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35985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200)。其具有:转子(210),其固定在发动机(100)的曲轴(150)上;定子(220、230),其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箱(110)上,在轴向上与转子隔着间隔而相对地配置;以及壳体(250、260),其收容转子及定子,并且固定定子,该轴向间隙型发电体成为下述结构,即,定子通过在周向上排列多个线圈C而构成,该线圈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线而构成,壳体由树脂类材料形成,使用连接器金属件M进行线圈的绕线端部的接线,该连接器金属件由金属板形成,保持在壳体内,并且形成使绕线端部插入而将其夹持的夹持部。
【专利说明】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由通用发动机驱动,转子和定子沿轴向相对地配置,特别地,涉及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发电体。
【背景技术】
[0002]已知,在例如工业用的通用发动机等上,在从发动机主体伸出的曲轴的一端连接发电体。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在固定于自动双轮车的发动机曲轴端部上的飞轮上设置发电用的磁铁,并且在沿径向与这些磁铁相对的部位上,设置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发电用线圈。
[0004]另外,近年来,为了将发电体紧凑地构成,提出一种使用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方案,该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使定子铁芯和转子磁轭沿曲轴的中心轴方向相对而配置,该定子铁芯相对于发动机固定并设置有发电用线圈,该转子磁轭设置有发电用磁铁,与曲轴一起进行旋转。
[0005]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从曲轴向外径侧凸出而配置,在相隔设置一对转子磁轭的间隔内配置固定在发动机上的定子铁芯,该一对转子磁轭在轴向上隔着间隔而配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4650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 - 216014号公报
[0008]当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一般使用热传导率高、在冷却性能方面有利的铝合金等形成壳体(框体)。
[0009]但是,在使用这种金属制壳体的情况下,对于电气配线,必须使用例如进行乙烯涂覆等绝缘处理的线材,由于需要较多的空间,因此很难成为紧凑的设计。
[0010]另外,由于为了进行配线的结合处理,必须将乙烯护套剥掉而进行钎焊、排列等,因此制造工序变得复杂,成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0011]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0012]技术方案I涉及的发明,提供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具有:转子,其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上;定子,其固定在前述发动机的曲轴箱内,与前述转子沿轴向隔着间隔而相对地配置;以及壳体,其收容前述转子及前述定子,并且固定前述定子,其特征在于,前述定子在周向上排列多个线圈而构成,该线圈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组而构成,前述壳体由树脂类材料形成,使用连接器金属件进行前述线圈的绕组端部的接线,该连接器金属件由金属板形成,保持在前壳体内,并且形成使前述绕组端部插入而将其夹持的夹持部。
[0013]据此,通过使连接器金属件保持在树脂制的壳体内,将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其夹持部中,从而可以不进行绝缘处理及配线的护套去除,而利用简单的作业进行接线。
[0014]另外,由于无需使连接器金属件覆盖绝缘护套等,因此可以使其配置紧密而紧凑地配置配线。
[0015]技术方案2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通过将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在两端部形成前述夹持部的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一个夹持部中,将另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另一个夹持部中,从而进行多个前述线圈之间的连接。
[0016]据此,可以不使用护套电线等而仅使用连接器金属件进行线圈间的连接,从而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上述效果。
[0017]技术方案3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前述定子具有第I定子及第2定子,它们在旋转轴方向上隔着前述转子而配置,前述壳体是通过将保持前述第I定子的第I部件及保持前述第2定子的第2部件组合而构成的,利用在前述第I部件和前述第2部件的接合部处一体地形成的连接器部,对设置在前述第I部件侧的电路和设置在前述第2部件侧的电路进行接线。
[0018]据此,在使壳体的第I部件和第2部件闭合时,可以同时进行在各部件上形成的电路之间的连接,组装作业性提高。
[0019]技术方案4涉及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中,前述壳体,在分别形成于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的凹部内嵌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0020]据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使连接器金属件可靠地保持在壳体内。
[0021]另外,由于在壳体的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分别配置连接器金属件,因此可以更紧凑地设计发电体。
[0022]发明的效果
[0023]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利用包含曲轴的中心轴在内的铅直面将具有使用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实施例的发动机剖切而观察的剖面图。
[0025]图2是图1的发动机及发电体的分解斜视图。
[0026]图3是从转子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I定子及第I壳体的图。
[0027]图4是从转子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2定子及第2壳体的图。
[0028]图5是表示在图1的发电体中将曲轴和转子及飞轮连接的转接器的图。
[0029]图6是利用包含旋转中心轴在内的平面将图5的转接器周围的部件剖切而观察的分解剖面图。
[0030]图7是从曲轴箱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I壳体的图。
[0031]图8是图3的VDI部放大图。
[0032]图9是从飞轮侧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第2壳体的图。
[0033]图10是将风机壳体从图1的发动机及发电体上拆下而从鼓风机风扇侧观察的图。[0034]图11是从侧面观察图1的发电体的图。
[0035]标号的说明
[0036]100发动机110曲轴箱
[0037]120主轴承盖130气缸
[0038]140气缸盖140a进气口
[0039]140b排气口141空气滤清器
[0040]142化油器143消声器
[0041]150曲轴151轴颈部
[0042]152曲柄销153曲柄臂
[0043]154输出轴部155螺纹部
[0044]155a螺母155b紧固塾圈
[0045]156主轴承157油封
[0046]160飞轮161锥孔
[0047]162凹部170鼓风机风扇
[0048]171风机壳体180反冲起动机
[0049]200发电体210转子
[0050]211保护环220第I定子
[0051]221保持板C线圈
[0052]M连接器金属件230第2定子
[0053]231保持板240转接器
[0054]241圆筒部S垫片
[0055]242转子安装部242a螺纹孔
[0056]242b 凸缘243 辐部
[0057]244切口部245转子保持环
[0058]245a 开口245b 凸缘
[0059]250第I壳体251圆盘部
[0060]251a 开口251b 槽部
[0061]252周壁部252a缝隙
[0062]252b凸起253第I通风道部
[0063]254第2通风道部255第3通风道部
[0064]256紧固部257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
[0065]258连接器部260第2壳体
[0066]261 圆盘部261a 开口
[0067]261b槽部262周壁部
[0068]262a 缝隙262b 凹部
[0069]263第1通风道部264第2通风道部
[0070]265第3通风道部266紧固部
[0071]267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68连接器部
[0072]W冷却风【具体实施方式】
[0073]本发明通过使发电体的壳体为树脂制,并且将具有夹持线圈绕线端部的夹持部的连接器金属件嵌入,从而提供一种简单且紧凑地构成电气配线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0074](实施例)
[0075]下面,对使用本发明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76]图1是利用包含曲轴的中心轴在内的铅直面,将实施例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及发动机进行剖切而观察的剖面图。
[0077]图2是图1的发动机及发电体的分解斜视图。
[0078]发动机100例如是单气缸四冲程OHC的通用汽油发动机,设置有轴向间隙型的发电体200。
[0079]发动机100构成为,具有曲轴箱110、主轴承盖120、气缸130、气缸盖140、曲轴150、飞轮160、鼓风机风扇170及反冲起动机180。(气缸130、气缸盖140参照图10)
[0080]曲轴箱110是收容曲轴150等的容器状部分。
[0081]曲轴箱110例如由铝合金的铸造物与气缸130 —体地形成。
[0082]在曲轴箱110的与发电体200相反一侧的端部,形成由主轴承盖120封闭的开口。
[0083]主轴承盖120是封闭曲轴箱110的开口的盖状部件。
[0084]气缸130是使活塞插入的圆筒状部分,与曲轴箱110 —体地形成。
[0085]气缸130配置为,气缸盖侧比曲轴箱侧高,中心轴倾斜。
[0086]在气缸130的外周面形成冷却用的多个散热片131。
[0087]气缸盖140设置在气缸130的与曲轴箱110相反一侧的端部。
[0088]气缸盖140与气缸130及活塞的顶冠面一起构成燃烧室。
[0089]在气缸盖140上设置有火花塞、进气口 140a、排气口 140b、以及对各端口进行开闭的阀及其驱动系等。
[0090]另外,如图2所示,在进气口上连接空气滤清器141、化油器142。
[0091]空气滤清器141从外界大气中导入燃烧用空气(新鲜空气),通过过滤而去除灰尘
坐寸ο
[0092]化油器142向从空气滤清器141导入的新鲜空气中供给燃料喷雾,形成混合气。
[0093]化油器142具有调整新鲜空气流量的节气门阀。
[0094]消声器143与排气口连接,是将已燃气体(排气气体)的声音能量降低而向外部排出的排气管。
[0095]曲轴150是发动机100的输出轴,具有轴颈部151、曲柄销152、曲柄臂153、输出轴部154及螺纹部155等,并且,设置主轴承156及油封157等。
[0096]轴颈部151是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110及主轴承盖120上的轴部。
[0097]轴颈部151经由主轴承156分别支撑在曲轴箱110及主轴承盖120上。
[0098]另外,为了防止从曲轴箱110内漏油,在曲轴箱110的外部侧与主轴承156相邻地设置油封157。
[0099]曲柄销152是连接连杆的部分,形成相对于轴颈部151偏心的轴状,该连杆在活塞和曲轴150之间进行力的传递。[0100]曲柄臂153通过一体地形成曲轴臂部及曲轴平衡块而形成,该曲轴臂部将轴颈部151和曲柄销152连结,该曲轴平衡块相对于曲轴臂部实质上轴对称地配置。
[0101]输出轴部154是从曲轴箱110凸出而形成的轴部,是连接作为后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200的紧固部件的转接器240的部分。
[0102]输出轴部154是实质上在整个长度上具有均匀的外径的平行轴。
[0103]输出轴部154形成为,相对于轴颈部151其外径以阶梯状变小,其结果,在轴颈部151和输出轴部154的交界部(轴颈部151的输出轴部154侧的端部),形成具有实质上与旋转轴正交的面部的阶梯部。
[0104]该阶梯部用于夹持后述的垫片S。
[0105]螺纹部155从输出轴部154的端部凸出地形成,是将螺母155a与垫圈155b —起紧固的部分。
[0106]螺纹部155形成为,相对于输出轴部154其外径以阶梯状变小,其结果,在螺纹部155和输出轴部154的交界部(输出轴部154的螺纹部155侧的端部),形成具有实质上与旋转轴正交的面部的阶梯部。
[0107]飞轮160是经由发电体200的转接器240安装在输出轴部154上的圆盘状部件,是抑制发动机的扭矩变动的旋转质量体。
[0108]在飞轮160的中央部形成锥孔161,其安装后述的发电体200的转接器240。
[0109]另外,在飞轮160的曲轴箱100侧的面部上的中央部设置凹部162,其形成为,使飞轮160的厚度与周边部相比变小。
[0110]该凹部162也作为冷却风W的流路而起作用,该冷却风W从飞轮160的外周侧向内周侧流动,然后导入发电体200内。
[0111]对于这一点,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112]鼓风机风扇170安装在飞轮160的与曲轴箱110侧相反一侧的面部上,具有将从中央部侧吸入的空气向外径侧吹出的多个叶片(翼部)。
[0113]在鼓风机风扇170的周围设置风扇壳体171,其将鼓风机风扇170覆盖,并且将产生的冷却风W向规定的流路引导。
[0114]反冲起动机180与风扇壳体171相邻地设置,用于由用户进行发动机的起动操作。
[0115]发电体200由发动机100驱动而进行发电,是转子210和定子220、230在轴向上相对地配置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
[0116]发电体200构成为具有:转子210、第I定子220、第2定子230、转接器240、第I壳体250及第2壳体260等。
[0117]转子210经由转接器240固定在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上,是与曲轴150—起进行旋转的部件。
[0118]转子210是在中央部具有圆形开口的平板状圆盘,由磁性体形成,以规定的图案实施NS的充磁。
[0119]在转子210的外周缘部固定圆环状的保护环211,其将转子210的端面覆盖,以防止在产生断裂等的情况下由于离心力而飞散。
[0120]第I定子220设置在转子210的发动机100侧,具有与转子210的表面隔着微小间隔而相对的多个线圈C。[0121]第I定子220经由第I壳体250固定在发动机100的曲轴箱110上。
[0122]图3是表示从转子侧观察安装在第I壳体上的第I定子的状态的图。
[0123]第I定子220例如通过将18个线圈C沿周向排列而构成。
[0124]线圈C通过例如将铜制的平角线卷绕在例如形成为扇状的铁芯(定子芯)上而形成。
[0125]作为线圈C的绕线的平角线的两端部,向第I定子220的内周侧引出,并且在曲轴150的旋转轴方向上相互地偏移而配置。
[0126]线圈C按照U层、V层、W层这三层分组,相邻的三个线圈C成为同相。这些同相的三个线圈C固定在扇型的保持板221上。在相邻的线圈C间隔中,设置使冷却风通过的间隙。
[0127]第I定子220通过将如上述所示在保持板221上组装三个线圈C而形成的单元以环状连结6个而构成。
[0128]第2定子230设置在转子210的与发动机100侧相反一侧,具有与转子210的表面隔着微小间隔而相对的多个线圈C。
[0129]第2定子230实质上与上述的第I定子220相同地构成。
[0130]第2定子230经由第2壳体260固定在发动机100的曲轴箱110上,该第2壳体与第I壳体250结合而构成发电体200的框体。
[0131]图4是表示从转子侧观察安装在第2壳体上的第2定子的状态的图。
[0132]转接器240是与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连接,并且固定转子210及飞轮160的部件。
[0133]图5是表示转接器240的图。
[0134]图5 (a)是利用包含转接器240的中心轴在内的平面将转接器240及飞轮160的与转接器240的安装部周围进行剖切而观察的分解斜视图。
[0135]图5 (b)是图5 (a)的b— b部向视图,是从飞轮160侧观察转接器240的主视图。
[0136]图6是利用包含旋转中心轴在内的平面将转接器周围的部件进行剖切而观察的分解斜视图。
[0137]转接器240是通过将圆筒部241、转子安装部242、辐部243等一体地形成而构成的。
[0138]圆筒部241是插入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的部分。
[0139]圆筒部241的内径设定为实质上在整个长度上均匀,比输出轴部154的外径大,以形成用于插入所需的间隙。
[0140]圆筒部241的外径形成为从飞轮160侧至曲轴箱100侧,其外径逐渐增加的锥状。
[0141]该锥部具有与飞轮160的开口 161实质上相同的锥角。
[0142]圆筒部241的曲轴箱110侧的端面,与在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的端部上形成的阶梯部(端面)相对配置,在该端面-阶梯部之间,根据需要夹入圆环状的垫片S,从而调节转子210和各定子220、230之间的间隙。
[0143]转子安装部242形成为在中央部具有圆形开口的实质上平坦的圆盘状。
[0144]转子安装部242的内周缘部,在径向上与圆筒部241的曲轴箱110侧的端部附近的外周面隔着间隔而配置。
[0145]在转子安装部242上形成螺纹孔242a,其将后述的转子保持环245紧固。
[0146]螺纹孔242a在转子安装部242的周向上分散,例如设置在6个部位上。
[0147]在转子安装部242的外周缘部中的曲轴箱110侧的缘部形成凸缘242b,其向外径侧以檐状伸出而形成,保持转子210的内周缘部。
[0148]辐部243是将圆筒部241的曲轴箱110侧的端部和转子安装部242的内周缘部之间连结的部分,在转接器240的周向上的6个部位以放射状配置。
[0149]在辐部243的间隔中,形成冷却风W可通过的开口。
[0150]在圆筒部241上,与中心轴实质上平行地形成切口部244,其在整个长度上设置。
[0151]切口部244通过将圆筒部241的周壁沿径向切割而形成,是将圆筒部241分开的部分。
[0152]该切口部244的一部分延伸至相邻的辐部243的一部分处。
[0153]切口部244形成为,在没有外力对转接器240作用的状态下,具有微小的间隔。
[0154]切口部244在转接器240的周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配置在3个部位处。
[0155]圆筒部241插入在飞轮160上形成的锥孔161内。
[0156]在该状态下,如果利用螺母155a将飞轮160固定在曲轴150的螺纹部155上,则圆筒部241由于其外周面被锥孔161的内周面挤压,从而其内径缩小而以变窄的方式变形。
[0157]通过这种变形,圆筒部241的内周面与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的外周面牢固地贴合。
[0158]此外,在圆筒部241的内周面和输出轴部154的外周面,以及圆筒部241的外周面和锥孔161的内周面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例如由花键和键槽等构成的止转单元。
[0159]通过设置这种止转单元,在飞轮上设置用于点火信号生成的曲轴位置检测单元的情况下,还可以防止检测相位的偏差。
[0160]如图6所示,在转子安装部242的飞轮160侧的面部上,安装有转子保持环245。
[0161]转子保持环245是与转子安装部242协同动作而保持转子210的内周缘部的部件。
[0162]转子保持环245是形成为环状的平板状部件,具有与转子安装部242实质上相同的外径、内径。
[0163]在转子保持环245上形成螺钉B插入的开口 245a,该螺钉B用于与转子安装部245紧固。
[0164]在转子保持环245的外周缘部中的飞轮160侧的缘部上形成凸缘245b,其向外径侧以檐状伸出而形成,保持转子210的内周缘部。
[0165]凸缘242b和凸缘245b隔着转子210的内周缘部而相对地配置。
[0166]由于构成转子210的磁性体材料具有脆性,承受较强的压缩载荷的能力较差,因此凸缘242b、245b的间隔,与转子210的厚度相比形成得稍大,在它们与转子210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填充具有弹性的粘合剂。
[0167]相同地,在转子210的内周面和转子安装部242及转子保持环245的外周面之间,也设置微小的间隔,填充粘合剂。
[0168]第I壳体250及第2壳体260,分别是保持第I定子220、第2定子230的保持部件,并且是通过协同动作而构成发电体200的框体的部件。
[0169]第I壳体250、第2壳体260,分别使用具有耐热性的尼龙树脂等树脂类材料,通过注塑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0170]第I壳体250、第2壳体260,由于被施加发动机输出扭矩的一部分而要求一定强度,因此根据需要向树脂材料中添加玻璃纤维等加强材料。
[0171]图7是从曲轴箱110侧观察第I壳体250的图。
[0172]第I壳体250构成为,具有圆盘部251、周壁部252、第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紧固部256、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57及连接器部258 (参照图3)等。
[0173]如图1等所示,圆盘部251形成为与曲轴150的中心轴正交的平板状。
[0174]圆盘部251隔着冷却风可通过的间隙,与曲轴箱110的发电体200侧的面部相对而配置。
[0175]如图7所示,圆盘部251具有开口 251a及槽部251b等而构成。
[0176]开口 251a是在圆盘部251的中央部形成的圆形开口,是使曲轴150的输出轴部154等插入的部分。
[0177]槽部251b埋设连接器金属件M,该连接器金属件M为平板状的金属件,是来自第I定子220的输出配线。
[0178]周壁部252是从圆盘部251的外周缘部向第2壳体260侧凸出而形成的圆筒状部分,覆盖第I定子220的外周侧。
[0179]在周壁部252上形成冷却风通过的缝隙252a。
[0180]缝隙252a配置为,其在周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与各线圈C的间隙一致,从而不阻碍以放射状通过第I定子220的各线圈C之间的冷却风的流动。
[0181]另外,缝隙252a的端部直至圆盘部251的外周缘部而形成。
[0182]第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分别设置在周壁部252的外径侧,是将鼓风机风扇170生成的冷却风分别导向发动机100的不同部位的空气流路。
[0183]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分别与第2壳体260的第I通风道部26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65连结,使来自第2壳体260侧的冷却风向发动机100侧流动。
[0184]对于这些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185]紧固部256是将第I壳体250紧固在曲轴箱110上的部分,形成使紧固用的螺栓插入的孔部。
[0186]紧固部256分别在第I壳体250的上部、下部的各两个部位,沿周向分散地配置。
[0187]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57如图3所示,设置在圆盘部251的内周缘部上的第2定子220侧(壳体内部侧)。
[0188]图8是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周围的放大图,是图3的VDI部放大图。
[0189]图8 (a)?图8 (e)分别表示图8主图的a— a?e—e部向视图。
[0190]第I定子220全部由连接器金属件M进行各线圈C之间的接线。
[0191 ] 连接器金属件M,通过将金属板冲裁为规定形状后进行弯曲加工而一体地形成,其构成为,具有:夹持部,其使从线圈C拉出的平角线(绕线端部)插入而将其夹持;以及连结部,其将这些夹持部之间连结。
[0192]各连接器金属件M的夹持部的位置关系及连结部的形状设定为,可以按照规定的图案将各线圈C之间接线。
[0193]连接器金属件M,通过嵌入在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57上形成的槽部内而固定在第I壳体250上。
[0194]在各连接器金属件M嵌入规定的槽部内的状态下,通过将第I定子220的各线圈C的平角线沿发电体的轴向插入各连接器金属件M的夹持部中,从而将第I定子220的全部线圈C进行接线,以构成规定的电路。
[0195]另外,如图8 (C)所示,一部分连接器金属件M绕向圆盘部251的外侧(曲轴箱110侧),嵌入圆盘部251的槽部251b中而用于发电体200与外部的导通。
[0196]另外,一部分连接器金属件M,用于与设置在第2壳体260侧的连接器金属件M的导通。
[0197]这种连接器金属件M的端子,如图3所示从设置在第I壳体250的周壁部252的第2壳体260侧的端面上的连接器部258凸出而配置。
[0198]通过将第I壳体250和第2壳体260闭合,该凸出的端子插入设置在第2壳体260侧的夹持部中,从而确保导通地被接线。
[0199]在第I壳体250侧的周壁部252的端面上形成凸起252b,其与该端子相邻,用于端子的保护及定位。
[0200]另一方面,在设置于第2壳体260侧的周壁部262的端面上的连接器部268上,形成使凸起252b插入的凹部262b。
[0201 ] 图9是从飞轮160侧观察第2壳体260的图。
[0202]第2壳体260具有:圆盘部261、周壁部262、第I通风道部263、第2通风道部264、第3通风道部265、紧固部266、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67及连接器部268等,它们实质上与第I壳体250的圆盘部251、周壁部252、第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紧固部256、连接器金属件保持部257及连接器部258相同地形成。
[0203]另外,第I壳体250及第2壳体260,具有将鼓风机风扇170产生的冷却风向发动机100及发电体200的各部位进行引导的功能。
[0204]下面,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0205]图10是从鼓风机风扇侧观察将鼓风机壳体拆下的状态的发动机及发电体的图。
[0206]在图10中,图示了第2壳体260的第I通风道部263、第2通风道部264、第3通风道部265,在从曲轴150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它们也成为实质上与第I壳体250的第I通风道部253、第2通风道部254、第3通风道部255相同的配置、形状。
[0207]图11是发电体的侧视图。
[0208]鼓风机风扇170在图10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对从中央部吸入的外界空气进行加压,作为顺时针的旋转气流而向外径侧吹出。
[0209]第I通风道253、263配置在下述位置,S卩,在从曲轴150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与气缸130重合。
[0210]第I通风道253、263在第I壳体250、第2壳体260的上部附近的气缸130侧的侧部处一体地形成。
[0211]另外,周壁部252、262的一部分构成第I通风道253、263的一部分。
[0212]从在该区域形成的缝隙252a、262a出来的冷却风,吹入第I通风道253、263的内部。
[0213]第I通风道253、263的内部,由于鼓风机风扇170产生的冷却风而成为正压,但来自缝隙252a、262a的冷却风,由于因流过第I通风道253、263的冷却风的流速而获得的文丘里效应,而从第1、第2壳体250、260内被吸出。
[0214]第2通风道部254、264配置在第I通风道253、263的下侧。
[0215]第2通风道部254、264将鼓风机风扇170产生的冷却风W向气缸130、与气缸盖140的发电体200侧相反一侧的区域进行引导。
[0216]从第2通风道部254、264出来的冷却风W,由于未图不的导风板等而导向气缸130、气缸盖140的规定区域。
[0217]另外,第I通风道253、263的下面部和第2通风道部254、264的上面部共用相同的面部(部件)。
[0218]第3通风道部255、265配置在第I壳体250、第2壳体260的下端部。
[0219]第3通风道部255、265如图1所示,将鼓风机风扇170产生的冷却风W,向曲轴箱110和圆盘部251之间、以及曲轴箱110的下面部进行引导。
[0220]另外,周壁部252、262的一部分,构成第3通风道部255、265的一部分。
[0221]从在该区域形成的缝隙252a、262a出来的冷却风,被吹入第3通风道部255、265的内部。
[0222]另外,如图1所示,鼓风机风扇170喷出的冷却风W的一部分,由于其压力而从飞轮160的外周侧流入飞轮160和第2壳体260的圆盘部262的间隔内,然后向内径侧流动,经由开口 262a流入壳体260的内部。
[0223]此时,在飞轮160上形成的凹部162作为冷却风W的流路而起作用。
[0224]流入第2壳体260内的冷却风W如图3所示,由于因转子210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通过第2定子230的各线圈C的间隔,向外径侧流动,如图4及图11所示,从缝隙262a向周壁部262的外侧排出。
[0225]另外,流入第2壳体260内的冷却风W的一部分,经由设置在转接器240的辐部243的间隔内的开口向第I壳体250侧流动,相同地,对第I定子220的各线圈C进行冷却后从缝隙252a向周壁部252的外侧排出。
[0226]如上述说明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可得到下面的效果。
[0227](I)由于使连接器金属件M保持在树脂制的第1、第2壳体250、260内,将线圈C的绕线端部插入其夹持部中,因此可以不进行绝缘处理及配线的护套去除等,而是利用简单的作业进行接线。
[0228]另外,由于无需使连接器金属件M覆盖绝缘护套等,因此可以使其配置紧密,从而紧凑地配置配线。
[0229]并且,即使在一部分线圈C中产生断线、绝缘不良等故障的情况下,只要拆除线圈C的固定而将绕线端部从连接器金属件M的夹持部中拔出,就可以将线圈C简单地拆下,更换作业容易。[0230](2)由于不使用护套导线等而仅使用连接器金属件M进行线圈C之间的连接,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上述效果。
[0231](3)由于在第1、第2壳体250、260的对应部位形成连接器部258、268,其将分别在二者上形成的电路进行连结,因此在使第I壳体250和第2壳体260闭合时,可以同时进行在各壳体上形成的电路之间的连接,组装作业性提高。
[0232](4)由于成为将连接器金属件M嵌入在第1、第2壳体250、260上形成的槽部内的结构,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使连接器金属件M可靠地保持在第1、第2壳体250、260内。
[0233]另外,由于在第1、第2壳体250、260的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分别配置连接器金属件M,因此可以更紧凑地设计发电体200。
[0234](变形例)
[0235]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的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变形及变更,这些也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0236]构成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及发动机的各部件的形状、构造、配置、材质及制法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可进行适当变更。
[0237]例如,在实施例中,通过对一块磁性体板以规定的排列进行充磁而构成转子,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将多个永久磁铁固定在保持部件上而构成。
[0238]另外,设置在定子上的线圈的形状及结构也并不限定。
[0239]例如,在实施例中使用平角线线圈,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线圈。
[0240]另外,在实施例中,使用连接器金属件M进行全部线圈之间的接线及外部输出,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局部地设置使用护套电线等的配线。
【权利要求】
1.一种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具有: 转子,其固定在发动机的曲轴上; 定子,其固定在前述发动机的曲轴箱上,沿轴向与前述转子隔着间隔而相对地配置;以及 壳体,其收容前述转子及前述定子,并且固定前述定子, 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在周向上排列多个线圈而构成,该线圈通过在定子铁芯上卷绕绕线而构成, 前述壳体由树脂类材料形成, 使用连接器金属件进行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的接线,该连接器金属件由金属板形成,保持在前述壳体内,并且形成使前述绕线端部插入而将其夹持的夹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在两端部形成前述夹持部的前述连接器金属件的一个夹持部中,将另一个前述线圈的绕线端部插入另一个夹持部中,从而进行多个前述线圈之间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定子具有第I定子及第2定子,它们在旋转轴方向上隔着前述转子而配置, 前述壳体是通过将保持前述第I定子的第I部件及保持前述第2定子的第2部件组合而构成的, 利用在前述第I部件和前述第2部件的接合部处一体地形成的连接器部,对设置在前述第I部件侧的电路和设置在前述第2部件侧的电路进行接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在分别形成于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的凹部内嵌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向间隙型发电体,其特征在于, 前述壳体,在分别形成于内表面侧及外表面侧的凹部内嵌入前述连接器金属件。
【文档编号】H02K16/04GK103872847SQ20131062808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古屋彰 申请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