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038003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信息无线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
【背景技术】
[0002]智能限载断路器的应用对于供配电系统的负荷监控以及电网的稳定运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作为供配电部门来说,先进设备的采用并非是要限制客户的用电消费,而是为了在有限的电力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设备的稳定、正常的运行。
[000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增长迅猛,峰谷差不断拉大,负荷率下降,如果单纯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增加装机容量来满足短暂的尖峰用电,不仅要投入巨大的电力建设资金,而且会因电力设备利用率的不断下降而导致供配电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由多个位于不同地点的终端组成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在确保现有电网供电能力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情况下,能减少变压器装机容量、降低线路过载的次数,达到移峰填谷、均衡负荷的良好效果,从而能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电能利用率。
[0005]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0006]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所述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包括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无线手持编程器和无线通信模块。
[0007]所述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包括三相电流检测、信号调理电路、信号放大器、剩余电流检测、16位单片机、USB端口、液晶显示器、USART端口、第一 485总线端口和第二 485总线端口,所述三相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交流电流连接,三相电流检测输出端与信号调理电路输入端连接,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剩余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外接的剩余电流连接,剩余电流检测输出端与信号放大器输入端连接,信号放大器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USB端口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液晶显示器输入端与16位单片机输出端连接,所述USART端口和第一 485总线端口相互连接,所述USART端口与16位单片机相连接。
[0008]所述无线手持编程器包括按键、第一 MCU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按键与第一 MCU相连接,第一 MCU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第一 MCU与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USB端口相连接。
[0009]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二 MCU、射频芯片、中继放大器和第二 485总线端口,所述第二 MCU与射频芯片相连接,射频芯片与中继放大器相连接,所述第二 485总线端口分别与第二 MCU和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第一 485总线端口相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在不同地点的智能断路器之间的无线自组网传输可以通过设在各个智能断路器内的中继放大器进行,这样能保证传输的距离更远。
[0012]为了克服现有手持仪终端在调整智能断路器参数时需要人工现场连线的方式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手持仪终端对网内各个智能断路器以无线遥控的方式进行参数调整。
[0013]开展电力需求侧的监控管理能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电能利用效率,能够达到移峰填谷、均衡负荷的良好效果,这样,不仅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性,还增加了系统的备用容量,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地运行,有效地减少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资金的投入,从而实现供需资源的协同优化整合。
[0014]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多个安装在不同地点的终端组成的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在确保现有电网供电能力以满足用户用电需求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少变压器备用容量和提高线路过载能力,从而,能构建一个满足电力生产管理服务需求的配电专用智能化台区管理系统,即智能供电系统,进而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的电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通过下面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0017]参见图1所示,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由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无线手持终端和无线通信模块组成。
[0018]所述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包括三相电流检测1、第一信号调理电路2、第二信号调理电路3、剩余电流检测4、16位单片机5、USB端口 6、液晶显示器7、USART端口 8、第二 485总线端口 9,所述三相电流检测I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交流电流I连接,三相电流检测I输出端与第一信号调理电路2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调理电路2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5输入端连接,所述剩余电流检测4输入端与外接的剩余电流IL连接,剩余电流检测4输出端与第二信号调理电路3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调理电路3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5输入端连接,所述USB端口 6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5输入端连接,液晶显示器7输入端与16位单片机5输出端连接,所述USART端口 8和第一 485总线端口 9相互连接,所述USART端口与16位单片机5相连接。
[0019]所述无线手持编程器包括按键10、第一MCUll和无线收发模块12,所述按键10与第一 MCUll相连接,第一 MCUll与无线收发模块12相连接,第一 MCUll与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USB端口 6相连接。
[0020]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二 MCU13、射频芯片14、中继放大器15和第二 485总线端口 16,所述第二 MCU13与射频芯片14相连接,射频芯片14与中继放大器15相连接,所述第二 485总线端口 16分别与第二 MCU13和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第一 485总线端口 9相连接。
[0021 ] 本系统包括智能配电监控中心与多个配电站的终端,其中心与各个配电站相互之间以不超过I千米的间隔距离用无线通信的方式组成一个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
[0022]该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的功能要求:
[0023]①具有智能断路器的功能,具体来说就是具有过载(包括长延时、短延时和瞬时)保护的功能;所有的过载参数均可通过各个无线手持编程器进行实时调整的人机界面功會K。
[0024]②具有无线通信(距离< I千米)功能。
[0025]以下叙述本智能配电系统终端的工作过程:
[0026]由三相电流互感器(三相电流检测I)与剩余电流互感器(剩余电流检测4)采集到的信号分别经过第一信号调理电路2和第二信号调理电路4后导入16位单片机5的ADC(模数转换)端口进行过载识别与数据处理;16位单片机5的处理结果将送至其输出端口,如需要的话,进行断路器的分断操作;16位单片机5的实测数据以及功能配置参数均需送至液晶显示器7进行实时显示;16位单片机5具有异步双工通信端口(USART) 8、USB端口6及第一 485总线端口 9进行收发通信,使本系统具有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功能。
[0027]藉助无线手持编程器可对本系统内的任一个终端通过有线或无线进行配置参数调整。使本系统具有机界面功能。
[0028]每个终端均配置一个无线通信模块,以便实现各个终端之间的无线传输自组网的功能,设置无线通信模块可使各个终端之间实现在相互距离< I千米的范围内的无线双工通信。
[0029]该无线通信模块内包含射频芯片14与中继放大器5,其收发的无线信号经该模块内的第二 MCU13协调,既可通过USART端口 8实现与其他终端的近程通信(通过USART端口8),亦可通过第二 485总线与其他终端进行中程(距离< I千米)通信。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包括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无线手持编程器和无线通信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包括三相电流检测、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剩余电流检测、16位单片机、USB端口、液晶显示器、USART端口、第一 485总线端口和第二 485总线端口,所述三相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外接的三相交流电流连接,三相电流检测输出端与第一信号调理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剩余电流检测输入端与外接的剩余电流连接,剩余电流检测输出端与第二信号调理电路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调理电路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所述USB端口输出端与16位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液晶显示器输入端与16位单片机输出端连接,所述USART端口和第一 485总线端口相互连接,所述USART端口与16位单片机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手持编程器包括按键、第一 MCU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按键与第一 MCU相连接,第一 MCU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第一 MCU与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USB端口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第二 MCU、射频芯片、中继放大器和第二 485总线端口,所述第二 MCU与射频芯片相连接,射频芯片与中继放大器相连接,所述第二 485终端端口分别与第二 MCU和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的第一 485总线端口相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基于无线传输自组网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由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终端由智能断路器控制电路、无线手持编程器和无线通信模块组成,它具有对智能断路器过载保护功能,以及智能配电监控中心与多个配电站的终端之间具有无线通信(距离≤1千米)功能。由多个位于不同地点的终端组成的智能配电监控系统在确保现有电网供电能力满足用户用电需求情况下,能减少变压器装机容量、降低线路过载的次数,达到移峰填谷、均衡负荷的良好效果,从而能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的电能利用率。
【IPC分类】H02J13/00
【公开号】CN204947729
【申请号】CN201520670114
【发明人】冼兴泉, 王兰军, 莫建挥, 伍湛彬, 宋通川, 路军, 甘燕良
【申请人】广东佛电电器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高要供电局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