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71719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主要包括:DC/DC变换电路和主控电路。主控电路主要由STM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能够通过STM芯片(32)设置其正向、反向输出电压以及极限电流,还可通过软件控制其正向、反向DC/DC变换的切换,由于控制电路中加入了电压反馈,通过PI控制可使变换器装置输出的电压保持稳定。响应速度在75ms左右能够达到稳态,在输出功率小于1KW的范围内,其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且具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效率高的优点。能够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各类电源设备中。基于DC/DC变换模块搭建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双向功率都能达到1kW,双向输入电压在9V~60V范围内,输出电压达到0V~60V,变换器装置极限电流能够达到40A。
【专利说明】
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DC/DC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DC/DC变换器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工业仪器仪表、军事、航天等领域。随着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和适于更高开关频率的拓扑电路的不断出现,DC/DC变换器技术已在实际需要的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由于传统的应用技术中,DC/DC变换器的性能受到功率器件性能的限制,而目前新的DC/DC变换器拓扑电路以及新的控制技术,可使功率开关工作于零电压或者零电流状态下,从而DC/DC变换器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0003]在许多实际的电源应用中,电源的电压等级与应用系统不品配的问题时有发生,所以电源需要通过DC/DC变换器才能应用于系统中,而双向DC/DC变换器既可实现上述功能,还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电源可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给应用系统提供能量,系统中的能量还可以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从应用系统流向电源,给电源存储能量。
[0004]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有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同时也提出很多双向DC/DC变换器的实现方法,但是在软、硬件方面实现相对较难。本实用新型使用DC/DC变换模块搭建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其电压输入范围宽、变换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控制简单。该双向DC/DC变换器与国内外同等功率大小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软、硬件实现相比较为简单,而且还可高效地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源系统中。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宽输入、输出电压范围、硬件实现简单、变换效率高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应用于各类电源设备中。
[0006]本实用新型达到发明目的在硬件方面的具体手段为
[0007]—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主要由控制电路和DC/DC变换器电路两部分组成;DC/DC变换器电路由DC/DC变换模块为电路核心,由电压采集电路、电流传感器、控制信号接口电路、反馈信号接口电路构成外围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中,TFT液晶显示电路10与STM芯片32内部的SPI数据接口和静态存储器控制器接口连接;第二反馈信号接口电路8直接与STM芯片32内部ADC模块的接口相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接口电路9与STM芯片32内部DAC模块接口和普通1 口以及定时器模块输出接口直接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11以及状态显示LED15与STM芯片32的普通1 口连接;JTAG程序烧录接口 14直接与STM芯片32程序烧录接口连接,稳压电源电路13输出3.3V电压给STM芯片32芯片供电。
[0008]软件部分主要通过keil编译平台用C语言编写程序,通过JTAG仿真器将编译的程序烧录进STM芯片32。软件部分首先实现主控芯片内部各个模块的初始化,然后根据设置的正向电压、电流和反向电压、电流值以及当前系统的工作状态输出控制信号给DC/DC模块,当DC/DC模块输出端有输出电压后,根据电压采集电路采集到的电压信号进行PI电压闭环控制,实现输出端口电压稳定。该DC/DC变换器装置可通过软件设置其工作状态的切换条件,可有效的应用于不同的电源系统。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双向输入电压在9V?60V范围内,输出电压达到OV?60V,变换器极限电流能够达到40A。该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双向功率都能达到lkW,且在输出功率低于IkW时,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变换效率大于95%。该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阶跃响应在75ms左右能够达到稳态,输出电压纹波为2.5%。
[0010]本实用新型根据DC/DC变换模块搭建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硬件上容易实现、软件控制方法简单、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效率高,可有效的应用于各类电源设备中。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硬件结构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软件流程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到蓄电池电源系统中的实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单、高效、可靠地应用于各类电源系统,以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16]实施例1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构图。
[0018]有图中可看出: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主要由控制电路和DC/DC变换器电路两部分组成;DC/DC变换器电路由DC/DC变换模块为电路核心,由电压采集电路、电流传感器、控制信号接口电路、反馈信号接口电路构成外围辅助电路,控制电路中,TFT液晶显示电路10与STM芯片32内部的SPI数据接口和静态存储器控制器接口连接;第二反馈信号接口电路8直接与STM芯片32内部ADC模块的接口相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接口电路9与STM芯片32内部DAC模块接口和普通1口以及定时器模块输出接口直接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11以及状态显示LED15与STM芯片32的普通1 口连接;JTAG程序烧录接口 14直接与STM芯片32程序烧录接口连接,稳压电源电路13输出3.3V电压给STM芯片32供电。
[0019]实施例2
[0020 ]本实用新型应用到蓄电池电源系统中的实例如图3所示,将本实用新型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应用于蓄电池电源系统。在实际控制中,使用C语言通过keil编译平台设置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参数,其参数包括:I)正向输出电压Uo、电流值1; 2)反向输出电压U ’ ο、电流值I ’ ο ; 3 )DC/DC变换器装置变换方向的切换条件(规定蓄电池到负载方向为正向,反之为反向)。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JTAG仿真器烧录至STM芯片32中。其软件流程如图2所示。
[0021]设置数字电源工作于恒功率输出模式Ps,设置电子负载工作于恒电流模式1,此时负载端电压Ul等于Uo,设置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切换条件为:I)当更改电子负载抽取的电流为I1(I1Mo),负载侧的电压Ul小于Uo,则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于正向变换状态,维持负载端电压Ul等于Uo;2)当更改电子负载抽取的电流为I2(I2〈1),负载侧的电压Ul大于Uo,则双向DC/DC变换器工作于反向变换状态,给蓄电池恒流充电,同时维持负载端电压Ul等于Uo。
[0022]通过上述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的参数设置及切换条件设置,如图3所示系统中,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可实现维持负载端电压稳定,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通过给蓄电池充电储能,充分利用了电源剩余能量。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主要由控制电路和DC/DC变换器电路两部分组成;DC/DC变换器电路以DC/DC变换模块为电路核心,由电压采集电路、电流传感器、控制信号接口电路、反馈信号接口电路构成外围辅助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中,TFT液晶显示电路(1)与STM芯片(32)内部的SPI数据接口和静态存储器控制器接口连接;第二反馈信号接口电路(8)直接与STM芯片(32)内部ADC模块的接口相连接;第二控制信号接口电路(9)与STM芯片(32)内部DAC模块接口和普通1 口以及定时器模块输出接口直接连接;继电器驱动电路(11)以及状态显示LED(15)与STM芯片(32)的普通1口连接;JTAG程序烧录接口(I4)直接与STM芯片(32)程序烧录接口连接,稳压电源电路(I3)输出3.3V电压给STM芯片(32)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稳压电源电路(13)其输入电压范围为14?40V,输出电源电压分为三类:1)12V电源给继电器驱动电路供电;2)5V电源给电流传感器以及电压跟随电路中的运放芯片供电;3)3.3V电源给STM芯片(32)供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C/DC变换模块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和DC/DC变换器电路中的第一反馈信号接口电路(6)与第二反馈信号接口电路(8)、第一控制信号接口电路(7)与第二控制信号接口电路(9)之间直接通过导线连接。
【文档编号】H02M3/00GK205453491SQ201521088651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3日
【发明人】洪志湖, 李奇, 陈维荣
【申请人】西南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