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通道指派方法

文档序号:759886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通道指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殊对等网络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适用于在特殊对等网络中支持即时通信(Real-Time Traffic)的通道指派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s)蓬勃发展,而其中发展最为迅速之一的便是移动特殊对等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s),实际而言,特殊对等网络是由多个分布在各处且共享无线频带来沟通的移动节点(mobile nodes)所构成,相对于其它网络(例如移动电话网络或卫星网络),特殊对等网络最大的特点在于不具有固定的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由于特殊对等网络只包含有移动节点,在每个节点传输范围有限的情况下,所有的节点皆可帮助其邻近的节点传递(relay)数据,因此网络是通过移动节点间的通讯所构成,且网络拓朴(Topology)将随着某些移动节点的加入或离开而动态地改变,因此,特殊对等网络具有相当的弹性及强健性,其可适用于固定基础建设无法使用的恶劣环境中,例如在战场或是遭受例如地震等天然灾害破坏的区域,特殊对等网络即可快速布设以提供所需的通讯服务。
在前述的特殊对等网络中,一移动节点与另一移动节点之间的有效通讯距离称之为一步程(hop),而由于每一移动节点的有效通讯距离的限制,故当相距大于有效通讯距离的两节点如欲建立联机以进行通讯时,必须藉助其它移动节点的中继以传递(relay)数据,因而构成了一个多步程(multi-hop)的环境。相对于有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的无线网络(例如移动电话网络)可经由基地台(base station)得知所有移动站的通讯需求而很容易地实现频宽保留(bandwidth reservation),在此特殊对等网络中,对于频道的获取与配置调配,由于不具有集中式的控制来协调资源的分配,故其排程(scheduling)复杂,再加上无线通讯平台为一开放的空间,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干扰,因此,欲在多步程(multi-hop)网络中建立一联机,并保留频宽以支持即时通信(Real-Time Traffic)而达到服务质量(QoS)的保证即不易实现,在特殊对等网络中必须以分布式计算来实现所需的控制功能,而将网络架构成一阶层式的组织成为分布式计算所需解决的问题,其中,将移动节点分群而架构出的丛集式特殊对等网络已广被采用,如图1所示,每一丛集11(cluster)一般是由地理位置较为接近的多个移动节点12所组成,同一丛集11内的移动节点12彼此之间可互相通讯,且相邻的两丛集11的其中一丛集11至少有一可与另一丛集11的通讯的网关(gateway)节点12。
前述特殊对等网络的移动节点12之间所共享的无线通道是采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及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的方式来分配频宽,亦即一通道实质上包括一时槽(Time slot)及一编码(Code),当一链接(link)建立时,传送节点121与接收节点123在一配置的时槽中使用相同的编码来沟通,亦即传送及接收封包。此种特殊对等网络之一大挑战在于如何于丛集11间适当地分配通道,以确保可成功传输数据而不会产生碰撞,同时提高通道的重复使用率来提升系统的效能。
为在移动节点12之间配置一通道,需选用一编码给该移动节点12的配对,如果可供选用的编码的数目多于移动节点12的数目,则每一移动节点12均可被指派一特定的编码,在此情况下,沟通的方式有两种一为RCA(Receiver-based code assignment),亦即传送端依照接收端的编码和其通讯;另一种为TCA(Transmitter-based code assignment),其接收端使用传送端的编码来接收数据。然而,在一般特殊对等网络中,由于可选用的编码数目少于移动节点12的数目,因此如何有效率地重复使用编码便成为一极重要的课题。
又,在特殊对等网络之中,如图1所示,有可能会有两个彼此超出通讯范围的节点121及122同时传送封包给同一另外的节点123,而在节点123造成正面碰撞(Head-on collision),或是因节点121传送封包给节点124、且节点122传送封包给节点123,而在节点123造成侧面碰撞(Side-way collision),因而导致所谓的隐藏端点(hidden terminal)问题,而必须在系统设计时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道指派方法,以在特殊对等网络中支持实时的传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道指派方法,其能确保不会发生编码的冲突及隐藏端点的问题,并完全避免任何干扰,且可达成较佳的编码使用效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通道指派方法,其中,该特殊对等网络具有多个移动节点,其形成为若干丛集,每一个丛集的节点中定义有一控制节点,该控制节点与同一丛集中的任一节点均相距一步程,又在每一个丛集定义有一共通码,以使在该丛集中的所有节点均可以用该共通码来编码收送封包,该方法包括一丛集内频道指派的步骤及一丛集间保留频宽的步骤。该丛集中频道指派的步骤包括一保留要求(RREQ)阶段,由一欲传输节点送出一RREQ封包以进行保留信息时槽;一保留响应(RRSP)阶段,是由一接收节点回报收到RREQ封包;一代码指派(CASN)阶段,是由检测到RRSP封包的传输的控制节点从其编码表中选取一指定码以指派给这些欲传输节点及接收节点;一代码冲突检测(CCD)阶段,是由已被指派指定码的欲传输节点或已在传输的节点使用该指定码来传送一问候信息(hello)给接收节点,以测试可能的指定码指派冲突的碰撞;一代码冲突回报(CCR)阶段,是由接收节点回报该可能的指定码指派冲突的碰撞;及一代码确认(CCFM)阶段,是由所属接收节点中没有产生碰撞的欲传输节点回报一确认信息给其控制节点以建立保留的通道,若有收到CCR封包,则控制节点将原先指派的指定码释放回编码表中。该丛集间保留频宽的步骤包括一要求传送(RTS)阶段,是由一欲传输节点以一接收节点的共通码发送一RTS信息给相邻丛集的该接收节点;及一开始传送(CTS)阶段,当该接收节点收到唯一的RTS信息,由该接收节点以其共通码送出一CTS信息以回应告知成功收到RTS,而建立保留的频宽。


图1为显示一公知的丛集特殊对等网络。
图2为显示实施本发明的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通道指派方法的系统架构。
图3为显示依本发明的方法的时序所定义的帧架构。
图4为显示依本发明的方法在一区域次控制时槽中进行频道指派的流程。
图5为显示依本发明的方法于一全域次控制时槽中在相邻丛集进行频宽保留的流程。
图6为显示一执行本发明的通道指派方法的特殊对等网络的范例。
图7显示一执行本发明的通道指派方法的特殊对等网络的范例。
图8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特殊对等网络在一区域次控制时槽的六个阶段的操作范例图9显示依据本发明的控制节点相关于两个丛集内链接的RREQ的各种可能方案。
图10显示本发明的方法在有相邻丛集的丛集内链接干扰时建立通道的各种状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通道指派方法,请先参照图2所示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其中,所有特殊对等网络的移动节点20(Mobile Node,MN)形成为若干丛集21(cluster),每一个丛集21的节点20可分成三种角色控制节点(Cluster-head)、网关节点(Gatewaynode)及一般节点。每一个丛集21会有一个控制节点22,此控制节点22与同一丛集21中的任一节点20均只的相距一步程,亦即,在一丛集21中,任一节点20与其它节点20最多相距两步程(two-hop)。又在每一个丛集21均定义有一共通码(common code),以使在该丛集21中的所有节点20均可以用该共通码来编码传送封包给其它在同一丛集21中的节点20,且相邻丛集的共通码不相同,以避免彼此的互相干扰。在相邻的两丛集211及212中,其中一丛集211至少有一可与另一丛集212的节点20通讯的网关节点203(亦即,网关节点203与相邻丛集212的至少一节点20相距一步程)。另,在此特殊对等网络的移动节点20系以半双工(half-duplex)模式进行传输,亦即任一移动节点20在同一时间只能传送封包或是接收封包。
在前述的特殊对等网络中,节点20之间通过一动态建立的无线通道来收送封包,此通道是由一时槽(Time slot)及一编码(Code)所定义,其中的时槽由控制时槽(control slot,CS)以及信息时槽(information slot,IFS)所组成,而前述时槽定义于一时序中,以由所有节点20依循此一时序以进行收发,图3显示依前述时序所定义的帧架构(frame structure),其由控制时槽(CS)及信息时槽(IFS)所接续而成,其中,在控制时槽中,节点20可收发控制封包,而在信息时槽中,节点20可收发数据封包,如图3所示,控制时槽更进一步包括多个全域次控制时槽G(i),i=1..M(用于丛集21间)及多个区域次控制时槽L(j),j=1..N(用于丛集21内),每一全域次控制时槽G包含一要求传送(Request To Send,RTS)及一开始传送(Clear ToSend,CTS)阶段(phase),而每一区域次控制时槽L则包含保留要求(Reservation Request,RREQ)、保留响应(ReservationResponse,RRSP)、代码指派(Code Assignment,CASN)、代码冲突检测(Code Conflict Detection,CCD)、代码冲突回报(Code Conflict Report,CCR)、及代码确认(Code Conform,CCFM)等六个阶段。
图4显示本发明的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分散算法通道指派方法的流程,并请参照图2所示的系统架构图,当一移动节点20欲建立链接(link)以传输数据时,如所建立的链接属于同一丛集21,则进行一丛集内(intra-cluster)程序以使用区域次控制时槽L来竞争而由胜利者来建立通道,再以信息时槽(IFS)来传送数据;如所建立的链接不属于同一丛集21,则进行一丛集间(inter-cluster)程序以使用全域次控制时槽G来竞争而由胜利者来建立通道,再以信息时槽(IFS)来传送数据。图5显示在丛集21中的一欲进行传输的节点201以前述丛集内程序而在一区域次控制时槽L中进行频道指派的流程,首先,在RREQ阶段,欲传输节点201送出一RREQ封包以进行保留信息时槽。详细言之,该欲传输节点201将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一RREQ封包给一接收节点202,而其它不进行传输的节点20则以共通码编来接收RREQ封包,其可能没有收到RREQ封包、或是由邻近节点收到一个RREQ封包、或一个以上的RREQ封包,如收到一个以上的RREQ封包,则产生一碰撞而所有RREQ封包均失效。
其次,在RRSP阶段,是由接收节点202回报收到前一阶段的RREQ封包。亦即,如接收节点202以其共通码收到单一的RREQ封包,则接收节点202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出一RRSP封包,以表示其已成功接收RREQ封包,另在丛集21中的控制节点22亦以其共通码接收此RRSP封包,故欲传输节点201可依据在此阶段是否有收到RRSP封包而决定其所传送的RREQ封包是否成功,如果欲传输节点201没有收到RRSP封包,则表示RREQ封包的传送失败。
在CASN阶段,于前一阶段检测到RRSP封包的传输的控制节点22会指派一指定码给成功完成RREQ及RRSP阶段的节点对。详细言之,如控制节点22先前有收到至少一RRSP封包或有发送出一RRSP封包,则此控制节点22在其丛集211所属的编码表213内,选取一适当的指定码,例如C1,并将此指定码C1的指派信息以其共通码编码广播传送出去,而该欲传输节点201及接收节点202将以其共通码接收此指定码。
在CCD阶段,是由在前一阶段已被指派指定码的传输节点201使用此指定码来传送一问候信息(hello)给接收节点202,而接收节点202需以此指定码来接收封包,以测试可能的指定码指派的冲突,其它未有任何任务的节点则闲置不动作。详细言之,欲传输节点201是以该指定码C1送出一问候信息(hello),任何在传输距离内且使用指定码C1通讯的节点,亦可接收到此问候信息,同时,在网络中的任何已建立的链接的发送端亦会以其所使用的指定码CX来送出一问候信息,接收节点202可能收到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问候信息,其中,收到一个以上的问候信息表示一指定码指派的冲突,其代表属于一相邻丛集的至少一节点对亦被指派相同的指定码,此相当于一丛集间的隐藏端点的碰撞。
在CCR阶段,是由接收节点202回报在前一阶段所发生的碰撞。亦即,如果接收节点202以指定码C1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候信息(hello),则接收节点202以指定码C1送出一碰撞信息(collision),欲传输节点201可通过在此阶段是否收到碰撞信息而得知其指定码是否遭遇丛集间的冲突。
在CCFM阶段,是由在前一阶段没有产生碰撞的欲传输节点201回报一确认信息给其控制节点22以建立保留的通道。亦即,如果欲传输节点201没有收到碰撞信息(collision),则欲传输节点201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一确认信息(ack),控制节点22以其共通码收到此确认信息,而可确定此指定码C1已成功指派给欲传输节点201与接收节点202,并将此指定码自编码表中释放,因此,传输节点201与接收节点202将可在信息时槽(IFS)使用此指定码C1来进行数据封包传送与接收,而不会造成其它链接的干扰。
图6显示节点202于一全域次控制时槽G中在相邻丛集211及212进行频宽保留的流程,首先,在RTS阶段,如丛集211的欲传输节点203(其为网关节点或控制节点)要传送封包至相邻丛集212的接收节点204,则欲传输节点203将于下一全域次控制时槽时以接收节点204的共通码发送一RTS信息给接收节点204,而其余未接收数据的节点20,则以其各自所属丛集的共通码接收封包。
如果另一丛集的传送节点或是相同丛集的传送节点亦在此一全域次控制时槽传送RTS信息,则在接收节点204产生一碰撞而导致传送的失效,欲传输节点203将于下次机会中再行竞争,例如,在下一全域次控制时槽时重新发送一RTS信息。
在CTS阶段,如果接收节点204收到唯一的RTS,则以其共通码送出一CTS信息以回应告知成功收到RTS,已送出RTS信息的欲传输节点203则以接收节点204的共通码接收封包,且当收到CTS信息时,确认建立保留的频宽,并以该接收节点的共通码来传送数据。
图7显示一执行本发明的通道指派方法的特殊对等网络的范例,其包括有四个丛集61~64,丛集61包含节点N1、N2及N3(N3为网关节点),丛集62包含节点N4及N5,丛集63包含节点N6、N7及N8(N6为网关节点),丛集64包含节点N9、N10及N11(N9为网关节点),且丛集61~64分别以CC1~CC4为其共通码,节点N2、N4、N7及N10分别为丛集61~64的控制节点。
图8显示前述特殊对等网络在一区域次控制时槽L的RREQ、RRSP、CASN、CCD、CCR及CCFM等六个阶段的操作范例,首先,在RREQ阶段,节点N1以共通码CC1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2、节点N3以共通码CC1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2、节点N5以共通码CC2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4、节点N6以共通码CC3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7、节点N10以共通码CC4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11、节点N9以共通码CC4编码传送RREQ封包至节点N10(由于节点N10亦传送RREQ封包,在半双工模式下,其不接收由N9所传送的RREQ封包),由此可知节点N2、N4、N7及N11为接收节点。
在RRSP阶段,由于接收节点N2收到两个RRSP封包,因此判定为失效,而其它接收节点N4、N7及N11均收到唯一的RREQ封包,故节点N4以共通码CC2编码传送一RRSP封包,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5所接收;节点N7以共通码CC3编码传送一RRSP封包,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6及N8所接收;节点N11以共通码CC4编码传送一RRSP封包,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10所接收。
在CASN阶段,先前有发送出一RRSP封包的控制节点N4在其编码表621中找出一指定码C1,并将此指定码C1的信息以共通码CC2编码传送出去,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5所接收。先前有发送出一RRSP封包的控制节点N7找出一指定码C1,并将此指定码C1以共通码CC3编码传送出去,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6及N8所接收。先前有收到一RRSP封包的控制节点N10找出一指定码C2,并将此指定码C2以共通码CC4编码传送出去,而由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9及N11所接收。
在CCD阶段,欲传输节点N5以指定码C1送出一问候信息(hello),而由在其一步程内的节点N4以指定码C1接收此问候信息。欲传输节点N6以指定码C1送出一问候信息,而由在其一步程内的节点N4及N7接收此问候信息。欲传输节点N10以指定码C2送出一问候信息,而由在其一步程内的节点N11接收此问候信息,其余没有任何任务的节点皆闲置(idle)不动作。
在CCR阶段,由于接收节点N4以指定码C1收到两个问候信息(hello),故接收节点N4以指定码C1送出一碰撞信息(collision)给相距一步程的节点N5及N6,其中,节点N5及N6经由一碰撞解析程序而决定一可通讯的节点,例如,依控制节点优先于一般节点、或已先建立链接的节点优先于发出碰撞信息的节点的规则,而选择节点N6。
在CCFM阶段,由于欲传输节点N6因优先权的选择而可视为没有收到碰撞信息(collision),故欲传输节点N6以共通码CC3编码传送一确认信息(ack),而由控制节点N7所接收,控制节点N7确认指定码C1并无冲突,并以此指定码C1指派给欲传输节点N6与接收节点N7之间来进行封包传送。另,欲传输节点N10没有收到碰撞信息(collision),故欲传输节点N10以共通码CC4编码传送一确认信息,而由节点N9及N11所接收,由于欲传输节点N10本身即为控制节点,故其确认指定码C2并无冲突,并以此指定码C2指派给欲传输节点N10与接收节点N11之间来进行封包传送。
以前述本发明的方法可确保在丛集内或丛集间不会产生共通道干扰(co-channel interference)或是隐藏端点(hidden terminal)问题,为说明此一功效,图9显示控制节点H相关于两个丛集内链接的RREQ的各种可能方案,对于每一方案,控制节点的行为显示于前三阶段(RREQ,RRSR CASN),其中,图9(A)中,于RREQ阶段,节点N1及N3均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2,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由于节点N2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故控制节点H无收到任何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
图9(B)中,于RREQ阶段,控制节点H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1(节点N2亦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1);于RRSP阶段,由于节点N1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故控制节点H无收到任何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
图9(C)中,于RREQ阶段,节点N1及N2均传送RREQ封包给控制节点H,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由于控制节点H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故控制节点H不会发出任何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
图9(D)中,于RREQ阶段,节点N1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3且节点N2传送RREQ封包给控制节点H,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由于控制节点H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故控制节点H不会发出任何RRSP封包,但节点N1会发出一RRSP封包而由控制节点H接收;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节点N1与节点N3间的链接。
图9(E)中,于RREQ阶段,控制节点H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1(节点N3亦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2);于RRSP阶段,节点N2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控制节点H只收到由节点N1所传送的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控制节点H与节点N1间的链接。
图9(F)中,于RREQ阶段,节点N1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4且节点N3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2,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节点N2收到两RREQ封包而碰撞,控制节点H只收到由节点N4所传送的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节点N1与节点N4间的链接。
于图9(G)中,于RREQ阶段,控制节点H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2(节点N1亦传送RREQ封包给控制节点H);于RRSP阶段,控制节点H只收到由节点N2所传送的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控制节点H与节点N2间的链接。
图9(H)中,于RREQ阶段,节点N2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1且节点N3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2,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控制节点H只收到由节点N1所传送的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节点N1与节点N2间的链接。
图9(I)中,于RREQ阶段,节点N2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1且节点N4传送RREQ封包给节点N3,故控制节点H收到两个RREQ封包;于RRSP阶段,控制节点H收到由节点N3及N2所传送的RRSP封包;因而,于CASN阶段,控制节点H会指派指定码给节点N1与节点N2间的链接及节点N3与节点N4间的链接。本案例主要在说明两条链接在同一丛集内,但彼此不会互相干扰,利用本通道指派方法亦可达到共存的效果。
由上述图9(A)~(I)可知,本发明的方法的前三阶段可排除由丛集内链接干扰所造成的碰撞,而在排除了丛集内链接干扰所造成的碰撞后,需进一步避免由丛集间链接干扰所造成的碰撞,图10显示在有相邻丛集的丛集内链接干扰时建立通道的各种状况,图10(A)显示相邻两丛集I,J的节点N1-N2链接与N3-N4链接产生一干扰,在此两链接同时建立的情况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判定节点N3-N4链接成功,而可在CCFM阶段确认指派给节点N3-N4链接的指定码;而在此两链接不同时建立的情况下,如节点N1-N2链接较早建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节点N4收到碰撞信息而使得节点N3-N4链接失败(但节点N1-N2链接仍然存在),而在CCFM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另如节点N3-N4链接较早建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节点N1收到碰撞信息而使得节点N1-N2链接失败(但节点N3-N4链接仍然存在),而在CCFM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
图10(B)显示相邻两丛集I,J的节点N1-N2链接与N4-N3链接产生二干扰,在此两链接同时建立的情况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判定节点N1-N2链接与节点N3-N4链接均失败,而在CCFM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而在此两链接不同时建立的情况下,如节点N1-N2链接较早建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节点N1及N4收到碰撞信息而使得节点N3-N4链接失败(但节点N1-N2链接仍然存在),而在CCFM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另如节点N3-N4链接较早建立,经CCD阶段检测到碰撞,在CCR阶段节点N1及N4收到碰撞信息而使得节点N1-N2链接失败(但节点N3-N4链接仍然存在),而在CCFM阶段不会有任何动作。
由上述图10(A)及(B)可知,在因相同指定码在相邻丛集的丛集内链接中使用而干扰时,本发明的方法可在后三阶段(CCD,CCR,CCFM)剔除有问题的指定码,因此建立通道而不产生碰撞。
由上述的说明可知,本发明的通道指派方法通过使用在丛集内(intra-cluster)的六阶段保留程序及在丛集间(inter-cluster)的RTS-CTS对话协议,以建立时分多址(TDMA)时槽及选用指定码,而可实现在多步程特殊对等网络中支持实时传输的目的,其中,六阶段保留程序的前三阶段可解决丛集内的碰撞,而后三阶段则用以解决在丛集间因指定码的选用而造成的碰撞,因此,可确保不会发生指定码的冲突及隐藏端点的问题,并完全避免任何干扰,并提供QoS的保证。又,由于本发明的分散算法通道指派方法是以动态选用指定码,故可达成较佳的指定码使用效率。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在特殊对等网络中的分散算法通道指派方法,其中,该特殊对等网络具有多个移动节点,其形成为若干丛集,每一个丛集的节点中定义有一控制节点,该控制节点与同一丛集中的任一节点均相距一步程,节点之间通过一无线通道来收送封包,该通道是由一时槽及一编码所定义,该时槽为控制时槽以及信息时槽所组成,在控制时槽中,节点可收发控制封包来竞争以在信息时槽中收发数据封包,又在每一个丛集定义有一共通码,俾使在该丛集中的所有节点均可以该共通码来编码收送封包,当一移动节点欲传输数据至同一丛集的移动节点,该方法执行下述丛集内程序保留要求阶段RREQ,由一欲传输节点送出一RREQ封包以进行保留信息时槽;一保留响应阶段RRSP,是由一接收节点回报收到RREQ封包;一代码指派阶段CASN,是由检测到RRSP封包的传输的控制节点指派一指定码给这些欲传输节点及接收节点;一代码冲突检测阶段CCD,是由已被指派指定码的欲传输节点使用该指定码来传送一问候信息给接收节点,以测试可能的指定码指派冲突的碰撞;一代码冲突回报阶段CCR,是由接收节点回报该可能的指定码指派冲突的碰撞;以及一代码确认阶段CCFM,是由没有产生碰撞的欲传输节点回报一确认信息给其控制节点以确认指定码无误并建立保留的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RREQ阶段中,该欲传输节点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RREQ封包给该接收节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RREQ阶段,其它不进行传输的节点以其所属丛集的共通码编来接收封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RRSP阶段中,如该接收节点以其共通码收到唯一的RREQ封包,则该接收节点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出一RRSP封包,且在其丛集中的控制节点亦以其共通码接收此RRSP封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CASN阶段中,如控制节点先前有收到至少一RRSP封包或有发送出一RRSP封包,则该控制节点从其丛集所属的编码表中找出一指定码,并将此指定码信息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出去,而该欲传输节点及接收节点将以其共通码接收此指定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CCD阶段中,欲传输节点以该指定码送出一问候信息,且在网络中的任何已建立的链接的发送端亦会以其所使用的指定码来送出一问候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CCD阶段,其余没有任何任务的节点为闲置不动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CCR阶段中,如果接收节点以指定码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候信息,则该接收节点以指定码送出一碰撞信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CCR阶段中,如果已先建立链接的节点以指定码收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候信息,则该已先建立链接的节点以指定码送出一碰撞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CCR阶段,发生碰撞信息的节点是经由一碰撞解析程序而决定一可通讯的节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解析程序依已先建立连接的节点优先于发出碰撞信息的节点的规则而选择节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该解析程序依控制节点优先于一般节点的规则而选择节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代码确认CCFM阶段中,如果欲传输节点没有收到碰撞信息,则欲传输节点以其共通码编码传送一确认信息,控制节点以其共通码收到此确认信息,而确认将该指定码指派给欲传输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来进行封包传送,并将该指定码从码表中释放。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一移动节点欲传输数据至不同丛集的移动节点,该方法执行下述丛集间程序一要求传送RTS阶段,是由一欲传输节点以一接收节点的共通码发送一RTS信息给相邻丛集的该接收节点;以及一开始传送(CTS)阶段,当该接收节点收到唯一的RTS信息,由该接收节点以其共通码送出一CTS信息以回应告知成功收到RTS,而建立保留的频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于该RTS阶段中,其余未传送数据的节点以其共通码接收封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相邻丛集所定义有的共通码为不相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特殊对等网络(Ad HocNetworks)的通道指派方法,其通过使用在丛集内(intra-cluster)的保留要求(RREQ)、保留响应(RRSP)、代码指派(CASN)、代码冲突检测(CCD)、代码冲突回报(CCR)、及代码确认(CCFM)等六阶段的保留程序及在丛集间(inter-cluster)的RTS-CTS对话协议,以建立时分多址(TDMA)时槽及选用指定码,而可实现在多步程特殊对等网络中支持实时通信的目的,并提供QoS保证。
文档编号H04L12/407GK1770731SQ20041008716
公开日2006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敬康 申请人:凌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