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讯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 组件。
【背景技术】
[0002] 滤波器是无线电技术中许多设计问题的中心,可利用它们来分开或组合不同的频 率,如在变频器、倍频器以及多路通信中。电磁波频谱是有限的,且须按应用加以分配;而滤 波器既可用来限定大功率发射机在规定频带内辐射,反过来又可用来防止接收机受到工作 频带外的干扰。总之,无论是在微波收信机系统中还是在微波发信机系统中,甚至是在任何 现代通信系统和各种仪表、仪器中,从超长波经微波到光波以上的所有电磁波段,滤波器都 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微波部件,它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好坏。
[0003] 在微波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微波滤波器是一个极其活跃的分支。滤波器从一 个微波空腔谐振器就是一个微波滤波器的基本单元,这已是微波技术中研宄最早的课题之 一。随着微波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微波波段中电子设备的增多、频谱的拥挤,加之电子对抗 技术的普遍应用,促使微波滤波器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发展。设计方法从繁 到简、从粗糙到精确。过去用场与波的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滤波器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已感 相当困难。而现在却可以成套的应用现代网络综合理论成果,顺利地应用现代网络综合理 论成果,顺利地进行各种微波滤波器的综合,并有电子计算机所解出的大量曲线和数据可 用,简化了人工计算,提高了设计精度。
[0004] 由于应用的广泛和设计制造工艺的进展,微波滤波器已从极少的几个品种发展到 数以十计的结构类型。一些常用的结构已元件化合标准化。印刷电路式或微波集成电路 式的微波滤波器亦开始广泛研制。现在微波滤波器已成为无源微波元件的主角之一,它不 仅能完成本身的任务,而且能代替其他一些微波元件的功能,或者把另外一些微波元件看 成微波滤波器结构来进行设计。例如定向耦合器、阻抗匹配器、时延网络等。半导体器件工 艺飞跃进步及其向更高频的发展,已使得微波滤波器技术也用于各种半导体器件中。例如 倍频器、变频器、放大器以及二极管移相器、开关盒调制器等待,在微波集成电路中它们结 合成一个整体;各种新型材料的进步及其在微波滤波器中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滤波器的 性能。例如微波铁氧体、铁电体、等离子体、超导体都已成功地用于微波滤波器中,但现有的 滤波器并不能实现了L波段千赫兹级带宽的窄带滤波,所以亟需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 组件以弥补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 件,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的滤波器并不能实现了L波段千赫兹 级带宽的窄带滤波的问题。
[0006] 为达到上述要求,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 组件,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包括信号放大装置、A/D采样装置及依次连接的数字滤波 器、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及A/D采样装置均与控制模块相连 接,第一耦合器与数字滤波器相连接,数控衰减器与合路器相连接,信号放大装置通过延时 器与合路器相连接。
[0007] 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具有的优点如下:
[0008] (1)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突破了常规滤波器的极限,实现了L波段千赫兹 级带宽的窄带滤波,具有通带带宽窄、带外抑制高、输出输入信号相位相参、自适应杂散控 制、体积小等优点,在工作频段内稳定性能好,工作温度范围广,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0009] (2)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所有部件和电路均能够采用先进的微组装工艺 进行生产装配,大大减小了电路尺寸,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指标一致性高等特点,同时具 有良好的输入输出匹配,适合批量化生产,生产成本大大减小,适用于雷达、电子对抗、卫星 通信等各类微波系统中。
【附图说明】
[0010]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这 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 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结构 示意图。
[0012] 其中:1、第一放大器;2、第一親合器;3、第二放大器;4、延时器;5、合路器;6、第 二耦合器;7、数字滤波器;8、数控移相器;9、数控衰减器;10、混频器;11、A/D变换模块; 12、控制模块;13、本振模块;14、晶振;15、A/D采样装置;16、信号放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 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14] 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 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 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
[0015] 为简单起见,以下描述中省略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某些技术特征。
[0016]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
[0017]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如图1所示,包括信号 放大装置16、A/D采样装置15及依次连接的数字滤波器7、数控移相器8、数控衰减器9 ;数 控移相器8、数控衰减器9及A/D采样装置15均与控制模块12相连接,第一耦合器2与数 字滤波器7相连接,数控衰减器9与合路器5相连接,信号放大装置16通过延时器4与合 路器5相连接。
[0018]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信号放大装置16内部 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放大器1和第二放大器3。
[0019]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A/D采样装置15内部设 置有混频器10,混频器10与第二耦合器6、A/D变换模块11及本振模块13相连接,本振模 块13还与晶振14相连接。
[0020]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第一放大器1、第一耦合 器2、第二放大器3、延时器4、合路器5、第二耦合器6、数字滤波器7、数控移相器8、数控衰 减器9、混频器10、A/D变换模块11、控制模块12、本振模块13及晶振13均采用微组装工 艺进行生产装配,且均采用输入、输出阻抗均为50欧姆的标准化模块。
[0021]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的第一放大器1和第二放 大器3用于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第一耦合器2用于将输入信号耦合一路进行数字滤波、移 相、调幅等处理;延时器4用于将主路信号进行相应延时,使其尽量与耦合支路信号时延保 持一致;合路器5用于将数字处理后反相等幅的杂散与主路信号进行合路,对消掉杂散后 得到纯净的主频信号;第二耦合器6用于将纯净的主频信号耦合一路下变频后进行A/D采 样,并进行数据分析并控制移相器和数控衰减器,从而实现自适应处理;数字滤波器7用 于将耦合信号的主频信号滤除;数控移相器8用于将杂散信号的相位进行反相;数控衰减 器9用于调整反相后杂散信号的幅度,使其幅度与主路信号杂散幅度一致;混频器10用于 将耦合信号进行下变频至适合的频率进行A/D采样;本振模块13用于为下变频提供适合 的本振信号;晶振14可以为恒温晶体振荡器,具有超低相噪、高稳定度和高频率准确度的 特征;本振模块13需要晶振14为其提供高纯度、高稳定度、高频率准确度和超低相噪的参 考信号才能完成锁相功能;A/D变换模块11用于将下变频信号进行A/D采样;控制模块12 是进行数据分析,并控制数控移相器8和数控衰减器9进行自适应相位幅度控制,从而突破 了常规滤波器的极限,实现了L波段千赫兹级带宽的窄带滤波,具有通带带宽窄、带外抑制 高、输出输入信号相位相参、自适应杂散控制。
[0022] 如下表所示,为用Agilent公司生产的信号分析仪5052B、信号源8257D、频谱分析 仪E4447A,对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进行测试的结果。
[0023]
【主权项】
1. 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放大装置、A/D采样装置及依 次连接的数字滤波器、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所述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及A/D采样 装置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耦合器与所述数字滤波器相连接,所述数控衰减器与合路 器相连接,所述信号放大装置通过延时器与合路器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装置 内部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D采样装置 内部设置有混频器,所述混频器与第二耦合器、A/D变换模块及本振模块相连接,所述本振 模块还与晶振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振为恒温晶 体振荡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包括信号放大装置、A/D采样装置及依次连接的数字滤波器、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数控移相器、数控衰减器及A/D采样装置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第一耦合器与数字滤波器相连接,数控衰减器与合路器相连接,信号放大装置通过延时器与合路器相连接;该自适应相参对消滤波组件可以很好地解决现有的滤波器并不能实现了L波段千赫兹级带宽的窄带滤波的问题。
【IPC分类】H03H17-00
【公开号】CN204316467
【申请号】CN201420811044
【发明人】张意
【申请人】成都西科微波通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