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包括一电机单元及一整流电路,所述电机单元包括一电枢绕组、一励磁绕组及一补偿绕组,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若干二极管,所述电枢绕组分别经由若干二极管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绕组和一负载,所述励磁绕组并接在所述补偿绕组的两端,当所述电机单元对所述负载进行瞬间的放电时,所述补偿绕组提供补偿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所述电枢绕组的反应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电机单元的等效瞬态内电感减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单元瞬间输出功率的能力。
【专利说明】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子储能发电机,特别涉及一种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
【背景技术】
[0003]传统的交流发电机的脉冲功率输出能力与发电机的空载电压和内阻抗有很大的关系。在进行脉冲功率输出时发电机的工作状态近似于瞬间短路,这时发电机输出的脉冲电流大小与其内阻抗即瞬态内电感有直接的关系。发电机的瞬态内电感越小,其输出脉冲功率的能力就越强。而传统的交流发电机在放电时,电枢反应磁场穿过气隙通过转子闭合,即定子磁链通过气隙与转子交链,使得发电机等效的瞬态内电感比较大,限制了放电电流的上升速度和峰值。
【发明内容】
[000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小发电机的等效瞬态内电感并提高发电机的瞬间输出功率能力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
[0005]一种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包括一电机单元及一整流电路,所述电机单元包括一电枢绕组、一励磁绕组及一补偿绕组,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若干二极管,所述电枢绕组分别经由若干二极管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绕组和一负载,所述励磁绕组并接在所述补偿绕组的两端,当所述电机单元对所述负载进行瞬间的放电时,所述补偿绕组提供补偿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所述电枢绕组的反应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电机单元的等效瞬态内电感减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单元瞬间输出功率的能力。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中,当所述电机单元对所述负载进行瞬间的放电时,所述补偿绕组提供补偿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所述电枢绕组的反应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电机单元的等效瞬态内电感减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单元瞬间输出功率的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发明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0008]图2是图1中电机单元的一结构图。
[000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包括一电机单元及一整流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单元包括一电枢绕组、一励磁绕组及一补偿绕组,所述整流电路包括若干二极管,所述电枢绕组分别经由若干二极管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绕组和一负载,所述励磁绕组并接在所述补偿绕组的两端,当所述电机单元对所述负载进行瞬间的放电时,所述补偿绕组提供补偿电流,从而产生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与所述电枢绕组的反应磁场相互作用,使得所述电机单元的等效瞬态内电感减小,从而提高了所述电机单元瞬间输出功率的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单元包括一电枢绕组、一励磁绕组及一补偿绕组,所述电枢绕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端,所述励磁绕组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端,所述补偿绕组包括若干第三连接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三二极管、一第四二极管、一第五二极管及一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及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及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绕组的一第三连接端,所述补偿绕组的另一第三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枢绕组的一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电枢绕组的另一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所述电枢绕组的又一第一连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之间的连接节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绕组的若干第二连接端分别电性连接所述补偿绕组的若干第三连接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式感应子储能发电机包括一机座、装设于所述机座上的两定子及与两定子相对的一转子,所述电枢绕组装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励磁绕组和所述补偿绕组分别装设于两定子之间,所述励磁绕组在两定子上紧挨所述补偿绕组。
【文档编号】H02K11/00GK104079123SQ201410253831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0日
【发明者】于克训, 马志源, 潘垣, 韦忠朝, 叶才勇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