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适配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696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电池适配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适配器,具体涉及电池适配器。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各单体电池的电气参数因材料、工艺等原因,不可能绝对完全相同,串联电池组的使用特点之一就是每次充放电时都会放大上述单体电池间细微的差距,容量较少者每次充电时都存在过充电,而每次放电又存在过放电,久而久之,这种较差的电池就会加速损坏形成落后电池,从而导致整个蓄电池组性能下降或提前失效。单体电池串联的数量越多整组电池使用寿命越短。
[0003]虽然性能下降或失效的电池组仅是一个或数个单体电池首先损坏引起的,也容易进行更换修复,但及时的检查与更换,需要大量维护人员,尤其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电池安装在60米-80米高空,更是无法实施;同时在维护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新的落后电池,如果不及时检查、发现并更换落后电池,轻则严重降低电池组服务时间,重则会造成落后电池严重的过充,危及安全(漏液或燃爆)。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型的电池适配器还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电池适配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整组电池如同单体电池的使用效果,安全可靠,稳定性高,实用性强,大大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电池适配器,包括第一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电压基准芯片、齐纳二极管、三极管、电感、发光二极管、第一放大器和第二放大器,第一放大器的3脚、第二放大器的5脚均接电压基准芯片的I脚,电压基准芯片的2脚、3脚均接地,第一放大器的2脚依次接第九电阻、第二二极管至第二放大器的7脚,第二放大器的7脚与6脚之间接有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的串联电路,第二放大器的6脚依次接第二电阻、第一电阻至地端,第一电阻两端并接第一二极管,第一放大器的2脚、3脚、I脚分别接第十电阻、第四电阻、第十一电阻至三极管的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第八电阻至第二放大器的8脚、齐纳二极管的I脚,第二放大器的8脚接第二电容至齐纳二极管的2脚,齐纳二极管的2脚、3脚均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接第十五电阻、发光二极管至地端,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十二电阻至电感,第十二电阻两端并接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放大器的6脚依次接第三电阻、第六电阻、第三二极管至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六电阻两端并接有第五电阻与第十六电阻的串联电路;所述的适配器可多个串联。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放大器采用放大器TL27L2,第二放大器采用放大器LM358,第一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均采用二极管1N4148,电压基准芯片采用电压基准芯片LM4040BIM3X-2.5,齐纳二极管采用齐纳二极管Q2BZX84-C15,三极管采用三极管tipl22。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电池适配器不限电压,不限范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实现整组电池如同单体电池的使用效果,有效优化了电池性能,大大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安全可靠,稳定性高,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2]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电池适配器,包括第一电阻Rl-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T、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电压基准芯片Q1、齐纳二极管Q2、三极管Q3、电感L、发光二极管LED、第一放大器UlA和第二放大器U1B,第一放大器UlA的3脚、第二放大器UlB的5脚均接电压基准芯片Ql的I脚,电压基准芯片Ql的2脚、3脚均接地,第一放大器UlA的2脚依次接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至第二放大器UlB的7脚,第二放大器UlB的7脚与6脚之间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容Cl的串联电路,第二放大器UlB的6脚依次接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l至地端,第一电阻Rl两端并接第一二极管Dl,第一放大器UlA的2脚、3脚、I脚分别接第十电阻R10、第四电阻R4、第十一电阻Rll至三极管Q3的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接第八电阻R8至第二放大器UlB的8脚、齐纳二极管Q2的I脚,第二放大器UlB的8脚接第二电容C2至齐纳二极管Q2的2脚,齐纳二极管Q2的2脚、3脚均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依次接第十五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至地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第十二电阻R12至电感L,第十二电阻R12两端并接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放大器UlB的6脚依次接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三二极管D3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六电阻R6两端并接有第五电阻R5与第十六电阻RT的串联电路;所述的适配器可多个串联。
[0013]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第一放大器UlA采用放大器TL27L2,第二放大器UlB采用放大器LM358,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均采用二极管1N4148,电压基准芯片Ql采用电压基准芯片LM4040B頂3X-2.5,齐纳二极管Q2采用齐纳二极管Q2BZX84-C15,三极管Q3采用三极管tipl22。
[0014]本【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充电器电压,为每只单体电池配置一套动态的稳压稳流源,当串联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某只单体电池的电压有高于或低于平均电压倾向时,系统将自动将从其他电能较高的电池中吸收能量采用旁路的方式转移到电能较低的电池中,始终使各单体电池电能处于平均状态,相当于每块电池由独立电源充电,开始给电池组配用适配器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使用后它能立即停止电池差异恶化,长时间使用电池性能趋于好转,新电池组安装适配器后可实现整组电池如同单体电池的使用效果,可大大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电池适配器不限电压,不限范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在利用上也不限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1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电池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阻(Rl)-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T)、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电压基准芯片(Ql)、齐纳二极管(Q2)、三极管(Q3)、电感(L)、发光二极管(LED)、第一放大器(UlA)和第二放大器(UlB),第一放大器(UlA)的3脚、第二放大器(UlB)的5脚均接电压基准芯片(Ql)的I脚,电压基准芯片(Ql)的2脚、3脚均接地,第一放大器(UlA)的2脚依次接第九电阻(R9)、第二二极管(D2)至第二放大器(UlB)的7脚,第二放大器(UlB)的7脚与6脚之间接有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容(Cl)的串联电路,第二放大器(UlB)的6脚依次接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l)至地端,第一电阻(Rl)两端并接第一二极管(Dl),第一放大器(UlA)的2脚、3脚、I脚分别接第十电阻(R10)、第四电阻(R4)、第十一电阻(Rll)至三极管(Q3)的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接第八电阻(R8)至第二放大器(UlB)的8脚、齐纳二极管(Q2)的I脚,第二放大器(UlB)的8脚接第二电容(C2)至齐纳二极管(Q2)的2脚,齐纳二极管(Q2)的2脚、3脚均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依次接第十五电阻(R15)、发光二极管(LED)至地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第十二电阻(R12)至电感(L),第十二电阻(R12)两端并接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放大器(UlB)的6脚依次接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三二极管(D3)至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六电阻(R6)两端并接有第五电阻(R5)与第十六电阻(RT)的串联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放大器(UlA)采用放大器TL27L2,第二放大器(UlB)采用放大器LM358,第一二极管(Dl)-第三二极管(D3)均采用二极管1N4148,电压基准芯片(Ql)采用电压基准芯片LM4040B頂3X-2.5,齐纳二极管(Q2)采用齐纳二极管Q2BZX84-C15,三极管(Q3)采用三极管tipl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适配器多个串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适配器,它涉及一种适配器。第一放大器的3脚、第二放大器的5脚均接电压基准芯片的1脚,第一放大器的2脚依次接第九电阻、第二二极管至第二放大器的7脚,第一放大器的2脚、3脚、1脚分别接第十电阻、第四电阻、第十一电阻至三极管的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第八电阻至第二放大器的8脚、齐纳二极管的1脚,第二放大器的8脚接第二电容至齐纳二极管的2脚,第二放大器的6脚依次接第三电阻、第六电阻、第三二极管至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适配器可多个串联。本实用新型不限电压,不限范围,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实现整组电池如同单体电池的使用效果,安全可靠,稳定性高,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
【IPC分类】H02J7/00, H01M10/42
【公开号】CN204886318
【申请号】CN201520650637
【发明人】孟轶
【申请人】上海孟鼎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