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盘装置以及数据读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它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的数据,所述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来自光盘的多个误差校正码而排列的。
过去,在从光盘读取信息并且写入信息到光盘的光盘装置中,借助于预定的误差校正码,用户数据的误码率已经被充分地改善,足以用于实际中。图8表示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定光盘扇区格式。在图8中,仅仅显示了用户数据与误差校正码之间的关系,而地址单元、空隙、VFO(可变频率振荡器)、同步信号等等被省略。该光盘装置对相继输入的用户数据的数据块进行排列,通过基于LDC(长距离代码)而将误差校正码附加到被排列的数据块上来形成ECC(误差校正码),然后通过给一个扇区分配一个ECC数据块,从而将该用户数据记录在按照图8所示扇区格式而规定的光盘上。该光盘装置利用十个交错行来形成一个ECC数据块。每个交错行的代码大小为120字(八比特数据组成一个字),其中104个字被分配给用户数据,16个字被分配给利用LDC的误差校正码(奇偶校验)。光盘装置为一个ECC数据块设置120*10字,作为该光盘的记录字,给该ECC数据块增加16字的控制数据,然后将合成的ECC数据块分配到每个光盘扇区。在盘的方向上对数据进行交错。这里校正为一次通过的标准校正。为了进行更有效的校正,可以考虑利用从编码信息之外的信息比如伺服误差、数据的RF信号衰落及其不同步信息而获得的删除标志进行组合校正。图9表示数字多功能光盘(DVD)的ECC数据块格式。DVD使用PRC(乘积代码)作为误差校正码。随机误差校正是按照C1(它是该盘方向中的校正码方向)随着突发误差的检查而进行的。当该代码不能被校正时,删除标志被附加到C1代码序列,然后在C2方向(它是应用了交错的校正码方向)进行组合校正。该校正可以被重复。近来,为了使用运动图像等等,特别需要具有大容量和高传送速度的光盘和光盘装置。作为增加光盘容量的一种方法,可以考虑缩短光源波长或增加光学系统的写入/读取波束的数值孔径来获得高密度记录。当该光学系统的写入/读取波束的数值孔径增加时,最好是将该盘的衬底厚度减薄,从而可以获得倾斜边缘之类。当该盘具有较高的密度并且光盘的厚度变薄时,则该盘易受灰尘、裂纹等等的影响。因此,必须增加其误差校正能力。更具体地,突发误差的误差校正能力必须是高的。通过设置长的代码长度,误差校正能力被增加。通过设置长的的交错长度,误差校正能力特别是突发误差的误差校正能力被增加。即通过增加ECC数据块的大小,在突发误差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中,可以期望增加误差校正能力。当利用LDC作为误差校正码来进行误差校正时,即使使用删除信息而不是编码信息(从外部信息获得的)来增加校正效率,因为外部信息比如伺服误差、数据的RF信号衰落和不同步信息不必要与数据误差一致,删除信息的有效性有时是不确定的。当利用PRC作为误差校正码来进行误差校正时,在突发误差是占主导地位的系统中必须保证C2校正能力。在随机误差的影响比突发误差小的系统中,尽管需要较小的C1校正能力,为了检测突发误差C1,奇偶校验变得重要。然而,C1奇偶校验的存在减少了代码数据块的用户数据效率。当用户数据效率固定在某一个水平上时,C1和C2的校正能力,即奇偶校验平衡敏感地影响误差特征(例如占优势的误差是突发误差还是随机误差)与校正结果之间的关系。缩短光源的波长,增加光学系统中写入/读取波束的数值孔径等等确保了具有64K字节或更多的用户数据的代码数据块被记录在12cm盘(相当于DVD)的数据区域的最内的轨道上。为了尽可能增加该校正能力,最好是使用尽可能大的代码数据块。然而,在采用通用GF(2^8)的RS(里得所罗门)代码中,难以排列具有64K字节或更多的用户数据的代码数据块,与使用PRC的典型DVD不同。尽管希望尽可能地增加光盘的容量,但不希望显著地减少编码效率和增加冗余度。另外,希望尽可能高地增加校正能力。特别地,希望增加突发误差的校正效率。为了获得随机的误差校正能力也希望高效的突发误差校正。即,需要检查突发误差的并且在不改变通用LDC格式情况下执行删除校正的校正方法。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盘装置以及一种数据读取方法,它能够提高误差校正能力,即使由于过多的灰尘、裂纹等等导致了在光盘的大数据中出现了多于期待值的误差。为此,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用于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写入在光盘中的数据,这些代码数据块通过连接多个校正码而被安排。该光盘装置包括读取单元,用于从光盘读取代码数据块;误差校正单元,用于组合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对由读取单元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进行的,第二个校正处理是通过将删除信息附加到在至少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上进行的。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一种数据读取方法,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而写入在光盘中的数据,所述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多个校正码而排列的。该数据读取方法包括误差校正的组合步骤,用于组合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对从光盘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而进行的,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是通过将删除信息附加到在至少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上而进行的。
本发明的另外的各目的、特点就优点将从下列参考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更清楚。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方框图;图2是光盘装置中使用的ECC数据块的格式图;图3是说明按照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误差校正电路的操作的图;图4表示在图3所示操作期间附加删除标志的图;图5是用于执行按照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的误差校正电路及其外围设备的详细构造的方框图;图6是用于执行按照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的误差校正电路及其外围设备的详细构造的方框图;图7是用于执行按照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操作的误差校正电路及其外围设备的详细构造的方框图;图8表示由ISO确定的光盘扇区格式的图;以及图9是DVD的ECC数据块的格式图。
如图1所示,借助于具有高数值孔径的光学拾取头2,通过接口(I/F)10,光盘装置1将从外部设备比如计算机相继输入的用户数据D1写入到光盘3。装置1读取记录在光盘3上的数据,并且通过该I/F10输出该数据。光盘3是由如下方式获得的,即将一个透明的盘基片、一个信息记录面和一个后面保护基片层叠在一起构成的,这样使得光盘3的整个厚度被设置为1.2mm,透明盘基片的厚度为0.1mm。该透明的盘基片被设计得允许从光学拾取头2发射的激光束通过其中,以使该光线入射在该信息记录面上。通过设置光学拾取头2的数值孔径(NA)为高值,尽管信息以高密度记录,也允许光盘3减少由于歪斜产生的影响。光盘3具有在其信息记录面上形成的凹槽。凹槽用作为激光束的指南凹槽并且迂回地形成在光盘3上。光盘装置1基于作为参考的此凹槽而执行对激光束的跟踪控制。此外,光盘装置1基于该凹槽的曲径执行对主轴马达4的主轴控制,以使光盘3能以预定的转动速度旋转。例如,通过检测该迂回凹槽的移动就可检测该激光束的辐射位置的地址。光学拾取头2是如此构造的,以使激光束通过具有高数值孔径的光学系统聚焦在该信息记录面上。当接收此激光束的返回光时,光学拾取头2产生一个跟踪误差信号,其信号电平按照跟踪误差量而变化,并且产生一个聚焦误差信号,其信号电平按照聚焦误差量而变化。该光学系统是基于该跟踪误差信号和该聚焦误差信号而被驱动的,以执行跟踪控制和聚焦调整。在写入期间,按照从写入/读取电路5输出的调制信号,通过间歇地增加激光束的强度,光学拾取头2在盘3的信息记录面上继续地形成与调制信号对应的坑。当顺序地形成坑时,由于光学拾取头2通过具有高数值孔径的光学系统发射具有短波长的激光束,用户数据D以高密度地写入。在读取时,光学拾取头2发射一个恒定强度的激光束并且输出一个读取信号,其信号电平按照返回光的数量而变化。然而,由于该盘基片的厚度是小的,该读取信号RF的信号电平会由于灰尘、裂纹等原因而变化,它导致了光盘装置1的读取数据的误差率比传统的装置还要差。
在写入/读取系统中,缓冲存储器9用于临时存储用户数据D,它在装置1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交换。
在写入期间,一个ECC(误差校正电路)8通过缓冲存储器9接收该用户数据D,其中,判决器7控制数据的交换。该ECC将用户数据D转换成具有图2所示格式的ECC块。图2所示的ECC块具有RS代码(248.216.33),它是通过连接304码而获得的,其中每个都包括216个信息字和32个奇偶校验字。该代码长度为248个字(216个信息字和32个奇偶校验字),并且该交错长度为304,对于采用GF(2^8)的代码来说它是相当大的代码。当没有校正界限时,对于每个代码可以校正高达16个字。该信息字包括216×304/编码块。例如,在(2048/数据+4/检验码)×32扇区的构造中,用户数据由2K×32=64KB/块组成。
在写入期间,误差校正电路8对以上述方式产生的ECC块的数据进行交错处理,将32字的控制数据(奇偶校验)加到每个ECC块上,并且输出它们。在读取期间,误差校正电路8对由调制/解调电路6解调的读取数据进行交错处理,通过判决器7将它储存在缓冲存储器9中。此外,误差校正电路8对读取数据D以ECC块为单元执行误差校正处理,并且基于处理结果选择性地输出该用户数据D到缓冲存储器9。误差校正电路8的一些具体的例子在下面描述。在写入期间,调制/解调电路6采用光盘3的适当的调制方法来调制误差校正电路8的输出数据,将该调制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序列,并且输出该转换的数据。在读取期间,调制/解调电路6将写入/读取电路5的输出数据解调成读取数据D并且并行地输出该读取数据D。在写入期间,写入/读取电路5按照从调制/解调电路6输出的串行数据接收该调制信号,并且通过间歇地增加从光学拾取头2输出的激光束的强度将该串行数据写入到光盘3。在读取期间,写入/读取电路5形成读取信号的波形,将它转换成二进制数,并且识别该读取信号,因此获得包括串行数据的读取数据。下面详细描写误差校正电路8。主要地,误差校正电路8利用图2所示ECC格式的代码块对储存的数据进行去交错处理,然后执行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此外,误差校正电路8对于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通过在其上增加删除信息执行第二误差校正处理。
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突发误差。为了简化,在执行误差校正时没有误差校正界限。当误差校正电路8执行为删除校正的第二误差校正处理时,该删除信息被加到属于具有最高误差校正的字数目的行的一个字上,它存在于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期间校正的代码之中。参考图3来描述第一具体例子。在图3中,在每个不能被误差校正的代码"a"、"b"和"c"中被认为存在有17个错误的字。当执行正常校正的第一误差校正时,误差的位置和大小可以被识别。因此,当误差可以被校正时,可以识别原来不正确的但是现在正确的字。在图3中,此种字被指示为"0"。不需要误差校正的每一个代码的无误差字用"-"表示。不能误差校正的每一个代码的错误的字用"X"表示。对于在图3中盘的方向上的每一行,对于该光盘的每个行用"0"标记的字的数目被计数。识别出具有最高的正确字数目的行"A",和具有第二高的正确字数目的行"D"。如图4所示,通过给对应于上面两行的字增加删除标志"V",对在第一误差校正处理(正常校正)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执行第二误差校正处理(删除校正处理)。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a"、"b"和"c "中的每一个具有17个错误的字,其中两个字为附加到其上的删除标志"V"。即不能识别15个错误字的位置,而可以识别两个错误字的位置。具有距离为33的代码可以校正这些误差。在对304代码执行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之后,由于仅仅对四排代码执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则第一个和第二个误差校正所需的时间总量不会显著地增加。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其中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中存在18个误差字。即使使用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删除校正处理)也不能校正上述误差。因此,附加了删除标志。除了行A和D之外,识别出分别具有第三高和第四高数目的校正的字的行B和C。通过给属于不能被误差校正的代码但对应于上述四个行的字增加删除标志"V",就可执行删除校正处理。在第一个误差校正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具有18个错误字,其中四个个字为附加到其上的删除标志。即,14个错误字的位置不能被识别而四个错误字的位置可以被识别,因此可以用具有距离为33的代码来校正这些字。图5表示误差校正电路8的详细构造,以及在电路8与其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误差校正电路8执行按照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操作。误差校正电路8包括一个用于产生存储地址的地址计数器21,以及一个排序器22。地址计数器21和排序器22组成一个控制单元20,用于控制执行误差校正操作的整个电路。判决器7使从光盘3读取的数据被储存在缓冲存储器9中。该读取数据是按照来自地址计数器21的地址作为一个码流而读取的,并被输入到一个算术逻辑单元(ALU)23中。通过使异或电路24给对应于由ALU 23获得的误差位置"Xi"和误差大小"ei"的数据施加异或运算,从而执行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该运算结果被输入到缓冲存储器9。此时,数据和该地址被延迟电路25和26延迟一段时间,即计算所需的时间,以致于与后续处理进行同步定时。一般情况下,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标准校正处理)是对整个代码执行的,而错误检测是基于某个单元以误差检测码为单元而执行的。在该处理之后,该数据通过I/F10从缓冲存储器9输出到应用一侧。误差校正电路8计数每一行的校正的字的数目。对于该盘的每一行0到247分别提供误差计数280至28247,即每一代码字0至247。最初,在ECC数据块的标准误差校正处理开始之前,误差计数内容280至28247被清除。不论何时在标准校正处理期间检测到一个误差,解码器27都输出一个时钟到计数28I,与误差出现的位置对应,从而增加相应的误差计数28i的内容。每一误差计数28n能一直计数到304。当标准校正处理被终止时,每一个计数包含误差出现的次数。当每一个计数器的内容连续增加时,其内容为最大值(即进位被设置)速度的误差计数是对应于具有最大误差校正的行的计数。这里,每一个计数内容连续增加,直到设置了进位的误差计数的数目为8。即,通过使加法器29来求误差计数的进位的总和并且使比较器30将加法器29的输出与参考值8进行比较,就能确定具有进位设置的误差计数28n的数目是否为8。当对应于八个进位的行被识别时,按照排序器22的操作执行删除校正处理(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对于在正常校正期间不能被误差校正的代码执行删除校正处理。这里,在标准校正期间能够被误差校正的代码被储存在寄存器的某些区域或缓冲存储器9中。当选择器31使对应于设置了进位的误差计数的字数与地址计数器21的输出一致时,删除标志被设置,并且ALU 23执行删除校正处理。以与标准校正处理中相同的方式,校正的数据被写入在缓冲存储器9。所示的是在每一个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中仅仅存在17个错误字的情况,以及在每一个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中仅仅存在18个错误字的情况。当具有17个错误字的代码和具有18个错误字的代码共存时,第一个删除校正处理校正由具有17个错误字的代码组成的码系统。校正的字的数目按照该删除校正处理的结果而增加,并且连续执行进一步的删除校正处理。相应地,可以更精确地检测突发误差。根据在这些较早的校正处理(意味着至少第一个删除校正处理,并且包括后面的第二个校正处理)期间校正的字数,删除标志被重新设置。通过使用重新设置的删除标志重复校正处理,可以增加校正能力。在该误差包括突发误差时,本发明也是有效的。实际上,当光盘以高密度形成时,会引起问题的误差是由于灰尘和裂纹导致的突发误差。即使当过度的误差出现时,它们大部分是由于突发误差的数目增加而引起的。下面描述第二个具体实施例,其中,通过给对应于具有预定数目的字的行附加删除标志,对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标准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执行删除校正,所说字用"0"或更大数字标记。由于随机误差一般出现较少,根据该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而确立一个阈值。当预定数目或更多误差出现时,应该确定为突发误差的出现。例如,可以在304行之外的8和16之间确立该阈值。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简化硬件配置。例如,当删除标志被附加到具有不小于8个字的所有行时,248个四比特计数(计算最高到八)充作为图5所示的误差计数。当执行按照第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操作时,需要248个9比特计数。由于不需要执行进位加以及加法结果的比较,就不需要图5所示的加法器29和比较器30。作为替代,误差计数的进位信号应该直接输入到选择器31,其中每一个计数的进位信号被设置为当其内容为8时则被输出。下面描述第三具体实施例,其中,通过给对应于具有校正的字的行的字附加删除标志,而执行删除校正,校正的字被标记为"0",且一对校正的字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位于不可校正的代码的两个相邻侧或位于这些相邻侧的附近。
在图3中,在具有最高校正的字数目的行"A"和具有第二高校正的字数目的行"D"之中,在第一个误差校正期间不可校正的代码的两个相邻侧之上,该各字被校正。因此,删除标志可以被附加给行"A"和"D"的字,从而可以执行删除校正。同样,通过给不能正常地被校正的代码"b"和"c"附加删除标志,可以执行删除校正。图6表示误差校正电路8的详细构造,以及在电路8与其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误差校正电路8执行按照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操作。在图6中,在包括地址计数器21和排序器22、ALU 23、异或门24、延迟电路25和26、解码器27和选择器31的控制单元20中的连接关系与图5所示的相同。在此例中,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校正的字被储存在寄存器(触发器)中。对应于该盘的行0至247,即代码的字0至247,分别提供了触发器320至32247,从而正常校正的结果被储存在其中。在下一代码的标准校正期间,触发器320至32247的内容被分别转移到触发器330至33247中,并且最近校正的结果被储存在相应的触发器320至32247中。然而,当下一代码不能被校正时,不执行每一个触发器320至32247的转移。当要校正的下一代码是可校正的时,触发器320至32247的内容被分别转移到触发器330至33247,并且最近校正的结果被储存在相应的触发器320至32247中。由于上述操作使得在第一个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的两个相邻侧上的校正结果停留于触发器320至32247中,利用这些校正结果创建了删除标志,并且对这些校正结果之间的不可校正的代码执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删除校正处理)。在这个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触发器320至32247的输出以及触发器330至33247的相应的输出被加在与门340至34247上。通过将删除标志附加到与门340至34247的输出上,ALU 23校正不可校正的代码。
这就允许对(代码"a",行"A")以及(代码"a",行"D"),(代码"b"和"c",行"A")以及(代码"b"和"c",行"D")执行删除校正。
下面描述第四具体实施例,其中通过将删除标志附加到正常不可校正的字上来执行删除校正,所述不可校正的字位于一系列正常不可校正的代码的附近并且在与正常不可校正的字相同的行中具有用"0"标记的字。即,即使当在与由不毗连但在该不可校正的代码的附近的字组成的行相同的行中校正一个字时,确定出现了突发误差。例如,在图4所示的行"B"和"C"中,通过附加删除标志,可以执行删除校正。图7表示误差校正电路8的详细构造,以及在电路8与其外围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该误差校正电路8执行按照第四具体实施例的操作。在图7中,控制单元20之中包括地址计数器21和排序器22、ALU 23、异或门24、延迟电路25和27、解码器27和选择器31的连接关系与图5所示的相同。
在此例中,通过提供多个触发器(在图7中三个触发器为一组),诸如触发器35、36和37或触发器38、39和40,即使当在与由不直接毗连但在该不可校正的代码的附近的字组成的行相同的行中校正一个字时,确定出现了突发误差。
当该代码不能被校正时,一组触发器35、36和37的内容不被转移到一组触发器38、39和40。
当该代码可以被校正时,该组触发器35、36和37的内容被转移到触发器组38、39和40,并且最近校正的结果被储存在触发器组35、36和37中。在不可校正的代码"a"、可校正的代码和不可校正的代码"b"和"c"如图3所示排队的情况下,在代码"a"和"c"之间的代码被认为是一系列不可校正的代码。当对代码"a"至"c"进行校正时,触发器组35、36和37的内容不转移到触发器组38、39和40。当对下一步可校正的代码进行校正时,该组触发器35、36和37的内容被转移到触发器组38、39和40,并且最近校正的结果被储存在触发器组35、36和37中。在图3所示的代码"b"和"c"中,这就确保通过附加删除标志执行删除校正。
不仅可以利用该代码的校正结果而且可以利用同步信号比如FS(帧同步信号)的检测信息来产生删除标志。当FS的位置刚好在标准校正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之前(或其附近)并且检测到没有FS的一行时,可以考虑到在该行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因此,可以用与误差刚好位于正常不可校正的代码之前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当FS的位置刚好在标准校正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在之后(或其附近)并且检测到没有FS的一行或具有FS位置的一行转移时,可以考虑到在该行中出现误差的位置。因此,可以用与误差刚好位于正常不可校正的代码之后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FS未必与该盘的一行的一个单元,即一个代码的字,一一对应。当不可校正的代码从一行的最后部分扩展到下一行的开头部分时,或者当位于不可校正的代码的两侧的校正的字不在同一行时,其中第一个字属于第二个字的前一行,这就认为突发误差出现在该行的扩展部分。因此,通过将删除标志附加到该扩展部分的字上,就可以执行组合校正。
即使每个代码的字号不符合该盘的行顺序,只要根据某个变换规则可以确定该字号,则利用该变换规则可以将该删除标志附加到每个代码的相应的字上。因此可以执行组合校正。
尽管这里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修改,应当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及其修改,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做出其他修改和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盘装置,用于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写入光盘的数据,所述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多个校正码进行排列的,所述光盘装置包括读取装置,用于从所述光盘上读取代码数据块;以及误差校正装置,用于组合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对由所述读取装置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而进行的,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是通过将删除信息附加到在至少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上而进行的。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写入在代码数据块中的交错数据,该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所述多个校正码而排列的;以及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在所述读取装置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被去交错之后组合所述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所述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误差校正处理期间,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将所述删除信息附加到属于所述光盘一行中的一个字上,所述光盘在所述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可以被校正的各代码之中具有大量的误差校正的字。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将所述删除信息附加到属于所述光盘一行中的一个字上,所述光盘在所述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可以被校正的各代码之中具有不小于预定量的误差校正的字。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所述误差校正装置将删除信息附加到位于一个不可校正的码的相邻两侧或在被校正的相邻侧附近的一对字上,并且属于所述光盘的相同行。
6.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误差校正装置通过将新的删除信息附加到在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误差校正的代码上而执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所述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刚好在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之后执行的。
7.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所述误差校正装置重复该组合误差校正,直到所有的误差被删除。
8.按照权利要求1的光盘装置,其中当所述删除信息被附加时,所述误差校正装置使用同步信号的检测信息。
9.一种数据读取方法,用于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写入光盘的数据,所述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多个校正码而排列的,所述数据读取方法包括组合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的误差校正步骤,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对从光盘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进行的,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是通过将删除信息附加到在至少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上进行的。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数据读取方法,其中所述光盘具有写入在代码数据块中的交错数据,该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所述多个校正码排列的;和所述误差校正步骤在读取的代码数据块被去交错后,组合所述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所述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
全文摘要
一种光盘装置读取以代码数据块为单元而写入在光盘中的数据,所述代码数据块是通过连接多个校正码而排列的。该光盘装置包括:读取单元,用于从光盘读取代码数据块;误差校正单元,用于组合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和第二个误差校正处理,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是对由读取单元读取代码数据块进行的,第二个校正处理是通过将删除信息附加到在至少第一个误差校正处理期间不能被校正的代码上进行的。
文档编号H04N5/92GK1297229SQ00128519
公开日2001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2日
发明者千秋进 申请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