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马达将线圈的卷线拉绕至端子台且与端子销连接,抑制具有松弛的卷线从端子台浮起。在马达形成有端子台,端子销保持于端子台。在端子台的朝向马达轴线方向的第一面和朝向径向外侧的第二面形成有卷线配置槽。卷线配置槽的第一槽部在第一面向端子销的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延伸,从与第一槽部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第一槽部延伸至与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由于第一、第二线圈线末端以及公共线末端以收纳于卷线配置槽内的状态拉绕至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因此即使在具有松弛的状态下也能够抑制成为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的状态。
【专利说明】马达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所述马达包括保持端子销的端子台,且将卷线与端子销连接来对线圈进行供电。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有人提出了一种使连接有构成线圈的卷线的端子销保持于端子台、且使连接器嵌合于从端子台突出的端子销的结构的步进马达(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步进马达在卷绕有卷线的绕线架的凸缘部一体地形成有端子台(端子安装部件)。在端子台呈一列地安装有五根端子销。各端子销呈大致垂直地弯曲的形状,各端子销的一个端部从端子台向绕线架的径向外侧突出,而另一个端部向绕线架的轴线方向突出。从线圈引出的卷线的末端捆绕于端子销的向绕线架的轴线方向突出的端部(卷线捆绕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5431号公报
[0004]为了预防从线圈拉绕至端子销的卷线断线,优选在线圈与端子销之间以具有一定程度的松弛的方式拉绕卷线。但是,在沿端子台的表面拉绕卷线时,若使卷线具有松弛,则卷线会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如果成为这样的状态,则有可能发生浮起的卷线挂在其他部件上等现象而导致卷线断线或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是在将线圈的卷线拉绕至保持于端子台的端子销且与端子销连接的马达中,抑制被赋予松弛的卷线从端子台浮起。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的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卷绕卷线而形成的线圈,所述转子包括磁铁;端子销,所述端子销包括用于捆绕所述卷线的卷线捆绕部;以及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以使所述卷线捆绕部从第一面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端子销,在所述端子台形成有卷线配置槽,所述卷线配置槽用于配置从所述线圈向所述端子销拉绕的所述卷线,所述卷线配置槽包括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延伸的第一槽部,从与所述第一面的垂线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0007]如此,本实用新型在保持端子销的端子台的表面(第一面)形成有卷线配置槽。因此,能够将为了预防断线而赋予松弛的卷线收纳于卷线配置槽内来进行拉绕,且能够抑制成为卷线从端子台的表面(第一面)浮起的状态。并且,卷线配置槽包括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延伸至与端子销的卷线捆绕部的基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在从与槽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一面的垂线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卷线在卷线捆绕部的基部附近处浮起。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卷线捆绕部以向与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姿势从所述第一面突出,所述卷线的松弛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卷线配置槽内。如此,若使卷线捆绕部倾斜来形成松弛,则卷线在形成松弛时沿槽移动,且松弛部分被收纳于槽内。因此,能够抑制卷线从槽中探出而浮起。
[0009]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端子台包括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所述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朝向径向外侧,所述卷线配置槽包括在所述第二面延伸的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连接。如此一来,能够将从在转子的外周侧沿周向卷绕而成的线圈引出的卷线以被收纳在第二槽部内的状态沿第二面(径向面)拉绕,之后以被收纳在第一槽部内的状态沿第一面(轴向面)拉绕至卷线捆绕部的基部。
[0010]此时,优选所述第一槽部的槽深随着从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的连接部分朝向所述卷线捆绕部而减小。如此,通过将第一槽部的底面设为朝向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斜坡),能够向卷线捆绕部的基部顺利地引出第一槽部内的卷线。由此,能够减少卷线在端子销的基部处的浮起量。
[0011]在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开口部的槽宽比槽底部的槽宽大。如此,通过扩大槽的开口宽度,能够容易地将卷线收纳于第二槽部内。
[0012]并且,如此,在扩大槽的开口宽度时,例如优选所述第二槽部的槽侧面包括随着朝向所述槽开口部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弯曲的弯曲面。或者,优选所述第二槽部的槽侧面包括随着朝向所述槽开口部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只要是这种槽形状,则能够容易地将卷线收纳于第二槽部内。
[0013]优选多个所述卷线捆绕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所述卷线配置槽是收纳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卷线捆绕部连接的两根所述卷线的共用槽,成为所述共用槽的所述卷线配置槽的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之间延伸。如此一来,能够使卷线配置槽的数量比端子销的个数少。
[0014]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定子包括绕线架部件,所述绕线架部件包括用于卷绕所述卷线的筒状部以及向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端子台。如此一来,能够在定子的外周部分配置端子台。因此,容易连接端子销与从线圈引出的卷线末端。并且,容易连接端子销与连接器。
[0015]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端子台包括: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所述第一面;以及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三面,在所述第三面形成有配置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配置槽,所述端子销配置槽的槽底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如此一来,能够在端子销配置槽内调整端子销的倾斜角度。
[0016]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所述第一槽部的槽底面成为从所述第二槽部侧朝向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如此一来,由于第一槽部的槽底面成为斜坡,因此能够沿该倾斜(斜坡)向朝向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方向引出卷线和公共线。
[0017]并且,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在马达中向端子销连接卷线的方法,所述马达包括:定子,所述定子包括卷绕卷线而形成的线圈;转子,所述转子包括磁铁;端子销,所述端子销包括用于捆绕所述卷线的卷线捆绕部;以及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以使所述卷线捆绕部从第一面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端子销,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进行如下步骤:第一步骤,预先使包括在所述第一面延伸的第一槽部的卷线配置槽的所述第一槽部延伸至如下位置,即从与所述第一面的垂线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将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卷线引入到所述卷线配置槽内,并经由所述第一槽部拉绕至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第二步骤,将从所述第一槽部引出的所述卷线捆绕于所述卷线捆绕部;第三步骤,使所述卷线捆绕部向与朝向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以及第四步骤,对所述卷线捆绕部进行锡焊。
[0018]如此,本实用新型将卷线收纳在形成于端子台的表面的卷线配置槽内,且拉绕至端子销。因此,能够将为了预防断线而赋予松弛的卷线收纳在卷线配置槽内,从而能够抑制成为卷线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的状态。并且,通过使卷线捆绕部向与朝向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延伸的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能够容易地形成卷线的松弛。并且,能够使卷线在形成松弛时沿槽移动,从而能够抑制卷线从槽中探出而浮起。并且,由于经由延伸至与端子销的卷线捆绕部的基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从与槽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一面的垂线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的第一槽部而拉绕卷线,因此即使在卷线捆绕部的基部附近,也能够抑制卷线浮起。
[0019]实用新型效果
[0020]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将为了预防断线而赋予松弛的卷线收纳在形成于端子台的表面的卷线配置槽内,从而能够抑制成为卷线从端子台的表面浮起的状态。并且,卷线配置槽包括延伸至与端子销的卷线捆绕部的基部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位置(从与槽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一面的垂线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与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的第一槽部。因此,即使在卷线捆绕部的基部附近,也能够抑制卷线浮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a)、图1(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外观图。
[0022]图2是图1的马达的分解图。
[0023]图3(a)?图3(c)是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观察端子部以及第一绕线架的说明图。
[0024]图4 (a)?图4(c)是从Y轴方向的一侧Y1观察端子部以及第一绕线架的说明图。
[0025]图5(a)、图5(b)是示出将端子销安装于端子台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0026]图6(a)?图6(c)是端子台的说明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 马达;
[0029]la马达主体部;
[0030]lb端子部;
[0031]2马达壳体;
[0032]3 定子;
[0033]5 转子;
[0034]7减速齿轮系;
[0035]8端子销;
[0036]8a-8e 端子销;
[0037]9 外罩;
[0038]22 底部;
[0039]31第一绕线架;
[0040]32第二绕线架;
[0041]35端子台;
[0042]36第一线圈线;
[0043]36a、36b 卷线末端;
[0044]37第二线圈线;
[0045]37a、37b 卷线末端;
[0046]38公共线末端;
[0047]41外定子铁芯;
[0048]42内定子铁芯;
[0049]43外定子铁芯;
[0050]44内定子铁芯;
[0051]50输出轴;
[0052]51旋转轴;
[0053]61 端板;
[0054]65 底板;
[0055]69 轴承;
[0056]71 第一齿轮;
[0057]72 第二齿轮;
[0058]73第三齿轮;
[0059]74第四齿轮;
[0060]81 第一部分;
[0061]82 第二部分;
[0062]83第三部分;
[0063]84卷线捆绕部;
[0064]86弯曲部分;
[0065]87弯曲部分;
[0066]90连接器插入部;
[0067]91 框部;
[0068]92连接器外壳;
[0069]93背板部;
[0070]98 突起;
[0071]99 钩部;
[0072]310 圆筒部;
[0073]311 凸缘部;
[0074]312 凸缘部;
[0075]312a 突起;
[0076]320 圆筒部;
[0077]321 凸缘部;
[0078]322 凸缘部;
[0079]352端子销配置槽;
[0080]352a 槽底面;
[0081 ]353 第一面;
[0082]354 第二面;
[0083]355 第三面;
[0084]355a 突出部;
[0085]355b 台阶部;
[0086]356卷线配置槽;
[0087]356a_356c 卷线配置槽;
[0088]357 第一槽部;
[0089]357a 槽底面;
[0090]358 第二槽部;
[0091]358a 槽底面;
[0092]358b、358c 槽侧面;
[0093]358d槽宽扩大部;
[0094]359 第四面;
[0095]510 齿轮;
[0096]611 轴孔;
[0097]615 贯通孔;
[0098]616 圆筒部;
[0099]617 孔;
[0100]618 突部;
[0101]619 孔;
[0102]650 贯通孔;
[0103]657支承板部;
[0104]911-914 壁部分;
[0105]912a 圆弧部;
[0106]L旋转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0107]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且将马达轴线方向设为Z轴方向。并且,将X轴方向的一侧设为XI侧,将X轴方向的另一侧设为X2侧,将Y轴方向的一侧设为Y1侧,将Y轴方向的另一侧设为Y2侧,将Z轴方向的一侧设为Z1侧,将Z轴方向的另一侧设为Z2侧来进行说明。马达的输出轴所突出的一侧是Z2侦t
[0108]图1 (a)、图1 (b)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的外观图,图1 (a)是从输出轴所突出的输出侧(Z2侧)观察马达的立体图,图1(b)是从与输出轴所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Z1侧)观察马达的立体图。并且,图2是马达的分解图。本方式的马达1是使用步进马达的齿轮马达,所述马达1包括呈大致圆筒状的外形的马达主体部la和配置于马达主体部la的侧面的端子部lb。
[0109](马达主体部)
[0110]马达主体部la包括如下部件等:由金属制成的有底圆筒状的马达壳体2 ;封闭马达壳体2的开口端的端板61 ;配置在马达壳体2的内侧的圆筒状的定子3 ;配置在定子3的内侧的转子5 ;相对于端板61配置在Z轴方向的一侧Z1 (马达壳体2的一侧)的底板65 ;配置在底板65与端板61之间的减速齿轮系7 ;以及从端板61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 (与马达壳体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输出轴50。
[0111]定子3包括:卷绕有作为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卷线的第一线圈线36的第一绕线架31 ;以及卷绕有作为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卷线的第二线圈线37的第二绕线架32。第一绕线架31与第二绕线架32以在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重叠的方式排列。第一绕线架31配置在输出轴50所突出的一侧(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第二绕线架32配置在输出相反侧(Z轴方向的一侧Z1)。第一绕线架31是树脂成型品,且包括卷绕有第一线圈线36的圆筒部310以及设置于圆筒部310的两端部的一对凸缘部311、312。第二绕线架32也是与第一绕线架31大致相同的树脂成型品,且包括卷绕有第二线圈线37的圆筒部320以及设置于圆筒部320的两端部的一对凸缘部321、322。另外,在图2中,用单点划线图示出将第一线圈线36卷绕于圆筒部310来形成线圈时的轮廓线和将第二线圈线37卷绕于圆筒部320来形成线圈时的轮廓线。在图2中,图示了圆筒部310、320,但是实际上由于卷绕有第一线圈线36、第二线圈线37,因此圆筒部310、320呈从外侧看不到的状态。
[0112]定子3包括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1以及A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2。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1以与第一绕线架31的输出轴50侧的凸缘部311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A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2以与第一绕线架31的输出相反侧的凸缘部312重叠的方式配置。虽然省略一部分图示,但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1以及A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2包括凸缘状的圆环部和从该圆环部的内周缘向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弯曲的多个极齿(未图示)。外定子铁芯41的极齿和内定子铁芯42的极齿沿第一绕线架31的圆筒部310的内周面在周向交替配置。
[0113]并且,定子3包括B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3以及B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4。B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3以与第二绕线架32的输出相反侧的凸缘部321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B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4以与第二绕线架32的输出轴50侧的凸缘部322重叠的方式配置。B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3以及B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4与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1以及A相用的内定子铁芯42相同,包括凸缘状的圆环部以及从圆环部的内周缘向马达轴线方向弯曲的多个极齿(未图示)。外定子铁芯43的极齿和内定子铁芯44的极齿沿第二绕线架32的圆筒部320的内周面在周向交替配置。
[0114]在定子3的内周侧配置有转子5。转子5包括:沿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轴51 ;以及固接于旋转轴51的外周面的转子磁铁(未图示)。旋转轴51被支承为能够以沿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L为中心旋转的状态。旋转轴51的输出轴50侧的端部被设置于端板61的轴承69保持为能够旋转。并且,旋转轴51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被设置于马达壳体2的底部22中央的轴承部(未图示)保持为能够旋转。在旋转轴51的输出轴50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齿轮510。转子磁铁的外周面与在定子3的内周面沿周向排列的极齿对置。在转子磁铁的外周面沿周向交替排列有S极和N极。
[0115]定子3的输出轴50侧的端面由上述的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1的圆环部构成,圆环状的底板65在Z轴方向与该端面重叠地配置。在底板65的中央形成有使旋转轴51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贯通孔650。并且,在底板65的外周缘设置有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两个支承板部657。两个支承板部657在周向上配置在对称的位置。通过各支承板部657的末端部分嵌合在形成于端板61的孔617内,底板65与端板61连接。
[0116]在端板61的与底板65的贯通孔650对置的位置构成有保持旋转轴51的端部的轴承69。在轴承69的周围形成有共计四个轴孔611、612、613以及614。并且,在端板61的偏离中央的位置形成有圆形的贯通孔615,输出轴50的输出侧端部从贯通孔615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输出轴50被沿贯通孔615的边缘形成的圆筒部616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端板61的外周缘设置有向外周侧延伸的两个突部618。该两个突部618成为将马达安装于设备的安装部。
[0117]在底板65与端板61之间配置有构成减速齿轮系7的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以及第四齿轮74。在底板65的与端板61的轴孔611、612、613以及614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轴孔。通过这些四组轴孔保持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第三齿轮73以及第四齿轮74的支承轴。第一齿轮71与形成于转子5的旋转轴51的齿轮510啮合。
[0118](端子部)
[0119]如上所述,在马达主体部la的侧面设置有端子部lb。如图2所示,端子部lb包括端子销8、保持端子销8的端子台35以及覆盖端子台35的外罩9。端子台35是在第一绕线架31的凸缘部311的外周缘中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部位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厚壁部分。外罩9由树脂制成,且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覆盖端子台35以及端子销8。如图1(b)所示,在马达主体部la的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由外罩9构成向Z轴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连接器插入部90。在连接器插入部90露出有五根端子销8的端部(后述的第二部分82)。
[0120]图3 (a)?图3(c)是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观察端子部lb以及第一绕线架31的说明图,图3(a)是利用外罩9覆盖端子台3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b)是从端子台35拆下外罩9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 (c)是在将端子销8安装于端子台35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并且,图4(a)?图4(c)是从Y轴方向的一侧Y1观察端子部lb以及第一绕线架31的说明图,图4(a)是利用外罩9覆盖端子台3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b)是从端子台35拆下外罩9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c)是在将端子销8安装于端子台35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
[0121](外罩)
[0122]如图2所示,在马达壳体2形成有沿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剖切用于配置端子台35的部分而成的切口 229,外罩9以封闭切口 229的方式安装于马达壳体2。S卩,在外罩9的周向的两侧形成有钩部99,通过将钩部99插入到切口 229的内侧并与马达壳体2卡合,外罩9安装于马达壳体2。并且,外罩9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2被端板61的外周部分覆盖。在端板61形成有两个孔619,在外罩9形成有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突起98。通过在使钩部99与马达壳体2卡合时将突起98嵌入到孔619内,外罩9固定于马达主体部la的规定位置。
[0123]如图2至图4(c)所示,外罩9包括:矩形的框部91,所述框部91覆盖配置有端子台35的马达壳体2的切口 229 (参照图2)的外缘;连接器外壳92,所述连接器外壳92从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覆盖框部91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的部分;以及背板部93,所述背板部93从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覆盖框部91的比连接器外壳92靠Z轴方向的一侧Z1的部分。连接器外壳92位于比背板部93靠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位置,连接器外壳92的Z轴方向的一侧Z1呈开放状态。即,连接器外壳92构成向Z轴方向的一侧Z1开口的连接器插入部90。
[0124]在构成框部91的四个壁部分911、912、913以及914中,在位于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的壁部分911形成有成为与上述的端板61嵌合的嵌合部的突起98。并且,在位于周向(X轴方向)的两侧的壁部分913、914形成有与马达壳体2卡合的钩部99。而且,在位于Z轴方向的一侧Z1的壁部分912形成有与马达壳体2的外周面抵接的圆弧部912a。
[0125](端子销)
[0126]如图3(a)?图3(c)以及图4(a)?图4(c)所示,在端子台35保持有共计五根端子销8(端子销8a、8b、8c、8d以及8e)。五根端子销8都是使一个金属销弯曲而成的结构,该五根端子销8包括: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81 ;从第一部分81的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端部弯曲且向Z轴方向的一侧Z1延伸的第二部分82 ;以及从第一部分81的径向内侧(Y轴方向的一侧Y1)的端部弯曲且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倾斜地延伸的第三部分83。五根端子销8各自的第三部分83的末端部分从端子台35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倾斜地突出,该突出部分成为卷线捆绕部84。并且,如上所述,第二部分82向连接器插入部90的内侧露出。在第二部分82通过插入于连接器插入部90内的连接器(未图示)连接供电用的配线等。
[0127]分别在五个端子销8中,在第一部分81与第二部分82之间形成有90度弯曲的弯曲部分86。并且,在第一部分81与第三部分83之间形成有以90度以下的角度弯曲的弯曲部分87。并且,位于X轴方向的一侧XI的一端的端子销8e为公共用,该端子销8e的第一部分81比其他端子销8a、8b、8c以及8d的第一部分81短。因此,五根端子销8中的四根端子销8的弯曲部分87在X轴方向排列成一列,而端子销8e的弯曲部分87位于比其他端子销8a、8b、8c以及8d的弯曲部分87靠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位置。
[0128]五根端子销8分别呈第一部分81沿Y轴方向贯通端子台35的状态。为了使五根端子销8以这样的状态保持于端子台35而采用如下方法:在对第一绕线架31进行树脂成型时,在端子台35形成用于插入端子销8的保持孔,将未弯曲的五根端子销8插入到该保持孔内,之后对五根端子销8进行弯曲加工。或者也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在对第一绕线架31进行树脂成型时,在模具内配置端子销8来一体成型。
[0129](端子台)
[0130]图5(a)、图5(b)是示出将端子销8安装于端子台35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 (a)是从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观察保持端子销8的端子台35的立体图,图5(b)是从与图5(a)的情况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的一侧XI)观察保持端子销8的端子台35的立体图。图5(a)示出与端子销8连接的第一线圈线36的末端、第二线圈线37的末端以及与公共用的端子销8e连接的配线。并且,图6(a)?图6(c)是端子台35的说明图,图6 (a)是端子台35的立体图,图6(b)是端子台35的俯视图,图6(c)是端子台35的形成有卷线配置槽的部位的剖视图(图6(b)的A-A剖视图)。在图6(c)中,用实线图示A-A剖视线的位置的截面形状,用虚线表示端子台35的形成有卷线配置槽的端子台35的第一面以及第二面的位置。并且,用单点划线表示在X轴方向与卷线配置槽相邻的端子销配置槽的截面形状。另外,图6(c)是形成有三个卷线配置槽中的一个卷线配置槽的部位的截面形状,但形成有其他两个卷线配置槽的部位的截面形状也相同。如上所述,端子台35是在第一绕线架31的凸缘部311的外周缘中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突出的厚壁部分,且端子台35呈Y轴方向的尺寸比X轴方向的尺寸短的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
[0131]如图5(a)?图6(c)所示,端子台35包括:朝向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的作为轴向面的第一面353 ;以转子5的旋转中心线L为基准朝向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作为径向面的第二面354;以及以旋转中心线L为基准朝向径向内侧(Y轴方向的一侧Y1)的作为径向面的第三面355。另外,在本方式中,第一绕线架31与转子5同轴地配置,如图5(b)所示,转子5的旋转中心线L与第一绕线架31的圆筒部310的中心轴线大致一致。
[0132]在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三面355中,在与第一绕线架31的凸缘部311的表面连接的Z轴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Y轴方向的一侧Y1)突出的突出部355a。并且,在第三面355形成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五个端子销配置槽352。端子销配置槽352在包括突出部355a在内的第三面355的Z轴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延伸。第三面355的X轴方向的一侧XI的端部形成有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凹陷的台阶部355b。五个端子销配置槽352中的一个端子销配置槽352形成于台阶部355b。在形成于台阶部355b的端子销配置槽352配置有五根端子销8中的第一部分81较短的公共用端子销8e。
[0133]在端子销配置槽352的Z轴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配置有弯曲部分87,所述弯曲部分87位于第三部分83与以沿Y轴方向贯通端子台35的方式安装的第一部分81之间(参照图3(c))。端子销8呈将从弯曲部分87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弯曲且延伸的第三部分83的一半左右的长度收纳于端子销配置槽352内的状态。第三部分83的末端侧的部分从第一面353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倾斜地突出。该突出部分是卷线捆绕部84。端子销配置槽352是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凹陷的槽,端子销配置槽352的槽底面352a成为随着从Z轴方向的一侧Z1朝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而朝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 (径向外侧)的倾斜面。第三部分83以能够在Y轴方向上移动的状态配置在端子销配置槽352内,通过调整弯曲部分87的弯曲角度,能够调整第三部分83的倾斜度。在调整第三部分83的倾斜度时,卷线捆绕部84在Y轴方向上移动。即,通过调整弯曲部分87的弯曲角度,端子销8以能够使卷线捆绕部84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移动的状态保持于端子台35。
[0134](卷线配置槽)
[0135]如图3(c)、图4(c)所示,在端子台35中的端子销8a与端子销8b之间、端子销8c与端子销8d之间以及端子销8d与端子销8e之间这三个部位形成有卷线配置槽356。如图5 (a)?图6(c)所示,这些三个卷线配置槽356(356a、356b以及356c)遍及端子台35的第一面353以及第二面354而连续延伸。卷线配置槽356a、356b以及356c分别包括:在朝向马达轴线方向的作为轴向面的第一面353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57 ;以及在以转子5的旋转中心线L为基准朝向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作为径向面的第二面354沿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第二槽部358。第一槽部357与第二槽部358的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的端部连接,且该第一槽部357从该连接部分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向Y轴方向的一侧Y1延伸。
[0136]上述的端子销配置槽352在第一面353中呈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凹陷的切口形状开口,如图6 (c)所示,第一槽部357延伸至比该切口开口部中的槽底面352a的位置靠Y轴方向的一侧Y1的位置。端子销8通过后述追加的弯曲加工而呈第三部分83向沿槽底面352a的方向倾斜的姿势,卷线捆绕部84从槽底面352a的附近突出。如图5(b)所示,从与第一面353的垂线方向(Z轴方向)以及第一槽部357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观察时,第一槽部357延伸至与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而且,卷线捆绕部84以向与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第一槽部357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的一侧Y1)相反的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倾斜的状态突出。
[0137]如图5(a)所示,在三个卷线配置槽356(356a、356b以及356c)中配置有五个卷线末端:作为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两根第一线圈线36的末端部分的卷线末端36a、36b ;作为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两根第二线圈线37的末端部分的卷线末端37a、37b ;以及与公共端子(端子销8e)连接的公共线末端38。公共线末端38是与A相用和B相用的所有线圈线连接的共用末端。更详细地说,形成在端子销8a与端子销8b之间的卷线配置槽356a是配置四个卷线末端中的两个卷线末端(例如卷线末端36a、37a)的共用槽。并且,形成在端子销8c与端子销8d之间的卷线配置槽356b成为配置剩下两个卷线末端(例如卷线末端36b、37b)的共用槽。而且,形成在端子销8d与端子销8e之间的卷线配置槽356c成为配置公共线末端38的槽。另外,卷线等的配置不限于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进行适当变更。
[0138]如此,在本方式中,三个卷线配置槽中的两个卷线配置槽356a、356b成为收纳与相邻地突出的两个卷线捆绕部84连接的多个卷线末端的共用槽。而且,成为该共用槽的卷线配置槽356a、356b的第一槽部357在相邻的两个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之间延伸。通过设置共用槽,能够使卷线配置槽356的个数比端子销8的个数少。
[0139]第一槽部357的槽深随着从第一槽部357与第二槽部358的连接部分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而变浅。而第二槽部358的槽深(从第二面354朝向Y轴方向的一侧Y1的深度)固定。第一槽部357的槽底面357a(参照图5(b)、图6(b)、图6(c))成为随着从第一槽部357与第二槽部358的连接部分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而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上升的倾斜面,该槽底面357a与第二槽部358的槽底面358a (参照图6 (b)、图6 (c))以呈钝角的方式连接。第二槽部358呈第二槽部358的开口部侧的槽宽比槽底面358a宽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在第二槽部358的槽侧面358b、358c(参照图5(b))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弯曲的弯曲面。另外,也可以将该弯曲的部分设为随着朝向Y轴方向的另一侧Y2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在本方式中,在卷线配置槽356a、356c中,槽侧面358b、358c均成为弯曲面。并且,在卷线配置槽356b中只有一个槽侧面358b成为弯曲面。
[0140]如图5(a)、图6(a)所示,端子台35包括作为又一个轴向面的第四面359,所述第四面359朝向与卷线捆绕部84所突出的第一面353相反的一侧(Z轴方向的一侧Z1)。第四面359与第一绕线架31的凸缘部311的朝向Z轴方向的一侧Z1的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二槽部358的Z轴方向的一侧Z1的端部向第四面359开口,该部分成为槽宽随着朝向第四面359侧(Z轴方向的一侧Z1)而增大的槽宽扩大部358d。
[0141]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被向端子台35的Z轴方向的一侧Z1引出,且被收纳在第二槽部358内并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拉绕。而且,在第二槽部358与第一槽部357的连接部分被向Y轴方向的一侧Y1转换方向,且被收纳在第一槽部357内并向Y轴方向的一侧Y1拉绕。由此,以被收纳在第一槽部357内的状态拉绕至在X轴方向上与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部分相邻的位置,之后捆绕于从第一面353突出的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
[0142](向端子销8连接卷线末端的方法)
[0143]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捆绕于从端子台35突出的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之后,对该部分进行锡焊,从而将这些末端固定于端子销8。在本方式中,为了设为使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具有为预防断线所需的规定的松弛的状态,且设为不从端子台35的表面浮起的状态,按照以下⑴至⑷的顺序进行连接作业。在此,作为开始连接作业之前的状态,设为使从第一面353突出的端子销8的卷线捆绕部84的朝向比沿端子销配置槽352的槽底面352a的方向向Y轴方向的一侧Y1倾斜的状态。例如,使端子销8在弯曲部分87处以90度的角度弯曲,从而使包括卷线捆绕部84在内的第三部分83的延伸方向与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一致。
[0144](1)首先,在第一步骤中,一边将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分别收纳在形成于端子台35的第二面354的第二槽部358内,一边沿Z轴方向拉绕,之后一边收纳在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槽部357内,一边拉绕至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
[0145](2)接着,在第二步骤中,从第一槽部357向相邻的卷线捆绕部84侧分别引出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而且,从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向末端侧呈螺旋状卷绕,成为捆绕成规定长度以上的范围的状态。
[0146](3)接着,在第三步骤中,对五根端子销8分别进行使第三部分83向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倾斜的追加的弯曲加工。由此,五个卷线捆绕部84分别一边沿第一槽部357向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倾斜,一边移动,且在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分别形成相应于第三部分83的倾斜角度的松弛。卷线配置槽356呈能够收纳此松弛的部分的槽形状。
[0147](4)之后,通过对五个卷线捆绕部84分别进行锡焊直至其基部,将卷线末端36a、36b、37a、37b以及公共线末端38分别固定于端子销8。锡焊通过将捆绕有卷线等的卷线捆绕部84浸溃到倒入于液槽内的焊锡液中的方法进行。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
[0148](本方式的主要效果)
[0149]如以上说明,本方式的马达1在保持端子销8的端子台35形成有卷线配置槽356 (356a、356b、356c)。因此,通过将为了预防断线赋予松弛的第一线圈线36的末端部分、第二线圈线37的末端部分以及公共线末端38收纳在卷线配置槽356a、356b、356c中的任一者中,能够抑制呈这些卷线和公共线从端子台35的表面浮起的状态。特别是本方式的卷线配置槽356 (356a、356b、356c)包括在端子销8的卷线捆绕部84所突出的面(第一面353)延伸的第一槽部357,从与第一槽部357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以及第一面353的垂线方向(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观察时,该第一槽部357延伸至与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位置。通过使第一槽部357延伸至这样的位置,能够抑制卷线和公共线在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附近浮起,从而能够从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捆绕卷线和公共线的末端。由此,能够遍及足够的长度对端子销8的捆绕有卷线和公共线的末端的部分进行锡焊。
[0150]并且,在本方式中,端子销8的第三部分83被保持为能够在端子销配置槽352内调整第三部分83的倾斜角度的状态。而且,通过在将卷线和公共线的末端部分捆绕于卷线捆绕部84之后,调整第三部分83的倾斜角度,卷线捆绕部84成为向与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的第一槽部357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姿势。如此,通过使第三部分83倾斜,能够容易地形成卷线和公共线的松弛。并且,通过使第三部分83与第一槽部357平行地倾斜,卷线和公共线在形成松弛时沿第一槽部357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卷线和公共线从卷线配置槽356探出而浮起。
[0151]另外,在本方式中,端子台35包括:朝向马达轴线方向(Z轴方向的另一侧Z2)的第一面353 ;和以转子5的旋转中心线L为基准朝向径向外侧(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第二面354,第一槽部357在第一面353延伸,第二槽部358在第二面354沿Z轴方向延伸。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将相对于端子台35被向Z轴方向的一侧Z1引出的卷线和公共线以被收纳在第二槽部358内的状态沿第二面354拉绕,之后能够以被收纳在第一槽部357内的状态沿第一面353拉绕至端子销8的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
[0152]并且,在本方式中,第一槽部357的槽底面357a成为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斜坡)。因此,能够沿倾斜向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的方向引出卷线和公共线。由此,无需将卷线和公共线弯曲大角度就能够顺利引出。由此,能够减少卷线和公共线的浮起量。并且,由于第二槽部358的槽侧面358b、358c在槽开口部附近成为弯曲面且槽开口部的槽宽扩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卷线和公共线收纳在第二槽部358内。
[0153](其他实施方式)
[0154]在上述方式中,虽然端子销8的数量为五根,但也可以为其他根数。并且,端子销8的配置不限于上述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将卷线捆绕部84的突出位置向Y轴方向或X轴方向错开。并且,在上述方式中,追加的弯曲加工后的卷线捆绕部84呈倒向径向外侧的姿势,但是也可以使卷线捆绕部84的倾斜设成与此不同的角度。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捆绕卷线时(追加弯曲前)将卷线捆绕部84设为倒向径向内侧的姿势,通过追加的弯曲加工设成与Z轴方向平行的姿势。
[0155]在上述方式中,在端子台35设置有三个卷线配置槽356(356a、356b、356c),但卷线配置槽356的个数也可以为两个以下或四个以上。并且,第一槽部357沿Y轴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沿相对于Y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槽部358沿Z轴方向延伸,但也可以沿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0156]在上述方式中,卷线配置槽356(356a、356b、356c)的第一槽部357延伸至从第一面353突出的端子销8的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但第一槽部357也可以延伸至比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更靠Y轴方向的另一侧Y2的位置。
[0157]上述方式的卷线配置槽356(356a、356b、356c)包括在第一面353延伸的第一槽部357和在第二面354延伸的第二槽部358,但也可以不在第二面354形成槽,只在第一槽部357构成卷线配置槽356。
[0158]在上述方式中,第一槽部357的槽底面357a以槽深随着从第一槽部357与第二槽部358的连接部分朝向卷线捆绕部84的基部而变浅的方式倾斜,但也可以将第一槽部357的槽底面357a不设成斜坡,而是使第一槽部357的槽深固定。
[0159]在上述方式中,第一面353是相对于Z轴方向垂直的轴向面,但也可以是相对于轴向面倾斜的面。并且,第二面354是相对于Y轴方向垂直的径向面,但也可以是相对于径向面倾斜的面。
[0160]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步进马达,只要是包括插入连接器的端子部的马达,则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马达。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齿轮马达,也可以应用于省略减速齿轮系的结构的马达。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 定子以及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卷绕卷线而形成的线圈,所述转子包括磁铁; 端子销,所述端子销包括用于捆绕所述卷线的卷线捆绕部;以及 端子台,所述端子台以使所述卷线捆绕部从第一面突出的状态保持所述端子销, 在所述端子台形成有卷线配置槽,所述卷线配置槽用于配置从所述线圈向所述端子销拉绕的所述卷线, 所述卷线配置槽包括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第一面向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延伸, 在从与所述第一面的垂线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这两个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线捆绕部以向与所述第一槽部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姿势从所述第一面突出, 所述卷线的松弛部分被收纳在所述卷线配置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包括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所述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朝向径向外侧, 所述卷线配置槽包括在所述第二面延伸的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部的槽深随着从所述第一槽部与所述第二槽部的连接部分朝向所述卷线捆绕部而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的槽开口部的槽宽比槽底部的槽宽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的槽侧面包括随着朝向所述槽开口部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弯曲的弯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槽部的槽侧面包括随着朝向所述槽开口部而向槽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卷线捆绕部从所述第一面突出, 所述卷线配置槽包括共用槽,所述共用槽用于收纳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卷线捆绕部连接的两根所述卷线, 成为所述共用槽的所述卷线配置槽的所述第一槽部在所述相邻的两个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之间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包括绕线架部件,所述绕线架部件包括用于卷绕所述卷线的筒状部以及向所述筒状部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 在所述凸缘部的径向外侧的端部设置有所述端子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子台包括:朝向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线的方向的所述第一面;以及以所述旋转中心线为基准朝向径向内侧的第三面, 在所述第三面形成有配置所述端子销的端子销配置槽, 所述端子销配置槽的槽底面成为朝向径向外侧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部的槽底面成为从所述第二槽部侧向所述卷线捆绕部的基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文档编号】H02K5/22GK204103638SQ20142059335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伊藤敏朗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