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313403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汽车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属汽车电器类的直流发电机。
目前国内外汽车上所使用过的发电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有刷直流发电机,这种直流发电机是最老的,它必需配置电刷和换向器,其可靠性差,寿命短,制造工艺要求高,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成本高,且污染环境,维修也困难;第二种是,有刷爪极发电机,与传统的直流发电机相比,结构较简单,体积和重量较小,没有换向器,工作时没有换向火花,调节器简单,但这种发电机转子结构仍然较复杂,同时有电刷和集电环,降低了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第三种是,无刷爪极发电机,这种电机的缺点是,有附加气隙,有效磁路长,因而电机功率重量比小,性能差,而且两块爪极间的连接工艺困难;第四种是,感应子发电机,它的主要缺点是气隙磁通无交变,磁的利用率低,故功率重量比低;第五种是,永磁发电机,其主要缺点是输出电压调节困难和内部短路故障时无法灭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功率密度大,可靠性好,成本低的无刷直流发电机。
本发明的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包括定子,转子,转子上无绕组,定子上套有集中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相对的两个齿上的电枢绕组正向串联构成一相、三相绕组通过二极管整流电路,发出直流电,励磁绕组可装在定子轭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励磁绕组通有恒定电流,外加机械力传动转子使其按某一方向旋转时,由于每相电枢绕组所匝链的磁链发生变化,绕组将感应电动势、当绕组与外接负载连接时,则电机发电,向负载输送电能。电枢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在前半周为去磁,后半周为增磁,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总的电枢反应为去磁反应,当负载或转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励磁绕组的电流大小来维持恒定电压输出。
本发明的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由于转子上不仅无绕组、无换向器,而且无转子位置检测器,发电工作时也不需要功率变换器,只是在定子上设有集中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其中由于设置了励磁绕组,从而取替了永磁结构,因此本电机的结构是当今最为简单的,制造工艺也是最简单的,因而可靠性好,成本低。又由于本电机转子齿进入或离开定子齿,均产生能量变换,故其功率密度大,因而在同功率下,体积小,重量轻。所以本发明的电机,在汽车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有如下两个附图


图1、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电枢绕组连接方式示意图。
本发明的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的定子(1)与转子(2)均由硅钢片叠压而成,其基本结构为6N/4N齿,即定子齿数6N,转子齿数为4N,如3相6/4齿结构,12/8齿结构等多种结构形式,附图1所示的是3相6/4齿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上式中的N为正整数1、2、3、4……等。转子上无绕组,定子齿上套装集中电枢绕组(3),励磁绕组(4)可装在定子轭部,亦可套装在定子齿上。励磁绕组的数量为N,如6/4齿时,设置一个励磁绕组,当电机为12/8齿时,设置二个励磁绕组,其它以此类推。定子电枢绕组的连接方式如附图2所示,即定子相对的两个齿上的电枢绕组正向串联构成一相,组成A-X,B-Y和C-Z的三相绕组,三相绕组再通过二极管整流电路发出恒定的直流电。
本发明的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基本工作原理说明如下以附图1所示的3相6/4齿结构为例,当励磁绕组通有恒定电流,如图所示瞬间,当B相定子齿与转子齿轴线重合时,由于主磁通走磁阻最小路径,因此主磁通经过B相定子齿、气隙、转子齿、转子轭齿、转子齿、气隙、定子齿和定子轭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外加机械力传动转子使其按某一方向旋转时,由于气隙磁阻增大,使B相主磁通减小,转过45度机械角时,主磁通达到最小值,然后转子继续旋转,主磁通逐渐增大,当定子齿与相邻转子齿轴线重合时,主磁通达到最大值,由于B相电枢绕组所匝链的磁链发生变化,绕组将感应电动势,A、B、C三相对称,感应电动势相差120度电角度,当绕组与外接负载连接时,则电机发电,向负载输送电能。电枢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在前半周为去磁,后半周为增磁,由于磁路饱和的影响,总的电枢反应为去磁反应,当负载或转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励磁绕组的电流大小来维持恒定电压输出。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包括定子(1)和无绕组的转子(2),定子齿上套装有集中电枢绕组(3),三相绕组通过二极管整流电路发出直流电,其特征在于在定子上还装有励磁绕组(4)。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双凸极无刷直流发电机属汽车电气类的发电机,它包括定子(1)和无绕组的转子(2),定子上套装有电枢绕组(3)和励磁绕组(4),三相电枢绕组产生的交流电通过二极管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本电机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密度大,可靠性好,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H02K1/12GK2420783SQ9922947
公开日2001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24日
发明者严仰光, 孟小利, 邓智泉, 施海涛 申请人:严仰光, 孟小利, 邓智泉, 施海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