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1059689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包括忆阻器M1与忆阻器M2;忆阻器M1的正端与NMOS管N1的漏极、NMOS管N2的源极连接,M1的负端与NMOS管N5的源极、NMOS管N6的漏极连接,N1的源极与N5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输入端V1;M2的正端与NMOS管N3的源极、NMOS管N4的漏极连接,M2的负端与NMOS管N7的漏极、NMOS管N8的源极连接,N4的源极与N8的漏极连接并作为输入端V2;N2的漏极、N3的漏极、N6的源极、N7的源极与反相器的输入端V3互相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NMOS管N1、N4、N6与N7的栅极连接至A选择端,NMOS管N2、N3、N5与N8的栅极连接至B选择端;本发明还涉及其实现方法。本发明为忆阻器在逻辑运算中可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专利说明】
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与(或)非门是数字电路中的一种基本逻辑电路。与非(NAND)门中,当输入均为高 电平(1),则输出为低电平(0)。当输入中至少有一个为低电平(〇)时,输出为高电平;或非 (N0R)门正好相反,当输入均为低电平(0)时,输出高电平。当输入至少有一个高电平(1)时, 输出低电平(〇);与(或)非门逻辑电路在数字系统中与其它逻辑相结合,共同完成复杂的逻 辑运算功能,如利用与非、或非、异或组合完成某种编解码功能等。传统的与(或)非门逻辑 电路主要由多个M0S管组合而成,面积较大。同时,晶体管领域中的摩尔定律正濒临极限, M0S管尺寸很难再减小,传统CMOS逻辑电路的面积不能继续相应的变小。但是,随着新型微 电子器件的出现,利用新型纳米级器件和传统M0S器件结合研发高性能逻辑电路打开了微 电子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新的局面。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及其 实现方法,为忆阻器在逻辑运算中可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 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所述第一忆阻器Ml的正端与第一 匪0S管N1的漏极、第二匪0S管N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忆阻器Ml的负端与第五NM0S管N5的 源极、第六匪0S管N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 NM0S管N1的源极与第五NM0S管N5的漏极连接并 作为第一输入端VI;所述第二忆阻器M2的正端与第三匪0S管N3的源极、第四NM0S管N4的漏 极连接,所述第二忆阻器M2的负端与第七NM0S管N7的漏极、第八NM0S管N8的源极连接,所述 第四NM0S管N4的源极与第八NM0S管N8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二输入端V2;第二NM0S管N2的漏 极、第三NM0S管N3的漏极、第六NM0S管N6的源极、第七NM0S管N7的源极与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互相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第一 NM0S管N1、第四NM0S管 N4、第六NM0S管N6与第七NM0S管N7的栅极连接至A选择端,第二NM0S管N2、第三NM0S管N3、第 五匪0S管N5与第八匪0S管N8的栅极连接至B选择端,所述A选择端与B选择端用于控制匪0S 管的导通与截止。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反相器包括第一 PM0S管P1与第九匪0S管N9,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 栅极与第九NM0S管N9的栅极连接并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漏极与第九 NM0S管N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源极与高电平Vdd连接, 所述第九NM0S管N9的源极接地。
[0006] -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0007] 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第二NM0S管N2、第三NM0S管N3、第五匪0S 管N5与第八NM0S管N8导通,第一 NM0S管N1、第四NM0S管N4、第六NM0S管N6与第七NM0S管N7截 止,此时实现与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0008] 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 状态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低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09]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 状态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低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10]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 忆阻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11]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 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12] 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第二NM0S管N2、第三NM0S管N3、第五匪0S 管N5与第八NM0S管N8截止,第一 NM0S管N1、第四NM0S管N4、第六NM0S管N6与第七NM0S管N7导 通,此时实现或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0013] 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 状态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14]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 状态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15]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 忆阻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16]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 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17] 进一步的,当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 压值为: fV x R〇n /(Rrn + R〇ff), V =| VI - V21 VI、V2不同时为高电平时
[0018] ^3 = ^ M
[n或者V2 VI、V2同肘为高电平时
[0019] 其中,V3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压,Ron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开启状 态时电阻,Roff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关断状态时电阻。
[0020] 进一步的,当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 压值为: f V x R〇ff !{R〇n + Rnff), N=\V\-V2\ VI、V2:不伺財为高电平时
[0021] V3 = {
[FI或者V2 VI、V2同时为高电平时
[0022] 其中,V3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压,Ron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开启状 态时电阻,Roff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关断状态时电阻。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的阻值计算如下:
[0024] x(t)=/ki(t)f(x)dt
[0026] Rmem(t) = R〇nX+R〇f f ( 1~X )
[0027] 其中,i (t)为t时刻流过忆阻器的电流;f (x)为窗函数;uv为掺杂物即忆阻器中 Ti02-n的迀移率;UPRoff分别为忆阻器在开启状态即氧化物全为Ti02- n和关断状态即氧化 物全为Ti02时的电阻;D为氧化物的总厚度;x(t)为t时刻忆阻器中掺杂区与非掺杂区边界 的位置。
[0028]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忆阻器的阻变规律,结合 M0S管搭建电路成功实现了与非、或非逻辑功能,本发明的与非、或非逻辑电路与传统M0S管 的与非、或非电路相比,具有输出逻辑选择可控制、电路简单、面积小、功耗低等优点。本发 明为忆阻器在逻辑运算中可发挥的作用提供了 一种新的思路,想法新颖,思路可行。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忆阻器模型示意图。
[0030]图2是忆阻器的阻值变化曲线图。
[0031]图3是本发明的逻辑电路图。
[0032]图4是本发明的反相器的具体电路图。
[0033]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与非逻辑仿真验证图。
[0034]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或非逻辑仿真验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36] 忆阻器某时刻的电阻与之前流过的电流有关,内部结构表现为掺杂区与非掺杂区 的比例决定当前的阻值,具体的阻值计算公式如下:
[0037] Rmem(t) = R〇nX+R〇f f ( 1~X )
[0039] 其中,Rmem为忆阻器的阻值,x为t时刻忆阻器中掺杂区与非掺杂区边界的位置,如 图1所示,w为掺杂层即忆阻器中掺杂层Ti0 2-n的厚度,D为忆阻器中掺杂层Ti02-J^_掺杂层 Ti02的总厚度,UPRoff分别为忆阻器在开启状态即氧化物全为掺杂物Ti02-n和关断状态即 氧化物全为非掺杂物Ti0 2时的电阻。
[0040] 忆阻器中掺杂层与非掺杂层的边界移动速度与流过的电流亦有关系,因此可另表 示为:
[0041 ] x(t)=/ki(t)f(x)dt
[0043]其中:i (t)为t时刻流过忆阻器的电流;f (x)为窗函数;uv为掺杂物即忆阻器中掺 杂物Ti02-n的迀移率。
[0044] 忆阻器的记忆性通过T i 02与T i 02-n之间的转换体现出来。在当电流正向流过忆阻 器时,氧原子由Ti02-n层漂移至Ti02层,使得一定厚度的Ti0 2变化为Ti02-n。在这样的变化下, 忆阻器的导电性不断增强,电阻随之减小。而当电流负向流经忆阻器时,氧原子在由Ti0 2漂 移至Ti02-n,一定厚度的Ti02- n变化为Ti02,忆阻器的导电性不断减弱,电阻也随之增大。忆 阻器的阻值变化特性请参照图2,给忆阻器正端施加一激励Vin = 5sin(10t)(单位:V),图中 分别显示了激励、流经忆阻器的电流、忆阻器电阻三个变量的变化过程。
[0045]请参照图3和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其特征在 于:包括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所述第一忆阻器Ml的正端与第一 NM0S管N1的漏极、 第二NM0S管N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忆阻器Ml的负端与第五NM0S管N5的源极、第六匪0S管 N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匪0S管N1的源极与第五匪0S管N5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一输入端 VI;所述第二忆阻器M2的正端与第三匪0S管N3的源极、第四NM0S管N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 忆阻器M2的负端与第七NM0S管N7的漏极、第八NM0S管N8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NM0S管N4的 源极与第八匪0S管N8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二输入端V2;第二NM0S管N2的漏极、第三匪0S管 N3的漏极、第六NM0S管N6的源极、第七NM0S管N7的源极与反相器的输入端V3互相连接,所述 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第一 NM0S管N1、第四匪0S管N4、第六NM0S管 N6与第七NM0S管N7的栅极连接至A选择端,第二匪0S管N2、第三匪0S管N3、第五匪0S管N5与 第八匪0S管N8的栅极连接至B选择端,所述A选择端与B选择端用于控制匪0S管的导通与截 止。
[0046] 进一步的,所述反相器包括第一 PM0S管P1与第九匪0S管N9,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 栅极与第九NM0S管N9的栅极连接并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漏极与第九 NM0S管N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源极与高电平Vdd连接, 所述第九NM0S管N9的源极接地。
[004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 [0048]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第二NM0S管N2、第 三NM0S管N3、第五NM0S管N5与第八NM0S管N8导通,第一匪0S管N1、第四NM0S管N4、第六NM0S 管N6与第七NM0S管N7截止,此时实现与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0049] 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第 一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 态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 低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50]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第 一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 态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 低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51]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 忆阻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52]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 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53] 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第二NM0S管N2、第三NM0S管N3、第五NM0S 管N5与第八NM0S管N8截止,第一 NM0S管N1、第四NM0S管N4、第六NM0S管N6与第七NM0S管N7导 通,此时实现或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0054]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 状态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55]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 第一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 状态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 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56]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 忆阻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0057]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 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0058]进一步的,当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 压值为:
[0059] F3 = lVX R〇n /(R〇n + R〇ff),V =! F1 ~ F2 ! VI、V2不同时为高电平时 in或者V2 VI、V2同肘为高电平时
[0060] 而当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压值为:
[Vx R0ff !(R0n + R0ff), V =| VI- V2 | VI、V2不同时为高电平时
[0061] F3= # # In或者V2 vi、v調时为高电乎时
[0062] 其中,V3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压,Ron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开启状 态时电阻,Roff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关断状态时电阻。
[0063]为进一步证明电路实现与非、或非逻辑的正确性,本发明输入了两个脉冲波形仿 真验证了电路实现与非、或非逻辑的功能。请参照图5,第一输入端VI、第二输入端V2均为 Vpp = 5V,T = 100ms、占空比50%的方波,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且仅当第一输入端VI、第二输 入端V2均为高电平时,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否则为高电平,电路实现了与非逻辑。请参照 图6,第一输入端VI、第二输入端V2均为Vpp = 5V,T = 400ms、占空比50 %的方波,从图中可以 看出,当且仅当第一输入端VI、第二输入端V2均为低电平时,输出Vout为高电平,否则为低 电平,电路实现了或非逻辑。本发明的与(或)非逻辑电路的输出转换速度与忆阻器离子迀 移率和氧化层厚度有关,离子迀移率越大、氧化层厚度越小,转换速度越大。
[0064]下表1所示为部分器件的工作状态与输入结果:
[0066]下表2所示为本实施仿真参数:
[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 阻器M2;所述第一忆阻器Ml的正端与第一 NMOS管N1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接,所述 第一忆阻器Ml的负端与第五NMOS管N5的源极、第六匪0S管N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匪0S管 N1的源极与第五NMOS管N5的漏极连接并作为第一输入端VI;所述第二忆阻器M2的正端与第 三匪0S管N3的源极、第四匪0S管N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忆阻器M2的负端与第七NMOS管N7 的漏极、第八匪0S管N8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匪0S管N4的源极与第八NMOS管N8的漏极连接 并作为第二输入端V2;第二匪0S管N2的漏极、第三匪0S管N3的漏极、第六NMOS管N6的源极、 第七匪0S管N7的源极与反相器的输入端V3互相连接,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作为忆阻器电路 的输出端Vout;第一 NMOS管N1、第四NMOS管N4、第六NMOS管N6与第七NMOS管N7的栅极连接至 A选择端,第二NMOS管N2、第三NMOS管N3、第五NMOS管N5与第八NMOS管N8的栅极连接至B选择 端,所述A选择端与B选择端用于控制NMOS管的导通与截止。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 器包括第一 PM0S管P1与第九匪0S管N9,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栅极与第九匪0S管N9的栅极连 接并作为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漏极与第九NMOS管N9的漏极连接并作为反 相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 PM0S管P1的源极与高电平Vdd连接,所述第九匪0S管N9的源极接 地。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 其特征在于: 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第二匪0S管N2、第三匪0S管N3、第五匪0S管N5 与第八NMOS管N8导通,第一 NMOS管N1、第四NMOS管N4、第六NMOS管N6与第七NMOS管N7截止, 此时实现与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第一 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 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 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第一 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 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 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 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阻器 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 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第二匪0S管N2、第三匪0S管N3、第五匪0S管N5 与第八NMOS管N8截止,第一 NMOS管N1、第四NMOS管N4、第六NMOS管N6与第七NMOS管N7导通, 此时实现或非逻辑功能,具体如下: 当第一输入端VI为高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低电平时,产生的电流正向流过所述第一 忆阻器Ml,反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 时电阻Ron,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时电阻Roff,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 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为低电平,第二输入端V2为高电平时,产生的电流反向流过所述第一 忆阻器Ml,正向流过所述第二忆阻器M2,从而使第一忆阻器Ml的电阻逐渐增大至关断状态 时电阻Roff,第二忆阻器M2的电阻逐渐减小至开启状态时电阻Ron,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 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高电平时,无电流流经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 器M2,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高电平,忆阻器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低电平; 当第一输入端VI与第二输入端V2同为低电平时,反相器的输入端V3为低电平,忆阻器 电路的输出端Vout为高电平。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 于:当A选择端为低电平,B选择端为高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压值为:其中,V3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压,Ron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开启状态时 电阻,Roff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关断状态时电阻。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 于:当A选择端为高电平,B选择端为低电平时,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V3的电压值为:其中,V3为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电压,Ron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开启状态时 电阻,Roff为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关断状态时电阻。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现与非、或非门逻辑的忆阻器电路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忆阻器Ml与第二忆阻器M2的阻值计算如下:x(t) = /ki (t)f (x)dt Rmem (t ) 一 RonX+Rof f ( 1 _X ) 其中,i⑴为t时刻流过忆阻器的电流;f(x)为窗函数;Uv为掺杂物即忆阻器中Ti02- n的 迀移率;分别为忆阻器在开启状态即氧化物全为Ti02-n和关断状态即氧化物全为 Ti02时的电阻;D为氧化物的总厚度;x(t)为t时刻忆阻器中掺杂区与非掺杂区边界的位置。
【文档编号】H03K19/20GK105958999SQ20161032591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发明人】魏榕山, 李睿, 郭仕忠
【申请人】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