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光伏模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27536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水上光伏模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尤其涉及了一种水上光伏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光伏发电系统目前主要是安装在陆地上,只有很少部分安装在水面,但陆地安装和水面安装相比有三个不利情况:一是陆地面积有限,而水域面积广阔;二是陆地的灰尘较大,往往很快就使太阳能电池板表面落上灰尘,影响转化效率,而海面相对较干净;三是陆地温度很高,温度升高会使转化效率降低,而水面安装温度较低,有利于保证转化效率不会因温度升高而降低。但是为什么目前水上安装还是很少部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水面是浮动的,在水面上如何固定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安装稳定性是问题;二是水上安装操作起来比地面困难。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水上光伏模组安装复杂以及水面波动性大,导致光伏模组稳定性差等缺点,提供了通过前、后支架将光伏板固定在浮起物上,浮起物两端设置具有导向性的闷头盖,使得光伏模组安装更加快捷,闷头盖与铰接轴铰接,使得光伏模组在遇到波浪时能够进行一定范围的浮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水上光伏模组,包括光伏板与浮起物,光伏板设置在浮起物上方,光伏板一端通过前支架与浮起物固定连接,光伏板另一端通过后支架与浮起物固定连接,浮起物的端部设置闷头盖。
[0006]作为优选,前支架上端设置连接孔,前支架与光伏板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支架上端设置连接孔,后支架与光伏板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7]作为优选,前支架包括前上框架,前上框架两侧对称设置前支撑脚,前支撑脚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连接孔,前支架与下框架配合安装在浮起物上。
[0008]作为优选,后支架下端与后上框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上框架与下框架配合安装在浮起物上。
[0009]作为优选,浮起物为浮箱,浮箱内设置有一组以上的隔段,隔段将浮箱分割成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通过隔段将浮箱分割成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即使其中一个受损,其余的仍然不受影响。
[0010]作为优选,浮起物为浮箱,浮箱由两组以上的独立单元组成。即使其中一个受损,其余的仍然不受影响。
[0011]作为优选,前支架与后支架为塑料,前支架与后支架上设置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的金属块。前支架与后支架采用塑料,热传导性能差,能够减少光伏板上的热能流失;但是,塑料在高温状况下,由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影响连接部分的连接稳定性,而在连接孔内设置有内螺纹的金属块,螺栓直接与金属块上的内螺纹旋紧连接,如此连接更加稳定。
[0012]作为优选,浮起物的端部设置闷头盖,闷头盖包括两条平行的导向肋板,导向肋板后侧设置加强肋板,导向肋板通过销轴与转轴铰接。每组光伏模组之间均通过转轴连接,而当水面产生波浪时,光伏模组能够沿着导向肋板的方向浮动,避免传统的整体式光伏模组之间只能进行整体浮动,最后由于内力过大导致整个光伏模组群受损。
[0013]作为优选,闷头盖的外缘设置阶梯台,闷头盖与浮起物两端配合热熔连接。阶梯台之间与浮起物配合连接。
[0014]作为优选,后支架上设置电线挂钩,后支架与后上框架之间布置导线。
[00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后支架将光伏板固定在浮起物上,浮起物两端设置具有导向性的闷头盖,使得光伏模组安装更加快捷,闷头盖与铰接轴铰接,使得光伏模组在遇到波浪时能够进行一定范围的浮动,整个光伏模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18]图3是图1的右视图。
[0019]图4是图1中闷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4的右视图。
[0021]图6是图5的中I部放大图。
[0022]图7是图1的中前支架的结构图。
[0023]图8是图1的中后支架的结构图。
[0024]图9是图1的后上框架的结构图。
[0025]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光伏板、2-浮起物、3-前支架、4-下框架、5-后支架、6-后上框架、7-连接孔、8-闷头盖、9-螺栓、10-导线、31-前上框架、32-前支撑脚、81-导向肋板、82-加强肋板、83-阶梯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9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水上光伏模组,如图1至图9所示,包括光伏板I与浮起物2,光伏板I设置在浮起物2上方,光伏板I 一端通过前支架3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光伏板I另一端通过后支架5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
[0029]前支架3上端设置连接孔7,前支架3与光伏板I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后支架5上端设置连接孔7,后支架5与光伏板I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前支架3包括前上框架31,前上框架31两侧对称设置前支撑脚32,前支撑脚3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连接孔7,前支架3与下框架4配合安装在浮起物2上。后支架5下端与后上框架6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后上框架6与下框架4配合安装在浮起物2上。光伏板I呈一定角度斜设,可以根据安装位置的太阳斜射角度调整。
[0030]浮起物2为浮箱,浮箱内设置有一组以上的隔段,隔段将浮箱分割成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通过隔段将浮箱分割成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即使其中一个受损,其余的仍然不受影响。
[0031 ]前支架3与后支架5为塑料,前支架3与后支架5的连接孔7内设置有内螺纹的金属块。前支架3与后支架5采用塑料,热传导性能差,能够减少光伏板上的热能流失;但是,塑料在高温状况下,由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会影响连接部分的连接稳定性,而在连接孔7内设置有内螺纹的金属块,螺栓直接与金属块上的内螺纹旋紧连接,如此连接更加稳定。
[0032]浮起物2的端部设置闷头盖8,闷头盖8包括两条平行的导向肋板81,导向肋板81后侧设置加强肋板82,导向肋板81通过销轴与转轴铰接。每组光伏模组之间均通过转轴连接,而当水面产生波浪时,光伏模组能够沿着导向肋板81的方向浮动,避免传统的整体式光伏模组之间只能进行整体浮动,最后由于内力过大导致整个光伏模组群受损。
[0033]闷头盖8的外缘设置阶梯台83,闷头盖8与浮起物2两端配合热熔连接。阶梯台83之间与浮起物配合连接。后支架5上设置电线挂钩51,后支架5与后上框架6之间布置导线10。
[0034]实施例2
[00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浮起物2为浮箱,浮箱由两组以上的独立单元组成。即使其中一个受损,其余的仍然不受影响。
[0036]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主权项】
1.水上光伏模组,包括光伏板(I)与浮起物(2),光伏板(I)设置在浮起物(2)上方,其特征在于:光伏板(I) 一端通过前支架(3)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光伏板(I)另一端通过后支架(5)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浮起物(2)的端部设置闷头盖(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前支架(3)上端设置连接孔(7),前支架(3)与光伏板(I)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后支架(5)上端设置连接孔(7),后支架(5)与光伏板(I)上的铝合金框架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前支架(3)包括前上框架(31),前上框架(31)两侧对称设置前支撑脚(32),前支撑脚(3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设置连接孔(7),前支架(3)与下框架(4)配合安装在浮起物(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后支架(5)下端与后上框架(6)通过螺栓(9)固定连接,后上框架(6)与下框架(4)配合安装在浮起物(2)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浮起物(2)为浮箱,浮箱内设置有一组以上的隔段,隔段将浮箱分割成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密闭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浮起物(2)为浮箱,浮箱由两组以上的独立单元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前支架(3)与后支架(5)为塑料,前支架(3)与后支架(5)上设置的连接孔(7)内设置有内螺纹的金属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浮起物(2)的端部设置闷头盖(8),闷头盖(8)包括两条平行的导向肋板(81),导向肋板(81)后侧设置加强肋板(82),导向肋板(81)通过销轴与转轴铰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闷头盖(8)的外缘设置阶梯台(83),闷头盖(8)与浮起物(2)两端配合热熔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上光伏模组,其特征在于:后支架(5)上设置电线挂钩(51),后支架(5)与后上框架(6)之间布置导线(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公开了一种水上光伏模组,包括光伏板(1)与浮起物(2),光伏板(1)设置在浮起物(2)上方,光伏板(1)一端通过前支架(3)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光伏板(1)另一端通过后支架(5)与浮起物(2)固定连接,浮起物(2)的端部设置闷头盖(8)。本实用新型通过前、后支架将光伏板固定在浮起物上,浮起物两端设置具有导向性的闷头盖,使得光伏模组安装更加快捷,闷头盖与铰接轴铰接,使得光伏模组在遇到波浪时能够进行一定范围的浮动,整个光伏模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IPC分类】H02S20/00
【公开号】CN205195631
【申请号】CN201521068294
【发明人】吴一军
【申请人】吴一军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