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

文档序号:9753698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充电状态等信息需要在能量发送端和能量接受端之间传输,目前的方法是通过近场通信(NFC)或GPRS等外部通信的方式实现。这种状况的缺点是系统结构复杂、受外部环境干扰大、可靠性差,另外外部通信系统必须和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相联,系统结构复杂造成电动车辆配置和改造为非接触充电时安装和改造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采用内置通信线圈传输信号的方式实现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的电池状态监测信号的传输,从而自动控制充电状态,内置通信线圈分别安装在电动车辆无接触充电装置的高频电源转磁场的发射装置和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内,当电动车辆停放到规定位置与充电装置达到设定距离时,通信装置开始工作,将电池管理系统所采集的信号通过标准通信传输协议反馈到电源转高频电源装置,以控制电场转磁场发射装置的电能输出,保证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
[000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连接通信线圈、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上连接AC/DC整流电路。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内置线圈式通信系统的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电动车辆配置或改造非接触充电时无需改造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09]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采用内置通信线圈分别安装在电动汽车无接触充电的高频电源转磁场的发射装置和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内。当电动车辆停放到规定位置时,通信装置开始工作,充电控制系统将电池管理系统(BMS)所采集的信息用标准通信传输协议通过内置通信线圈反馈到普通电源转高频电源装置,以控制电场转磁场发射装置的电能输出。在蓄电池充电到设定容量时自动从恒流充电转到限压充电以及在蓄电池充满时自动停止充电,可以在提高充电效率的基础上保证电池使用寿命。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分别用一根4芯电缆电连接普通电源转高频电源装置和电场转电能及电量监控装置。
[0010]采用内置线圈式通信系统的优点结构简单,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电动车辆配置或改造非接触充电时无需改造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
[001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主权项】
1.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内置通信线圈传输信号的方式实现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的电池状态监测信号的传输,从而自动控制充电状态,内置通信线圈分别安装在电动车辆无接触充电装置的高频电源转磁场的发射装置和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内,当电动车辆停放到规定位置与充电装置达到设定距离时,通信装置开始工作,将电池管理系统所采集的信号通过标准通信传输协议反馈到电源转高频电源装置,以控制电场转磁场发射装置的电能输出,保证非接触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分别连接通信线圈、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上连接AC/DC整流电路D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内置线圈的通信方法,采用内置通信线圈传输信号的方式实现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的电池状态监测信号的传输,从而自动控制充电状态,内置通信线圈分别安装在电动车辆无接触充电装置的高频电源转磁场的发射装置和磁场接收转电场装置内,当电动车辆停放到规定位置与充电装置达到设定距离时,通信装置开始工作,将电池管理系统所采集的信号通过标准通信传输协议反馈到电源转高频电源装置,以控制电场转磁场发射装置的电能输出。本发明采用内置线圈式通信系统的电动车辆非接触充电装置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电动车辆配置或改造非接触充电时无需改造电动车辆的控制系统。
【IPC分类】H02J50/00
【公开号】CN105515211
【申请号】CN201610010723
【发明人】何强辉, 葛兆龙
【申请人】上海阪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