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47497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十分迅猛,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各种便携电子设备,为了提高便携电子设备应用的广泛性,对电子设备的充电系统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自从科学家揭示电磁感应现象以来,电能的传输主要是由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的。电工设备的充电一般是通过插头和插座来进行,实现供电系统和电气设备之间没有导体接触的无线供电成为电能传输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特别是对大功率负载进行充、供电, 无线输电的想法很早就有人提出过,但是却被很多科学家认为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发射器发出的电磁能向四周分散传送,人类无法对电磁能进行集中控制,就更谈不到加以利用。2006年11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助理教授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提出一种可以通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利用电磁能的新理论。按照索尔贾希克的理论,只要让电磁能发射器同接收设备在相同频率上产生共振,它们之间就可以进行能量互换。其领导的6人小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利用两个铜丝线圈充当共振器,一个线圈与电源相连,作为发射器;另一个与台灯相连,充当接收器。结果,他们成功地把一盏距发射器2. 13米开外的60瓦电灯点亮,但是,电磁共振线圈庞大,且两线圈要放置于相对固定位置,同时,传输功率只有60瓦,电能的传输效率只有40%左右,有一定的电磁福射等,还只能处于试验阶段,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无线输电技术和充电技术缺陷已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上问题亟待解决。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能量,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的技术。由于是基于近场磁共振来传输能量,因此接收端线圈必须尽量接收发送端发射出的磁场。对应应该尽量做到下面三点I、由于磁场的强度和与发射端的距离成反比,因此接收端线圈应尽量接接近发射端;2、由于发射端线圈平面磁通量是最大的,因此接收端线圈应尽量与发射端线圈平面平行;3、由于发射端线圈中心的磁场强度是最强的,因此接收端线圈应尽量对齐发射端线圈中心。近些年采用无自动对准技术、充电座+被充电设备机械结构对准方案、充电座+被充电设备磁性对准方案得到一些无线充电领域技术人员的尝试,研究发现,上述现有无线充电存在如下缺点发射端和接收端无法保证良好的传输条件;传输功率偏低;[0012]运行时整个系统无法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实现的有效的提闻无触点电感式充电效率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的设计,有效的克服现有无线充电存在的以上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携带装置、移动电源以及发射接收端隔板;所述携带装置的内侧包括多个发射端和多个发射端固定袋;所述携带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接收端及多个充电负载,所述携带装置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外侧充电固定袋;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设置有弹性固定袋以及移动电源固定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在需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多个发射端置放在发射接收端隔板的一侧。充电结束后,所述移动电源自动关闭输出。移动电源固定袋包括大定位袋和小袋,在需充电时,所述多个发射端放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内的小袋内,移动电源再装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所述多个发射端在移动电源和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之间。携带装置为携带包、携带箱和携带箱包中的一种。

图I是无线电力输送的原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无自动对准方案;图3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充电座+被充电设备机械结构对准方案;图4是现有技术的一种充电座+被充电设备磁性对准方案;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箱的系统模块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包的系统充电时组装模块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充电能量转换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附图2所示的无自动对准方案为发射端为平板结构,发射端线圈嵌入在平板内。接收端直接放在发射端平板上。此类解决方案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优点是简单。缺点是如果不将被充电设备对准放好,轻则影响充电效率,重则根本无充电。如附图3所示的充电座+被充电设备机械结构对准方案,射端为卡扣结构,发射端线圈嵌入在充电器座内。接收端通过机械卡扣定位和固定在发射端充电器座上。此类解决方案常用于无线充电牙刷和剃须刀方案。此方案优点是定位及固定准确。缺点是无线传输功率过低,直接导致充电时间过长。如附图4所示的充电座+被充电设备磁性对准方案,该方案是在方案I的基础上,在发射端平台发射线圈中心放置磁铁。并在负载端的接收线圈中心也放置对应极性相吸的磁铁。当两者足够接近时,通过磁铁的磁性吸力进行准确的接近和对准。此方案优点是定位及固定准确。且当发射端和接收端足够接近时,两者会自动接近和对准。缺点是充电时接收端必须放在充电板上,而整个充电设备不能移动。不适合移动用户。总之,现有无线充电存在如下缺点发射端和接收端无法保证良好的传输条件;传输功率偏低;运行时整个系统无法移动。为解决现有无线充电方案的缺点,我们解决方法如下箱式解决方案如附图5所示,整个系统由携带包/箱,铝外壳移动电源,数个发射端,数个接收端,发射接收端隔板(带弹性固定袋,移动电源固定袋位于用户侧)组成。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箱的系统,包括携带箱、移动电源以及发射接收端隔板; 所述携带箱的内侧包括多个发射端和多个发射端固定袋;所述携带箱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接收端及多个充电负载,所述携带箱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外侧充电固定袋;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设置有弹性固定袋以及移动电源固定袋。包式解决方案如附图6所示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包的系统,包括携带箱、移动电源以及发射接收端隔板;携带包的内侧包括多个发射端和多个发射端固定袋;所述携带包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接收端及多个充电负载,所述携带包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外侧充电固定袋;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设置有弹性固定袋以及移动电源固定袋。工作方式,充电时将移动电源和发射端放在发射接收端隔板的一侧。(发射端放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内的小袋内,移动电源再装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保证发射端在移动电源和隔板之间)被充电设备安装入接收端并被放在隔板的另外一侧的固定袋内。由于弹性固定袋的使用,发射端和接收端被良好固定和对准。按下移动电源输出按键后,充电开始。充电结束后,移动电源自动关闭输出。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移动电源作为整个无线充电方案的电源,使得整个系统可以随意移动。大功率移动电源作为整个无线充电方案的电源,为整个充电系统提供足够的功率。由于弹性固定袋的使用,发射端和接收端被良好固定和对准,保证了良好的无线能量传输性能,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有良好的充电效率。由于移动电源本身是铝金属外壳,其具有良好的无线屏蔽性能。将其放置于用户和发射端之间,可以很好地隔绝发射端对用户的辐射。移动电源自带输出负载检测,当接收端无负载或负载因充电结束而功耗过低时,其自动关闭输出。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 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携带装置、移动电源以及发射接收端隔板;所述携带装置的内侧包括多个发射端和多个发射端固定袋;所述携带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接收端及多个充电负载,所述携带装置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外侧充电固定袋;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设置有弹性固定袋以及移动电源固定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充电的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需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多个发射端置放在发射接收端隔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充电的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固定袋包括大定位袋和小袋,在需充电时,所述多个发射端放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内的小袋内,移动电源再装在移动电源大定位袋,所述多个发射端在移动电源和所述发射接收端隔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 3任一个所述的无线充电的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充电结束后,所述移动电源自动关闭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I 3任一个所述的无线充电的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为携带包、携带箱和携带箱包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的携带系统,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装置为携带包、携带箱和携带箱包中的一种。
专利摘要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包括携带装置、移动电源以及发射接收端隔板,携带装置的内侧包括多个发射端和多个发射端固定袋,携带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接收端及多个充电负载,携带装置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外侧充电固定袋,发射接收端隔板设置有弹性固定袋以及移动电源固定袋,在需充电时,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多个发射端置放在发射接收端隔板的一侧,充电结束后,移动电源自动关闭输出。
文档编号H02J17/00GK202513644SQ20122011433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3日
发明者刘伟舜, 郑雷 申请人:力新创展电子(香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