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

文档序号:7423424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全线瞬时切除被保护线路上的故障,自然考虑到采用线路两侧的信息来构成的保护,也就是纵联保护。它可满足电力系统稳定需要,充分满足继电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可靠性的要求。但传统的纵联保护如光纤电流差动、高频保护,受超高压长线路分布电容、两侧T A暂态特性和饱和程度的差异及通信信道的影响,容易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在装有阻波器的输电线路中,利用高频含量的不同构成的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由于判据可靠性依赖于物理边界频率特性,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整定值不好设定的问题。为了克服传统纵联保护所存在的以上不足,提高其可靠性,实现对区内外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快速切除输电线路上任意点的故障。在如图I的输电线路中,通过分析输电线路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并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用#点电压u 、电流iM模拟计算输电
线路N点处的电流☆,再将模拟N
点处电流4与实测#点处电流乙的波形相比较,计算出模拟电流4与实测电流乙的互距离度Δ(4^),并将此互距离度的大小与设定的互距离度整定值比较,并根据两者的大小关系识别区内外故障。对于区内和区外故障,其对应的互距离度A&i)
在数值上差别明显,整定值容易设定。藉此,提出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通过分析输电线路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计算出保护安装处模拟电流及其与实测电流的互距离度,再与设定的互距离度整定值比较而识别区内外故障,克服系统振荡、TA饱和及通信信道等对纵联保护的影响,提高纵联保护判据的可靠性,实现对区内外故障的快速识别和快速切除输电线路上任意点的故障。本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是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在短数据窗内,量测输电线路两端保护安装处首端M点、末端N点的电压^ ~和电流ip iN,通过分析输电线路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得出输电线路N点处
模拟电流4的表达式,用首端M点实测电压uM和电流i 模拟计算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的电流4,将末端N点处的模拟电流☆与实测电流的波形相比较,计算出模拟电流4与实测电流乙的互距离度,再将计算所得互距离度与设定的互距离度整定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大小关系识别区内外故障。具体步骤如下
(I)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在短时窗内,量测输电线路首端M点、末端N点的电压Uin uN和电流i#;然后根据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的特征和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得出如下输电
线路末端N点处模拟电流G的表达式,并根据该式计算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的模拟电流士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在短数据窗内,量测输电线路两端保护安装处首端M点、末端N点的电压Up ^和电流“通过分析输电线路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得出输电线路N点处模拟电流‘的表达式,用首端M点实测电压士和电流冬模拟计算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的电流士,将末端N点处的模拟电流4与实测电流的波形相比较,计算出模拟电流4与实测电流的互距离度δ(4· y,再将计算所得互距离度△(‘·%)与设定的互距离度整定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大小关系识别区内外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I)输电线路发生故障后,在短时窗内,量测输电线路首端M点、末端N点的电压Uin uN和电流^,然后根据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的特征和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得出如下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模拟电流G的表达式,并根据该式计算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的模拟电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整定系数4 =0.6。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测量输电线路首、末两端电压和电流时 ,采样频率为20kHz,短时窗的长度为3ms。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信号距离和T型线路模型的纵联保护方法,属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当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在短数据窗内,量测输电线路两端保护安装处M点、N点电压和电流,通过分析输电线路集中参数T型等效电路,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得出输电线路N点处模拟电流的表达式,用首端M点实测电压uM和电流iM模拟计算输电线路末端N点处的电流,将末端N点处的模拟电流与实测电流iN的波形相比较,计算出模拟电流与实测电流iN的互距离度,再将计算所得互距离度与设定的互距离度整定值的大小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大小关系识别区内外故障。具有甄别区内外故障快速可靠,不受过度电阻、故障初始角的影响等优点。
文档编号H02H7/26GK102623974SQ2012100950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束洪春, 田鑫萃, 董俊, 蒋彪, 郭福生 申请人:昆明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