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410412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变换模块、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模块和主控制模块,由主控制模块在供电零点处先打开继电器控制模块,由于此时继电器控制模块中继电器两端没有高压,所以继电器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在检测到供电零点做延时处理,打开可控硅控制模块使马达启动;如果需要马达停止工作,主控制模块先可控硅控制模块停止工作,从而切断了马达的火线回路,再停止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工作,此时继电器两端的强电已被切断,所以在断开的瞬间也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可控硅控制模块同时控制马达开启工作,不会产生误触发。
【专利说明】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交流马达是用于实现机械能和交流电能相互转换的机械,目前市场上交流马达应用非常广泛,在一些搅拌类电器(比如食物料理机),以及一些电动工具上均有使用。
[0003]交流马达的控制方式包括:1、由单路可控硅控制马达的供电回路,调节、控制供给马达的电压;2、由单路继电器控制马达的供电回路,切断和供给马达电流。
[0004]但上述的马达控制技术存在一些缺点:第一种为单路可控硅控制,易受到电网干扰影响造成误触发,使马达在非正常状态下误动作,造成对人的伤害;第二种为单路继电器控制,在大功率马达的控制过程中,在电器启动和关闭瞬间,容易造成“打火”现象,严重的可能引起火灾,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生安全。
[0005]交流马达的控制要点主要在于消除在强电控制过程中,由于马达感性负载在打开和关闭的过程中出现的尖峰脉冲使控制器件,比如继电器、可控硅出现打火、误导通的现象,如果排除了这些干扰因素,就能很好的控制好交流马达,也就更能得心应手的使用交流马达。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能够避免马达在启动和关闭过程中出现打火和误触发的现象。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包括:
[0009]用于进行过热过流保护的过热过流保护开关;
[0010]用于检测过零信号的过零信号检测模块;
[0011]用于控制马达的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模块;
[0012]用于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可控硅控制模块;
[0013]用于检测有过零信号时开启继电器控制模块,并延时开启可控硅控制模块使马达工作,及需停止马达工作时,关断可控硅控制模块并延时关断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主控制模块;
[0014]所述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1端,所述马达的负极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1端;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2端连接主控制模块第1端;所述主控制模块的第2端通过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2端,所述主控制模块的第3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3端。
[0015]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0016]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电的电源变换模块;
[0017]用于检测工作设备的安装状态的检测开关;
[0018]用于当检测开关断开时屏蔽过零信号使马达停止工作的过零信号控制模块;
[0019]所述电源变换模块通过所述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1端,所述检测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变换模块,检测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4端、还通过过零信号控制模块连接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2端和主控制模块的第1端。
[0020]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电源变换模块包括:
[0021〕 用于对市电进行滤波处理的电源滤波单元;
[0022]用于将电源滤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2价、—177和+57分别给继电器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模块和主控制模块供电的%降压单元;
[0023]所述电源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马达的正极和%降压单元的输入端,%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模块和主控制模块。
[0024]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包括可控硅、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可控硅的第1端连接%降压单元的+177电压输出端,可控硅的第2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2端、还依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177电压输出端,可控硅的第3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降压单元的+5^电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2端。
[0025]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检测开关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3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降压单元的-2价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马达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可控硅控制模块。
[0026]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降压单元的+177电压输出端,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1端、也通过第九电阻接地、还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0027]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开关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也通过第四电容接地、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1端、还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降压单元的+57电压输出端。
[0028]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所述主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五电容和第十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1/他1/12?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控制芯片的?八2“吧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的943/1^10/他3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的?八7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降压单元的+57电压输出端和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29]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还包括:用户操作显示模块;所述用户操作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三按键、第四按键、第一[即、第二 [即、第三[即、第四[即、数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十三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八4端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和第一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八勵端、还通过第二十一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3端,所述控制芯片的?85端依次通过第十四电阻和第二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
端、还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1端和第一 1^0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84端依次通过第十五电阻和第三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八0/八勵端、还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9端,所述控制芯片的?83端依次通过第十六电阻和第四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八勵端、还通过第二十二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8端,所述控制芯片的?80端通过第十九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4端和第二 [£0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81端通过第十八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6端和第三[£0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82端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7端和第四[£0的正极,所述第一 [£0的负极、第二 [£0的负极、第三[£0的负极和第四[£0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的?八7端,所述数码管的第5端连接控制芯片的?八6义0801端,所述数码管的第10端连接控制芯片的947/03(:2端。
[0030]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中,电源滤波单元包括压敏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降压单元包括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火线,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火线、压敏电阻的一端和马达的正极、还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并联在第七电容的两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八电容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还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九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为%降压单元的-2价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十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为%降压单元的+57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 电容的另一端为%降压单兀的+177电压输出端。
[003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当需要启动马达时,先由过零信号检测模块检测供电零点,由主控制模块在供电零点处先打开继电器控制模块,由于此时继电器控制模块中继电器两端没有高压,所以继电器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在检测到供电零点时做延时处理,打开可控硅控制模块使马达启动;如果需要马达停止工作,主控制模块先控制可控硅控制模块停止工作,先切断马达的火线回路,再停止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工作,此时继电器两端的强电已被切断,所以继电器在断开的瞬间也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和可控硅控制模块同时控制马达开启工作,不会产生误触发,安全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00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交流马达电器的控制过程中,往往要求马达以不同的功率和转速工作,所以要求马达既要做到控制继电器不能出现打火现象,又要做到能用弱电控制强电器件调节马达的功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通过同时用继电器和可控硅控制交流马达,从而可以避免继电器出现的打火现象,又能做到调节功率和转速的目的。
[003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包括:电源变换模块10、过热过流保护开关31、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继电器控制模块30、可控硅控制模块40和主控制模块50,所述电源变换模块10通过过热过流保护开关51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的第1端,所述马达的负极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第1端;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的第2端连接主控制模块50第1端;所述主控制模块50的第2端通过可控硅控制模块40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第2端,所述主控制模块50的第3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第3端。
[0037]其中,所述电源变换模块10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上述各个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电压。所述过热过流保护开关31用于进行过热过流保护,当过流过热时开关动作关断马达火线的供电通路。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用于检测过零信号,即检测供电零点给主控制器。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30用于控制马达的工作状态,当继电器控制模块30中的继电器吸合时马达转动,断开时马达停止转动。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40用于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工作状态。
[0038]所述主控制模块50用于检测有过零信号时开启继电器控制模块30,并延时开启可控硅控制模块40使马达工作,及需停止马达工作时,关断可控硅控制模块40并延时关断继电器控制模块30。即主控制模块50在供电零点处先打开继电器控制模块30,由于此时可控硅控制模块40,继电器控制模块30中继电器两端没有高压,所以继电器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在检测到供电零点做延时处理,打开可控硅控制模块40使马达启动;如果需要马达停止工作,主控制模块50先可控硅控制模块40停止工作,先切断马达的火线回路,再停止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工作,此时继电器即11两端的强电已被切断,所以在断开的瞬间也不存在打火的现象,并且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30和可控硅控制模块40同时控制马达开启工作,不会产生误触发,安全性高。
[0039]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开关52和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所述检测开关32的一端连接电源变换模块10,由电源变换模块10给检测开关32供电。所述检测开关52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第4端、还通过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连接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的第2端和主控制模块50的第1端。
[0040]所述检测开关32用于检测工作设备的安装状态,如工作设备为食物料理机时,检查容器是否安装在底座上,当容器安装好时检测开关32闭合,当容器没有安装时检测开关52断开。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用于当检测开关52断开时屏蔽过零信号使马达停止工作,即当容器没有安装时,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屏蔽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检测的过零信号,使主控制模块50控制可控硅控制模块40不工作,最终使马达不工作。
[004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模块10包括:电源滤波单元101和%降压单元102,所述电源滤波单元101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滤波单元101的输出端连接马达的正极和%降压单元102的输入端,%降压单元102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可控硅控制模块40和主控制模块50。
[0042]其中,所述电源滤波单元101用于对市电进行滤波处理,%降压单元102用于将电源滤波单元101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2价、—177和+57分别给继电器控制模块30、可控硅控制模块40和主控制模块50供电。
[0043]请一并参阅图2,具体实施时,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40包括可控硅I1、第一三极管01、第二三极管02、第一电容01、第一电阻81、第二电阻以和第三电阻…。所述可控硅丁1的第1端连接%降压单元102的+177电压输出端,可控硅II的第2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第2端、还依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町连接所述%降压单元102的—17乂电压输出端,可控硅II的第3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以连接第二三极管0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降压单元102的+57电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0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02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尺3连接主控制模块50的第2端。
[0044]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册三极管,第二三极管02为册X三极管,当主控制模块50的第2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02均导通,该导通信号加至可控硅II的第3端使可控硅II导通,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30工作;当主控制模块50的第2端输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02均截止,可控硅II的第3端没有信号,使可控硅II不工作,从而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30不工作。
[0045]当然其它实施例中,可控硅控制模块40中的刚?三极管也可以采用? 103管或者册X三极管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或者其它开关器件代替;相应的册^三极管也可以做类似的变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46]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的继电器控制模块30包括继电器即11、第一二极管01、第三三极管03、第四三极管04、第四电阻财、第五电阻阳和第二电容02;所述第四三极管04的发射极连接检测开关32的一端,第四三极管04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阳连接主控制模块50的第3端和第二电容0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0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04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财连接第三三极管03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03的发射极连接%降压单元102的-2价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三极管03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01的正极和继电器即11的线圈XI的一端,第一二极管01的负极和继电器即11的线圈1(1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继电器即11的常开触点X的一端连接马达的负极,所述继电器即11的常开触点1(的另一端连接可控硅控制模块40。
[0047]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03为贈^三极管,第四三极管04为?册三极管,当检测开关32断开时第四三极管04截止、第三三极管03也截止,当检测开关32闭合时(如容器安装时)第四三极管04的发射极为高电平、基极为低电平使第四三极管04导通,此时第三三极管03也导通给继电器即11供电,如果可控硅II也导通,将使继电器即11的常开触点吸合,从而使马达工作。
[0048]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继电器控制模块30中的?册三极管也可以采用? 103管或者册X三极管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或者其它开关器件代替;相应的见^三极管也可以做类似的变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49]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包括第五三极管阴、第二二极管02、第三二极管03、第三电容03、第六电阻册、第七电阻87、第八电阻狀和第九电阻尺9。所述第二二极管02的负极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热过流保护开关51连接的一端,第二二极管02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六电阻册和第七电阻87连接第三二极管03的正极和第五三极管05的基极,所述第三二极管03的负极和第五三极管呖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降压单元102的+177电压输出端,第五三极管05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狀连接主控制模块50的第1端、也通过第九电阻四接地、还通过第三电容03接地。
[0050]其中,所述第五三极管阴为?册三极管,当检测到供电过零时,所述第五三极管05导通,向主控制模块50反馈过零信号。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中的?册三极管也可以采用? 103管或者册X三极管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或者其它开关器件代替;相应的册X三极管也可以做类似的变换,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51]进一步的,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模块60包括第六三极管06、第十电阻[0、第十一电阻尺11、第四二极管04、第五二极管02和第四电容04。所述第五二极管02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开关32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02的负极通过第十一电阻則1接地、也通过第四电容04接地、还通过第十电阻[0连接第六三极管06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06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04的负极,第六三极管06的集电极连接主控制模块50的第1端、还通过第八电阻尺8连接第五三极管呖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04的正极连接%降压单元102的+57电压输出端。
[0052]所述第六三极管06为?册三极管,当检测开关52断开时,所述第六三极管06的基极为低电平,使第六三极管06导通,此时能屏蔽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检测的过零信号,当检测开关32闭合时,第六三极管06截止,不能屏蔽过零信号。即当容器安装好后,不能屏蔽过零信号,使过零信号反馈给主控制模块50,从而控制可控硅控制模块40在供电零点后的适合的时间动作。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该电路中的刚?三极管也可以采用?皿)3管或者册X三极管和反相器构成的电路,或者其它开关器件代替,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0053]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制模块50包括控制芯片仍、第五电容⑶和第十二电阻尺12,所述控制芯片VI的即?端通过第八电阻狀连接第五三极管05的集电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八2“吧端通过第三电阻83连接第二三极管02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八371阶0“吧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阳连接第四三极管04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八7端通过第十二电阻812连接%降压单元102的+57电压输出端和第五电容⑶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⑶的另一端接地。
[0054]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还可进行人机操作,其包括用户操作显示模块70,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第一按键鼎1、第二按键鼎2、第三按键鼎3、第四按键鼎4、第一[£0、第二[£0 02;、第三[£0 03;、第四[£0 04^、数码管05^、第十三电阻尺13、第十四电阻[4、第十五电阻町5、第十六电阻町6、第十七电阻町7、第十八电阻町8、第十九电阻尺19、第二十电阻820、第二^^一电阻821、第二十二电阻822和第二十三电阻尺23。
[0055]所述控制芯片VI的?八4端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813和第一按键鼎1连接控制芯片VI的八勵端、还通过第二^^一电阻821连接数码管05,的第3端,所述控制芯片VI的?85端依次通过第十四电阻814和第二按键鼎2连接控制芯片VI的他0端、还通过第二十电阻以0连接数码管05丨的第1端和第一 [£0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84端依次通过第十五电阻815和第三按键1(13连接控制芯片VI的他0端、还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以3连接数码管05丨的第9端,所述控制芯片VI的?83端依次通过第十六电阻816和第四按键1(14连接控制芯片仍的?八0/八勵端、还通过第二十二电阻822连接数码管05丨的第8端,所述控制芯片VI的?80端通过第十九电阻卩19连接接数码管05,的第4端和第二 120 02,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81端通过第十八电阻818连接接数码管05丨的第6端和第三[£0 03,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VI的?82端通过第十七电阻817连接接数码管05,的第7端和第四[£0 04,的正极,所述第一 [£0的负极、第二 [£0 02,的负极、第三120 03,的负极和第四[£0 04,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仍的?八7端,所述数码管05,的第5端连接控制芯片VI的946/03(:1端,所述数码管05丨的第10端连接控制芯片VI的酬0802 端。
[0056]当有按键按下时,控制芯片VI通过对1/0 口(如?八4端-?83端)进行按键扫描,检测相对应的按键按下,然后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芯片VI通过控制数码管05,和[£0灯实现状态以及工作时间的显示。
[005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重要改进之处在于对各个模块的供电方式进行了改进,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电源滤波单元101包括压敏电阻1071和第六电容⑶,所述%降压单元102包括第二十四电阻以4、第二十五电阻以5、第六二极管06、第七二极管07、第一稳压二极管201、第二稳压二管202、第三稳压二极管203、第七电容07、第八电容⑶、第九电容⑶、第十电容010和第^^一电容011。
[0058]其中,所述压敏电阻1071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了1的火线,压敏电阻1071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了 1的零线,所述第六电容⑶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了1的火线、压敏电阻1071的一端和马达的正极、还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以4连接第七电容07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⑶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了 1的零线,所述第七电容07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06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07的负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以5并联在第七电容07的两端,所述第七二极管07的正极连接电源插头了1的零线,所述第六二极管06的正极通过第八电容⑶连接电源插头了 1的零线、还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201的正极和第九电容⑶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201的负极和第九电容⑶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⑶的一端为%降压单元102的-2价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202的正极和第十电容010的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202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203的正极、第十电容010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容011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010的另一端为%降压单元102的+57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203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容011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011的另一端为%降压单元102的+177电压输出端。
[0059]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控硅II和电源零线共线,市电经%降压单元102降压整流处理后,通过稳压二极管和电容构成的稳压电路得到—177、—57和-2价的电压分别给继电器即11、可控硅和控制芯片仍供电,并且使可控硅和电源零线共线,便于对可控硅的控制,避免误触发。
[0060]以下结合图2,以马达在食物料理机中使用,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61]市电接入后经电源滤波进入%降压单元102产生和-2价的电压分别给继电器即11、可控硅和控制芯片仍供电,并且用户界面显示待机状态,此时继电器即11和可控硅II均关断,马达不工作。
[0062]当控制芯片仍检测启动按键按下后,判断过热过流保护开关31正常时,电源火线的电压经过热过流保护开关51传到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中产生过零信号,并传输给控制芯片VI ;当过热过流保护开关51异常时,没有电压传输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中,因此不能产生过零信号。
[0063]在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中,由于+177网络跟电源零线共线,此部分电路实际是第二二极管02、第六电阻册、第七电阻87和第三二极管03这四个元器件链接在电源线的零与火线之间。当电源相位是零线大于火线0.7\时,由于第五三极管呖与第三二极管03并联,使第五三极管阴取电导通,此时零线通过第五三极管05、第八电阻狀与第九电阻四分压后接入到控制芯片VI的1/0 口(即因此该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的功能就是检测电源零火线的“0”点位置,当“0”点过后,且电源相位是零线大于火线0.时,向控制芯片VI反馈过零信号,使控制芯片VI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可控硅的工作状态。
[0064]在过零检测正常时,由检测开关32检测食物料理机的容器是否安装好,如果容器没有安装,则检测开关32断开,第四三极管04的发射极没有电压,不能驱动继电器即11,同时第六三极管06由于检测开关32断开使其基极为低电平而导通,屏蔽过零信号使控制芯片仍的?八17^^1八即?端被置为高电平,通过软件判断可控硅和继电器即11。当容器安装好时,检测开关32闭合,第四三极管04的发射极有5乂电压给继电器I?此1供电,同时第六三极管06截止,过零信号有效,当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在“0”点后,适应的时间内反馈过零信号时,控制芯片VI使可控硅控制模块40工作,从而使继电器即11的常开触点吸合,使马达工作。
[0065]在可控硅控制模块40和继电器控制模块30的电路中,电源零线通过可控硅II再串联继电器即11来控制马达,实现马达通过继电器即11和可控硅达到双重控制的目的。上电后,用户选择按键后启动功能,控制芯片VI接受按键按下信号后,控制第四三极管04导通,使继电器即11上电,再由控制芯片仍控制第二三极管02在输入交流电源“0”点后,选在合适的时间打开,控制马达的零线接通使马达转动。
[0066]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继电器即11和可控硅的开启时序来避免出现马达打火和可控硅误触发的问题:
[0067]当需要马达工作时,控制芯片VI先打开继电器即11,由于此时可控硅II没有导通,继电器即11两端没有高压,所以继电器即11不存在打火的现象。然后相隔毫秒级别的时间,由过零信号检测模块20检测供电零点,然后做延时处理(即电源相位从零点到电源相位的零线大于火线0.7\的时间),使控制芯片仍打开可控硅从而实现软启动,软启动过后在供电的每个零点处触发可控硅,实现可控硅的全功率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继电器^£11在关闭的时候上电,可控硅II通过第十七电阻[7、第五电阻阳和第四电容04保护不被损坏,并通过第二十一电阻以1和第三电容03滤波防止出现的误触发。
[0068]当需要马达停止工作,控制芯片VI先供给可控硅II的触发信号,使可控硅II先停止工作,切断马达的火线回路,之后再停止继电器即11的工作,此时,继电器即11两端的强电已被切断,所以在断开的瞬间也不存在打火的现象。
[0069]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对马达的控制方式还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以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设计为基础,设计出更多以可控硅和继电器即11相组合的交流马达控制电路,比如交流马达的两条供电线分别采用继电器即11和可控硅同时控制,或者采用可控硅和继电器即11组合的方式进行控制等,只要能防止出现打火现象及误触发即可。
[007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使用的电子元件少、成本低,确保了电器的安全性能,提升了产品品质。
[0071]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进行过热过流保护的过热过流保护开关; 用于检测过零信号的过零信号检测模块; 用于控制马达的工作状态的继电器控制模块; 用于控制继电器控制模块的工作状态的可控硅控制模块; 用于检测有过零信号时开启继电器控制模块,并延时开启可控硅控制模块使马达工作,及需停止马达工作时,关断可控硅控制模块并延时关断继电器控制模块的主控制模块; 所述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I端,所述马达的负极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I端;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2端连接主控制模块第I端;所述主控制模块的第2端通过可控硅控制模块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2端,所述主控制模块的第3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3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电的电源变换模块; 用于检测工作设备的安装状态的检测开关; 用于当检测开关断开时屏蔽过零信号使马达停止工作的过零信号控制模块; 所述电源变换模块通过所述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I端,所述检测开关的一端连接电源变换模块,检测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4端、还通过过零信号控制模块连接过零信号检测模块的第2端和主控制模块的第I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换模块包括: 用于对市电进行滤波处理的电源滤波单元; 用于将电源滤波单元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24V、+17V和+5V分别给继电器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模块和主控制模块供电的RC降压单元; 所述电源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电源插头,所述电源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马达的正极和RC降压单元的输入端,RC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可控硅控制模块和主控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控制模块包括可控娃、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可控硅的第I端连接RC降压单元的+17V电压输出端,可控硅的第2端连接继电器控制模块的第2端、还依次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RC降压单元的+17V电压输出端,可控硅的第3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RC降压单元的+5V电压输出端,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2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控制模块包括继电器、第一二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二电容;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检测开关的一端,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3端和第二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阻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RC降压单元的-24V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马达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的另一端连接可控硅控制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信号检测模块包括第五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马达的正极和过热过流保护开关连接的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依次通过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RC降压单元的+17V电压输出端,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八电阻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I端、也通过第九电阻接地、还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零信号控制模块包括第六三极管、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开关的另一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十一电阻接地、也通过第四电容接地、还通过第十电阻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主控制模块的第I端、还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第四二极管的正极连接RC降压单元的+5V电压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模块包括控制芯片、第五电容和第十二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PA1/AN1/VREF端通过第八电阻连接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A2/AN2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A3/INT0/AN3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A7端通过第十二电阻连接RC降压单元的+5V电压输出端和第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操作显示模块;所述用户操作显示模块包括第一按键、第二按键、第三按键、第四按键、第一 LED、第二 LED、第三LED、第四LED、数码管、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和第二十三电阻;所述控制芯片的PA4端依次通过第十三电阻和第一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PAO/ANO端、还通过第二十一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3端,所述控制芯片的PB5端依次通过第十四电阻和第二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PAO/ANO端、还通过第二十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I端和第一 LED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B4端依次通过第十五电阻和第三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PAO/ANO端、还通过第二十三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9端,所述控制芯片的PB3端依次通过第十六电阻和第四按键连接控制芯片的PAO/ANO端、还通过第二十二电阻连接数码管的第8端,所述控制芯片的PBO端通过第十九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4端和第二 LED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Bl端通过第十八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6端和第三LED的正极、所述控制芯片的PB2端通过第十七电阻连接接数码管的第7端和第四LED的正极,所述第一 LED的负极、第二 LED的负极、第三LED的负极和第四LED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的PA7端,所述数码管的第5端连接控制芯片的PA6/OSC1端,所述数码管的第10端连接控制芯片的PA7/OSC2端。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流马达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源滤波单元包括压敏电阻和第六电容,所述RC降压单元包括第二十四电阻、第二十五电阻、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管、第三稳压二极管、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火线,压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火线、压敏电阻的一端和马达的正极、还通过第二十四电阻连接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十五电阻并联在第七电容的两端,所述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通过第八电容连接电源插头的零线、还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九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九电容的一端为RC降压单元的-24V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十电容的一端接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的正极、第十电容的另一端和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电容的另一端为RC降压单元的+5V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三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i 电容的另一端为RC降压单兀的+17V电压输出端。
【文档编号】H02P1/42GK204206031SQ20142046813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发明者】张福来, 林访, 冯胜刚, 卢世宏 申请人:深圳市朗特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