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开关模式电源和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

文档序号:10598461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开关模式电源和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被设置为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VS)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i)在初级侧上,串联的初级绕组(X1)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CP)、以及一对开关(Q1、Q2),其中所述开关能够在正向阶段和飞降压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电压,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断开与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及(ii)在次级侧上,与初级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X2)、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的第一电容元件(CS)、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D1),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用于防止在正向阶段期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一种设置在次级侧上的补充电路,借助于所述补充电路能够在次级侧上测量输入电压,所述补充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CF)和第二整流元件(D2),其中所述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的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在飞降压阶段期间防止电流流过所述补充电路,其中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与输出电压之和指示输入电压。
【专利说明】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开关模式电源和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 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技术领域涉及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涉及包括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在内的开关 模式电源,以及涉及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该电压指示输入电压)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增加的动态要求(例如单调启动、在短路之后恢复、负载瞬时性能)已经导致将许 多现代隔离式开关模式电源的控制电路从初级侧重新分割到次级侧。
[0003] 现在被布置在次级侧上的控制电路的一个问题在于:其需要从初级侧供电,并且 输入电压必须被精确地监控,因为其用于对主变换器的控制。
[0004]通常经由小的家用或辅助变换器来对控制电路供电。存在许多方式来将这种家用 或辅助电源设计用于隔离式开关模式电源。
[0005] 已经提出了飞降压(Fly-buck)变换器,见US2011/0090724 A1,但是在设计飞降压 变换器时高电压隔离要求引发了问题;向初级侧供应稳压电源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
[0006] -种备选方案是在隔离式开关模式电源的主变换器中使用辅助绕组,或者使电力 从所述主变换器中流出。然而,这样需要主变换器的主开关在主变换器的输出不得不关闭 时进行开关(这会在预偏置开始和故障处理期间引起问题),但是对次级侧的家用电力是必 须的。

【发明内容】

[0007] -个目的在于设置用于开关模式电源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通过该隔离式飞降 压变换器,可以在变换器的次级侧上进行对输入电压的可靠测量,同时可以减轻或者至少 缓和现有技术方案中的问题。
[0008] 第一方面涉及一种被设置为将输入电压变换为输出电压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 该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在初级侧上,一对开关以及串联的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 单元(例如实现为电容器),其中所述开关能够在正向阶段和飞降压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 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电压,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 和非隔尚式降压单兀断开与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
[0009]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在次级侧上,与初级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连接在次级 绕组两端的第一电容元件、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该第一整流元件用于防 止在正向阶段期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0010] 此外,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在次级侧上的补充电路,借助所述补充电路,可以 测量次级侧上的输入电压。所述补充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其中 所述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的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在飞降压阶段期间防止电流流过 所述补充电路,其中作为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与输出电压之和的电压指示输入电压。
[0011] 通过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这种设计,可以在变换器的次级侧上获得对输入电压 的精确且可靠的测量。
[0012] 可选地,测量电路包括与第二电容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串联的电阻元件。
[0013] 由此,减少了在第二电容元件的充电期间的电流尖脉冲,并且第二电容元件两端 产生的电压的噪声将更小。
[0014] 在一个实施例中,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分压器,所述分压器包括并联在第一 电容元件和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两个串联的电阻元件,所述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还包括并 联在所述分压器的电阻元件之一两端的另一电容元件和电压参考,其中所述电压参考两端 的电压能够用作混合稳压率参考。
[0015] 在备选实施例中,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分压器,所述分压器包括并联在第一 电容元件和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两个串联的电阻元件,所述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还包括并 联在所述分压器的电阻元件之一两端的另一电容元件,其中所述另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能够用作稳压率参考。
[0016] 在另一备选实施例中,隔离式变换器包括并联在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阻元件、 以及被配置为对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样和保持电路,其中第二电容元 件可以经由所述电阻元件放电。
[0017] 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开关模式电源,包括:主变换器,被配置为将输入电压变换为输 出电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主变换器的操作;以及用于对控制装置供电的根据第一方面的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优选地连接为向控制装置传送指示输入电压或 指示输入电压的任意电压的电压,并且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电压来控制主变换器 的操作。
[0018] 例如,以上公开的混合稳压率参考、稳压率参考或指示输入电压的采样和保持电 压可以用作控制装置在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主变换器时的输入。
[0019] 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还可以被控制装置用于处理输入电压瞬态(电压模式正向反 馈)。为此,必须以高动态带宽来监控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
[0020] 主变换器可以是DC-DC变换器,例如,被配置为以在10-100V的范围内输入电压和 输出电压进行操作的DC-DC电压下变换器。虽然根据第一方面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设 计通常利用1:1的变换率,但是主电压下变换器通常需要用于驱动器的FET晶体管的更低的 电压。因此,用于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合适变换率可以是1:0.75。
[0021] 第三方面涉及一种包括根据第一方面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或根据第二方面的 开关模式电源在内的基站。
[0022] 第四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所述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被设置为将输入电压变换为输出电压,并且包括:(i)在初级侧上,一 对开关以及串联的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其中所述开关能够在正向阶段和飞降压 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电压,而在飞 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断开与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 彼此连接;以及(ii)在次级侧上,与初级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的第一 电容元件、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该第一整流元件用于防止在正向阶段期 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0023] 根据该方法,在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设置补充电路,其中所述补充电 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其中所述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使 得第二整流元件防止在飞降压阶段期间电流流过补充电路。测量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与输出电压(或指示输出电压的电压)之和,其中所测量的电压指示输入电压。有利地,连续 地且以高动态带宽来监控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
[0024] 所测量/监控的电压可以输入到控制装置中,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例如使用电压 正向反馈、稳压率或混合稳压率控制中的任意一个,响应于所测量的电压而控制开关模式 电源的主变换器的操作。
[0025] 从下文给出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以及附图1至6(仅以说明方式给出),进一步的特 征和优点将清楚明白。
【附图说明】
[0026] 图1在框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开关模式电源的实施例。
[0027] 图2示意地示出了包括图1的一个或多个开关模式电源在内的基站的实施例。
[0028] 图3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使用的隔离式飞降压 变换器的实施例。
[0029]图4a至图4b分别是图3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处于正向模式和飞降压模式的简化 不意电路图。
[0030] 图5a至图5c分别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使用的隔 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各个实施例。
[0031] 图6是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所述 电压指示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初级侧上的输入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图1示意地示出了开关模式电源11的实施例,所述开关模式电源11包括:主变换器 12,用于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Vcmt;驱动器15,用于驱动变换器12;控制器16,用于 控制驱动器15并进而控制主变换器12的操作;家用或辅助变换器17,用于将输入电压V in下 变换为适合于控制器16的电压,使得控制器16可以被输入电压Vin供电。
[0033]主变换器12是隔离式DC-DC变换器,一般用于将输入电压Vin下变换为合适的输出 电压Vcmt。主变换器12 -般可以利用在10-100V的范围内的输入电压Vin和输出电压Vcmt进行 操作。
[0034] 辅助变换器17是具有非隔离式降压单元(buck)的隔离式降压变换器,在下文将参 照图3至图5更详细地描述其实施例。
[0035] 图2示意地示出了包括图1的一个或多个开关模式电源11在内的基站21的实施例。
[0036] 图3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使用的隔离式飞降压 变换器的实施例。
[0037] 飞降压变换器被配置为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Vs,并且包括在初级侧上的 初级绕组X:、非隔离式降压单元&、一对开关QjPQ 2、以及在次级侧上的次级绕组X2、第一电 容元件Cs和第一整流元件m。
[0038] 非隔离式降压单元CP(例如被实现为电容器)与初级绕组Xi和一对开关QjPQ 2串 联,并且操作为在正向相位与飞降压相位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心和 非隔离式降压单元Cp连接到输入电压V in,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XjP非隔离式降压 单元CP断开与输入电压Vin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可以由简单的集成电路 (未不出)控制开关Ql、Q2的开关。
[0039] 次级绕组X2与初级绕组乂:电磁耦合,并且第一电容元件Cs(例如实现为电容器)连 接在次级绕组X 2两端,并且第一整流元件Di(例如实现为二极管)与次级绕组X2连接以防止 在正向阶段期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X 2。输出电压Vs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Cs两端的电压。
[0040] 为了能够测量隔离式次级侧上的输入电压Vin,提供一种补充电路。该补充电路包 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例如实现为电容器)和第二整流元件0 2(例如实现为二极管),其 中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X2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D2防止在飞降压阶段期间电流流过 补充电路,其中在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Vf与输出电压Vs之和是在隔离式次级侧上感测 到的测量值V sense,其指示初级侧上的输入电压Vin。测量电路可以包括与第二电容元件&和 第二整流元件〇 2串联的电阻元件R3,其目的在于减少在给第二电容元件CF充电期间的电流 尖脉冲,从而在第二电容元件&两端产生更少的噪声电压。
[0041] 将针对上文的飞降压变换器在下面导出所感测的电压Vsense和输入电压V in之间的 关系式,其中,初级绕组心具有一个绕组,次级绕组X2具有n个绕组。假设具有占空比D的稳定 状态开关、电感器中的小波纹电流以及电容器中的小电压波纹。
[0042]在正向阶段期间,其中,开关Qi导通而开关Q2断开,图3的飞降压变换器可以简化为 图4a中示出的电路图,因为整流元件口:变为不导通。为了简化,在分析时移除了电阻元件R3。
[0043] 电感器两端的电压可以在初级侧上直接表示为
[0044] VL = Vin-VP 方程式 1
[0045] 或者,使用在初级侧上反映的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Vf
方程式2
[0047] 其中,VD是二极管02在正向上的电压降。
[0048] 在飞降压阶段,图3的飞降压变换器可以简化为图4b中示出的电路图。
[0049] 初级绕组两端的电压可以在初级侧上直接表示为
[0050] Vl = -Vp 方程式 3
[0051] 或者,使用在初级侧上反映的输出电压Vs
方程式4
[0053] 其中,VD是二极管口:在正向上的电压降。
[0054] 对于非隔离式降压单元VP,使用方程式1和方程式3的伏秒平衡变为
[0055] D(Vin-VP)+D/ (-Vp) = 0 方程式5其中,正向阶段时长等 于占空比D,并且飞降压时长是(1-0)=^。在方程式5中求解V P得到
[0056] Vp = DVin 方程式 6
[0057] 对于隔离式飞降压,使用方程式1和方程式4的伏秒平衡变为
方程.式7
[0059]合并每边的项得到
,并且使用方程式6得到
[0062]合并左手边的VP,并且使用得到
[0064] 将该方程式的两边同除以V,并且求解Vs得到
[0065] Vs = nVp-VD 方程式 8
[0066] 对于隔离式正向降压,使用方程式2和方程式3的伏秒平衡变为
方程式9
[0068] 在方程式1中求解V (_Vp),并且代入方程式9中得到
[0070] 求解Vf得到
[0071] VF = n(Vin-Vp)-VD 方程式 10
[0072] 指示输入电压Vin的所感测的电压Vsense是电压Vs与V F之和,并且使用方程式8和方 程式10得到
[0073] Vsense = VS+VF = nVp-VD+n (Vin-Vp) -VD,并且合并项得到
[0074] Vsense = nVin-2VD 方程式 11
[0075]因此,所感测的电压与输入电压Vin成线性关系,并且偏移两个二极管正向电压Vd。 由于输入电压Vin乘以比例是nVin>>2VD,因此方程式11可以被简化为
[0076] Vsense^nVin 方程式 12
[0077] 可以使用Schottky二极管来减小二极管电压降,或者甚至可以使用同步整流来消 除二极管电压降。
[0078] 指示输入电压Vin且在隔离式次级侧上感测到的所感测的电压Vsense可以用于控制 开关模式电源11的主变换器12。
[0079] 开关模式电源11的控制器16因此可以被配置为从辅助变换器11(8卩,飞降压变换 器)的隔离式次级侧接收所感测的电压V sense或指示Vsense的电压,并且响应于所感测的电压 Vsense或指示V sense的电压来控制驱动器15并进而控制主变换器12的操作。
[0080] 可以考虑多种方法。在次级侧上测量的所感测的电压Vsense或指示Vsense的电压可 以用于在次级侧控制的开关模式电源中进行电压正向反馈控制。
[0081] 备选地或者附加地,所感测的电压1_6或指示Vse5nse5的电压可以用于在稳压率或 混合稳压率控制的开关模式电源中设置参考电压。在W0 2012/116750 A1和W0 2013/ 113354 A1中详细地公开了这种开关模式电源。
[0082]图5a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用于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进行混合稳压率 控制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实施例。
[0083]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在次级侧包括分压器,分压器包括两个串联的电阻元件R1、 R2,所述电阻元件并联在第一电容元件Cs和第二电容元件CF两端,以对所感测的电压Vse5nse5 进行分压。增加时间常数的第四电容元件Ci(例如实现为电容器)和电压参考Vrrf并联在分 压器的电阻元件之一Ri的两端,其中,电压参考vref两端的电压VHRR可以用作混合稳压率参 考,以对主变换器12进行混合稳压率控制。
[0084] 在图5a中,使用电阻分压器对电压Vsense~nVir^行分压,并且通过使用电容 器&来增加时间常数。使用高精确度电压参考V ref使参考电压饱和,从而得到用于混合稳压 率的参考电压

「0〇861 iMlcb _趋R?隶給r \电压部分的增益为 并且时间常数变为
[0089] 图5b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用于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进行稳压率控制 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实施例。
[0090] 除了缺少电压参考Vref之外,该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与图5a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 器相同。第四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V RR可以用作对主变换器12进行稳压率控制的稳压率参 考。
[0091] 图5c在电路图中示意地示出了可以用于在图1的开关模式电源中进行控制的隔离 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实施例。
[0092]该隔离式变换器包括并联在第二电容元件Cf两端的电阻元件R4(第二电容元件Cf 可以经由该电阻元件R4放电)、以及被配置为对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 样和保持电路SML
[0093] 图6是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实施例的示意流程图,所述 电压指示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初级侧上的输入电压。
[0094] 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i)在初级侧上,一对开关以及串联的初级绕组和非隔 离式降压单元,其中开关可以在正向阶段和飞降压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 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电压,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 单元断开与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及(ii)在次级侧上,与初级 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的第一电容元件、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 整流元件,该第一整流元件用于防止在正向阶段期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 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
[0095] 根据该方法,在步骤61,在次级侧上设置补充电路,其中该补充电路包括串联的第 二电容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其中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防止 在飞降压阶段期间电流流过补充电路。在步骤62,测量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与输出电 压(或指示输出电压的任何电压)之和,其中所测量的电压指示输入电压。可以持续地测量 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以跟踪任何偏差或瞬变。
[0096] 所测量的电压可以输入到控制装置中,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例如使用任意电压正 向反馈、稳压率或混合稳压率控制,响应于所测量的电压而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主变换器 的操作。
[0097]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实施例,并且任何细 节和测量值仅作为示例给出。
【主权项】
1. 一种被设置为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Vs)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17),所 述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 -在初级侧上,串联的初级绕组(X1)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以及一对开关(Q^Q2),其 中所述开关能够在正向阶段和飞降压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 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电压,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断开与 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及 -在次级侧上,与初级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X2)、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的第一电容元件 (Cs)、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D1),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用于防止在正向阶段期 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其特征在于隔离 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 -在次级侧上的补充电路,借助于所述补充电路能够在次级侧上测量输入电压,所述补 充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Cf)和第二整流元件(D2),其中所述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 绕组的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在飞降压阶段期间防止电流流过所述补充电路,其中作为 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Vf)与输出电压(Vs)之和的电压(V s_)指示输入电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其中所述测量电路包括与第二电容元 件和第二整流元件串联的电阻元件(R3)。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其中非隔离式降压单元包括第三电 容元件(Cp)。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分压器,包括并联在 第一电容元件和第二电容元件(Cs、CF)两端的两个串联的电阻元件(R^R 2);以及并联在所 述分压器的电阻元件之一(R1)两端的第四电容元件(C1)和电压参考(V rrf),其中所述电压参 考两端的电压(Vhrr)能够用作混合稳压率参考。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分压器,包括并联在 第一电容元件和第二电容元件(Cs、CF)两端的两个串联的电阻元件(R^R 2);以及并联在所 述分压器的电阻元件之一 (R1)两端的第四电容元件(C1),其中所述第四电容元件两端的电 压(Vrr)能够用作稳压率参考。6.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包括:并联在第二电容元件 两端的电阻元件(R4),其中第二电容元件能够经由所述电阻元件进行放电;以及被配置为 对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进行采样和保持的采样和保持电路(SM1)。 7 . -种开关模式电源,包括:主变换器(12),被配置为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 (Vciut);控制装置(16、15),用于控制主变换器的操作;以及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 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用于给控制装置供电。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将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连接为向控制装 置传送指示输入电压或指示输入电压的电压的电压,并且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所述电 压来控制主变换器的操作。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主变换器是DC-DC变换器,例如,DC-DC 电压下变换器。10. 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其中主变换器被配置为以在10-100V的范围内的输入电压(Vin)和输出电压(V ciut)进行操作。11. 一种基站(5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或根据 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模式电源。12. -种用于测量隔离式飞降压变换器的次级侧上的电压的方法,所述隔离式飞降压 变换器被设置为将输入电压(Vin)变换为输出电压(Vs),并且包括:(i)在初级侧上,串联的 初级绕组(X 1)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Cp)以及一对开关(Q^Q2),其中所述开关能够在正向阶 段和飞降压阶段之间切换,其中在正向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连接到输入 电压,而在飞降压阶段中,初级绕组和非隔离式降压单元断开与输入电压的连接,并以闭合 电路的方式彼此连接;以及(ii)在次级侧上,与初级绕组耦合的次级绕组(X 2)、连接在次级 绕组两端的第一电容元件(Cs)、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D1),所述第一整流元 件用于防止在正向阶段期间电流流过次级绕组,其中输出电压被实现为第一电容元件两端 的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次级侧上设置补充电路,所述补充电路包括串联的第二电容元件(Cf)和第二整流元 件(D2),其中所述补充电路连接在次级绕组两端,使得第二整流元件防止在飞降压阶段期 间电流流过所述补充电路; -测量作为第二电容元件两端的电压(Vf)与输出电压(Vs)或指示所述输出电压的电压 之和的电压(Vse3nse3),其中所测量的电压指示输入电压。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补充电路包括与第二电容元件和第二整流 元件串联的电阻元件。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测量的电压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6、15), 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响应于所测量的电压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11)的主变换器(12)的 操作。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测量的电压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6、15),所述 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使用电压正向反馈、稳压率或混合稳压率控制中的任意一个来控制开关 模式电源的主变换器的操作。
【文档编号】H02M3/335GK105960752SQ201480074887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4年3月11日
【发明人】马格纳斯·卡尔松, 奥斯卡·佩尔森
【申请人】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