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外转子式马达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尤其是指一种让壳体与线圈座间能确实稳固结合定位,不会有松脱损坏的情况发生,而且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实用功效特性的外转子式马达。
技术背景 一般外转子式马达4,请参阅图7现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所示,其主要于一壳体41中间凸设有套接轴411,且套接轴411开设有轴孔412,套接轴411外与线圈座42的轴孔421相互紧密套合固定,该线圈座42上卷绕有线圈并于外侧设有硅钢片,于线圈座42外则罩设有外转子43,该外转子43内侧对应线圈座42设有磁性元件431,于外转子43中间则设有转轴432,该转轴432 —端穿设于壳体41套接轴411的轴孔412内,转轴432另一端则向外凸设出壳体41的前端提供输出动力,又在壳体41前端设有前盖44,使得当开启该外转子式马达4的电源时,该线圈座42上的线圈及硅钢片获得电源供电产生磁场,令罩设于线圈座42外的外转子43内的磁性元件431受到磁场影响,而带动外转子43及转轴432转动。然而,上述外转子式马达在其实际操作施行使用时发现,该结构的壳体与线圈座间仅利用套接轴与轴孔的紧密套掣结合,使得其不仅不易令壳体与线圈座紧密稳固结合定位,而且在马达长期使用或线圈座拆装进行维修时,都会造成线圈座的轴孔无法紧密套掣在壳体的套接轴上,而会有松脱损坏的情况发生,令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点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外转子式马达,以期望达到更佳的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供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尤其是一种让壳体与线圈座间能稳固结合定位,不会松脱损坏的外转子式马达。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所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式马达,包括有壳体、线圈座及外转子。该壳体的中间位置凸设有套接轴,且于套接轴开设有轴孔,该套接轴底部外缘处凸设有至少一个嵌掣凸部,且于套接轴顶部向外凸设有至少一个插掣凸部,而于壳体前端盖设有外盖,该外盖中间位置还开设有穿孔。该线圈座设置于壳体内,在线圈座对应壳体的套接轴处开设有轴孔,该轴孔底端内缘对应套接轴的嵌掣凸部凹设有嵌掣凹部,并且在轴孔顶端对应套接轴的插掣凸部形成有插掣凹部,使得在组设结合时,该套接轴的嵌掣凸部嵌掣定位于轴孔的嵌掣凹部内、套接轴的插掣凸部也插掣定位于轴孔的插掣凹部内,该线圈座上卷绕有线圈及设有硅钢片。该外转子对应罩设于线圈座外,于外转子内侧对应线圈座设有磁性元件,且于外转子中间设有转轴,该转轴一端穿设于壳体套接轴的轴孔内,转轴另一端则由壳体前端外盖的穿孔向外凸设而出。如上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该壳体后端开设有多个组固孔,一组接架通过固定件与组固孔组接固定,该组接架上设置有摆头单元。如上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该外转子外缘套设结合有散热叶片。如上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该摆头单元可为独立动力源。如上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该摆头单元亦可为齿轮组,且与外转子转轴穿设出壳体套接轴的轴孔外所形成的螺杆部相啮合。借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壳体与线圈座间能确实稳固结合定位,不会有松脱损坏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在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加实用便利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现有外转子式马达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 壳体11套接轴111轴孔112嵌掣凸部113插掣凸部 12外盖121穿孔13组固孔14组接架 141固定件15摆头单元 15'摆头单元2 线圈座21轴孔211嵌掣凹部 212插掣凹部22线圈23硅钢片3 外转子 31磁性元件32转轴321螺杆部33散热叶片 4 外转子式马达41壳体411套接轴412轴孔42线圈座421轴孔43外转子431磁性元件 432转轴44 前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效果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兹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附图及元件标号首先,请参阅图I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外转子式马达,主要包括有壳体I、线圈座2及外转子3 ;其中该壳体I,其中间位置凸设有套接轴11,且于套接轴11开设有轴孔111,该套接轴11底部外缘处凸设有至少一个嵌掣凸部112,并于套接轴11顶部向外凸设有至少一个插掣凸部113,而于壳体I前端可供盖设有外盖12,该外盖12中间位置还开设有穿孔121。该线圈座2,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线圈座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其设置于壳体I内,在线圈座2对应壳体I的套接轴11处开设有轴孔21,该轴孔21底端内缘对应套接轴11的嵌掣凸部112凹设有嵌掣凹部211,且于轴孔21顶端对应套接轴11的插掣凸部113形成有插掣凹部212,另于该线圈座2上卷绕有线圈22,又于该线圈座2外设有硅钢片23。该外转子3,其对应罩设于线圈座2外,于外转子3内侧对应线圈座2设有磁性元·件31,且于外转子3中间设有转轴32,该转轴32 —端穿设于壳体I套接轴11的轴孔111内,转轴32另一端则由壳体I前端外盖12的穿孔121向外凸设而出,外转子3外缘套设结合有散热叶片33。本实用新型在组装结合时,请再一并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及图4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结构示意图所示,于该壳体I内容设入该线圈座2,令线圈座2以轴孔21套掣于套接轴11外,让套接轴11的嵌掣凸部112嵌掣定位于轴孔21的嵌掣凹部211内,且套接轴11的插掣凸部113也插掣定位于轴孔21的插掣凹部212内,使得壳体I与线圈座2间确实稳固结合定位,将外转子3对应罩设于线圈座2外,使得外转子3的转轴32 —端穿设于套接轴11的轴孔111内,再将外盖12盖设于壳体I前端,而让转轴32另一端由该外盖12的穿孔121向外凸设而出提供动力输出。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使用时,在该线圈座2上的线圈22及硅钢片23获得电源供电产生磁场后,即会令罩设于线圈座2外的外转子3内的磁性元件31受到磁场影响,而带动外转子3及转轴32转动,且在外转子3的转动过程中,由于该外转子3外缘套设结合有散热叶片33,而令散热叶片33能随着外转子3在壳体I内转动,使得散热叶片33在壳体I内转动时,散热叶片33会在壳体I内产生风力流动,以借由风力流动增加壳体I内部的散热功效。请再一并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作为风扇马达时,该壳体I后端开设有多个组固孔13,使得令一组接架14能以固定件141与组固孔13组接固定,该组接架14上则可供设置摆头单元15,该摆头单元15可为独立动力源以提供风扇摆头动作的动力,例如电机,或请再一并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所示,该摆头单元15’为齿轮组,且与外转子3的转轴32穿设出壳体I套接轴11的轴孔111外所形成的螺杆部321相啮合,利用该摆头单元15、15'带动壳体I左右摆动,以改变风力吹送的方向。借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组设结合时,能令套接轴的嵌掣凸部嵌掣定位于轴孔的嵌掣凹部内、套接轴的插掣凸部亦插掣定位于轴孔的插掣凹部内,以让壳体与线圈座间能确实稳固结合定位,不会有松脱损坏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在其整体施行使用上更增加实用便利性。以上所举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 的部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包括在本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其主要包括有壳体、线圈座及外转子;其特征在于; 该壳体,其中间位置凸设有套接轴,且于套接轴开设有轴孔,该套接轴底部外缘处凸设有至少一个嵌掣凸部,并于套接轴顶部向外凸设有至少一个插掣凸部,而于壳体前端盖设有外盖,该外盖中间位置还开设有穿孔; 该线圈座,设置于壳体内,在线圈座对应壳体的套接轴处开设有轴孔,该轴孔底端内缘对应套接轴的嵌掣凸部凹设有嵌掣凹部,且在轴孔顶端对应套接轴的插掣凸部形成有插掣凹部,又在该线圈座上卷绕有线圈及设有硅钢片; 该外转子,对应罩设于线圈座外,于外转子内侧对应线圈座设有磁性元件,且于外转子中间设有转轴,该转轴一端穿设于壳体套接轴的轴孔内,转轴另一端则由壳体前端外盖的穿孔向外凸设而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后端开设有多个组固孔,一组接架通过固定件与组固孔组接固定,该组接架上设置有摆头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外转子外缘套设结合有散热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后端开设有多个组固孔,一组接架通过固定件与组固孔组接固定,该组接架上设置有摆头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摆头单元为独立动力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转子式马达,其特征在于,该摆头单元为齿轮组,且与外转子的转轴穿设出壳体套接轴的轴孔外所形成的螺杆部相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外转子式马达,包括壳体,中间凸设有开设轴孔的套接轴,套接轴底部外缘凸设有至少一嵌掣凸部,套接轴顶部向外凸设有至少一插掣凸部,壳体前端设有外盖,外盖中间位置设有穿孔;线圈座,设置于壳体内,在线圈座对应壳体的套接轴处开设有轴孔,轴孔底端内缘对应套接轴的嵌掣凸部凹设有嵌掣凹部,轴孔顶端对应套接轴的插掣凸部形成有插掣凹部;外转子,罩设于线圈座外,于外转子内侧对应线圈座设有磁性元件,且于外转子中间设有转轴,转轴一端穿设于壳体套接轴的轴孔内,另一端则由壳体前端外盖的穿孔向外凸设而出。借此,以让壳体与线圈座间能稳固结合定位,不会有松脱损坏的情况发生,而且能在整体使用上增加实用便利性。
文档编号H02K1/22GK202737627SQ20122038097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日
发明者陈文伟 申请人:博玛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