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及工装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及工装。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线束在第一布线板上进行预定位,线束的一端为相对于第一布线板可拆固定的定位端、另一端为从第一布线板上甩出的甩线端;步骤二,以第一布线板上各线束的定位端为起点,将各线束的甩线端定位在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上,并对各线束的终点进行收头和梳理;步骤三,将各线束组成的线缆组件从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拆下。这样实现了对线缆组件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进行定位,使得线束的长度容易校准,线束梳理的难度也相应降低,因而本发明中布线方法具有布线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及工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及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EWIS综合布线中,通常采用二维布线(即钉子板)的方式。如中国专利文献CN 201466495 U公开的电力机车开关拒放线模板,由底板、贴膜和线束固定件组成,贴膜贴设在底板的板面上,并在底板上标注有主线束、分路线束和分路线束尾部的元件名称;线束固定件采用螺杆、去头钉和弹簧,其中螺杆沿主线束分布并固定在底板上,去头钉沿分支线束分布并固定在底板上,弹簧设置在分路线束组的尾部,以完成平面布线。但是,现有的二维布线方式主要适用于电气元件和线束集中于同一面板上的设备,对于相互配对的电气元件分处于不同面板上的设备,二维布线的方式无法模拟各个电气元件在三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导致现有布线方式存在导线长度难以校准、线束梳理困难、布线费时/费力等弊端,尤在对空间小、线束多的集成化产品生产中,这种弊端暴露的更加充分,因而现有的二维布线方式虽然也能实现电气互联的基本功能,但是布线效果往往非常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实现三维空间布线的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专用于实施该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
[0004]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线束在第一布线板上进行预定位,线束的一端为相对于第一布线板可拆固定的定位端、另一端为从第一布线板上甩出的甩线端,所述第一布线板上设有与产品上第一安装面上各第一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线束的定位端分别对接在对应的第一连接位上;
步骤二,以第一布线板上各线束的定位端为起点,将各线束的甩线端定位在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上,并对各线束的终点进行收头和梳理,所述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的分布结构与产品上与第一电气元件配对的第二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第一、第二连接位的相对位置与第一、第二电气元件相对位置相同;
步骤三,将各线束组成的线缆组件从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拆下。
[0005]在步骤一中,产品的第一电气元件分别对应的可拆固定在第一布线板的第一连接位上,且线束的定位端连接在第一电气元件上;在步骤三中,线缆组件还包括各线束上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
[0006]在步骤二中,各第二连接位上可拆固连有第二电气元件,各线束的终点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二电气元件上;在步骤三中,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各线缆上连接的第二电气元件。
[0007]在步骤一中,各线缆的定位端在第一布线板的同一侧进行定位,且该侧处于开放空间中。
[0008]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工装的技术方案如下:
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包括用于模拟产品的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布线板和用于模拟产品的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布线板,第一布线板上设有用于与产品的第一安装面上各第一电气元件的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位,第二布线板上设有用于与产品的第二安装面上各第二电气元件的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位。
[0009]第一连接位和/或第二连接位上设有供对应电气元件可拆固定的连接结构。
[0010]还包括用于桥接在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而保持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的相对位置与产品上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相对位置相同的支撑件。
[0011 ]还包括用于撑托第一布线板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布线板的俯仰角度的调节机构。
[0012]所述第一布线板具有供线缆的定位端定位的正面和处于正面相背一侧的背面,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倾斜支撑在第一布线板背面的斜撑,斜撑为长度伸缩可调的伸缩臂,伸缩臂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在底座上的定铰点和用于铰接在第一布线板的背面的动铰点。
[0013]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挡止在第一布线板背面的底部的斜挡台,斜挡台和/或定铰点沿垂直定铰点铰接轴线的直线方向可调固定在底座上,且斜挡台与定支座在垂直定铰点铰接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0014]本发明中线缆组件的各条线束一端在起线板上进行定位、另一端在第二布线板上进行定位,以起线板上的第一连接位模拟产品上的第一电气元件,以第二布线板上的第二连接位模拟产品上的第二电气元件,从而实现对线缆组件在三维立体空间中进行定位,相比现有技术中只能对线束在二维平面中进行定位的布线方式,使得线束的长度容易校准,线束梳理的难度也相应降低,因而本发明中布线方法具有布线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
[0015]进一步的,线缆组件中各线束通过连接第一电气元件和/或第二电气元件进行定位的,这样在布线完成后,通过将第一电气元件和/或第二电气元件安装在产品上,就能实现各线束在产品上的定位,省去了将线束的端部与各个电气元件进行对应的步骤,从而便于线缆组件在产品上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工装的实施例中分离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装的实施例中设备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装的实施例中支撑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工装的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工装在使用状态下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8是图6中工装在去除设备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工装的实施例:该工装是一种适用于对EWIS综合布线系统中产品的分离面端和设备端之间电缆组件进行配线的电缆组件三维布线工装,如图6和图7所示,该工装主要由分离面板1、设备面板2和支撑支架3组成。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分离面板I选用厚度1mm的不锈钢板,该分离面板I上设有对产品的分离面上的各分离面端连接器对应设置的分离连接位11,各分离连接位11上设有供分离面端连接器可拆连接的分离端连接结构,该分离端连接结构与产品的分离面上的连接结构一一对应,即各分离端连接结构采用开孔或预留安装位。各分离连接位11在分离面板I上的分布结构采用产品的分离面上分离端连接器1:1对应设置,即分离面板I上各分离连接位11的分布结构与产品上各分离端连接器的分布结构相同。分离面板I的一侧为供线缆定位布线的正面、另一侧为背面。
[0019]如图3和图4所示,设备面板2选用厚度1mm的不锈钢板,该设备面板2上设有对产品的设备端上的各设备端连接器对应设置的设备连接位21,各设备连接位21上设有供设备端连接器可拆连接的设备端连接结构,该设备端连接结构与产品的设备端上的连接结构一一对应,即各设备端连接结构采用开孔或预留安装位。各设备连接位21在设备面板2上的分布结构采用产品的设备端上设备端连接器I: I对应设置,即设备面板2上各设备连接位21的分布结构与产品上各设备端连接器的分布结构相同。设备面板2的一侧为供线缆定位布线的正面、另一侧为背面。
[0020]如图8所示,分离面板I和设备面板2之间通过支撑件进行撑开,以保证分离面板I和设备面板2之间的距离等于产品上分离面和设备端之间的距离。支撑件有两种形式,一种型材采用支撑柱41,另一种形式采用支撑架42。支撑柱41的两端均设有同轴设置的细径的轴端,轴端为螺柱结构,以通过紧固螺母,将支撑柱41的两端分别可拆固定在分离面板I和设备面板2上。支撑架42采用U形支架,该U形支架隔设在设备面板2和分离面板I之间,且U形支架的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设备面板2和分离面板I上。
[0021 ]如图5所示,支撑支架3由多组间隔排布的支撑单元30组成,每一支撑单元30又是由底座31及其上设置的调节机构组成。底座31采用前后延伸且槽口朝下的槽钢,底座31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上设有多组前后间隔设置的前档位,前档位包括在底座31的顶面上的开设的前槽孔和在底座31的侧壁上开设的前销孔,前槽孔和前销孔均有一对、并左右对称设置;后段上设有多组前后间隔设置的后档位,后档位包括在底座31的顶面上开设的后槽孔和在底座31的侧壁上开设的后销孔,后槽孔也是一对、并左右对称设置,后销孔有两对、并左右对称设置。调节机构包括安装在前档位上的斜挡台32和安装在后档位上的定支座33,其中斜挡台32的前侧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前倾斜的斜面,斜挡台32的底部设有分布插装在两前槽孔中的前定位耳,并在前定位耳和两前销孔上沿左右方向可拆插装有可将斜挡台32连接在底座31上的前定位销,以通过拔插前定位销的方式实现斜挡台32在任一前档位上的连接,实现斜挡台32的前后位置的调整;定支座33包括底部的槽钢结构的定位部分及其顶面上的支座部分,定位部分卡扣连接在两后槽孔后、通过两个后定位销连接在两对后销孔上,实现定支座33在底座31上的连接,且通过后定位销的拔插,实现定支座33在后段上任一后档位上的连接,实现定支座33前后位置的调整。定支座33上连接有可轴向伸缩的伸缩臂34,该伸缩臂34的一端铰接在定位置上、另一端设有用于铰接在分离面板I或设备面板2的背面的动铰点。伸缩臂34由沿轴向依次螺纹连接的第一臂杆、臂套和第二臂杆组成,以通过旋紧和旋松臂套的方式,实现第一、第二臂杆的相对移动,也就实现了伸缩臂34的轴向长度调节。
[0022]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实施例1:该方法是适用于对EWIS综合布线系统中产品的分离面端和设备端之间电缆组件进行配线的电缆组件三维布线方法,在进行配线时,可以分离面板I和设备面板2中任一个为作为基准的第一定位板,另一个为作为校线参考的第二定位板,本实施例中以分离面板I为第一定位板为例进行说明。在分离面板I为第一定位板的情况下,分离连接位11为第一连接位,设备面板2为第二定位板,设备连接位21为第二连接位。
[0023]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二维配线,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二维钉子板上进行配线,配线需保证足够的线长和足够的根数;
步骤二,二维布线,产品的分离面端连接器可拆连接在对应的分离连接位11后,将步骤一中配好的各线束按照设计图纸和布线路径,预绑扎固定在分离面板I的正面,将线束的一端连接在分离面端连接器上而作为相对于分离面板I固定的定位端、另一端从分离面板I上甩出作为甩线端,在此过程中,可将设备面板2从支撑件上拆下,以使得分离面板I的正面处于开放空间中,便于多人同时操作;
步骤三,校线,在保证设备面板2安装在支撑件上的前提下,以分离面板I上各线束的定位端为起点,以各线束的甩线端到达设备面板2上的设备连接位21为终点,对各线束的线长进行校正;
步骤四,收头,在该工装中,依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对各线束的终点进行收头,并在收头完成后,对线束进彳丁整体梳理;
步骤五,布线,将步骤四中收头和梳理后的线束和分离面端连接器组成的电缆组件整体从工装上拆下来,按照设计的固定安装点,在产品上对线缆组件进行整体捆扎固定;步骤六,检测,按照系统检测要求,对线缆组件进行检测。
[0024]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是以设备面板为第一定位板,对应的设备连接位第一连接位,分离面板为第二定位板,分离连接位为第二连接位。
[0025]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设备面板的各设备连接位上也可拆连接有设备端连接器,这样在对线束的终点进行校准时,需要将线束的终点连接在设备端连接器上,同样的从工装上拆下的线缆组件就是产品上所有连接器和线缆的组合体。
[0026]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离面板上不按照分离面端连接器,这样在进行线束的起点定位时,是将线束的起点直接可拆连接在分离面板上。
[0027]本发明中线缆组件布线方法的其他实施例:该方法也可以无需以来与上述布线工装,仅需保留分离面板和设备面板,采用外设的其他设备来实现两者的相对定位,如夹具、手持等。另外,该方法不但可以进行连接器之间的布线,也可以实现其他电气元件之间的线束配置,如开关、终端等。由此可知,该方法可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步骤一,将线束在第一布线板上进行预定位,线束的一端为相对于第一布线板可拆固定的定位端、另一端为从第一布线板上甩出的甩线端,所述第一布线板上设有与产品上第一安装面上各第一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线束的定位端分别对接在对应的第一连接位上;
步骤二,以第一布线板上各线束的定位端为起点,将各线束的甩线端定位在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上,并对各线束的终点进行收头和梳理,所述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的分布结构与产品上与第一电气元件配对的第二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第一、第二连接位的相对位置与第一、第二电气元件相对位置相同;
步骤三,将各线束组成的线缆组件从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拆下。
【主权项】
1.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线束在第一布线板上进行预定位,线束的一端为相对于第一布线板可拆固定的定位端、另一端为从第一布线板上甩出的甩线端,所述第一布线板上设有与产品上第一安装面上各第一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位,所述线束的定位端分别对接在对应的第一连接位上; 步骤二,以第一布线板上各线束的定位端为起点,将各线束的甩线端定位在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上,并对各线束的终点进行收头和梳理,所述第二布线板的第二连接位的分布结构与产品上与第一电气元件配对的第二电气元件分布结构相同,第一、第二连接位的相对位置与第一、第二电气元件相对位置相同; 步骤三,将各线束组成的线缆组件从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拆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产品的第一电气元件分别对应的可拆固定在第一布线板的第一连接位上,且线束的定位端连接在第一电气元件上;在步骤三中,线缆组件还包括各线束上连接的第一电气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各第二连接位上可拆固连有第二电气元件,各线束的终点分别连接在对应的第二电气元件上;在步骤三中,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各线缆上连接的第二电气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各线缆的定位端在第一布线板的同一侧进行定位,且该侧处于开放空间中。5.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模拟产品的第一安装面的第一布线板和用于模拟产品的第二安装面的第二布线板,第一布线板上设有用于与产品的第一安装面上各第一电气元件的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位,第二布线板上设有用于与产品的第二安装面上各第二电气元件的分布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位和/或第二连接位上设有供对应电气元件可拆固定的连接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桥接在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之间、而保持第一布线板和第二布线板的相对位置与产品上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的相对位置相同的支撑件。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撑托第一布线板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布线板的俯仰角度的调节机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线板具有供线缆的定位端定位的正面和处于正面相背一侧的背面,调节机构包括用于倾斜支撑在第一布线板背面的斜撑,斜撑为长度伸缩可调的伸缩臂,伸缩臂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在底座上的定铰点和用于铰接在第一布线板的背面的动铰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组件布线工装,其特征在于,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挡止在第一布线板背面的底部的斜挡台,斜挡台和/或定铰点沿垂直定铰点铰接轴线的直线方向可调固定在底座上,且斜挡台与定支座在垂直定铰点铰接轴线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H02B1/20GK106099657SQ20161059301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6日 公开号201610593016.7, CN 106099657 A, CN 106099657A, CN 201610593016, CN-A-106099657, CN106099657 A, CN106099657A, CN201610593016, CN201610593016.7
【发明人】闫兆军, 吴聪, 高飞
【申请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