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多根线绕线方法
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多根线绕线方法本发明涉及将多根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多根线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多根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技术,已知有如下的绕线装置,即使用与该线材的根数对应的多个线嘴或滑轮,将分别从该多个线嘴或滑轮导出的多根线材卷绕于绕轴旋转的卷芯的外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及2)。这些绕线装置除了使卷芯旋转的单元以外,还具备使多个线嘴或滑轮旋转或移动的其它单元,利用该其它单元使多个线嘴或滑轮旋转或移动,由此消除分别从这些线嘴或滑轮导出的多根线材之间的间隙,从而将该多根线材无间隙且整齐地卷绕于卷芯。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198955号公报(段号“0006” “0013”、图10)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33887号公报(段号“0009” “0022”、图5)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绕线装置中,由于使用与线材的根数对应的多个线嘴及滑轮,因此例如当将线材根数为两根以上例如10根这样的较多的线材同时整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得情况下,则该线嘴或滑轮的数量与线材的根数成比例地增加,且分别使它们旋转或移动的单元也会增加,从而存在使获得的装置复杂化、并且装置本身的单价也随之提高的不良情况。并且,当因线材根数增加而使线嘴或滑轮的数量与该根数成比例地增加时,则存在为了避免这些部件互相干涉,而扩大该增加的线嘴或滑轮与卷芯之间的距离的倾向。于是,从该线嘴或滑轮导出的线材在到达卷芯的期间内在宽度方向上偏移的量也扩大,从而存在因与相邻的线材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而使整齐卷绕变得困难的不良情况。特别是在卷芯细且较长、并且因其长度而导致该卷芯弯曲等的情况下,从该线嘴或滑轮导出的线材在到达卷芯的期间内偏移的程度也扩大,因而向这样的卷芯进行整齐卷绕变得更加困难。进而,这样的弯曲的卷芯,由于在其端部和中央部分弯曲的程度不同,因此到相邻的线材的距离的偏差在该中央部分和端部也不同,从而存在遍布卷芯全长均匀地将多根线材进行整齐卷绕变得显著困难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多根线绕线方法,例如即使卷芯是细且较长的卷芯,也能够比较容易地将较多的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具备卷绕机构,该卷绕机构使卷芯绕轴旋转,由此将穿过线嘴的孔而被导出的线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使线嘴或卷芯与利用该卷绕机构进行的卷绕同步地沿卷芯的轴向移动。该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线嘴倾斜转动机构,该线嘴倾斜转动机构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线嘴倾斜转动;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控制线嘴倾斜转动机构,以使该线嘴的倾斜转动角与利用卷绕机构向卷芯卷绕时通过输送机构对线嘴或卷芯的输送而赋予线材的倾斜角一致,线嘴的孔的形状形成为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并且使在倾斜转动状态下将多根线材并排导出的线嘴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切缺地形成,以使其沿着卷芯。优选地,在该多根线绕线装置中,将支承卷芯的引导部件设置在线嘴附近,更优选地,该引导部件具有夹着线嘴的一对壁部件,在一对壁部件的端缘分别形成有容纳并支承卷芯的凹槽。进而,优选地,具备使线嘴绕轴旋转而进行反转的线嘴反转机构,输送机构构成为能够使线嘴或卷芯沿卷芯轴向进行往返移动。并且,优选地,在具备使线嘴沿轴向进行往返移动的线嘴可动机构的情况下,该线嘴可动机构构成为使远离卷芯的线嘴靠近卷芯,从而使线嘴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卷芯或已经卷绕于卷芯的线材接触。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将穿过线嘴的孔而被导出的线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并且使线嘴或卷芯与该卷绕同步地沿卷芯的轴向移动,由此将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 其特点在于,将线嘴的孔的形状形成为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并且将导出多根线材的线嘴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切缺地形成,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线嘴倾斜转动,由此对线嘴赋予倾斜转动角,该倾斜转动角与向卷芯卷绕时通过线嘴或卷芯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的倾斜角一致,并且使线嘴的前端缘的切缺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然后进行整齐卷绕。优选地,在该多根线绕线方法中,在绕线时使线嘴的前端缘的切缺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卷芯或已经卷绕于卷芯的线材接触,并且,优选地,在使线嘴或卷芯沿卷芯轴向进行往返移动而将多根线材以多层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情况下,在线嘴或卷芯的前行移动时和返回移动时,使线嘴反转。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以及多根线绕线方法中,由于线嘴的孔的形状形成为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因此贯通该线嘴的孔的多根线材在并排的状态下从该线嘴的前端缘被导出。然后,利用线嘴倾斜转动机构对线嘴赋予与卷芯上的线材的倾斜角相等的倾斜转动角,由此在从线嘴笔直地被导出的状态下能够保持原样地将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卷绕于卷芯。并且,由于使在倾斜转动状态下将多根线材并排导出的线嘴的前端缘切缺而形成、使其沿着该卷芯,因此能够使导出多根线材的线嘴的前端缘与卷芯的距离在多根线材之间均匀,从而能够防止因从该线嘴导出的线材在到达卷芯的期间内偏移而导致在这些线材之间产生间隙、或者能够防止该间隙扩大。由此,能够较容易地将较多的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特别地,若在该绕线时使线嘴的前端缘的切缺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近并接触卷芯,则即使卷芯是细且较长的卷芯、且该卷芯因其长度而产生弯曲等,也能够避免该卷芯被线材拉伸而向线嘴侧弯曲的情况,从而能够将从线嘴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在其并排的状态下直接卷绕于卷芯。并且,若在线嘴附近设置支承卷芯的引导部件,则即使卷芯产生弯曲等,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该绕线时卷芯挠曲弯曲的情况。由此,在本发明中,例如即使卷芯细且较长,也能够较容易地将较多的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此外,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中,即使在将多根线材以多层整齐卷绕于卷芯外周的情况下,由于利用线嘴反转机构使线嘴反转,由此也能够在该绕线时容易地使线嘴的前端缘的切缺部沿着卷芯。然后利用输送机构使线嘴或卷芯进行往返移动,由此能够在下层的线圈上进行用于上层的线圈的绕线,从而能够容易地实行遍布多层的高精度的整齐卷绕。
图I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卷绕多根线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在支承于该引导部件的卷芯上形成第一层绕线时线嘴的俯视图。图3是在该第一层绕线上形成第二层绕线时与图2对应的线嘴的俯视图。图4是在该第二层绕线上进一步形成第三层绕线时与图2对应的线嘴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了穿过该线嘴的孔而被导出的多根线材的线嘴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线嘴的前端与引导部件的图10的A部放大俯视图。图7是示出该线嘴的前端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8是示出通过该线嘴倾斜转动而形成第一层绕线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通过该线嘴倾斜转动而形成第二层绕线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该线嘴相对于卷芯正交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该线嘴周围的主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多根线绕线装置的主视图。图13是该多根线绕线装置的俯视图。图14是该多根线绕线装置的侧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多根线绕线装置;11…线材;13…卷芯;20…卷绕机构;30···线嘴;30a…孔;30b 30d…切缺部;34…引导部件;34a、34b…壁部件;34c 34e…凹槽;60…输送机构;80…线嘴反转机构;90…线嘴倾斜转动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接下来,基于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2 14所示,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10是将从线材供给机构14导出的多根线材11 (图14)整齐卷绕于卷芯13的外周的装置,作为图中的卷芯13,示出了使用截面呈圆形、且细而较长的销状的卷芯的情况。另外,该卷芯13并不局限于截面呈圆形的卷芯,也可以是截面呈方形的卷芯。在此,设定互相正交的X、Y、Z三个轴,X轴沿水平前后方向延伸,Y轴沿水平横向延伸,Z轴沿垂直方向延伸,作为在Y轴方向上张紧架设卷芯13的装置,对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2及图13所示,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10具备卷绕机构20,该卷绕机构20将较长的销状的卷芯13沿Y轴方向拉伸,并使该卷芯13绕其轴旋转,将经由后述的线嘴30导出的线材11 (图14)卷绕于该卷芯13的外周。本实施方式的卷绕机构20具备夹持卷芯13的一端的固定夹具装置21 ;以及可动夹具装置22,该可动夹具装置22设置成在Y轴方向上与该固定夹具装置21分离,并夹持沿Y轴方向延伸的卷芯13的另一端。该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分别能够使用相同的装置,作为上述夹具装置21、22,能够举例示出机械式夹具亦即钻头夹具或弹簧夹具。图中例示了使用钻头夹具的情况。
固定夹具装置21轴支承于设置在基座IOa上的固定轴承23,可动夹具装置22轴支承于可动轴承24。可动轴承24经由夹具移动机构26安装于基座10a,作为该夹具移动机构26,能够例示出流体压力缸等各种致动器。图中示出了由空气压气缸构成的夹具移动机构26,并例示出可动轴承24被安装于该移动机构26的可动台26a的情况。由该空气压气缸构成的夹具移动机构26构成为能够根据压缩空气供给的有无而使可动台26a沿卷芯13的延长方向亦即Y轴方向移动,使可动轴承24与可动台26a—起移动从而使可动夹具装置22远离固定夹具装置21,由此拉伸卷芯13,从而构成为能够在固定夹具装置21与可动夹具装置22之间张紧架设该卷芯13。并且,该卷绕机构20具备卷芯旋转单元,该卷芯旋转单元使张紧架设的卷芯13旋转,由此将经由线嘴30从线材供给机构14 (图14)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该卷芯13。图中的旋转单元是根据来自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而驱动旋转的夹具用伺服电机27、28, 如图12所示,在固定轴承23与可动轴承24双方分别设置伺服电机27、28。在各夹具用伺服电机27、28的旋转轴与各夹具装置21、22之间架设有带27a、28a,当根据来自作为控制机构的控制器的指令而驱动各夹具用伺服电机27、28而使它们的旋转轴旋转时,则各夹具装置21、22经由带27a、28a同步且沿相同方向旋转,从而构成为能够以不扭转卷芯13的方式旋转。在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上分别设置能够卷绕多根线材11的线轴
29。该线轴29为相同构造,这些线轴29分别经由口字状的安装部件29b而与该夹具装置21、22同轴地分别设置于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并且构成为在这些线轴29的中心轴上分别形成有能够供卷芯13插通的中央孔,可动夹具装置22对插通于该中央孔的卷芯13的一端进行夹持,且固定夹具装置21夹持该卷芯13的另一端。另外,虽未图示,但构成为经由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的前端能够固定于该安装部件2%。在线轴29的侧壁形成有多个切缺部29a,从该多个切缺部29a将卷绕于该线轴29的多根线材11向卷芯13侧抽出。图12及图13中示出了在4个位置形成有切缺部29a的线轴29。将这样的线轴29分别安装于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由此构成为当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借助作为卷芯旋转单元的伺服电机27、28而旋转时,则这些线轴29与该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 —起旋转,并卷绕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然后能够从切缺部29a将该多根线材11向卷芯13侧抽出。如图12 图14所示,本发明的绕线装置10具备输送机构60,该输送机构60使该线嘴30或卷芯13与卷绕机构20进行的线材11的卷绕同步地沿卷芯轴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移动,且具备主移动机构61和设置于该主移动机构61的副移动机构71。在基座IOa上设置有沿着卷芯13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纵壁10b,主移动机构61设置于该纵壁10b。具体地说,一对主轨62、6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且遍及全长地设置在纵壁IOb的面对卷芯13的前面。在纵壁IOb的Y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主轴支承台63、63,在一对主轨62、62之间主螺纹轴64的两端被轴支承设置于主轴支承台63、63。主活动板66以能够在一对主轨62、6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一对主轨62、62,与主螺纹轴64螺纹结合的主螺纹部件67 (图14)固定于该主活动板66。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的主驱动电机68安装于一方的主轴支承台63,主螺纹轴64与该主驱动电机68的旋转轴连结。并且构成为当该主驱动电机68驱动而使主螺纹轴64旋转时,则与该主螺纹轴64螺纹结合的主螺纹部件67能够与主活动板66 —起沿一对主轨62、62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副移动机构71设置于主移动机构61的主活动板66。具体地说,一对副轨72、7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且遍及主活动板66的全长地设置于主活动板66的面对卷芯13的前面。在主活动板66的Y轴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副轴支承台73、73,在一对副轨72、72之间副螺纹轴74的两端被轴支承设置于副轴支承台73、73。副活动板76以能够在一对副轨72、7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一对副轨72、72,与副螺纹轴74螺纹结合的副螺纹部件77 (图14)固定于该副活动板76。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的副驱动电机78安装于一方的副轴支承台73,副螺纹轴74与该副驱动电机78的旋转轴连结。并且构成为当该副驱动电机78驱动而使副螺纹轴74旋转时,则与该副螺纹轴74螺纹结合的副螺纹部件77能够与副活动板76 —起沿一对副轨72、72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如图10、图11及图14所示,线嘴30经由线嘴反转机构80、线嘴可动机构85以及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安装于输送机构60的副活动板76。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使该线嘴30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倾斜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该线嘴30在X-Y平面内倾斜转动,且该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具备水平基板91,该水平基板91水平 地安装在副活动板76的面对卷芯13的前面;圆板92,该圆板92以能够以Z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水平基板91的上面。在水平基板91设置有圆板旋转电机93,该圆板旋转电机93由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而使该圆板92旋转,使该圆板旋转电机93驱动,由此如图8所示使该圆板92正转,或者如图9所示使该圆板92反转,从而构成为能够使该圆板92停止在期望的位置。由于借助该圆板92的旋转使得线嘴30也一起旋转,因此控制圆板旋转电机93的未图示的控制器构成控制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的控制机构,以便在卷绕机构20向卷芯13卷绕线材时,使该线嘴30的倾斜转动角与由输送机构60对线嘴30或卷芯13的输送而赋予线材11的倾斜角一致。如图10及图14所示,线嘴可动机构85是沿径向延伸地设置于该圆板92的轴向伸缩致动器,作为该线嘴可动机构85的致动器构成为包括如下部件等(图14):壳体86,该壳体86从圆板92的旋转中心沿径向延伸设置;伺服电机87,该伺服电机87设置于壳体86的端部且被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滚珠丝杠88,该滚珠丝杠88设置于壳体86内部、且由该伺服电机87驱动转动;以及从动件89,该从动件89与该滚珠丝杠88螺纹结合、且沿壳体86平行移动。进而构成为当该伺服电机87驱动而使滚珠丝杠88旋转时,则与该滚珠丝杠88螺纹结合的从动件89沿壳体86移动,使线嘴30如图14的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移动而远离卷芯13,或者使已远离的线嘴30如虚线箭头所示的那样移动而靠近卷芯13。如图10、图11及图14所示,线嘴反转机构80具备立板81,该立板81竖立设置于从动件89,在立板81的中央形成有圆孔81a(图14),该圆孔81a的中心轴与作为线嘴可动机构85的致动器的轴向平行;以及圆环状的旋转部件82,该旋转部件82位于该立板81的面对卷芯13的一侧,并设置成能够以圆孔81a的中心轴或与该中心轴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在立板81设置有反转电机83,该反转电机83被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而使该旋转部件82旋转,从而构成为使反转电机83驱动,由此能够使该旋转部件82进行正转并使该旋转部件82旋转360度而反转,或者使反转状态下的旋转部件82反转360度而返回到原来的正转状态。线嘴30在线嘴反转机构80的圆环状的旋转部件82上被设置成从该旋转部件82向卷芯13延伸,并且使其中心轴成为与旋转部件82的中心轴同轴。进而,前述的卷绕机构20被作成调整该卷芯13的Z轴方向的高度,使得销状的卷芯13位于该线嘴30的前端缘、且面对导出多根线材11的孔30a (图11)的位置。如图7、图10及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嘴30具备环状的台板31,该台板31与圆环状的旋转部件82重合;一对腿部32、32,该一对腿部32、32竖立设置在跨越该台板31的中央的孔31a的两侧;以及线嘴主体33,该线嘴主体33被设置为将该一对腿部32、32的突出端连结。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嘴主体33具有基座部33a,该基座部33a的基端连结一对腿部32、32 ;—对宽部件33b、33c,该一对宽部件33b、33c设置于该基座部33a的突出端的两侧来决定导出多根线材11的孔30a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以及盖部件33d,该盖部件33d与该基座部33a重叠。在盖部件33d的与基座部33a对置的一侧,比线材11的外径略深的槽33h (图6)沿长度方向延伸且遍布全长而形成,通过将该盖部件33d与基座部33a重叠,由此该槽33h被基座部33a覆盖而形成导出多根线材11的孔30a。具体地说,被构成线嘴主体33的基座部33a、一对宽部件33b、33c以及盖部件33d包围的方形状的孔30a,形成了将多根线材11导出的线嘴30的孔30a,该孔30a的形状形 成为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11能够在Y轴方向上排成一列地通过的长方形状(图I)。此处,多根线材11意味着线材11的根数为两根以上,例如图5所示,还包括线材11为10根这样较多的情况。并且构成为形成于盖部件33d的槽33d的深度决定了导出多根线材11的孔30a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如图5所示,一对宽部件33b、33c形成为在该孔30a的出口处相互对置的面平行。并且构成为使由该一对宽部件33b、33c决定的孔30a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恒定,并且宽度在一定的范围在X轴方向上形成规定的长度,在被该孔30a的一对宽部件33b、33c夹着的出口处,使隔开间隔地插通到该孔30a中的多根线材11在其宽度方向上整齐排列而相互密接。如图7所示,构成为,卷绕于卷芯13的多根线材11,插通于立板81的圆孔81a(图10)及旋转部件82的内侧、并穿过一对腿部32、32之间而贯通形成于线嘴主体33的孔30a,进而引导到卷芯13,贯通该孔30a的多根线材11在并排的状态下从该线嘴30的前端缘被导出。此处,图中表示的标号33e表示用于将该盖部件33d安装于基座部33a的螺纹部件33e,标号33f、33g表示用于将一对宽部件33b、33c准确地定位于基座部33a的规定位置的定位用销33f、33g。 并且,如图6详细所示,该线嘴30的面对卷芯13的前端、即线嘴主体33的前端,在使其中心轴与卷芯13正交而与X轴平行的状态(图10的状态)下,形成有相对于该卷芯13倾斜的斜切缺部30b、30c、30d。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卷芯13上形成三层绕线的情况,并示出了在线嘴30的前端缘形成有相对于线嘴30的中心轴的角度互不相同的三种切缺部30b、30c、30d。第一切缺部30b形成为当在线材11向卷芯13卷绕第一层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α (图2)—致的倾斜转动角α的情况下,与该卷芯13平行。第二切缺部30c形成为当在线材11卷绕第二层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β (图3)—致的倾斜转动角β的情况下,与该卷芯13平行。第三切缺部30d形成为当在线材11卷绕第三层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Y (图4)一致的倾斜转动角Y的情况下,与该卷芯13平行。如图2 图4所示,在形成有多层绕线的情况下,由于上层绕线与下层绕线时相t匕,卷绕线材11的直径扩大,在卷绕一圈的期间内导出的量增加,因此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逐渐减小。因此形成为与第二层绕线时的卷芯13平行的第二切缺部30c的倾斜角度小于与作为下层绕线的第一层绕线时的卷芯13平行的第一切缺部30b的倾斜角度(α > β ),第三切缺部30d的倾斜角度更小(β > Y )0进而,如图6详细所示,构成为使第一切缺部30b与第三切缺部30d形成在线嘴30的前端缘的两侧,使第二切缺部30c形成在上述两个切缺部的中间,孔30a在该第二口切缺部30c开口。由此,线嘴30的前端缘形成为整体为山形、且向卷芯13侧鼓出。进而构成为使基于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的圆板旋转电机93驱动,从而在因使该圆板92正转或反转而产生的线嘴30的倾斜转动状态下进行绕线时,如图2 图4所示,形成于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30c、30d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13。如图10、图11、图14所示,在使线嘴30倾斜转动的圆板92上,设置有在该线嘴30 的附近支承卷芯13的引导部件34。在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件34形成有夹着线嘴30的一对壁部件34a、34b。该引导部件34经由升降装置35安装于圆板92,如图11所示,该升降装置35在圆板92上具备四边形的框架36,该框架36设置成俯视观察时与线嘴30正交。在该框架36内设置有使旋转轴在中央向Z轴方向上方延伸的伺服电机37,沿Z轴方向延伸的一对移动轴38、38以沿轴向滑动自如的方式贯通支承在该伺服电机37的两侧。进而,弓丨导部件34的两端支承于一对移动轴38、38的上端,未图不的螺纹轴固定于伺服电机37的旋转轴。构成为在引导部件34上安装有与螺纹轴螺纹结合的内螺纹轴39,当借助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例如计算机)控制的伺服电机37旋转驱动螺纹轴时,则引导部件34与内螺纹轴39 —起沿Z轴方向相对于圆板92升降。如图11所示,引导部件34构成为在以点划线示出的上升状态下,一对壁部件34a,34b从两侧夹着线嘴主体33。如图I及图6所示,在上升状态下容纳并支承卷芯13的凹槽34c、34d、34e分别形成在上述一对壁部件34a、34b的端缘。在卷芯13上卷绕三层线材11的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各层绕线时在使线嘴30倾斜转动的状态下,形成容纳卷芯13的三种凹槽34c、34d、34e。这些凹槽34c、34d、34e截面形成为V字状,其中的第一凹槽34c形成为在用于向卷芯13进行第一层绕线的线材11卷绕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α (图2)—致的倾斜转动角α,并容纳且支承该卷芯13。第二凹槽34d形成为在线材11进行第二层绕线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β (图3) —致的倾斜转动角β,并容纳且支承该卷芯13。第三凹槽34e形成为在线材11进行第三层绕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Y (图4) 一致的倾斜转动角Y,并容纳且支承该卷芯13。另一方面,构成为如图11的实线所示,当该引导部件34如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下降时,则该引导部件34的一对壁部件34a、34b位于比线嘴主体33更靠下方的位置,因而线嘴主体33不会与一对壁部件34a、34b干涉,从而能够利用线嘴反转机构80使线嘴30进行实线箭头所示的正转、或虚线箭头所示的反转。如图14所示,导出多根线材11的线材供给机构14具备多个线筒12,它们分别卷绕蓄积有多根线材11 ;多个张紧装置40,它们分别对从上述线筒12导出的线材11赋予规定的张力。该张紧装置40以在Y轴方向上重合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图14中具体地示出了其中的两台张紧装置40。这些张紧装置40分别为相同构造,以其中的一个为代表进行说明,该张紧装置40具备隔着支柱41设置的外壳42、设置于该外壳42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的导出控制滑轮43、引导滑轮44以及张紧杆45。卷绕有线材11的线筒12设置于导出控制滑轮43附近的外壳42。从线筒12导出的线材11被引导至导出控制滑轮43,在卷绕于该导出控制滑轮43后,利用引导滑轮44转换其方向而向张紧杆45的前端的线状材料引导件45a引导。被引导到线状材料引导件45a的线材11从该线状材料引导件45a被供给到线嘴30。导出控制滑轮43与容纳于外壳42内的导出控制电机46直接连结。张紧杆45能够以基端的转动轴45b为支点转动。该转动轴45b的转动角度由容纳于外壳42内且安装于转动轴45b的转动角度检测单元亦即电位计47检测。电位计47的检测输出被输入到未图示的控制器,来自控制器的控制输出与导出控制电机46连接。
并且,在张紧杆45的转动轴45b与线状材料引导件45a之间的规定位置,安装有作为向张紧杆45的转动方向赋予作用力的施力单元的弹性部件亦即弹簧48。利用该弹簧48将与转动角度相应的弹性力赋予张紧杆45。未图示的控制器构成为控制导出控制电机46,以使由作为转动角度检测单元的电位计47检测出的转动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因此,该张紧装置40构成为利用弹簧48并经由张紧杆45对多根线材11赋予张力,使导出控制滑轮43旋转以使该张紧杆45成为规定的角度,由此能够将赋予了期望的张力的线材11导出。另一方面,该多根线绕线装置10具备运送机构51,该运送机构51与使线嘴30沿卷芯的轴向移动的输送机构60同步地,使上述多个张紧装置40与该线嘴30 —起沿卷芯轴向移动。本实施方式的运送机构51具备沿主移动机构61设置于基座IOa的一对运送轨52、52。运送螺纹轴54能够以中心轴为中心旋转地设置在一对运送轨52、52之间。从动台56以能够在沿一对运送轨52、52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一对运送轨52、52上,与运送螺纹轴54螺纹结合的运送螺纹部件57固定于该从动台56。设置有多个张紧装置40的支柱41竖立设置于从动台56,运送螺纹轴54构成为能够借助未图示的伺服电机而旋转。并且构成为当该电机驱动使运送螺纹轴54旋转时,则与该运送螺纹轴54螺纹结合的运送螺纹部件57与从动台56 —起沿一对运送轨52、52在长度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与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沿卷芯轴向的移动同步地,使上述多个张紧装置40与该线嘴30 —起沿卷芯轴向移动。接下来,对使用这样的绕线装置的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使卷芯13旋转,由此将穿过线嘴30的孔30a而被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卷芯13外周,并且与该卷绕同步地使线嘴30或卷芯13沿卷芯13的轴向移动,从而将线材整齐卷绕于卷芯13外周。作为其前提的线嘴30的孔30a的形状,形成为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11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形或长方形状。并且,将导出多根线材11的线嘴30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切缺而形成。并且,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实际绕线时,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线嘴30倾斜转动,由此对线嘴30赋予与向卷芯13卷绕线材时通过线嘴30或卷芯13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一致的倾斜转动角,并且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13,然后进行整齐卷绕。作为具体的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细且较长的销状的卷芯13,因此在实际进行绕线时将该卷芯13张紧架设。为此,首先使固定夹具装置21夹持卷芯13的一端,然后使可动夹具装置22夹持该卷芯13的另一端。在使可动夹具装置22夹持卷芯13的另一端时,预先使夹具移动机构26的可动台26a靠近固定夹具装置21侧。然后在使可动夹具装置22夹持卷芯13的另一端后,如图12的虚线箭头所示,使夹具移动机构26的可动台26a与可动轴承24 —起移动,使轴支承于可动轴承24的可动夹具装置22远离固定夹具装置22,由此拉伸卷芯13,将该卷芯13张紧架设于固定夹具装置21与可动夹具装置22之间。接下来,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的前端安装于可动夹具装置22的线轴29的安装部件29b,如图14的实线箭头所示,在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使线嘴30远离卷芯13的状态下,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移动,使多根线材11的导出端部 与和可动夹具装置22同轴设置的线轴29对置。如图12所示,在该状态下利用卷芯旋转单元使该线轴29与可动夹具装置22 —起旋转,由此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线轴29。然后,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移动,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从形成于线轴29的侧壁的切缺部29a向卷芯13侧抽出。在使该线嘴30与线轴29对置时、以及将多根线材11从切缺部29a向卷芯13侧抽出时产生的线嘴30的移动,主要利用输送机构60的副移动机构71来进行。具体地说,通过驱动副移动机构71的副驱动电机78而使副螺纹轴74旋转,并使副活动板76与线嘴30 —起沿Y轴方向移动。然后,如图I所示,使张紧架设的卷芯13正转,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卷芯13的外周,进而与其同步地使线嘴30沿卷芯13的轴向移动,从而将线材11整齐卷绕于卷芯13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使线嘴30的多根线材11的导出端部与卷芯13的一端对置。与此同时,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线嘴30倾斜转动,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的倾斜角一致的倾斜转动角。利用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使该线嘴30进行倾斜转动,如图8所示,使该圆板旋转电机93驱动,由此使该圆板92正转或反转,从而如图I及图2所示,在线嘴30的倾斜转动角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α —致的状态下,使该圆板92静止。然后,当线材11向卷芯13卷绕时,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1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对卷芯13实施三层的绕线,且由于与进行各层绕线时的线嘴30的倾斜角度相等的切缺部30b 30d形成于线嘴30的前端缘,因此在进行该第一层绕线时使其中的第一切缺部30b沿着卷芯。该动作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来进行,在使线嘴30倾斜转动以后,如图14的虚线箭头所示,使远离的线嘴30的前端缘靠近卷芯13。即,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的伺服电机87转动驱动滚珠丝杠88,从而使该线嘴30和与该滚珠丝杠88螺纹结合而移动的从动件89 —起沿轴向移动,由此使线嘴30的前端缘靠近卷芯13。进而,如图I及图2所示,当在该情况下绕线时,在进行该第一层绕线的过程中,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与卷芯13平行的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即使其中的第一切缺部30b与卷芯13接触。并且,在进行该绕线时,利用升降装置35使引导部件34上升,利用该上升状态下的引导部件34的一对壁部件34a、34b,从两侧夹着线嘴主体33。然后利用形成于该一对壁部件34a、34b的端缘的凹槽34c容纳支承卷芯13。在卷芯13上卷绕三层线材的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用于在卷芯13上进行第一层绕线的线材11卷绕时,形成有容纳并支承该卷芯13的第一凹槽34c,因此使引导部件34上升,由此如图I所示,使卷芯13进入该第一凹槽34c并对该卷芯13进行支承。进而,在该状态下进行整齐卷绕。在进行该整齐卷绕时,利用卷绕机构20分别使固定夹具装置21与可动夹具装置22同步旋转,从而使被它们夹持且张紧架设在其间的卷芯13旋转。在该卷芯13旋转的同时,利用输送机构60以与该旋转成比例的节距的量的速度使线嘴30沿Y轴方向从可动夹具装置22侧向固定夹具装置21侧移动。S卩,在使卷芯13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对线嘴30赋予与在该卷芯13的轴向上排成一列的多根线材的整体宽度P (图I)对应的进给量。由此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螺旋状地卷绕于卷芯13,将该排成一列的多根线材11与已经卷绕于该卷芯13的线材11相邻地进行卷绕,从而形成所谓的整齐卷绕,另外,该线嘴30沿Y轴方向的移动,主要利用输送机构60的主移动机构61来进行。具体地说,通过驱动主移动机构61的主驱动电机68而使主螺纹轴64旋转,并使 主活动板76与设置有线嘴30的副移动机构71 一起沿Y轴方向移动。在该整齐卷绕中,利用张紧装置40对多根线材11赋予规定的张力,并将贯通线嘴30的孔30a的多根线材11在并排的状态下从该线嘴30的前端缘导出。然后如图I及图2所示,由于对线嘴30预先赋予与卷芯13上的线材11的倾斜角α相等的倾斜转动角α,因此能够在将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1从线嘴30笔直地导出的状态下保持原样地卷绕于卷芯
13。并且,由于使在倾斜转动状态下并排地导出多根线材11的线嘴30的前端缘切缺而沿着该卷芯13,因此能够使导出多根线材11的线嘴30的前端缘与卷芯13之间的距离在多根线材11之间保持均匀,从而能够防止从该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在到达卷芯13的期间内分别偏移。因此,在使卷芯13旋转一圈的期间内对线嘴30赋予与并排的多根线材的整体宽度P (图I)对应的进给量,由此避免该排成一列的多根线材的位于最侧部的线材11与已经卷绕于该卷芯13的线材11重叠。由此,不会使线材11在径向上与卷芯13重叠,并且能够在轴向上不隔开间隙地进行卷绕、即进行所谓的整齐卷绕。特别地,如图I及图2所示,由于在进行该绕线时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的至少一部分接近并接触卷芯13,因此能够将从线嘴30并排导出的多根线材11在该并排状态下直接卷绕于卷芯13。另外,即使卷芯13是细且较长的卷芯、且该卷芯13因其长度而发生弯曲等,通过使线嘴30的前端缘与卷芯13接触,就能够避免该卷芯13被线材11拉伸从而向线嘴30侧弯曲这样的情况。因此上述多根线材11不会产生歪斜或扭转,能够防止在卷芯13外周上相邻的线材11的侧部产生互相重叠、或接触而互相摩损,从而能够容易地实行高精度的整齐卷绕。在此,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卷芯13细且较长、且该卷芯13因其长度而发生弯曲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在该线嘴30附近支承芯体13的引导部件34,因此能够防止在该绕线时芯体13挠曲弯曲的情况。特别地,由于该引导部件34具有夹着线嘴30的一对壁部件34a、34b,因此形成于该壁部件34a、34b的端缘的凹槽34c,对卷绕有从该线嘴30以并排的状态导出的多根线材11的卷芯13部分的两端进行容纳支承,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卷芯13的卷绕有线材11的部分挠曲。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例如卷芯13是细且较长的卷芯,也能够较容易地将较多的线材11整齐卷绕于卷芯13的外周。
进而,在整齐卷绕形成于卷芯13的全长或期望的范围内的阶段,停止卷芯13的旋转及线嘴30的移动。接着,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使线嘴30再次远离卷芯13,并且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沿Y轴方向移动,使多根线材11的导出端部亦即前端与和固定夹具装置21同轴设置的线轴29对置。此时,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从形成于线轴29的侧壁的切缺部29a引入到线轴29的外周。在该状态下利用卷绕机构20使该线轴29与固定夹具装置21 —起旋转,由此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该线轴29并形成终端。在将从该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引入到线轴29的外周时使线嘴30沿Y轴方向的移动,主要利用输送机构60的副移动机构71来进行,由此结束第一层的绕线。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形成三层绕线的情况,因此接下来开始进行第二层的绕线。该第二层的绕线,是在结束第一层整齐卷绕并将其终端卷绕于线轴29以后,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移动,再次从线轴29抽出多根线材11并再次使该多根线材11与卷芯13对置。在抽出该多根线材11时产生的线嘴30的移动,主要利用输送机构60的副移动机构71来进行。在进行该第二层绕线时,如图3中点划线箭头所示,由于线嘴30的移动方向成为与第一层绕线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因此在该第二层绕线中,使线嘴30反转。该线嘴30 的反转,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 (图14)及线嘴反转机构80 (图11)来进行,线嘴可动机构85利用伺服电机87转动驱动滚珠丝杠88,使从动件89与线嘴一起远离卷芯13。进而,如图11的实线所示,利用升降装置35使引导部件34下降,使该引导部件34的一对壁部件34a、34b位于比线嘴主体33更靠下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利用线嘴反转机构80使旋转部件82如图7及图11的实线箭头所示的那样进行正转,由此使线嘴30反转。在使线嘴30反转后或与此同时,如图9所示,使线嘴30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倾斜转动,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的倾斜角β (图3)—致的倾斜转动角β。该线嘴30的倾斜转动,如上所述利用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来进行。使线嘴30的多根线材11的导出端部与卷芯13的一端对置,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13。该动作通过使利用图14的线嘴可动机构85而远离的线嘴30的前端缘如虚线箭头所示那样靠近卷芯13来进行,在进行该第二层的绕线时使其中的第二切缺部30c沿着卷芯13 (图3)。这样,通过使线嘴30反转,SP使在进行上层的绕线时,也能够容易地使倾斜转动状态下的线嘴30的前端缘沿着卷芯13。此时,如图3所示,在进行该第二层的绕线时,优选使其中的第二切缺部30c与已经卷绕于卷芯13上的第一层线材11接触。并且,当进行该第二层绕线时,利用升降装置35再次使引导部件34上升,利用该上升状态下的引导部件34的一对壁部件34a、34b从两侧夹着线嘴主体33,并且利用形成于该一对壁部件34a、34b的端缘的第二凹槽34d容纳并支承形成第一层绕线的卷芯13。从该状态开始使卷芯13旋转,与此同时,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以与该旋转成比例的节距的量的速度从固定夹具装置21侧朝向可动夹具装置22侧沿Y轴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由此将多根线材11经由线嘴30导出,从而将线材进一步卷绕于已经卷绕在卷芯13上的第一层线材上,从而形成第二层整齐绕线。进而,在使第二层整齐绕线形成于卷芯13的全长或期望的范围的阶段,再次停止卷芯13的旋转及线嘴30的移动。进而,根据与形成第一层整齐绕线时相同的顺序,使线嘴30的前端与安装于可动夹具装置22的线轴29对置,将从该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从切缺部29a引入到线轴29的外周。在该状态下使该线轴29旋转,由此将从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该线轴29并形成终端,从而结束第二层线材的卷绕。然后,进一步开始进行第三层线材的卷绕,在进行该第三层绕线时,也利用线嘴可动机构85及线嘴反转机构80再次使线嘴30反转。之后或与此同时,在与线嘴30的轴和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线嘴30倾斜转动,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的倾斜角一致的倾斜转动角,使第三切缺部30d沿着卷芯13。进而,如图4所示,在进行该第三层绕线时,也使该第三切缺部30c与已经卷绕于卷芯13的第二层线材11接触。并且,在进行该第三层绕线时,利用形成于引导部件34的一对壁部件34a、34b的端缘的第三凹槽34e对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层绕线的卷芯13进行容纳并支承。从该状态开始使卷芯13旋转,与此同时,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在Y轴方向上以与该旋转成比例的节距的量的速度从固定夹具装置21侧朝向可动夹具装置22侧移动。由此将多根线材11经由线嘴30导出,从而将线材进一步卷绕于已经卷绕于卷芯13上的第二层线材11上而形成第三层整齐绕线。并且,在使第三层整齐绕线形成于卷芯13的全长 或期望的范围的阶段,停止卷芯13的旋转及线嘴30的移动。进而,根据与形成第一层整齐 绕线相同的顺序,之后使线嘴30的前端与线轴29对置,通过使该线轴29旋转而将从该线嘴30导出的多根线材11卷绕于该线轴29并形成终端,从而结束第三层线材的卷绕。在形成期望的绕线以后,将整齐卷绕的线圈从卷芯13取下。该取下操作是在解除卷芯13的张紧架设后的状态下进行的。具体地说,如图12的点划线箭头所示,使夹具移动机构26的可动台26a与可动轴承24 —起移动,从而使轴支承于可动轴承24的可动夹具装置22靠近固定夹具装置21。在该状态下解除可动夹具装置22对卷芯13的另一端的夹持。同样,解除固定夹具装置21对卷芯13的一端的夹持,将整齐卷绕于该卷芯13的线圈与卷芯13 —起从卷绕机构20取下,并将卷芯13从由整齐卷绕于卷芯13的多根线材构成的线圈中抽出。由此,获得多根线材11以三层且以均匀的间距整齐卷绕的线圈。这样,在本发明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中,即使在利用输送机构60使线嘴30往返移动,而将多根线材11以多层整齐卷绕于卷芯13的外周的情况下,利用线嘴反转机构80使线嘴30反转,由此在线嘴30的前行移动时及返回移动时进行绕线时的双方,能够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 30d沿着卷芯13。在该状态下,输送机构60实际上使线嘴30进行往返移动,由此能够进行将上层线圈卷绕于下层线圈上的动作。进而,若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与该卷芯13或已经卷绕于卷芯13的线材11接触,则能够避免该卷芯13被线材11拉伸而向线嘴30侧弯曲的情况,从而能够容易地实行多层的高精度的整齐卷绕。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来支承并拉伸卷芯13两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不存在卷芯因挠曲等而压曲的可能性,则无需张紧架设该卷芯13。该情况下的卷芯13可以仅支承其一方的端部即可。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从由整齐卷绕于绕线后的卷芯13的多根线材构成的线圈中拔出卷芯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是将卷芯与线圈一起构成产品,则无需从线圈拔出该卷芯13。该情况下的卷芯13与线圈一起构成产品的一部分。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被固定夹具装置21及可动夹具装置22张紧架设的销状的卷芯13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将该卷芯13做成更细的卷芯的情况下,可以将电线或钢琴线或不锈钢丝等作为卷芯使用。特别地,通过设置引导部件34能够有效地防止卷芯13挠曲,因此例如在想要获得内径为O. 4mm这样较细的线圈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粗细为O. 38mm的细钢琴线等作为该卷芯13,由此能够获得这样较细的线圈。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与利用卷绕机构20进行的卷绕同步地使线嘴30沿卷芯13的轴向移动的输送机构60进行了说明,但是该输送机构60也可以是与利用卷绕机构20进行的卷绕同步地使卷芯13沿卷芯13的轴向移动的结构。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线材11以三层卷绕于卷芯1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局限于此,虽未进行图示,但却可以获得由单层构成的线圈或由两层构成的线圈、或以四层以上形成绕线的线圈。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各层绕线结束时暂时将线材11卷绕于线轴29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各层绕线结束时不将线材11引入到线轴29的外周而是开始进行上层线材的整齐卷绕。即使在该情况下,在进行该上层的线材11的卷绕时,对线嘴30赋予与通过线嘴30或卷芯13的输送而赋予多根线材11的倾斜角一致的倾斜转动角,并且使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卷芯13,然后进行整齐卷绕,由此能够容易地实行多层的高精度的整齐卷绕。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整齐卷绕于该卷芯13的线圈和卷芯13 —起从卷绕机构20取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卷芯13是能够弯曲的例如线状材料,则可以在解除对卷芯13的一方的端部夹持的状态下,使由卷绕于该卷芯13的线材11构成的线圈 从该端部向另一端侧移动,由此从该卷芯13取下线圈。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引导部件34上形成三条截面呈V字状的凹槽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该凹槽能够容纳支承卷芯13,则其截面可以不是V字状而是其它形状,例如可以形成为方形状或半圆状,其条数并不局限于3个,在想要获得由多层的绕线构成的线圈的情况下,优选与其层数成比例地增减能够支承卷芯13的凹槽的条数。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导出多根线材11的线嘴30的孔30a,形成为由基座部33a、一对宽部件33b、33c以及盖部件33d包围的长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该线嘴30的孔30a能够将多根线材11在并排的状态下导出,则其形状可以不是长方形而可以是长孔。进而,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线材11引入到线轴29时以及将该线材11向卷芯13侧抽出时线嘴30产生的移动,主要利用输送机构60的副移动机构71进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利用输送机构60的主移动机构61进行这些动作,只要线嘴30的所有移动能够利用该主移动机构61进行,则可以不设置副移动机构71。
权利要求
1.一种多根线绕线装置,具备卷绕机构(20),该卷绕机构(20)使卷芯(13)绕轴旋转,由此将穿过线嘴(30)的孔(30a)而被导出的线材(11)卷绕于所述卷芯(13)的外周;输送机构(60),该输送机构(60)使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与利用所述卷绕机构(20)进行的卷绕同步地沿所述卷芯(13)的轴向移动, 所述多根线绕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该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在与所述线嘴(30)的轴和所述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所述线嘴(30)倾斜转动;和 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线嘴倾斜转动机构(90),以使所述线嘴(30)的倾斜转动角与利用所述卷绕机构(20)向所述卷芯(13)卷绕时通过所述输送机构(60)对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的输送而赋予所述线材(11)的倾斜角一致, 所述线嘴(30)的所述孔(30a)的形状形成为在与所述线嘴(30)的轴和所述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所述线材(11)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 使在倾斜转动状态下将多根所述线材(11)并排导出的所述线嘴(30)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切缺地形成,以使其沿着所述卷芯(1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支承所述卷芯(13 )的引导部件(34 )设置在所述线嘴(30 )附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弓I导部件(34)具有夹着所述线嘴(30)的一对壁部件(34a、34b),在所述一对壁部件(34a、34b)的端缘分别形成有容纳并支承所述卷芯(13)的凹槽(34c 34e)。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所述线嘴(30)绕轴旋转而进行反转的线嘴反转机构(80),输送机构(60)构成为能够使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沿所述卷芯(13)的轴向进行往返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根线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使所述线嘴(30)沿轴向进行往返移动的线嘴可动机构(85),所述线嘴可动机构(85)构成为使远离所述卷芯(13)的所述线嘴(30)靠近所述卷芯(13),从而使所述线嘴(30)的前端缘(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卷芯(13)或已经卷绕于所述卷芯(13)的所述线材(11)接触。
6.一种多根线绕线方法,是将穿过线嘴(30)的孔(30a)而被导出的线材(11)卷绕于卷芯(13)的外周,并且使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与该卷绕同步地沿所述卷芯(13)的轴向移动,由此将所述线材(11)整齐卷绕在所述卷芯(13)的外周的绕线方法, 所述多根线绕线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线嘴(30)的所述孔(30a)的形状形成为在与所述线嘴(30)的轴和所述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所述线材(11)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并且 将导出多根所述线材(11)的所述线嘴(30)的前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切缺地形成, 在与所述线嘴(30)的轴和所述卷芯(13)的轴平行的平面内使所述线嘴(30)倾斜转动,由此对所述线嘴(30)赋予倾斜转动角,该倾斜转动角与向所述卷芯(13)卷绕时通过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的输送而赋予多根所述线材(11)的倾斜角一致,并且 使所述线嘴(30)的前端缘的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沿着所述卷芯(13),然后进行所述整齐卷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根线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绕线时使所述线嘴(30)的前端缘的所述切缺部(30b 30d)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卷芯(13 )或已经卷绕于所述卷芯(13 )的所述线材(11)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多根线绕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沿所述卷芯(13)的轴向进行往返移动,由此将多根所述线材(11)以多层整齐卷绕于所述卷芯(13)的外周的绕线方法中,在所述线嘴(30)或所述卷芯(13)的前行移动时和返回移动时,使所述线嘴(30)反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多根线绕线装置及多根线绕线方法,多根线绕线装置具备卷绕机构,其使卷芯绕轴旋转,将穿过线嘴的孔而被导出的线材卷绕于卷芯的外周;使线嘴或卷芯沿卷芯轴向移动的输送机构。还具备线嘴倾斜转动机构,其使线嘴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倾斜转动;控制机构,其控制线嘴倾斜转动机构,使该线嘴的倾斜转动角与利用卷绕机构向卷芯卷绕时通过输送机构对线嘴或卷芯的输送而赋予线材的倾斜角一致。线嘴的孔的形状形成为在与线嘴的轴和卷芯的轴平行的平面内多根线材能够排成一列地通过的椭圆状或长方形状,并使在倾斜转动状态下将多根线材并排导出的线嘴的前端缘切缺地形成,以使其沿着卷芯。
文档编号H02K15/04GK102867642SQ201210167179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武藤宪一, 原英男 申请人:日特机械工程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