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2621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在多种水域水面工作的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际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太阳能光伏发电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由于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常常会占用大量的土地面积,而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十分有限。待污水处理完成后,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装置可与水产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所占的水域,既能发电又能养殖,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光伏效益、渔业效益和观光效益的三者综合收益均实现最大化成为可能,也有利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在渔业项目上的规模应用。
[0003]目前渔光互补项目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0004]1、国内几乎所有渔光互补项目均采用预制水泥管桩的固定基础型式,施工前需排水和清淤,施工周期长、难度大;
[0005]2、水泥管桩成本及运输费用高;
[0006]3、运营受气候条件影响、如汛期水面过高将对光伏组件产生损坏。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适用于多种水域的水面光伏发电,充分利用水域面积,能够有效平衡光伏发电效益、渔业、观光或其它效益,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
[0008]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光伏发电单元,其特征是:多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通过若干个浸塑连接杆连接成多排多列的矩形网状框架结构;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组件、浸塑支撑支架、水面漂浮装置和光伏组件安装框架,水面漂浮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漂浮管件,若干个漂浮管件通过浸塑抱箍固定在若干个漂浮装置支架上,漂浮装置支架上固定浸塑支撑支架,浸塑支撑支架上端连接光伏组件安装框架,光伏组件安装框架内安装多个光伏组件,多个光伏组件沿光伏组件安装框架长度方向串联连接。
[0009]进一步的,浸塑连接杆为带有弧度的杆件。
[0010]进一步的,光伏组件为拾个。
[0011]进一步的,光伏组件采用晶硅光伏组件或非晶硅光伏组件。
[0012]进一步的,光伏组件安装框架与水平面呈α夹角,α夹角范围为:20° ^ a ^ 40°。
[0013]进一步的,浸塑支撑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底板,支撑底板固定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底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共同固定在漂浮装置支架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端分别连接支撑底板上下端,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支撑底板互相连接形成梯形支撑结构。
[0014]进一步的,漂浮管件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
[0015]进一步的,漂浮管件为六个。
[0016]进一步的,光伏发电单元的四周设有若干个锚接链条,光伏发电单元通过锚接链条柔性连接水域堤沿。
[0017]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部件均通过浸塑工艺外覆工程塑料以延缓、减少污水对部件的腐蚀。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固定在水底,因此不管在清水或污水的全水域水面均可使用。各个光伏发电单元通过浸塑连接杆连接成一体,浸塑连接杆的中间部分沉入水底,不影响正常的维护船只通行;同时,通过浸塑连接杆,各个光伏发电单元能够随水面上下起伏产生一定的相互运动。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特性的水域,能够有效平衡光伏发电效益、渔业、观光或其它效益,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模块化制作,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实现,适合在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光伏发电单元、2-光伏组件、3-浸塑支撑支架、3.1-第一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杆、3.3-支撑底板、4-水面漂浮装置、5-浸塑连接杆、6-锚接链条、7-光伏组件框架、8-浸塑抱箍、9-漂浮装置支架、10-漂浮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f 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多个光伏发电单元1,多个光伏发电单元I之间通过若干个浸塑连接杆5连接成多排多列的矩形网状框架结构。
[0026]所述浸塑连接杆5为带有弧度的杆件,浸塑连接杆5的中间部分沉入水底,不影响正常的船舶航行,而浸塑连接杆5的两端露出水面,将多个光伏发电单元I连接成一体。同时,通过浸塑连接杆5,各个光伏发电单元I能够随水面上下起伏产生一定的相互运动。
[0027]光伏发电单元I包括光伏组件2、浸塑支撑支架3、水面漂浮装置4和光伏组件框架7,水面漂浮装置4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漂浮管件10,若干个漂浮管件10通过浸塑抱箍8固定在若干个漂浮装置支架9上。漂浮装置支架9上固定浸塑支撑支架3,浸塑支撑支架3上端连接光伏组件框架7,光伏组件框架7内安装多个光伏组件2,多个光伏组件2沿光伏组件框架7长度方向串联连接。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光伏组件2为拾个。
[0028]所述光伏组件2采用晶硅光伏组件或非晶硅光伏组件,为了优化光伏组件2的发电效率,光伏组件框架7与水平面呈α夹角,α夹角范围为:20° < α < 40°。
[0029]所述浸塑支撑支架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支撑底板3.3,支撑底板3.3固定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3底部,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共同固定在漂浮装置支架9上,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上端分别连接支撑底板3.3上下端,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支撑底板3.3互相连接形成梯形支撑结构。
[0030]所述漂浮管件10采用高强度聚乙烯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水面漂浮性能。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漂浮管件10为六个。
[0031]所述光伏发电单元I的四周设有若干个锚接链条6,光伏发电单元I通过锚接链条6柔性连接水域堤沿,保证发电系统可随水面上浮、下降,不受季节水位影响。
[0032]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部件均通过浸塑工艺外覆工程塑料以延缓、减少污水对部件的腐蚀。由于本实用新型无需固定在水底,因此不管在清水或污水的多种水域水面均可使用。各个光伏发电单元通过浸塑连接杆连接成一体,浸塑连接杆的中间部分沉入水底,不影响正常的船舶航行;同时,通过浸塑连接杆,各个光伏发电单元能够随水面上下起伏产生一定的相互运动。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特性的水域,能够有效平衡光伏发电效益、渔业、观光或其它效益,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模块化制作,安装方便快捷;易于实现,适合在大规模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多个光伏发电单元(I),其特征是:多个光伏发电单元(I)之间通过若干个浸塑连接杆(5)连接成多排多列的矩形网状框架结构;光伏发电单元(I)包括光伏组件(2)、浸塑支撑支架(3)、水面漂浮装置(4)和光伏组件框架(7),水面漂浮装置(4)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漂浮管件(10),若干个漂浮管件(10)通过浸塑抱箍(8)固定在若干个漂浮装置支架(9)上,漂浮装置支架(9)上固定浸塑支撑支架(3 ),浸塑支撑支架(3 )上端连接光伏组件框架(7 ),多个光伏组件(2 )沿光伏组件框架(7)长度方向串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浸塑连接杆(5)为带有弧度的杆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件(2)为拾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件(2)采用晶硅光伏组件或非晶硅光伏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件安装框架(7)与水平面呈α夹角,α夹角范围为:20°彡α彡4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浸塑支撑支架(3)包括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支撑底板(3.3),支撑底板(3.3)固定在光伏组件安装框架(3)底部,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的下端共同固定在漂浮装置支架(9)上,第一支撑杆(3.1)和第二支撑杆(3.2)上端分别连接支撑底板(3.3)上下端,第一支撑杆(3.1)、第二支撑杆(3.2)和支撑底板(3.3)互相连接形成梯形支撑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漂浮管件(10 )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漂浮管件(10)为六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域水面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伏发电单元(I)的四周设有若干个锚接链条(6 ),光伏发电单元(I)通过锚接链条(6 )柔性连接水域堤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在多种水域水面工作的漂浮式密集型光伏发电装置,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其包括多个光伏发电单元,多个光伏发电单元之间通过若干个浸塑连接杆连接成多排多列的矩形网状框架结构。光伏发电单元包括光伏组件、浸塑支撑支架、水面漂浮装置和光伏组件安装框架,水面漂浮装置包括若干个平行设置的漂浮管件,若干个漂浮管件通过浸塑抱箍固定在若干个漂浮装置支架上,漂浮装置支架上固定浸塑支撑支架,浸塑支撑支架上端连接光伏组件安装框架。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特性的水域,能够有效平衡光伏发电效益、渔业、观光或其它效益,实现综合收益的最大化,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IPC分类】H02S10-40
【公开号】CN204334424
【申请号】CN201420468509
【发明人】吴之春, 王晓功, 周振华, 朱叶飞
【申请人】无锡朗阁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8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