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529970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E类功率放大器的管芯输出电容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该补偿电路能在基频和2次谐波处补偿管芯的输出电容,克服其对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限制,适合于微波频段的E类功率放大器应用。
背景技术
E类功率放大器是一种高效率的开关类放大器,由于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等优点,E类功率放大器在射频和微波放大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E类功率放大器拥有诸多优点,但是其高效率特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放大器管芯的性能。其中,管芯的漏极输出电容是限制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如何解决因管芯输出电容过大而带来的工作频率的限制,是E类功率放大器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输出电容是管芯的内在参数,其值是固定的,所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大多是在管芯外围添加补偿网络。其中,普遍使用是“电感补偿”,且多采用单频点补偿的方式,即基波补偿。当功率放大器的工作频率高于最大理论工作频率时,虽然单频点补偿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但是由于其只在基波处补偿管芯多余输出电容,所以补偿后的放大器与E类放大器的理想状态仍存在明显差别,使得补偿技术对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提升有限。如何实现输出电容的多频点补偿是目前面临的难点。2011年,J.Cumana报道了一种集总参数等效电路,分别在基波和2、3次谐波点补偿管芯的多余输出电容,该等效电路由一个串联电感和I 2个并联LC谐振电路组成,在超高频处能很好地补偿漏极输出电容,实现较好电路性能。但是,由于采用的是集总参数元件,使得该补偿技术在微波频段下的使用受到了诸多限制,因此需要一种适合微波频段的多频点补偿电路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该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能在基频和2次谐波处补偿管芯的输出电容,消除管芯的大输出电容对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限制,同时解决集总参数补偿电路因寄生参数影响而不适用于高频的问题。( 二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包括:链接晶体管漏极、短路分支线和开路分支线的第一微带传输线;链接短路分支线、开路分支线和漏极偏置电源的第二微带传输线;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短路分支线;以及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开路分支线。上述方案中,所述短路分支线一段链接射频地。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具有相同的特征阻抗。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的电长度是基频波长的八分之
O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微带传输线和所述第二微带传输线具有相同特征阻抗。在2次谐波频点处,所述开路分支线表现为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开路分支线,相当于一个射频地,为第一微带传输线提供短路终端;终端短路的第一微带传输线等效于2次谐波并联电感。在基波处,短路分支线与开路分支线谐振,在两分支线之间形成开路,消除对微带传输线阻抗的影响;具有相同特征阻抗的第一、第二微带传输线组合等效于基波并联电感。(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在基频和2次谐波处补偿管芯的输出电容,较好地消除管芯的大输出电容对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限制,相对于基于集总参数元件的多频点补偿电路,该微带补偿电路更适合于微波频段的E类功率放大器应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依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微带传输线,2.短路分支线,3.射频地,4.第二微带传输线,5.开路分支线,6.漏极偏置电源,7.晶体管输出电容,8.晶体管,9.驱动信号源,10.栅极偏置电源,11.负载电阻,12.串联滤波电容,13.串联滤波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 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提高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输出电容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该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包括:链接晶体管漏极、短路分支线和开路分支线的第一微带传输线I ;链接短路分支线、开路分支线和漏极偏置电源6的第二微带传输线4 ;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短路分支线2 ;以及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开路分支线5。其中,所述短路分支线一段链接射频地3。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具有相同的特征阻抗。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的电长度是基频波长的八分之一。所述第一微带传输线和所述第二微带传输线具有相同特征阻抗。在2次谐波频点处,所述开路分支线表现为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开路分支线,相当于一个射频地,为第一微带传输线提供短路终端;终端短路的第一微带传输线等效于2次谐波并联电感。在基波处,短路分支线与开路分支线谐振,在两分支线之间形成开路,消除对微带传输线阻抗的影响;具有相同特征阻抗的第一、第二微带传输线组合等效于基波并联电感。在图1中,第一微带传输线I为直线结构,连接晶体管漏极端到短路分支线2和开路分支线5连接处;短路分支线2为直线结构,一端接一个大电容,大电容另一端通过焊盘过孔接地,保证射频接地,同时避免直流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微带传输线I ;开路分支线5一端链接短路分支线2和第一微带传输线I连接处,另一端开路;第二分支传输线4为直线结构,一端连接短路分支线2和开路分支线5的连接处,一端接漏极偏置电源6。选择晶体管8,输出电容7由晶体管决定;漏极偏置电源6和栅极偏置电源10由晶体管8、所需输出功率决定,负载电阻11,串联滤波电容12、串联滤波电感13由工作频率和E类功放工作模式决定。本实用新型直接印制在PCB印制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线长度和线宽等根据实用频率及PCB板材的不同而不同。如图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示意图所示,晶体管为Cree CGH40010F,输出电容为1.5pF,漏极偏置电压为28V,栅极偏置电压为-2.9V,负载电阻为92.30hm,工作频率为3.0GHz, PCB板材为R4350B,介电常数3.5,厚度0.762mm。本实用新型的尺寸数据如图2所示:第一微带传输线的直线结构长LI为1.4mm,其微带线的线宽Wl为1.9mm ;第二微带传输线的直线结构长L3为2.261mm,其微带线宽W3为1.9mm ;短路分支线的直线结构长L2为6.8mm,其微带线的线宽W2为0.394mm,其终端通过22nF电容,电容另一端焊接在通过过孔接地的焊盘上;开路分支线的直线结构L4长为6.7_,其微带线的线宽W4为0.394mm。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链接晶体管漏极、短路分支线和开路分支线的第一微带传输线; 链接短路分支线、开路分支线和漏极偏置电源的第二微带传输线; 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短路分支线;以及 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开路分支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分支线一段链接射频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具有相同的特征阻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分支线和所述开路分支线的电长度是基频波长的八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传输线和所述第二微带传输线具有相同特征阻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2次谐波频点处,所述开路分支线表现为终端开路的四分之一波长开路分支线,相当于一个射频地,为第一微带传输线提供短路终端;终端短路的第一微带传输线等效于2次谐波并联电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基波处,短路分支线与开路分支线谐振,在两分支线之间形成开路,消除对微带传输线阻抗的影响;具有相同特征阻抗的第一、第二微带传输线组 合等效于基波并联电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包括链接晶体管漏极、短路分支线和开路分支线的第一微带传输线;链接短路分支线、开路分支线和漏极偏置电源的第二微带传输线;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短路分支线;以及链接于第一微带传输线和第二微带传输线连接处的开路分支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频点微带补偿电路,能在基频和2次谐波处补偿管芯的输出电容,较好地消除管芯的大输出电容对E类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的限制,相对于基于集总参数元件的多频点补偿电路,该微带补偿电路更适合于微波频段的E类功率放大器应用。
文档编号H03F3/217GK203086414SQ20122070279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冷永清, 张立军, 曾云, 彭亚涛, 官劲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