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马达,特别涉及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技术中,在马达机壳的端部具有压入至盖部件的压入部,马达机壳和盖部件之间夹有树脂部件,通过将该压入部压入盖部件,而将马达机壳、盖部件、树脂部件三者固定。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以往的马达结构中,形成上述压入部的作业以及将压入部压入盖部件的作业,需要施加很大的外力才能实现,作业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由此,能够对马达机壳和树脂部件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降低作业的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马达,其具有:轴,该轴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旋转中心;马达主体,该马达主体位于该轴的径向外侧;机壳,该机壳包围该马达主体的外周面,并沿轴向延伸,且至少在轴向一侧具有第一开口;以及树脂部件,该树脂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第一开口内;其特征在于,该树脂部件具有延伸至该第一开口中的第一卡合部,该机壳具有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卡合于该第一卡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该电气产品具有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对马达的机壳和树脂部件容易地进行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件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第一卡合部为偶数个时的树脂部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第一卡合部为奇数个时的树脂部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具有第一卡合部的树脂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变形例的马达的内部构成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具有连接部件的构成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第二卡合部为偶数时的树脂部件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第二卡合部为奇数时的树脂部件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马达的具有第二卡合部的树脂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马达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与沿马达的轴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马达的轴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以马达的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称为“周向”,此外,将沿马达的轴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其中,在该上下方向中,从机壳的内部指向机壳的第一开口的方向为“上方向”,与“上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下方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于上方向、下方向的定义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马达使用、安装和制造时的朝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马达以及电气产品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提供一种马达。图1是该马达的构成示意图。
如图1所示,马达10具有:轴11,轴1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O为旋转中心;马达主体12,马达主体12位于轴11的径向外侧;机壳13,机壳13包围马达主体12的外周面,并沿轴向延伸,且至少在轴向一侧具有第一开口13a;以及树脂部件14,树脂部件1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13a内。
在本实施例中,树脂部件14具有延伸至第一开口13a中的第一卡合部141,机壳13具有第一被卡合部131,第一被卡合部131卡合于第一卡合部141。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树脂部件14与机壳13通过第一卡合部141和第一被卡合部131相卡合,由此能够对机壳13和树脂部件14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树脂部件14是位于机壳13的一侧的部件,例如可以是电刷盘,如图1所示。此外,树脂部件14也可以是汇流条保持架,详见后述的实施例2。
图2~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树脂部件14的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4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任意设置。当第一卡合部141的数量是多个时,相对于仅设置一个第一卡合部的情况,可以使树脂部件14与机壳13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卡合部141为偶数个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对称。多个第一卡合部141为奇数个的情况下,各第一卡合部与树脂部件的中心的假想连接线中,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相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图2是第一卡合部141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树脂部件14的仰视图,图3是第一卡合部141的数量为奇数的情况下树脂部件14的仰视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件14具有4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141d,这四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与141d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O成对称结构。也即,通过依次连接这四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141d所构成的矩形的中心与该树脂部件14的中心O重合。当然,第一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6个等其他偶数。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件14具有3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这三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即,三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与树脂部件的中心O的假想连接线OA、OB、OC中,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相等。在第一卡合部为三个的情况下,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分别为120度。当然,第一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是5个、7个等其他奇数。
图2和图3是以该多个第一卡合部141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对称为例,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多个第一卡合部141也可以不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对称,此时同样能够将树脂部件14与机壳13组装及固定在一起。
图4是具有第一卡合部141的树脂部件14的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41可以是沿轴向延伸至第一开口13a中的勾部,该勾部可以设置在树脂部件14的任意位置,只要能够与机壳13上的第一被卡合部131进行卡合即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勾部可从树脂部件14的径向外缘沿轴向延伸,且如图1所示,延伸至第一开口13a中。这样,能够使该勾部在径向上与机壳13接近,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该勾部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411,第一被卡合部131可以是与突出部1411在径向上对置的位于机壳13上的贯通孔。由此,突出部1411与该贯通孔相卡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该勾部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411,与前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被卡合部131为与突出部1411在径向上对置的位于机壳13上的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变形例的马达50的内部构成,如图5所示,在马达50中,第一卡合部141也是沿轴向延伸至第一开口13a中的勾部,该勾部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411,第一被卡合部531可用于取代图1中的第一被卡合部131,第一被卡合部531是与突出部1411在径向上对置的位于机壳13上的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由此,突出部1411与该凹部相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0还可以具有连接部件,图6示出了具有连接部件15的马达10的内部构成。如图6所示,连接部件15相对于树脂部件14位于第一开口13a的相反侧,沿轴向延伸,且至少具有位于树脂部件14一侧的第二开口15a,树脂部件14还可具有延伸至第二开口15a中的第二卡合部142,连接部件15具有卡合于第二卡合部142的第二被卡合部151。
由此,树脂部件14与连接部件15通过第二卡合部142和第二被卡合部151相卡合,由此能够对连接部件15和树脂部件14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通过以上结构,机壳13、树脂部件14、连接部件15三者能够容易地组装及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件15一侧用于连接电刷盘,另一侧用于连接电源,其可以是位于树脂部件14的一侧并覆盖树脂部件14的任意部件,包括端盖等盖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任意设置。当第二卡合部142的数量是多个时,相对于仅设置一个第二卡合部的情况,可以使树脂部件14与连接部件15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卡合部142为偶数个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对称。多个第二卡合部142为奇数个的情况下,各第二卡合部与树脂部件的中心的假想连接线中,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相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的牢固性。图7是第二卡合部142的数量为偶数的情况下树脂部件14的俯视图,图8是第二卡合部142的数量为奇数的情况下树脂部件14的俯视图。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部件14具有2个第二卡合部142a、142b,这两个第二卡合部142a、142b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O成对称结构。也即,连接第二卡合部142a、142b所构成的线段的中点与该树脂部件14的中心O重合。当然,第二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是4个,此时4个第二卡合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图2所示出的4个第一卡合部之间的位置关系类似,第二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是6个、8个等其他偶数。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树脂部件14具有3个第二卡合部142a、142b、142c,其中,这3个第二卡合部142a、142b、142c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即,三个第一卡合部141a、141b、141c与树脂部件的中心O的假想连接线OA、OB、OC中,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相等。在第一卡合部为三个的情况下,各相邻的两条假想连接线所成的角的角度分别为120度。当然,第二卡合部的数量也可以是5个、7个等其他奇数。
此外,在多个第二卡合部不相对于树脂部件14的中心对称时,同样能够将树脂部件14与连接部件15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41和第二卡合部142可以均为多个,并且第一卡合部141与第二卡合部142在周向上错开。例如,如图7所示,在第一卡合部为4个、第二卡合部为2个的情况下,第一卡合部141a~141d与第二卡合部142a、142b在周向上错开(即,在沿轴向观察时不重叠)。又如,如图8所示,在第一卡合部为4个、第二卡合部为3个的情况下,第一卡合部141a~141d与第二卡合部142a~142c在周向上错开。由此,各第一卡合部与各第二卡合部分布在树脂部件的周向上的不同位置,能够保证树脂部件的强度。
图9是具有第二卡合部142的树脂部件14的立体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卡合部142可以是沿轴向延伸至第二开口15a中的勾部,该勾部可以设置在树脂部件14的任何位置,只要能够与连接部件15上的第二被卡合部151进行卡合即可。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勾部可从树脂部件14的径向外缘沿轴向延伸,且如图6所示,延伸至第二开口15a中。这样,能够使该勾部在径向上与连接部件15接近,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卡合。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9所示,该勾部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1421,第二被卡合部151可以是与突出部1421在径向上对置的位于连接部件15上的贯通孔。由此,突出部1421与贯通孔151相卡合。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被卡合部151还可以是与突出部1421在径向上对置的位于连接部件15上的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该凹部的结构与图5中的凹部531的结构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由此,突出部1421与该凹部相卡合。
通过本实施例的马达10,能够对马达中的机壳13和树脂部件14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一种马达100。图10是马达100的构成示意图。
如图10所示,马达100具有轴101,轴101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O-O为旋转中心;马达主体102,马达主体102位于轴101的径向外侧;机壳103,机壳103包围马达主体102的外周面,并沿轴向延伸,且至少在轴向一侧具有第一开口103a;以及树脂部件104,树脂部件10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开口103a内;其特征在于,树脂部件104具有延伸至第一开口103a中的第一卡合部1041,机壳103具有第一被卡合部1031,第一被卡合部1031卡合于第一卡合部104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树脂部件104为汇流条保持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041和第一被卡合部1031的具体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马达100还可以具有连接部件105,连接部件105从与机壳103相反的一侧覆盖汇流条保持架104,并可与其他部件相连接。连接部件105与汇流条保持架104相卡合的具体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马达100,能够对马达中的机壳103和树脂部件104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一种电气产品。该电气设备具有马达,该马达如实施例1或2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的电气产品,能够对该电气产品中的马达的机壳和树脂部件容易地进行组装及固定,因此降低了作业的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气产品可以是任何使用马达的电气产品,例如可以是使用马达的电动座椅。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实施例1或2的马达10也可以作为其他电气产品的马达使用,例如,作为车载马达、空调机的室内机、空调机的室外机、饮水机、洗衣机、扫除机、压缩机、送风机、搅拌机等家电设备中的马达使用,或者,作为各种信息设备、产业设备等中的马达使用。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然而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还包括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范围的所有改变、修改和等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