眼睛被拍摄成红色的所谓红眼拍摄的红眼防止按钮、以及用于校正色差的白平衡按钮。扬声器孔7d形成在扁平部7c中。螺钉插入孔7e形成在扁平部7c中的扬声器孔7d附近。橡胶垫13彼此以垂直间隙被安装在扁平部7c后端的外表面上。
开/关盖7f设置在第一面板7的左侧部7a的下端(见图3和图5)。在左侧部7a的设置有开/关盖7f的位置形成矩形布置孔7g(见图5)。在第一面板7中,螺钉插入孔7h分别形成在布置孔7g的左和右位置。通过打开和关闭开/关盖7f暴露连接端子14。连接端子14是,例如,USB(通用串行总线)2.0端子、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端子和电源用端子。
定位突出部15设置在第一面板7的左侧部7a后下端的外表面上。定位突出部15被形成为不同于第一面板7的构件。定位突出部15具有插入到稍后说明的形成在显示单元3中的定位凹部以相对于第一面板7进行显示单元3的定位的功能。由于第一面板7经过表面涂漆,很可能与形成有定位凹部的壁面接触的定位突出部15被形成为与第一面板7不同的构件,不对定位突出部15应用表面涂漆。这使得可以防止油漆剥落。
在第一面板7的下表面部7b的一端形成螺纹通孔7i(见图4)。
如图6所示,在第二面板8的右侧部8a中,设置形成为向右突出的框架形状的壳体肋16,且通过该壳体肋16形成向右敞开的浅凹形的介质收纳部17。因此,右侧部8a用作分隔壁,其分隔形成在摄像机壳体5的外表面侧的介质收纳部17和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即,摄像单元布置部5a。
在壳体肋1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沿前后的方向延伸的滑槽16a(见图7)。在右侧部8a中形成通孔8b。通孔8b由盖构件18闭合(见图6)。
面对前后方向的板19安装到第二面板8的右侧部8a的前端(见图6)。入射示出预定功能的光和发射该光的光接收/发射单元19a布置在板19上。作为光接收/发射单元19a,例如,采用自动摄影时从遥控器发出的光所入射的光接收体和发射可在夜晚照相的红外线的光发射体。
在第二面板8的右侧部8a中,保持金属片20安装在板19正下方的位置。在保持金属片20中形成保持孔20a。
在第三面板9的左侧边缘形成切口9b(见图4)。装饰面板21安装在第三面板9的上表面。装饰面板21由具有高导热率且轻的材料形成,例如,铝。
装饰面板21形成为纵长(oblong)大致矩形。其前端形成有声音孔21a。第三面板9的位于声音孔21a正下方的部分形成有声音输入孔9c。在声音输入孔9c正下方的位置布置未示出的麦克风。因此,摄影时的声音通过装饰面板21的声音孔21a和第三面板9的声音输入孔9c输入到麦克风。
在装饰面板21的左侧边缘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安装片21b。安装片21b从第三面板9的切口9b突出到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
在第四面板10的下端形成电池安装凹部10b(见图4)。
电池22安装在电池安装凹部10b(见图3)。电池22所安装的部分之上的部分向后突出。该突出部设为取景器单元23。
操作块24安装在取景器单元23的右边(见图1至图4)。在操作块24中设置操作开关25。作为操作开关25,例如,设置用于转换摄影模式和播放(play)模式的模式转换开关、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源的电源开关、用于开始和停止摄影的摄影开关、和用于进行变焦的变焦开关。
装饰环26以外部配合的形状安装到圆柱面板11。装饰环26由具有高导热率且轻的材料形成,例如,铝。镜头快门27布置在圆柱面板11内侧的前端(见图1和图2)。
显示单元3支撑在主体单元2上以沿图5所示的A方向自由回转(自由开关)和沿图5所示的B方向自由转动。
如图5所示,显示单元3具有显示壳体28和由显示壳体28保持的显示面板29。第一表面30作为显示壳体28的设置显示面板29的侧面,形成为平坦形状。在第一表面30的相对侧的第二表面31(见图1)形成为平缓的大致弓形表面形状。因此,显示壳体28形成为沿上下方向中央厚而上下两端薄。在第一表面30的后下端形成定位凹部30a(见图4和图5)。
显示面板29的表面(图像显示面)位于相比第一表面30更向第二表面31侧略微凹进的位置。因此,显示壳体28的布置显示面板29的部分形成为布置槽28a。
显示单元3制成可回转,例如,相对主体单元2从0°(关闭状态)至90°(打开状态)。在关闭状态,显示单元3被未示出的施力弹簧沿使显示单元3与主体单元2接触的方向(图5所示的A1方向)施力。在打开状态,显示单元3被同样未示出的施力弹簧沿使显示单元3与主体单元2分离的方向(图5所示的A2方向)施力。
当显示单元3的第一表面30处于与左侧部7a相对的关闭状态时,如图8所示,第一表面30与位于上下两侧的橡胶垫13接触。沿上下方向位于中央的橡胶垫13位于显示壳体28的布置槽28a中。此刻,设置在左侧部7a中的定位突出部15被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表面30中的定位凹部30a中。进行了显示单元3相对主体单元2的定位。
因此,通过形成于第一表面30中的定位凹部30a和设置在左侧部7a中的定位突出部15进行显示单元3相对主体单元2的定位。这样,不必为了进行显示单元3相对主体单元2的定位而设置从左侧部7a的上下两端向左突出的定位部。这使得可减小摄像设备1的高度并实现摄像设备1尺寸的减小。
当显示单元3的第二表面31处于与左侧部7a相对的关闭状态时,如图9所示,第二表面31与沿上下方向位于中央的橡胶垫13接触。此刻,形成为大致弓形表面形状的第二表面31位于从设置在左侧部7a中的定位突出部15退缩的位置。
因此,由于显示单元3没有与定位突出部15接触,可防止第二表面31被刮伤。
第二表面31只需形成为用于防止第二表面31与定位突出部15接触的任意形状。因此,可提高摄像设备1的设计自由度。
预设的记录介质驱动器例如硬盘32布置在形成于摄像机壳体5的右侧部8a的介质收纳部17中。在硬盘32由内盖33封闭的状态下,通过收纳盖6将硬盘32储存在介质收纳部17中(见图6、图10和图11)。
硬盘32形成为扁平的纵长大致矩形。柔性印刷布线板34从硬盘32沿纵向的一端引出。
减震器35分别安装在硬盘32的上下两侧。减震器35由容易吸收冲击和振动的材料如橡胶制成,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装配部36和分别从装配部36的前后两端沿垂直于装配部36的相同方向突出的施压部37。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装配槽36a分别形成于装配部36中。在装配槽36a外侧的部分被设置为外侧保持部36b。在装配槽36a内侧的部分被设置为内侧保持部36c。
通过将硬盘32的上下两侧分别装入装配槽36a而将减震器35安装到硬盘32。
在减震器35安装到硬盘32的状态下,硬盘32的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被施压部37施压(见图11)。
控制电路板38布置在形成介质收纳部17的右侧部8a的正内侧,即,作为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空间的摄像单元布置部5a,面向左右方向(见图10至图12)。用于驱动硬盘32的驱动电路、用于对摄像单元的各单元进行操作控制的操作电路等形成在控制电路板38上。多个电子元件38a和用于与硬盘32连接的连接器38b安装在控制电路板38上。在控制电路板38的下端,用于与连接端子14连接的连接器38c安装在连接器38b所安装的表面的相对侧表面上(见图10和图11)。
硬盘32在减震器35安装于硬盘32的状态下被布置在介质收纳部17中(见图10和图11)。此刻,如图6和图11所示,连接至硬盘32的柔性印刷布线板34被插入到形成于右侧部8a中的通孔8b中,并与控制电路板38的连接器38b连接。当柔性印刷布线板34与连接器38b连接时,通孔8b被盖构件18关闭(见图10和图11)。
如图11所示,在柔性印刷布线板34以预设状态被弯曲的状态下,柔性印刷布线板34被收纳在介质壳体单元17中。插入到通孔8b的柔性印刷布线板34的一部分由盖构件18压靠通孔8b的开口边缘并被保持。
这样,柔性印刷布线板34的一部分由盖构件18压靠通孔8b的开口边缘并被保持。因此,可防止柔性印刷布线板34从连接器38b中出来。
当驱动布置在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的摄像单元时,趋于产生振动和热量,特别地,在CCD和控制电路板38中产生热量。然而,由于摄像单元布置部5a和介质收纳部17由用作分隔壁的右侧部8a分隔,所以在摄像单元和控制电路板38中产生的热量和振动不能轻易地传递给硬盘32。因此,可以提高硬盘32的操作可靠性。
相反地,当驱动硬盘32时,会在硬盘32中产生振动和热量。用作分隔壁的右侧部8a可防止振动和热量轻易地传递给摄像单元。
当驱动硬盘32时,由于硬盘转动可能产生声音。该声音被用作分隔壁的右侧部8a隔断。因此,所产生的声音较不易作为噪音传递给布置在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的麦克风。
而且,由于形成在用作分隔壁的右侧部8a中的通孔8b被盖构件18闭合,所以介质收纳部17和摄像单元布置部5a之间的屏蔽性能高。因此,可提高振动、热量和声音在两部分之间传递的控制率。
内盖33被形成为向左开口的浅箱形状。如图6所示,成型为矩形的扁平部33a和从扁平部33a外周缘向左突出的周缘33b被一体成型以形成内盖33。
收纳盖6被形成为向左和向后开口的浅箱形状。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收纳盖6具有主表面部39、从主表面部39的前缘向左突出的前表面部40和分别从主表面部39的上下两侧端向左突出的侧部41。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39a设置在主表面部39的内表面上。肋39a彼此以垂直间隙布置。
在前表面部40中形成透光孔40a。位于前表面部40的表面略后方的阶形表面部40b设置在透光孔40a的前侧开口边缘处。可透射红外线的盖42安装于阶形表面部40b。
向前突出的保持突出部43设置在前表面部40的下端。在保持突出部43中形成保持孔43a。
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动突出条41a分别设置在侧部41左端的内表面上。
在硬盘32被布置在介质收纳部17中的状态下,内盖33同与壳体肋16的末端相撞(bump against)的周缘33b的末端相连并封闭硬盘32。在硬盘32被内盖33封闭的状态下,收纳盖6向后滑动以关闭介质收纳部17并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
通过将滑动突出条41a分别滑动至壳体肋16的滑槽16a来进行收纳盖6的滑动。当收纳盖6被滑动并安装至摄像机壳体5时,布置在板19上的光接收/发射单元19a位于安装于前表面部40的盖42的正后侧,光接收/发射单元19a的一部分位于透光孔40a中(见图11)。
相反地,可通过向前滑动收纳盖6并打开内盖33而使硬盘32从外壳4的内侧弹出。
可通过例如使安装螺钉插入形成在收纳盖6中的未示出的螺纹通孔并将收纳盖6螺纹连接至摄像机壳体5来将收纳盖6固定至摄像机壳体5。
如上所述,在摄像设备1中,收纳盖6被滑动以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硬盘32被收纳在介质收纳部17中。同时,光接收/发射单元19a被收纳盖6关闭。这使得可提高摄像设备1装配工作的操作性。
可通过滑动收纳盖6并将收纳盖6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而使硬盘32被收纳在介质收纳部17中。这使得可在外壳4中容易地构造(build)硬盘32。
而且,可通过移走收纳盖6和内盖33来更换和修理硬盘32。这使得可改善可维护性。
通常已知硬盘32是一个易受撞击影响的装置,处理硬盘32时需要特别注意。然而,如上所述,如果收纳盖6安装在摄像机壳体5上且硬盘32被收纳在介质收纳部17中,可在摄像设备1的其它装配步骤完成之后的最后步骤中装配硬盘32。这使得可防止硬盘32产生缺陷和故障。
收纳盖6的外表面形成为使用者在摄影时用手掌100把持的握持部44(见图13)。
在收纳盖6被向后滑动并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的状态下,收纳盖6的肋39a与内盖33的扁平部33a接触(见图10和图11)。因此,内盖33被收纳盖6施压,可防止介质收纳部17中的硬盘32和内盖33松动。
在上述实例中,向内盖33的外表面侧突出的肋39a设置在收纳盖6的内表面上。相反地,也可在内盖33的外表面上设置向收纳盖6的内表面侧突出的肋,防止介质收纳部17中的硬盘32和内盖33松动。
通过如上所述设置内盖33,当使用者把持握持部44并进行拍摄时,从硬盘32到使用者把持握持部44的手掌100之间的距离长。因此,可控制硬盘32驱动时产生的热量到手掌100的传递。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1的使用的方便性。
通过设置内盖33,可将位于内盖33外侧的收纳盖6的形状自由设计为容易把持的形状等。这使得可改善设计的自由度。
在收纳盖6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的状态下,通过肋39a在收纳盖6的内表面和内盖33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固定间隙(空气层)17a(见图10和图11)。因此,摄像设备1中产生的振动和热较不易传至使用者把持握持部44的手掌100。这使得可改善摄像设备1的使用者的方便性。
在收纳盖6安装到摄像机壳体5的状态下,收纳盖6的保持突出部43和安装在摄像机壳体5上的保持金属片20被相互叠加(见图11)。带45被插通保持突出部43的保持孔43a和保持金属片20的保持孔20a(见图13)。这允许使用者使用带45。
安装到硬盘32的减震器35,如图10所示,内侧保持部36c沿左右方向的宽度H1被设为大于外侧保持部36b沿左右方向的宽度H2。例如,内侧保持部36c的宽度H1被设为约5mm,外侧保持部36b的宽度H2被设为约3mm。
在摄像设备1中,布置在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的各单元处于固定状态。布置在介质收纳部17中的硬盘32由减震器35保持且不与内盖33和第二面板8接触。硬盘32由内盖33封闭。收纳盖6以盖间间隙17a位于内盖33的外侧。
因此,在摄像设备1中,假定当摄像设备1在显示单元3侧朝下的状态下坠落时传至硬盘32的冲击力比当摄像设备1在收纳盖6侧朝下的状态下坠落时传至硬盘32的冲击力大。
因此,考虑到传至硬盘32的假定的冲击力的差异,减震器35的内侧保持部36c的宽度H1设为大于减震器35的外侧保持部36b的宽度H2。
通过这样将内侧保持部36c和外侧保持部36b的宽度H1和宽度H2设为不同,可在最佳化减震器35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后,控制给硬盘32的冲击力。这使得可使摄像设备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最小化,并确保硬盘32运行的可靠性。
减震器35的内侧保持部36c的宽度H1和外侧保持部36b的宽度H2的尺寸不限于上述实例。基于坠落方向和摄像设备1的各单元重量的不同,考虑到给硬盘32的冲击力的大小,可将宽度H1和H2设为任意值。例如,考虑到各单元重量对给硬盘32的冲击力的影响等,当假定当摄像设备1在显示单元3侧朝下的状态下坠落时传至硬盘32的冲击力比当摄像设备1在收纳盖6侧朝下的状态下坠落时传至硬盘32的冲击力小时,也可将内侧保持部36c的宽度H1设为小于外侧保持部36b的宽度H2。
环形的布置肋7j设置在第一面板7左侧部7a的内表面上。布置肋7j设置在环绕扬声器孔7d的位置(见图14和图15)。在左侧部7a的内表面上,螺纹套(screwing boss)7k设置在布置肋7j的正外侧。
接地金属片46固定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侧(见图14和图16)。接地金属片46连接到设置在摄像机壳体5内侧的未示出的接地电路。在接地金属片46中设置安装片46a。在安装片46a中形成螺纹孔46b。
形成为大致盘形的扬声器47布置在第一面板7的布置肋7j的内侧。
在扬声器47被施压金属片48施压的状态下,扬声器47安装于第一面板7(见图14和图15)。施压金属片48由具有弹性的导电材料如SUS(不锈钢)形成。施压金属片48包括沿倾斜方向延伸的施压部49、沿施压部49的纵向从一端向左突出的连续部50和从连续部50的左端向上突出的安装部51。分别在施压部49的纵向两端形成螺纹通孔49a。向左突出的凸起形(embossed shape)弹压部49b设置在施压部49的纵向中央。螺纹孔51a形成在安装部51的末端。
通过将第一安装螺钉52分别插通螺纹通孔49a并旋入第一面板7的螺纹套7k中,施压金属片48安装到第一面板7的左侧部7a的内表面。在施压金属片48安装于左侧部7a的状态下,弹压部49b与扬声器47的后表面中央弹性接触以保持扬声器47。
在施压金属片48安装于左侧部7a的状态下,第二安装螺钉53从左侧部7a的外表面侧插入螺钉插入孔7e。第二安装螺钉53插通施压金属片48的螺纹孔51a并旋入接地金属片46的螺纹孔46b。因此,通过第二安装螺钉53使施压金属片48的安装部51和接地金属片16的安装片46a彼此表面接触。
因此,当扬声器47带有静电时,该静电通过施压金属片48和接地金属片46迅速从扬声器47流到接地电路并从接地电路放电。
如上所述,在摄像设备1中,具有弹压部49b的施压金属片48被用于压住扬声器47并防止扬声器47带电。因此,施压金属片48和扬声器47之间不需要例如橡胶衬套等垫。这使得可减少组件数目。
由于通过使施压金属片48的一部分成为凸起形的突起而形成弹压部49b,因此易于加工施压金属片48。这使得可减少制造成本。
而且,施压金属片48和接地金属片46通过第二安装螺钉53连接,且第二面板7安装到固定在摄像机壳体5内侧的接地金属片46。因此,可同时进行施压金属片48与接地金属片46的连接以及第二面板7的装配。这使得可提高摄像设备1的装配工作的操作性。
板单元54安装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见图16)。
如图17至图19所示,板单元54具有保持基体55、由保持基体55保持的电路板56、从保持基体55的相反侧按压电路板56的施压构件57、和保持电路板56及施压构件57的保持框架58。
如图17所示,保持基体55具有基部59、从基部59向左突出的端子布置部60、从基部59的后表面突出的第一接合部61和从基部59的右侧突出的第二接合部62。
在基部59中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隙布置向上突出的插入销59a。
在端子布置部60中沿前后方向彼此相邻地形成布置槽60a。布置槽60a向上向左开口。在端子布置部60的下表面上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隙布置锁定爪60b(见图19)。
如图17所示,第一接合部61从靠近基部59后表面上的左端的位置突出并形成为大致L形。向前突出的接合爪61a设置在第一接合部61的末端。
第二接合部62从基部59右侧上的前端突出并形成为大致L形。向左突出的接合爪62a设置在第二接合部62的末端。
在电路板56中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隙形成销通孔56a。销通孔56a的直径(如图20所示S2)设为大于基部59的插入销59a的直径(如图20所示S1)。连接器63安装在电路板56上。用作连接装置的柔性印刷布线板64的一端连接至连接器63。柔性印刷布线板64从电路板56向右突出。连接端子14被安装成沿前后方向布置在电路板56下表面上的左端。连接端子14通过形成在电路板56上的电路连接至柔性印刷布线板64。
施压构件57具有面向上下方向的压力表面部65、分别从压力表面部65左端的前后两端向下突出的固定部66、从压力表面部65的右边缘向下突出进而向右突出的固定部67、和位于压力表面部65略上方的提升防止部68。在压力表面部65中沿前后方向彼此间隙形成销插入孔65a。在固定部66中分别形成螺纹孔66a。在固定部67的末端形成插入孔67a。销插入孔65a的直径(如图20所示S3)设为小于电路板56的销通孔56a的直径S2。
保持框架58具有面向上下方向的保持表面部69、从保持表面部69的左边缘向下突出的端子插入部70、和从端子插入部70的下边缘向右突出的锁定部71。
端子插入孔70a形成为在端子插入部70中沿前后方向布置。端子插入孔70a形成为分别与连接端子14的外形对应的形状。
锁定部71分别从端子插入部70下端的前后两端向右突出(见图19)。锁定孔71a分别形成在锁定部71中。
板单元54如下装配。
首先,将电路板56放置在保持基体55的基部59上并将插入销59a分别插入销通孔56a中。将连接端子14分别布置在保持基体55的端子布置部60中。在连接端子14和形成端子布置部60的各表面之间分别形成固定间隙的状态下,布置在端子布置部60中的连接端子14被布置。
将施压构件57放置在电路板56上并将插入销59a插入到销插入孔65a中。
随后,将保持框架58相对于电路板56和施压构件57向右滑动。当保持框架58向右滑动时,如图19所示,保持基体55的锁定爪60b分别由锁定部71的锁定孔71a的开口边缘锁定,保持框架58和保持基体55相连接。连接端子14的末端布置成与保持框架58的端子插入孔70a相关联。保持框架58的保持表面部69的一部分位于施压构件57的提升防止部68的下方(见图18)。由于保持表面部69的一部分位于提升防止部68的下方,因此可防止保持框架58的提升。
在这样装配的板单元54中,电路板56由保持基体55的基部59和施压构件57的压力表面部65施压。然而,如上所述,由于电路板56的销通孔56a的直径S2被设为大于保持基体55的插入销59a的直径S1,所以使电路板56可在销通孔56a和插入销59a之间的尺寸差(S2-S1)的范围内相对于保持基体55和施压构件57移动。
在摄像机壳体5内部的下端设置两个单元接合部72和73以及单元固定部74(见图21)。在单元接合部72和73中分别形成接合孔72a和73a。在单元固定部74中形成螺纹孔74a。
在板单元54中,柔性印刷布线板64的前端与控制电路板38的连接器38c连接。保持基体55的第一接合部61和第二接合部62分别插入到单元接合部72和73的接合孔72a和73a中。当第一接合部61和第二接合部62分别插入接合孔72a和73a中时,各接合爪61a和62a与单元接合部72和73接合,板单元54被保持在摄像机壳体5的内部(见图16)。此刻,固定部67的末端叠加在单元固定部74上。
在板单元54被保持在摄像机壳体5内部的状态下,如图22所示,柔性印刷布线板64以预设的状态被弯曲。柔性印刷布线板64恢复到被弯曲之前的初始状态所引起的移动力朝左方向作用(如图16和图22中所示的箭头F方向)。柔性印刷布线板64的该移动力作为朝左的压力施加到板单元54。第一接合部61和第二接合部62与单元接合部72和73的接触压力增加。
因此,可不用单独设置防脱落装置而防止板单元54从单元接合部72和73脱出。
如上所述,在摄像设备1中,可使板单元54在被固定前保持在摄像机壳体5中。因此,与板单元54预先安装于第一面板7且印刷布线板64连接至连接器38c以连接第一面板7和第二面板8等的情况相比,将柔性印刷布线板64连接至连接器38c仅需小的工作空间。这使得可提高操作性。
由于将柔性印刷布线板64连接至连接器38c仅需小的工作空间,可减小柔性印刷布线板64的长度。这使得可提高通信速度并防止产生电磁噪声。
特别地,当采用USB 2.0或更高标准的端子或HDMI端子作为连接端子14时,鉴于长度和通信速度等之间的关系,需要将端子的长度设为等于或小于标准固定长度。这使得可确保这些端子的适当使用状态。
在板单元54如上所述被保持的状态下,第一面板7与第二面板8、第三面板9、第四面板10、以及圆柱面板11装配。此刻,如图21所示,安装螺钉75插通形成在第一面板7中的螺纹通孔7i和形成在板单元54的固定部67中的插入孔67a,并在形成在单元固定部74中的螺纹孔74a中旋紧。
当第一面板7与第二面板8等装配时,如图5所示,板单元54的端子布置部60的末端安装在形成于第一面板7中的布置孔7g中。在该状态下,螺钉构件76分别插通螺钉插入孔7h并在施压构件57中的螺纹孔66a中旋紧。
这样,安装螺钉75插通固定部67的插入孔67a并在单元固定部74的螺纹孔74a中旋紧,螺钉构件76分别在施压构件57的螺纹孔66a中旋紧。从而,板单元54被固定至第一面板7。
在摄像设备1中,如上所述,当第一面板7连接至第二面板8等时,板单元54被固定至第一面板7。因此,简化了摄像设备1的装配工作。这使得可提高摄像设备1的装配工作的操作性。
如上所述,使电路板56可相对于保持基体55和施压构件57在销通孔56a和插入销59a之间的尺寸差的范围中移动。因此,在将预设的连接线缆连接至连接端子14的过程中,当荷载从连接线缆施加至接线端子14时,电路板56相对于保持基体55和施压构件57移动。因此,连接端子14和电路板56的连接部中的焊料较不易剥落。这使得可防止连接端子14从电路板56中出来。
摄像单元77被布置在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见图16)。摄像单元77具有镜筒78、布置在镜筒78中的预定镜头如变焦镜头和对焦镜头、以及摄像元件79例如布置在镜筒78的后表面上的CCD(见图23)。
控制板80布置在摄像单元77的正后侧。控制板80具有摄像元件79用的驱动电路,并具有如其后表面上的定时发生器等预设芯片元件80a。控制电路板80的中央形成孔80b。摄像元件79安装在控制电路板80的前表面以覆盖孔80b。
屏蔽盒81安装到控制板80的后表面(见图23和图24)。屏蔽盒81具有形成为纵长大致矩形的屏蔽表面部81a和从屏蔽表面部81a的左右两边缘向前突出的安装片部81b。屏蔽盒81的安装片部81b安装到控制板80。安装片部81b通过例如焊接安装到控制板80。焊接部与形成在控制板80中的接地图案连接。
屏蔽盒81屏蔽安装在控制板80上侧的芯片元件80a,例如,定时发生器。因此,从芯片组件80例如定时发生器辐射的电磁噪声被屏蔽盒81屏蔽以防止不需要的辐射。
传热片82和83被分别粘到屏蔽盒81的屏蔽表面部81a的前后表面。前侧的传热片82被设为与安装在控制板80上侧的芯片元件80a表面接触。
在控制板80的孔80b中布置传热垫84。传热垫84被设为与摄像元件79表面接触。
在控制板80下侧的芯片元件80a上布置传热垫85。
在摄像机壳体5的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布置散热金属片86以覆盖摄像单元77的一部分。散热金属片86具有后表面部87、从后表面部87的左边缘向前突出的侧部88和从后表面部87的上边缘向前突出的上表面部89。
在后表面部87的中央设置凸起形向前突出的接触突出部87a。
在上表面部89的前端设置弯成直角的连接部89a。连接部89a定位成面向左右方向。
在摄像单元布置部5a中布置散热金属片86的状态下,后表面部87的接触突出部87a被设成与热传送垫84表面接触,并且后表面部87的接触突出部87a的上下两侧的部分被设为分别与传热片83和传热垫85表面接触。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与装饰面板21的安装片21b通过例如螺纹连接相连。
当驱动摄像单元77时,安装在控制板80上的摄像元件79和芯片元件80a产生热量。在摄像元件79中产生的热从传热垫84通过散热金属片86的后表面部87传至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再从连接部89a传至装饰面板21,排放到大气中。在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从传热片82、屏蔽盒81、传热片83、或传热垫85通过散热金属片86的后表面部87传递到上表面部89的连接部89a,再从连接部89a传至装饰面板21,排放到大气中。
这样,在摄像设备1中,在通常摄像状态下,在摄像元件79和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从位于下部位置的散热金属片86传至位于上部位置的装饰面板21并排放。这使得可提高散热效率。
在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通过屏蔽盒81传至散热金属片86并排放。因此,屏蔽盒81起到屏蔽电磁噪声的装置和传热装置的作用。这使得可用简单结构屏蔽电磁噪声和排放热而不用增加元件数目。
在摄像元件79和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通过装饰面板21排放。然而,由于在装饰面板21上形成有多个用于输入声音至麦克风的声音孔21a,在摄像元件79和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也从形成有声音孔21a的表面排放。由于形成了声音孔21a,装饰面板21的散热区域被设得大。这使得可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装饰面板21由铝形成,因而可降低摄像设备1的重量并提高散热效率。
控制电路板38布置在摄像单元77的右侧(见图12)。
散热板90安装到控制电路板38。散热板90具有基面部90a、设置在基面部90a的上下两边缘的安装面部90b、和从基面部90a向前突出的连接面部90c。散热板90的安装面部90b安装到控制电路板38。连接面部90c与装饰环26通过例如螺纹连接而相连。
散热板90的基面部90a和安装在控制电路板38上的电子元件38a之间布置未示出的传热垫。传热垫的两表面设为分别与电子元件38a和散热板90的基面部90a表面接触。
当驱动摄像设备1时,安装在控制电路板90上的电子元件38a产生热。在电子元件38a中产生的热从传热片通过散热板90的基面部90a传至连接面部90c,再从连接面部90c传至装饰环26,排放到大气中。
这样,在摄像设备1中,在电子元件38a中产生的热从装饰环26排放,在摄像元件79和芯片元件80a中产生的热从装饰面板21排放。由于摄像设备1具有两条传热路径,因此可提高散热效率。
由于装饰环26由铝形成,可降低摄像设备1的重量并提高散热效率。
上述的前后、上下、以及左右方向仅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的应用中,方向不限于这些方向。
根据上述发明的结构和构造可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中。
本实施例中说明的各单元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仅是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应由该形状和结构做限制性解释。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在所附权利要求书或其等同的范围内,可依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化。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发明包含涉及于2005年12月14日提交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5-360490的主题,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包含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摄像机壳体,在该摄像机壳体中布置具有预定镜头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和收纳盖,其可滑动地被支撑在所述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在所述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侧形成介质收纳部,所述介质收纳部收纳用于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及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收纳盖相对于所述摄像机壳体沿一方向的滑动而被收纳在所述介质收纳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内盖,所述内盖布置在所述介质收纳部中,用于封闭所述记录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盖的外表面形成为在摄像时被把持的握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盖的外表面和所述收纳盖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盖的外表面或所述收纳盖的内表面上设置与所述收纳盖的所述内表面或所述内盖的所述外表面接触的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光接收/发射单元,所述光接收/发射单元具有光接收单元或光发射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用于执行预设功能的光被入射其中或从其中发出所述光,以及当所述收纳盖被沿所述一方向滑动且所述记录介质被收纳于所述介质收纳部中时,所述光接收/发射单元被所述收纳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录介质为硬盘。
全文摘要
一种摄像设备,其包括摄像机壳体,在该摄像机壳体中布置具有预定镜头和摄像元件的摄像单元;收纳盖,其可滑动地被支撑在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上。在摄像机壳体的外表面侧形成介质收纳部,该介质收纳部收纳用于记录所拍摄的图像的记录介质。该记录介质通过收纳盖相对于摄像机壳体沿一方向的滑动而被收纳在介质收纳部中。
文档编号H04N5/225GK1983012SQ20061016587
公开日2007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14日
发明者天辰诚也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