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包括主锁存器、从锁存器和用于复位上拉PMOS管。本发明对传统带复位结构的主从型DFF理论分析影响建立保持时间的因素,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降低DFF的建立保持时间,提高DFF的性能,在保持电路工作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DFF的工作速度,从而提高数字系统电路的工作频率。与传统主从式DFF触发器电路相比,本发明结构的DFF建立保持时间之和降低了近63%,有明显优势。此外,相对于传统DFF,本发明结构版图面积大大降低,因此本发明结构的DFF电路兼顾了速度和面积两个优势。
【专利说明】一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计一种带有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属于数字信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CMOS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单个芯片上集成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时钟频 率飞速增加,对各种电路的速度有着较高的要求。计时、计数数字电路作为集成系统中几乎 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速度直接影响系统性能。由于VLSI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系统的 运行速度要求不断提高。触发器是数字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元器件,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性 能影响很大。目前许多触发器研究和应用中都是以D触发器为基础进行的,对DFF的速度 有更高的要求。
[0003] 时间-数字转换电路(TDC)就是一种重要的计时电路,其组成主要是计数器,计数 器通过统计固定周期脉冲信号的周期个数,该数值与周期相乘,实现时间的数字量化,计数 器主要由D触发器并配以少量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组成。传统的同步或异步加法计数器加 法,受进位链延迟的限制,当计数位数增加,计数器难以工作在高频计数时钟下。目前,高速 高精度计数器的应用场合日渐增多,如果将面积因素考虑在内,普通的加减法计数器均不 能满足要求。
[0004] 线性反馈移位计数器(LFSR)是一种重要的计数电路,尤其是在高速集成电路领 域备受青睐。LFSR计数器,其只用到了 D触发器和异/同或门,所以延时不依赖于计数器的 位数,仅与单个DFF与同或门的延时相关。普通的DFF因建立保持时间较长,随之带来的问 题就是计数器的速度下降以及误码率的增加。
[0005] 数字集成电路中,D触发器种类繁多,按照逻辑功能的不同,触发器可分为RS,JK、 D和T触发器等多种类型,按照电路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主从型结构、灵敏放大器型结构 和维持阻塞结构等。不同类型的D触发器,性能优越性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实际工作中,因 TDC工作频率通常较高,且数据锁存时刻的随机性,不可避免的出现时钟信号沿与结点状态 的跳变沿过分靠近。在这两种条件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结合DFF的建立、保持时间较大这一 内因,导致数据锁存的误码率增加,限制了电路可靠性的提高。在DFF的相关参数中,建立、 保持时间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参数,也是影响DFF可靠性的关键参数,低建立、保持时间的设 计对DFF进行数据快速存储应用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 触发器,降低D触发器的建立保持时间,保证了较小的版图面积。
[0007]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 -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包括结构相同的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 其中主锁存器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一反相器INV3,第一 PMOS管MP1,第一反馈INVl ;从 锁存器包括:第二传输门TG2,第二反相器INV4,第二PMOS管MP2,第二反馈INV2 ;
[0009] 所述第一传输门TGl包括一号PMOS管和一号NMOS管;一号POMS管的源极连接一 号N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一传输门的输入;一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号NMOS管的漏极作为 第一传输门的输出,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0010] 所述第一反相器INV3包括二号PMOS管和二号NOMS管,其中二号PMOS管的栅极 连接二号NMOS管的栅极形成反相器的输入;二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二号NMOS管的漏极形 成反相器的输出;所述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连接到从锁存器中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 端;二号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二号NMOS管的漏极接地;
[0011] 所述第一 PMOS管MPl,它的源极连接电源,栅极连接复位信号RB,漏极连接第一反 相器INV3的输入端;
[0012] 所述第一反馈INVl采用三态门,其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输出端 连接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0013]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门TGl中的一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一号 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其中第二传输门TG2中的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 钟信号CKB,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所述第一反馈INVl的第一控制信号端 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所述第二反馈INV2中的第 一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
[0014] 第一时钟信号CKB是时钟信号CK经过第三反相器INV5的输出信号,第二时钟信 号CKP是第一时钟信号CKB经过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出信号;第三反相器INV5由三号 PMOS管和三号NMOS管构成,三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三号NMOS管的栅极形成第三反相器 INV5输入端,三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三号NMOS管的漏极形成第三反相器INV5输出端,并 且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三号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三号NMOS管 的漏极接地;第四反相器INV6的结构与第三反相器INV5结构相同。
[0015] 进一步的,第二PMOS管MP2的尺寸是二号NMOS管的尺寸4-6倍。
[0016] 有益效果:
[0017] (1)现有的主从型D触发器结构中,由于采用与非门复位方式,而与非门的延迟时 间较大,大大增加了 DFF的建立保持时间。本发明中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有效,因此将复位结 构直接采用PMOS上拉开关管可以减少建立保持时间;并且不采用NMOS下拉开关管,否则还 需增加反相器,就会带来面积的增加。
[0018] (2)与现有技术中的反相器加传输门的结构相比,使用三态门作为反馈不仅可节 省部分面积,而且源漏共享可以降低版图互连线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逻辑门电路的传输 延迟。
[0019] (3)与现有的主从型D触发器相比,本发明提出的一种D触发器,结构更为精简,建 立保持时间更低,版图面积更小,复位结构简单,更适用于在高速计数器的使用。
[0020] (4)第二PMOS管MP2的尺寸是二号NMOS管的尺寸4-6倍。若小于4倍,则会因为 第一反相器INV3的二号NMOS放电太快,使得第二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为低电平;若大于 6倍,则会带来相应的寄生电容较大,影响速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数字单元库中传统带复位结构的D触发器。
[0022] 图2为结构精简用与非门复位的D触发器。
[0023] 图3为进一步改进主从型D触发器。
[0024] 图4为两种形式的三态门电路结构。
[0025] 图5为建立保持时间仿真方法示意图。
[0026] 图6为高低电平建立保持时间情况。
[0027] 图7为D触发器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9] -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包括结构相同的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 其中主锁存器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一反相器INV3,第一 PMOS管MP1,第一反馈INVl ;从 锁存器包括:第二传输门TG2,第二反相器INV4,第二PMOS管MP2,第二反馈INV2 ;
[0030] 第一传输门TGl包括一号PMOS管和一号NMOS管;一号POMS管的源极连接一号 NMOS管的源极作为第一传输门的输入;一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号NMOS管的漏极作为第 一传输门的输出,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0031] 第一反相器INV3包括二号PMOS管和二号NOMS管,其中二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 二号NMOS管的栅极形成反相器的输入;二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二号NMOS管的漏极形成反 相器的输出;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连接到从锁存器中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端;二号 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二号NMOS管的漏极接地;
[0032] 第一 PMOS管MPl,它的源极连接电源,栅极连接复位信号RB,漏极连接第一反相器 INV3的输入端;
[0033] 第一反馈INVl采用三态门,其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 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0034] 其中第一传输门TGl中的一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一号NMOS管 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其中第二传输门TG2中的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 CKB,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第一反馈INVl的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一时钟 信号CKB,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第二反馈INV2中的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 第二时钟信号CKP,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
[0035] 第一时钟信号CKB是时钟信号CK经过第三反相器INV5的输出信号,第二时钟信 号CKP是第一时钟信号CKB经过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出信号;第三反相器INV5由三号 PMOS管和三号NMOS管构成,三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三号NMOS管的栅极形成第三反相器 INV5输入端,三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三号NMOS管的漏极形成第三反相器INV5输出端,并 且输出端连接到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三号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三号NMOS管 的漏极接地;第四反相器INV6的结构与第三反相器INV5结构相同。
[0036] 首先需要针对传统的主从型DFF电路结构,分析清楚建立、保持时间形成的机理, 以及在特定建立、保持时间下形成误码的机制,找到不发生误码的工作条件,并通过仿真测 试获得DFF建立保持时间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建立保 持时间的DFF结构设计,再进行结构改进和参数优化,以获得满足要求D触发器。
[0037] 建立时间(setup 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到来以前,数据稳定不变 的时间,如果建立时间不够,数据将不能在这个时钟上升沿被写入触发器;保持时间(hold time)是指在触发器的时钟信号上升沿来以后,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如果保持时间不够, 数据同样不能被写入触发器。对于不同的结构,其产生建立、保持时间的机理不同。
[0038] 如图1所示主从型DFF结构,其建立时间由主锁存器Latch的相关延迟时间决定, 即输入信号经过4个门的延迟传输后,以输入信号反相的形式建立在与非门NANDl的输出 端。此时,当时钟沿信号达到,使第四传输门TG4导通后,该传输门两端的电压值相等,因此 Latch环路可立刻将环路中的结点状态锁存。数据稳定不变的时间在时钟沿到来前的4个 门延迟时间以上,就可确保数据锁存无误,由此得到该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0039] Tsetup = tinv7+ttg3+tinv8+tnandl (1)
[0040] 其中TsetuP是建立时间,tinv7信号经过第七反相器INV7的时间,t tg3信号经过第三 传输门TG3的时间,tinv8信号经过第八反相器INV8的时间,t nandl信号经过与非门NANDl的 时间;
[0041] 根据电路时序上主、从锁存器配合的工作方式,当DFF满足建立时间的要求后,第 一级主锁存Latch构成闭环(保存状态)并与外部输入断开,此时输入端口可以随意变化, 无需继续保持原有的状态,因为当第一级的主锁存与外部断开后,外部的输入信号无论如 何变化,不会被读入到主锁存器中,因此可以随意变化。同时主锁存断开后,从所存器工作, 可将主锁存的数据传输到Q端;保持时间Thold = 0。因此,对于主从式Latch构成的电路 结构,其保持时间通常可以减小到〇。
[0042] 根据上述分析,减小D触发器建立、保持时间,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结构上的精 简,减少主回路上反相器和传输门的个数,根据公式(1)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立保持时间;二 是参数上的优化,在结构精简的基础上,优化反相器或传输门中MOS管的宽长比,可以有效 的减小节点寄生电容,从而降低传输延迟,达到降低建立、保持时间的目的。
[0043] 如图2所示,因为电路结构中减少了一个反相器,因此建立时间随之减少一个反 相器的延迟(对于TSMC 0. 35 μ m工艺下,一个反相器的的延迟约为60-70ps),建立保持时 间的公式,修改为式(2):
[0044] Tsetup = ttg3+tnandl+tinv7 (2)
[0045] 图2所示D触发器电路结构中,由于采用与非门复位方式,而与非门的延迟时间较 大,大大增加了 DFF的建立保持时间。复位信号为低电平有效,本发明将复位结构采用PMOS 上拉开关管,而不采用NMOS下拉开关管,否则还需增加反相器,就会带来面积的增加。
[0046] 如图3所不的D触发器结构:工作原理如下,当复位信号RB为高电平时,第一PMOS 管MPl和第二PMOS管MP2关断,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正常工作,锁存数据,当复位信号RB 为低电平时,第一 PMOS管MPl和第二PMOS管MP2导通,强制第一反相器INV3和第二反相 器INV4的输入端为" 1",使输入端Q为"0",到达复位目的。带复位结构DFF将建立保持时 间又缩小了一个与非门的延迟,建立保持时间变为式(3)。而且MOS管的个数减少2个,面 积也得到了缩减。但结构上的更改,可能会带来一些性能上不稳定的,因此在实际使用中, 要格外注意,通过合理设计MOS管参数,完全可以将不稳定因素降到最低。
[0047] Tsetup = ttgl+tinv3 (3)
[0048] 其中tinv3信号经过第一反相器INV3的时间,ttgl信号经过第一传输门TGl的时间;
[0049] 如图3所示的DFF,当复位信号RB低电平有效时,第一 PMOS管MPl和第二PMOS管 MP2同时导通,使得第二传输门TG2左端为低电平,右端为高电平,如果此时第二传输门TG2 导通,那么第二PMOS管MP2灌入的电流一部分就会通过第二传输门TG2和第一反相器INV3 中的二号NMOS管流向地,在本发明中如果第二PMOS管MP2尺寸偏小,而第一反相器INV3 中二号NMOS管尺寸偏大,就会造成第二反相器INV4输入节点被拉低,使得无法正常复位, 或者复位时间较长。
[0050] 由于NMOS管的迁移率是PMOS管的2-3倍,电流相等的时候,PMOS管的尺寸应该是 NMOS管尺寸的2-3倍,为了避免本发明中第二PMOS管MP2尺寸偏小,第一反相器INV3中二 号NMOS管尺寸偏大,造成第二反相器INV4输入节点被拉低,使得无法正常复位,或者复位 时间较长问题的发生,因此必须将第二PMOS管MP2的尺寸放大,令其是第一反相器INV3中 二号NMOS管的尺寸4-6倍;若放大的尺寸小于4倍,则会因为第一反相器INV3的二号NMOS 放电太快,使得第二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为低电平;若放大的尺寸大于6倍,则会带来相应 的寄生电容较大,影响速度为了减小DFF的建立保持时间。第一反相器INV3延迟亦较低, 所以第一反相器INV3中MOS管尺寸亦较小,以较小输出节点寄生电容。以TSMC 0.35 μ m 工艺为例,所有MOS管取最小栅长0· 35 μ m,第一反相器INV3中二号NMOS管栅宽取1 μ m, 那么第二PMOS管MP2的栅宽取4-6 μ m,在保证可以成功复位的同时,亦不会增加面积。
[0051] 图3所示的DFF中,主锁存器和从锁存器中,反馈支路上第一反馈INVl和第二 INV2均采用了三态门结构,其MOS管级电路如图4所示。
[0052] 图4所示的三态门中,两PMOS管共用1次源漏、两NMOS管共用1次源漏,即共用2 次源漏,在相同的宽长比(W/L)条件下,与反相器加传输门的结构相比,不仅可节省部分面 积,而且源漏共享可以降低版图互连线的寄生电容,从而降低逻辑门电路的传输延迟。
[0053] 图4中的时钟Clkb信号为时钟信号elk经过反相器后的信号,数据信号D在三态 门中使能信号Clk与Clkb有效时,进行数据传输,输出数据Y。
[0054] 图4中的两种不同结构的三态门,门控开关频率超过数据变化频率时,则选取更 快变化的传输门开关更靠近输出端口的结构;相反,则选取变化更快的数据控制的PUN和 PDN管更靠近输出端口的结构。在TDC中,通常时钟频率变化更快,选择图4中的第一种结 构。在构成线性反馈移位计数器时,需要将DFF进行级联,本级DFF在复位过程中,第一PMOS 管MPl会通过第一传输门TGl与上一级的DFF发生上述分析情况,因此第一 PMOS管MPl管 的尺寸设计需参考MP2管尺寸的设计考虑。
[0055] 上述分析是对传统型带复位结构的DFF进行结构上的精简和改进,对于具体参数 的优化和选择,需要通过软件的仿真。因此下面介如何仿真DFF的建立保持时间。
[0056] 根据建立时间(setup time)的定义,其仿真方法是在D边沿信号到来后,产生CK 沿信号,通过调节D-CK的时间间隔,使其不断接近建立时间,直到CK信号无法正确触发输 入状态为止。如图5 (e)所不为仿真建立时间时的D、CK输入信号。
[0057] 根据保持时间(hold time)的定义,其仿真方法是在D边沿信号变化之前,产生CK 沿信号,通过调节CK-D的时间间隔,使其不断接近保持时间,直到CK信号无法正确触发输 入状态为止。
[0058] 如图5(f)所示为仿真保持时间时的D、CK输入波形。若D、CK信号不满足建立、保 持时间的时序关系,则输出Q端会产生错误。当输入数据频率提高时,建立、保持时间在整 个数据周期中所占比重增大,更容易出现误码情况。
[0059] DFF的建立保持时间在锁存高电平和低电平时都会存在建立、保持时间的问题,但 是其中会有一定的联系。如图6所示,为四种建立保持时间的呈现方式。虽然建立保持时 间存在四种呈现方式,但实际上它们是成对出现的。以(a)、(b)情况为例,当高电平的建立 时间Trisesetup > 0时,若时钟信号CK与输入信号D不满足Trisesetup,则Q端会输出低 电平,导致数据锁存错误,在这种情况下,高电平的保持时间Tfallhold = 0 ;当Tfallhold > 0时,若CK与D信号不满足Tfal Ihold,则Q端会输出高电平,导致数据锁存错误,在这种 情况下,Trisesetup = 0。可以看出Trisesetup、Tfallhold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两者不 会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个为〇或两个都为0。(c)、(d)的情况与(a)、(b)相同,也具有上 述关系。
[0060] 根据公式(3),参数上的优化,主要是降低第一传输门TGl和第一反相器INV3的延 迟,首先降低其自身的内部扩散电容、互连线电容和扇出电容,细致的版图设计有助于减少 扩散电容和互连线电容;其次是增加晶体管的宽长比,增加充放电电流,但是增加晶体管尺 寸也增加了扩散电容,因而增加了负载电容,一旦本征电容(即扩散电容)超过由连线和扇 出形成的外部负载,增加门的尺寸就不再有助于减小延迟,参数优化必须参考以上两点,通 过软件的仿真,以及合理的版图布局,最终确定带复位结构的低建立、保持时间的高速D触 发器。
[0061] 以TSMC 0.35 μ m工艺为仿真工艺库文件,对本发明提出的DFF进行仿真验证,其 中数据信号频率为250MHz,时钟信号为100MHz,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当复位信号RB为高 电平时,D触发器正常锁存数据,当RB变为低电平时,输出Q端复位,输出"0"。依次对图1 主从型DFF,图2主从型DFFl和图3主从型DFF2所示的D触发器结构进行建立、保持时间 的仿真对比,以及所用MOS管个数的对比,如表1所示。
[0062] 表1触发器建立保持时间比较
【权利要求】
1. 一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的主锁存器 和从锁存器;其中主锁存器包括第一传输门TG1,第一反相器INV3,第一 PMOS管MP1,第一 反馈INV1 ;从锁存器包括:第二传输门TG2,第二反相器INV4,第二PMOS管MP2,第二反馈 INV2 ; 所述第一传输门TG1包括一号PMOS管和一号NMOS管;一号POMS管的源极连接一号 NM0S管的源极作为第一传输门的输入;一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一号NM0S管的漏极作为第 一传输门的输出,所述第一传输门的输出端连接到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反相器INV3包括二号PMOS管和二号N0MS管,其中二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 二号NM0S管的栅极形成反相器的输入;二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二号NM0S管的漏极形成反 相器的输出;所述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连接到从锁存器中的第二传输门TG2的输入端; 二号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二号NM0S管的漏极接地; 所述第一 PMOS管MP1,它的源极连接电源,栅极连接复位信号RB,漏极连接第一反相器 INV3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反馈INV1采用三态门,其输入端连接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输出端连接 第一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门TG1中的一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一号NM0S管 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其中第二传输门TG2中的P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时钟信号 CKB,NM0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所述第一反馈INV1的第一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一 时钟信号CKB,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 ;所述第二反馈INV2中的第一控制信 号端连接第二时钟信号CKP,第二控制信号端连接第一时钟信号CKB ; 第一时钟信号CKB是时钟信号CK经过第三反相器INV5的输出信号,第二时钟信号CKP 是第一时钟信号CKB经过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出信号;第三反相器INV5由三号PMOS管和 三号NM0S管构成,三号PMOS管的栅极连接三号NM0S管的栅极形成第三反相器INV5输入 端,三号PMOS管的漏极连接三号NM0S管的漏极形成第三反相器INV5输出端,并且输出端 连接到第四反相器INV6的输入端;三号PMOS管的源极连接电源VDD,三号NM0S管的漏极 接地;第四反相器INV6的结构与第三反相器INV5结构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复位结构的高速主从型D触发器,其特征在于:第二 PMOS管MP2的尺寸是二号NM0S管的尺寸4-6倍。
【文档编号】H03K3/3562GK104333351SQ201410539314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金, 许其罗, 姚群, 畅灵库, 郭义龙, 郑丽霞, 孙伟锋 申请人: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