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缆缓冲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91078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拉缆缓冲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放缆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拉缆缓冲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通信工程拉缆作业中,经常会涉及管井处的线缆布放,在线缆出入井时,线缆之间和井沿接触摩擦,长期作业会导致线缆外皮损坏,严重时甚至会损伤内层芯线或使线缆打折等导致线缆功能下降或作废,带来不必要的各种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拉缆缓冲机构,其结构简单,能有效解决拉缆作业时井沿对线缆的摩擦损坏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拉缆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以及一滑轮组件;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以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连接形成一与井沿外径大小匹配的固定边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滑轮,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顶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顶部通过第一横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固定,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连接,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件连接,所述滑轮套设于该第二横杆上,且滑轮以所述第二横杆为中轴绕第二横杆转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第一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并通过螺母第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对应的另一侦牝所述第二横杆与该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对应的另一侦牝所述第二横杆与该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
[0009]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该拉缆缓冲机构的设置,将要进行拉缆作业的线缆穿过滑轮组件,能够避免线缆与井沿直接接触,能够有效解决放缆时摩擦对线缆的损伤问题,同时通过滑轮组件进行拉缆作业,能够减少拉缆人员的劳动力强度,产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拉缆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1、第一固定杆;11、第一锁紧孔;2、第二固定杆;21、第二锁紧孔;3、第一螺杆;4、第二螺杆;5、第一支撑部件;6、第二支撑部件;7、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9、滑轮;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4]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缆缓冲机构应用于拉缆作业中,其能够适应于井沿大小,具体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以及一滑轮组件;第一螺杆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I的一端连接,第一螺杆3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2的一端连接,第二螺杆4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I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螺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2的另一端连接;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5、第二支撑部件6、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以及滑轮9,该第一支撑部件5的顶部和第二支撑部件6的顶部通过第一横杆7连接固定,第一支撑部件5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件6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固定杆I或第二固定杆2固定,第二横杆8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5连接,第二横杆8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件6连接,滑轮9套设于该第二横杆8上,且滑轮9以所述第二横杆8为中轴绕第二横杆8转动。
[0015]上述第一固定杆1、第二固定杆2、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共同连接,形成一固定边框,该固定边框在使用时固定在井沿的外缘,如此方可保证整个拉缆缓冲机构的固定,因此该固定边框实际上需要与井沿外径大小匹配。第二横杆8 —般是位于第一支撑部件5和第二支撑部件6的中下部,当然,第二横杆8的设置必然是平行于水平面,旨在保证滑轮的有效转动,第一横杆7、第二横杆8、第一支撑部件5和第二支撑部件6围接形成一个框架,使用时,将线缆从滑轮9的上部与第一横杆7之间穿过,该滑轮9可以选择其周缘是向中间凹陷的,以使线缆更好的跟随滑轮运动。
[0016]通过上述拉缆缓冲机构,能够防止线缆在被进行拉缆作业时直接与井沿接触,避免线缆外层遭到损坏,为了使拉缆缓冲机构能够适用于各种尺寸大小的井沿,本实施例的一个改进方式为设置上述固定边框为可调节大小。具体的结构为,第一固定杆I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孔11,第二固定杆2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孔21,第一螺杆3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11并通过螺母与第一固定杆I的一端固定,第一螺杆3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21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第二螺杆4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11并通过螺母第第一固定杆I的另一端固定,第二螺杆4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21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2的另一端固定。两个螺杆分别与两个固定杆之间是可拆卸调节的,当上一个井沿使用过之后该尺寸不符合当前的井沿的,可以进行拆卸,并重新组合,其调节大小可以通过两个螺杆连接在不同的锁紧孔内,致使第一螺杆3和第二螺杆4之间的距离不同,而第一螺杆3和第二螺杆4足够长,调节第一螺杆3、第二螺杆4分别与第一固定杆I和第二固定杆2的连接位置,即可调节第一固定杆I和第二固定杆2之间的距离,由此实现整个固定框架大小的调节。并且,当完成拉缆后,若余留线缆补偿,可直接将线缆从缓冲机构的滑轮组件中抽出,若是线缆余留太长不方便从缓冲器中抽出,可以通过活动螺母,松开其中一个螺杆与其中一个固定杆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个开口,可将线缆从该开口中拿出。
[0017]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在第一固定杆I上设置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10,第一支撑部件5固定在该凹槽10内侧壁的一侧,该第二支撑部件6固定在该凹槽10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5对应的另一侧,第二横杆8与该凹槽10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
[0018]当然,滑轮组件并不局限于设定在第一固定杆I上,对应上述优选方式,同样可以操作如下:
[0019]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的一侧,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对应的另一侧,第二横杆与该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
[0020]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拉缆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以及一滑轮组件;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以使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连接形成一与井沿外径大小匹配的固定边框;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滑轮,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顶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顶部通过第一横杆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固定,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连接,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件连接,所述滑轮套设于该第二横杆上,且滑轮以所述第二横杆为中轴绕第二横杆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缆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多个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第一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锁紧孔并通过螺母第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第二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其中一个第二锁紧孔并通过螺母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缆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对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横杆与该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缆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有一开口朝上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件固定在该凹槽内侧壁与第一支撑部件对应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横杆与该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滑轮的半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缆缓冲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以及一滑轮组件;第一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螺杆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第二支撑部件、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以及滑轮,第一支撑部件的顶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顶部通过第一横杆连接固定,第一支撑部件的底部和第二支撑部件的底部分别与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固定,第二横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件连接,第二横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件连接,滑轮套设于该第二横杆上。本实用新型能有效解决拉缆作业时井沿对线缆的摩擦损坏问题。
【IPC分类】H02G11/02
【公开号】CN204760985
【申请号】CN201520594304
【发明人】罗志雄
【申请人】中时讯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