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对于水泵电机,有外置导线的线圈在注塑时,线圈放置在注塑模腔内,导线由模具上的过线槽过渡到模具外面,过线槽将导线的绝缘护套压紧,注塑冲胶时不让塑料熔体从过线槽的导线周边冲出来。对于有外置导线的线圈在注塑(塑封)过程中,会存在如下问题:
[0003]1、模具上设有过线槽,为防止注塑时塑料熔体从导线周边、导线与绝缘护套之间冲出,过线槽要夹得很紧,这样会在导线的绝缘护套上产生夹痕。
[0004]2、注塑过程中,由于模具温度较高,模具过线槽上面一段导线的绝缘护套会出现软化,从而降低密封效果,塑料熔体从过线槽往外冲,甚至把导线的绝缘护套冲坏。
[0005]3、模具合模时容易压伤导线的绝缘护套。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水泵电机,其可以避免注塑时线圈的外置导线受损。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铁芯、线圈和包裹于线圈之外的塑封壳体,线圈外置导线与线圈相连且贯穿过塑封壳体延伸至塑封壳体外部,其还包括线夹,线夹将线圈外置导线包裹于其内并夹紧,线夹的一段位于塑封壳体之内,余下的一段伸出塑封壳体外部。
[0008]具体地来说,所述线夹具有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若干条通道。
[0009]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实施方式,所述线夹包括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分别开设有半圆柱状的凹槽,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对接后形成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圆筒形通道。
[00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为可拆卸分离的两个独立部件,通过嵌接固定在一起。
[0011]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在其中一侧具有相连的可弯折的连接部,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打开或闭合对接。
[0012]优选地,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通道的内壁设有若干条横向凸筋。
[0013]本实用新型把线夹应用于线圈外置导线的注塑中,一段埋于塑封壳体内,另一段露出塑封壳体之外。线夹可以防止导线在线圈注塑(塑封)过程中出现损坏,另外,线夹在导线与模具之间,能提高模腔内的密封效果,防止注塑时塑料熔体从导线周边冲出。线夹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塑封的合格率,解决线圈塑封时出现导线的绝缘压伤、破损和冲胶等不良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交流永磁同步排水泵电机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0015]图2是交流永磁同步排水泵电机组装后的分解示意图。
[0016]图3a是实施例1的线夹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17]图3b是实施例1的线夹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0018]图4a是实施例2的线夹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19]图4b是实施例2的线夹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0020]图5a是过线槽不设凸筋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5b是过线槽设有一条凸筋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5c是过线槽设有三条凸筋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6a是凸筋横截面为长方形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6b是凸筋横截面为三角形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6c是凸筋横截面为弧形的剖面示意图。
[0026]其中,
[0027]1-转子轴,2-后轴套,3-泵体,4-永磁体,5-前轴承,6_叶轮固定垫片,7_轴套,8-减震弹性体,9-风叶,10-线圈,11-骨架,12-定子铁芯,13-塑封壳体,14-线夹,14.1-凹槽,14.2-凸筋,14.3-线夹上盖,14.4-线夹下盖,14.5线夹上盖,14.6-线夹下盖,14.7-连接体,14.8-定位筋,15-导线,16-热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理解,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向性术语是针对附图中所示的方位的描述,这些方位并不是限制性的。如果没有特定说明,本文中的术语向内、向外、内、外、内侧、外侧是指相对于部件中心的范围,例如以电机轴线作为参照,内和内侧指更靠近或指向电机轴线的位置或取向,外和外侧是指更远离电机中心部位。此外,术语水平、竖起、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允许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图2所示为一种交流永磁同步排水泵,可用于洗衣机、洗碗机、洗脚盆、按摩浴池等电器上。该交流永磁同步排水泵包括转子组件、线圈10、骨架11、定子铁芯12、泵体3、风叶9等等。永磁转子4、转子轴I和轴套7紧固在一起构成转子组件。线圈10装配于骨架11上,线圈10通电后产生的交变磁场通过定子铁芯12驱动转子组件自转,轴套7通过减震弹性体8推动风叶9转动。
[0031]具有厚度的塑封壳体13包裹于线圈10之外。线圈10的外置导线15与线圈10相连且贯穿过线圈的塑封壳体13延伸至塑封壳体外部。线夹14将线圈的外置导线15包裹于其内,注塑时,线夹14从模具内腔延伸至模具之外。这样,当注塑完成后,线夹一段注塑于塑封壳体13的侧壁之内,被塑封线圈包住一定的长度,而余下的一段则延伸至塑封壳体外部,从而确保线夹不容易脱落。
[0032]如图3a,3b,4a,4b所示,所述线夹设有若干条供线圈的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通道。注塑模具闭合后,通道内壁与导线形成过渡配合,确保线夹与导线之间有足够的密封效果。为了进一步达到更满意的密封效果,通道内壁设有若干条横向凸筋14.2。如图5a, 5b, 5c所不,分别为不设横向凸筋、设有一条横向凸筋和设有三条横向凸筋的情况。凸筋可以采用不同的形状,如图6a所示其横截面为长方形,如图6b所示其横截面为三角形,如图6c所示其横截面为弧形。
[0033]如图3a,3b所示,线夹包括可拆卸分离的线夹上盖14.3和线夹下盖14.4,线夹上盖14.3和线夹下盖14.4分别开设有半圆筒状的凹槽14.1,两者对接后形成供线圈的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圆筒形通道。线夹上盖14.3和线夹下盖14.2上设有多个凹位和凸位,以使两者的闭合更牢固,紧扣后不易出现错位。
[0034]另外,在线夹上面增加一个定位筋14.8来保证线夹与骨架之间的装配距离。当然,该定位筋也可以设置在骨架上面。
[0035]在线圈注塑操作前,首先将转子组件、线圈、骨架等装配到位,然后在线圈的电源连接导线或者热保护器导线上面夹上线夹。线夹的位置和长度应确保合模后,线夹的一段处于模具之中,而余下的一段处于模具之外。模具将线夹压紧,而导线被线夹紧包裹,从而防止注塑时塑料熔体从导线周边冲出,解决线圈塑封时出现导线的绝缘压伤、破损和冲胶的不良问题。在注塑模具闭合并注塑后,线夹有一段埋在塑封壳体内,余下一段则伸出于塑封壳体之外。
[0036]实施例2
[003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大致采用相同的结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线夹的结构形式。如图4a,4b所示,线夹上盖14.5和线夹下盖14.6在其中一侧具有相连的可弯折的连接部14.7ο线夹上盖14.5和线夹下盖14.6通过连接部构成一整体,可通过连接部14.7相对打开或闭合对接。
[0038]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应用于交流永同步排水泵,其它的水泵电机,只要其线圈连接有外置导线且需要塑封保护的,均可应用本结构。
[0039]本实用新型包括但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所示的内容,其它一切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相同实质性内容的产品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铁芯、线圈和包裹于线圈之外的塑封壳体,线圈外置导线与线圈相连且贯穿过塑封壳体延伸至塑封壳体外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夹,线夹将线圈外置导线包裹于其内并夹紧,线夹的一段位于塑封壳体之内,余下的一段伸出塑封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具有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若干条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包括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分别开设有半圆柱状的凹槽,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对接后形成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圆筒形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为可拆卸分离的两个独立部件,通过嵌接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在其中一侧具有相连的可弯折的连接部,线夹上盖和线夹下盖通过所述连接部相对打开或闭合对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其特征在于:供线圈外置导线贯穿而过的通道的内壁设有若干条横向凸筋。
【专利摘要】一种可保护注塑时线圈外置导线的水泵电机,包括转子组件、定子铁芯、线圈和包裹于线圈之外的塑封壳体,线圈外置导线与线圈相连且贯穿过塑封壳体延伸至塑封壳体外部,其还包括线夹,线夹将线圈外置导线包裹于其内并夹紧,线夹的一段位于塑封壳体之内,余下的一段伸出塑封壳体外部。本实用新型把线夹应用于线圈外置导线的注塑中,一段埋于塑封壳体内,另一段露出塑封壳体之外。线夹可以防止导线在线圈注塑(塑封)过程中出现损坏,另外,线夹在导线与模具之间,能提高模腔内的密封效果,防止注塑时塑料熔体从导线周边冲出。线夹的设置可以提高线圈塑封的合格率,解决线圈塑封时出现导线的绝缘压伤、破损和冲胶等不良问题。
【IPC分类】H02K3-50, H02K3-04
【公开号】CN204538840
【申请号】CN201520022332
【发明人】廖勇, 吴炳华
【申请人】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