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273271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块的利记博彩app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涉及一种双风扇的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电子元件,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影像处理单元(GPU)、微处理器(MCU)或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OSFET)等等的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随着科技进步,这些电子元件的功率更高,运作时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必须利用散热元件来将电子元件的产热带走,使电子元件维持在适当的工作温度,以避免当机或是元件烧毁的状况发生。一般而言,电子元件会利用风扇与散热鳍片来散热。当利用风扇的散热方式无法有效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时,则可改用冷却流体(例如是水、冷媒或是液态氮等)来散热,冷却流体可提供比风扇更佳的散热效果。

然而,冷却流体主要是针对特定电子元件来散热,例如内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组件安装在中央处理单元上方,此冷却组件就只会对中央处理单元散热,对冷却组件周围的电子元件的降温效果相当有限。但是在一般主机板上,中央处理单元旁通常会放置电源供给模块来供电给中央处理单元,当使用内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组件替中央处理单元降温而没有考虑到电源供给模块的散热时,电源供给模块可能会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当机或是元件烧毁的情况发生,而使得电源供给模块无法供电给中央处理单元,进而造成主机板无法运作。此外,主机板上的供电接口数量有限,若冷却组件需要插电还需考虑配电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具有配置于主热源上且内有冷却流体的冷却组件,还具有配置在冷却组件上方的第二风扇而可对其他热源散热,且第二风扇不需另外插电。

本发明的一种散热模块,适于配置在一热源上,散热模块包括一冷却组件、 一管路组件、一第一鳍片组、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冷却组件包括一导热元件、一流道及一泵,其中导热元件适于配置在热源上且热耦合于流道,泵的至少一部分位在流道内且包括一马达转轴。管路组件连通于流道,其中一冷却流体适于在管路组件与流道内流动。管路组件穿过第一鳍片组。第一风扇配置在第一鳍片组旁,以对第一鳍片组降温。第二风扇配置在冷却组件上方,其中马达转轴连动于第二风扇的一第二风扇转轴,而使第二风扇被泵带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马达转轴连接于第二风扇转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模块更包括一齿轮组,位在泵与第二风扇之间,泵通过齿轮组连动第二风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流道形成在导热元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模块更包括一第二鳍片组,设置在第二风扇上方,管路组件通过第二鳍片组。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风扇为一横流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风扇包括一外框,外框具有倾斜配置的多个导风片。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散热模块通过配置在热源上的导热元件吸收热源所发出的热,流道热耦合于导热元件,流经流道的冷却流体吸收热量后被泵抽往管路组件。管路组件穿过第一鳍片组,而使冷却流体吸收的热量被传至第一鳍片组。第一风扇配置在第一鳍片组旁,用以对第一鳍片组降温。并且,在本发明的散热模块中,马达转轴连动于第二风扇转轴,而使第二风扇被泵带动而不需额外接电源,配置在冷却组件上方的第二风扇会向侧下方吹去,而对热源旁的其他热源降温。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散热模块的冷却组件的俯视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主机板

12:主热源

14:副热源

100、100a、100b:散热模块

110:冷却组件

112:导热元件

114:流道

116:泵

118:马达转轴

120:管路组件

130:第一风扇

140:第一鳍片组

150:第二风扇

152:第二风扇转轴

154:外框

156:导风片

160:第二鳍片组

170: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散热模块的冷却组件的俯视图。请参阅图1与图2,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适于配置在主机板10上。在图1中,主机板10包括了一主热源12与邻近于主热源12的多个副热源14。主热源12例如是中央处理单元,副热源14例如是用来供电给中央处理单元的电源供给模块。当然,主热源12与副热源14的种类、配置位置、数量并不以上述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0包括一冷却组件110、一管路组件120、一第一风扇130、一第一鳍片组140、一第二风扇150。如图2所示,冷却组件110包括一导热元件112、一流道114及一泵116。导热元件112配置在主热源12上且热耦合于流道114。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元件112的材料为铜,且流道114形成在导热元件11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流道114也可以是位在另一个导热体上,此导热体接触导热元件112,以吸收导热元件112的热。泵116的至少一部分位在流道114内。更明确地说,泵116的叶片在运转时会伸入流道114,以使位在流道114内的冷却流体(例如是水)流动。泵116包括一马达转轴118。

管路组件120连通于流道114,冷却流体会在管路组件120与流道114内流动循环。管路组件120在远离于冷却组件110的部位穿过第一鳍片组140。第一风扇130配置在第一鳍片组140旁,以对第一鳍片组140降温。在本实施例中,管路组件120可以延伸至靠近于电脑的机壳(未绘示)处,第一鳍片组140与第一风扇130可以一起位在机壳上。当然,管路组件120、第一鳍片组140与第一风扇130的位置并不以此为限制。

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通过配置在主热源12上的导热元件112吸收主热源12所发出的热,流道114热耦合于导热元件112,流经流道114的冷却流体吸收热量后被泵116抽往管路组件120。管路组件120穿过第一鳍片组140,而使冷却流体吸收的热量被传至第一鳍片组140,第一风扇130吹向第一鳍片组140,而对第一鳍片组140降温。因此,冷却流体在经过管路组件120在穿过第一鳍片组140的部位之后会被降温,降温的冷却流体再度流往流道114。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藉由上述的循环对主热源12降温。

此外,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还通过配置在冷却组件110上方的第二风扇150朝向侧下方吹去,而对主热源12旁的副热源14降温。详细地说,第二风扇150配置在冷却组件110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150为一横流扇。更详细地说,第二风扇150包括一外框154,外框154具有倾斜配置的多个导风片156,第二风扇150的入风口在上方,出风口在外框154处(图面上的侧面),风会沿着这些倾斜配置的导风片156流出,而使得第二风扇150的风会吹往斜下方,而对主机板10上的这些副热源14降温。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而言,主机板10上的供电接口数量有限,若安装第 二风扇150还要考虑配电问题。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通过泵116的马达转轴118连动于第二风扇150的一第二风扇转轴152,而使第二风扇150被泵116带动。更详细地说,在本实施例中,马达转轴118连接于第二风扇转轴152,因此,当马达转轴118转动时,第二风扇转轴152直接被带动而使第二风扇150转动。如此一来,第二风扇150就不需要额外再接电源。也就是说,第二风扇150及泵116共用同一个马达,此马达转动泵116的叶片来带动水流,同时也转动第二风扇150的叶片来带动气流。

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同时保有水冷及风冷的优点,不只对主热源12有水冷的散热效率,且对主热源12旁的副热源14也有风冷的气流可帮助降低温度。如此一来,副热源14可维持正常运作而提供主热源12稳定的电源供给,主热源12也可维持在适当工作温度,避免当机或是烧毁,更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100还可以经由温度感应器(未绘示)来检测副热源的温度并以控制器(未绘示)对应地控制第二风扇150的转速,让第二风扇150的转速在副热源14的温度低时降低,避免过大的风扇噪音产生,让第二风扇150的转速在副热源14的温度高时升高,有较降低副热源14的温度。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在图3中,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或是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此处便不再介绍这些元件,而仅说明图3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主要差异。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第二风扇150更好的散热效果,散热模块100a更包括一第二鳍片组160。第二鳍片组160设置在第二风扇150上方(也就是第二风扇150的入风口组160位在第二风扇150的上方,且管路组件120通过第二鳍片组160。因此,管路组件120内的冷却流体能够对第二鳍片组160降温。气流在进入第二风扇150的入风口之前会通过第二鳍片组160,而变成较为低温的气流,之后从第二风扇150的侧面吹出时,更能够对这些副热源14有更好的降温效果。更明确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鳍片组140的功用是将管路组件120内的冷却流体降温。第二鳍片组160的功用是将第二风扇150的入风口处的空气降温,以使第二风扇150能够吹出低温的风。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散热模块配置在主机板上的示意图。需说明的是,在图4中,与前面实施例相同或是相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此处便不再介绍这些元件,而仅说明图4的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主要差异。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100b更包括一齿轮组170,位在泵116与第二风扇150之间,泵116通过齿轮组170连动第二风扇150,以使第二风扇150能够利用齿轮组170获得更大的转速,而提供更大的风量。举例而言,在图3中,齿轮组170包括了一大一小的两个齿轮,齿轮比例如是1比10,但齿轮比并不以此为限制。若是泵116的转速以每分钟100转为例,通过齿轮组170,第二风扇150的转速可来到每分钟1000转。如此一来,泵116的转速可不用很高便能够有效地带动水流,且第二风扇150也能够有效地带动气流。当然,图3仅绘示出其中一种齿轮组170的形式,齿轮组170中齿轮的数量、大小比例关系、配置位置均不以上述为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散热模块通过配置在热源上的导热元件吸收热源所发出的热,流道热耦合于导热元件,流经流道的冷却流体吸收热量后被泵抽往管路组件。管路组件穿过第一鳍片组,而使冷却流体吸收的热量被传至第一鳍片组。第一风扇配置在第一鳍片组旁,用以对第一鳍片组降温。并且,在本发明的散热模块中,马达转轴连动于第二风扇转轴,而使第二风扇被泵带动而不需额外接电源,配置在冷却组件上方的第二风扇会向侧下方吹去,而对热源旁的其他热源降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