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电单元以及具备了该充电单元的电气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了电池和控制该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控制部的充电单元、以及具备了该充电单元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已知有具备了电池和控制该电池的充电的充电控制部的充电单元。作为这样的充电单元,如日本特开2010-34080号公报公开的那样,已知有在搭载了电池的设备侧设有用于控制该电池的充电的充电电路(充电控制部)的结构。此外,在所述日本特开2010-34080号公报中还公开了在充电器侧和设备侧分别具有线圈的非接触充电系统。在该非接触充电系统中,利用在充电器侧的线圈中流过了电流时产生的磁场而在设备侧的线圈中流过电流,利用这样的电磁感应来进行电池充电。
发明内容
此外,如上所述,当为在搭载了电池的设备侧设有充电电路的结构时,由于该充电电路的漏电流等使得电池内蓄积的电力被消耗。由此,在没有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下,即使不使用设备也会无谓地消耗电池的电力。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充电单元中实现如下结构能够抑制在没有使用设备的状态下无谓地消耗在电池内蓄积的电力。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单元,其具备受电部,其从供电装置接受电力;电池,其通过由所述受电部接受到的电力而被充电;充电控制部,其设于所述受电部与所述电池之间,对该电池的充电进行控制;以及切断部,其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之间,在没有对该电池进行充电时将该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第一结构)。通过以上结构,在没有进行电池的充电时,通过切断部将充电控制部与电池进行电气切断。由此,能够防止电流从电池流到充电控制部。因此,能够防止在电池不被充电且设备没有被使用的状态下,该设备内的电池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受电部以与所述供电装置非接触的状态从该供电装置接受电力(第二结构)。这样在成为相对于供电装置以非接触的状态接受电力的结构时,成为在设备侧具备电池和该电池的充电控制部的结构。因此,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消耗在电池内蓄积的电力。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应用上述的第一结构,能够防止电池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这里,所谓非接触状态是指没有通过端子等将受电部与供电装置直接电气连接的状态。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断部具有通过在所述受电部流过的电流而点亮的发光部;根据该发光部的光进行驱动的开关部,所述开关部以如下方式进行驱动在所述发光部点亮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连接,而在所述发光部熄灭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第三结构)。由此,在受电部中流过电流而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下,由于发光部点亮,所以成为开关部将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电气连接的状态。而在成为向受电部的送电结束从而没有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时,由于在该受电部不流过电流,所以发光部熄灭,成为开关部将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电气切断的状态。因此,开关部在没有对电池进行充电时能够切断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由此,可通过简单的结构使该切断部工作,而不用通过控制器等对切断部进行驱动控制。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断部具有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以如下方式进行驱动在所述受电部的电压为阈值以上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连接,而在所述受电部的电压小于阈值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第四结构)。由此,开关元件在向受电部进行送电的状态、即受电部的电压为阈值以上时,将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在没有向受电部进行送电的状态、即受电部的电压小于阈值时,将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在没有进行向受电部的送电的状态下、即没有进行向电池的充电时,将充电部与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的切断部。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切断部具有二极管,该二极管仅允许电流从所述充电控制部向所述电池的流动(第五结构)。通过使用这样的二极管,能够防止电流从电池流向充电控制部。因此,能够防止在电池内蓄积的电流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第六结构)。这样的锂离子电池时,在充电时需要比其它种类的电池复杂的充电控制,所以需要充电控制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时在充电控制部产生漏电流。通过在这样的结构中应用上述的第一结构,能够防止电池内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在所述第一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电池是硬币形的电池(第七结构)。使用这样的硬币形电池的设备一般多是小型设备,在设备侧设有电池的同时设有充电控制部的情况较多。并且,硬币形电池一般是电池容量为低容量,所以受充电控制部中的漏电流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在这样的结构中应用上述的第一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电池内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具备上述的第一至第七结构中任意一种结构的充电单元。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充电单元,在充电控制部与电池之间设有在没有进行该电池的充电时将该电池与充电控制部进行切断的切断部。由此,能够防止在没有对电池进行充电的状态下由于从该电池流向充电控制部的电流使得该电池内的电力被无谓地消耗。
图1是具备了本发明实施方式I涉及的充电单元的充电系统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充电控制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在预备充电后进行正式充电时的充电情况的时序图。图4是表示充电控制部进行的充电控制动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仅进行正式充电时的充电情况的时序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充电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充电单元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应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不重复对其的说明。[实施方式I](整体结构)图1是具备了本发明实施方式I涉及的充电单元10的充电系统I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在该充电系统I中包括充电器2 (供电装置)、和设于设备3侧的充电单元10。充电系统I例如被用作便携电话或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终端、照相机等小型设备(设备3、电气设备)的电源系统。充电系统I在充电器2与设备3侧的充电单元10之间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电力的送电受电。即,充电器2具有与电源4连接的送电侧线圈5。另一方面,充电单元10具有受电侧线圈13 (受电部),该受电侧线圈13构成与电池12连接的充电电路11的一部分。通过给结构,充电系统I利用电磁感应从充电器2向充电单元10供给电力。这里,所谓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电力的送电受电是指在两个装置之间不经由端子地进行电力授受。更详细地讲,充电器2具备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4、和与该电源4电气连接的送电侧线圈5。充电单元10具有充电电路11。该充电电路11是通过配线连接受电侧线圈13、充电控制部14、继电器部15 (切断部)、和电池12而形成的电路。具体来讲,在充电电路11中受电侧线圈13的两端与充电控制部14的输入侧连接。此外,在充电电路11中,经由继电器部15将电池12与充电控制部14的输出侧连接。由此,在充电电路11中将通过受电侧线圈13从充电器2接受到的电力经由充电控制部14和继电器部15供给到电池12。此外,以将电池12作为电源的方式,将设备3的负载6与充电电路11连接。电池12虽未特别图示,但其具有例如通过组合有底圆筒状的两个部件而形成为圆柱体的壳体。在该壳体内收纳有交替地层叠多个平板状的正极和负极而成的电极体。正极体具有铝等金属箔制的正极集电体;以及含有正极活性物质的、分别设在了该正极集电体的两面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详细来讲,正极是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的将含有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含锂氧化物即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以及粘合剂等正极合齐U,涂布在由铝箔等构成的正极集电体上进行干燥而形成。对于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锂氧化物,优选使用例如LiCoO2等锂钴氧化物或LiMn2O4等锂猛氧化物、LiNiO2等锂镍氧化物等锂复合氧化物。此外,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仅使用一种物质,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物质。此外,正极活性物质不局限于上述物质。负极具有铜等金属箔制的负极集电体;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分别设在了该负极集电体的两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详细来讲,负极是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的将含有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以及粘合剂等的负极合剂,涂布在由铝箔等构成的负极集电体48上进行干燥而形成。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优选使用例如能够吸收和释放锂离子的碳材料(石墨类、热分解碳类、焦炭类、玻璃状碳类等)。负极活性物质不局限于上述的物质。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12是通过锂离子使电子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由此来进行充放电这样的锂离子电池。此外,各正极与构成电池12的壳体的一个部件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各负极与构成电池12的壳体的另一部件电气连接。由此,电池12内部的电极体与电池12的壳体电气连接。充电控制部14控制电池12的充电。即,如图2所示,充电控制部14具备用于控制充电电流的电流控制部21、和用于控制充电电压的电压控制部22。此外,充电控制部14还具备根据电流控制部21和电压控制部22的输出控制电池12的充电的输出控制部23。并且,充电控制部14还具备用于计量充电时间的计时器部24。对于充电控制部14的详细结构以及动作将后述。充电控制部14例如由IC (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电路)构成。继电器部15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电气连接或者切断。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继电器部15具备根据有无光入射来对充电电路11进行电气连接或切断的开关部51 ;以及在电流流动时射出光的发光部52。详细情况将在后述,但继电器部15在向电池12的充电结束、在受电侧线圈13中没有电流流过时,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由此,能够防止在充电后电池12内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充电控制部)充电控制部14如上所述具备电流控制部21、电压控制部22、输出控制部23、和计时器部24 (参照图2)。输出控制部23根据来自电流控制部21和电压控制部22的输出信号,来进行电池12的充电的接通和断开、以及充电时的电流和电压的控制。具体来讲,输出控制部23如后所述检测电池12的电压、并根据该电压来进行预备充电或者正式充电,并且在该正式充电中进行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此外,输出控制部23还具有根据从计时器部24输出的信号来结束充电的功能。电流控制部21具备充电电流检测部31和电流判定部32。该充电电流检测部31检测在充电时流到电池12的电流。电流判定部32比较由充电电流检测部31检测出的电流与目标电流,判定该检测出的电流与目标电流是否一致。从该电流判定部32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输出控制部23。输出控制部23在恒流充电时将流到该电池12的电流控制成在电流判定部32中判定为流到电池12的电流与目标电流一致,即,使流到电池12的电流保持为固定。电压控制部22具备电池电压检测部41和电压判定部42。该电池电压检测部41检测电池12的电压。电压判定部42比较电池12的电压与目标电压,判定该电池12的电压与目标电压是否一致。从该电压判定部42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输出控制部23。输出控制部23在恒压充电时将该电池12的电压控制成在电压判定部42中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与目标电压一致,即,使电池12的电压保持为固定。计时器部24对预备充电以及正式充电的时间分别进行计数。具体来讲,计时器部24在开始预备充电和正式充电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在达到了预备充电和正式充电的各完成时间时输出信号。从计时器部24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输出控制部23。在从计时器部24输入信号时在输出控制部23中停止预备充电和正式充电。图3表示由充电控制部14控制了电池12的充电时的充电情况的一个例子。在该图3的例子中表示了 在期间I由电池电压检测部41检测出的电池12的电压低于后述的第一基准电压,所以在期间II进行了预备充电以后,在期间II1、IV进行了正式充电时的电池12的电流以及电压的变化。这里,期间III是以流到电池12的电流固定的状态进行充电的恒流充电的期间,期间IV是以施加到电池12的电压固定的状态进行充电的恒压充电的期间。此外,期间V是在正式充电完成后进行再充电的期间。基于图4所示的流程,对由充电控制部14进行的针对电池12的上述充电控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图4的流程开始时,在步骤SI中,由电池电压检测部41检测电池12的电压,判定该检测出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基准电压(图4所示的流程中为2. 9V)。当在该步骤SI中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大于第一基准电压时(是的时候),进入到步骤S2以后进行正式充电。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是第一基准电压以下时(否的时候),进入到步骤S9以后进行预备充电。此外,当不进行预备充电而仅进行步骤S2以后的正式充电时,电池12的电压以及电流如图5所示进行变化。当在步骤S9开始预备充电时,接下来在步骤SlO计时器部24开始计数(计时器开始)。然后,在步骤Sll中,判定由计时器部24计数的时间是否经过了预备充电时间。当在该步骤Sll中判定为经过了预备充电时间时(是的时候),进入到步骤S2。另一方面,当在所述步骤Sll中判定为没有经过预备充电时间时(否的时候),进行预备充电的同时重复该步骤Sll的判定直至在该步骤Sll中判定为经过了预备充电时间为止。在所述步骤SI中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大于第一基准电压时(是的时候)以及在所述步骤Sll中判定为经过了预备充电时间时(是的时候)所进入的步骤S2中,计时器部24开始计数。在该步骤S2中,计时器部24为了计测正式充电的充电时间(正式充电时间)而进行动作。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进行以使流到电池12的电流保持为固定的状态来对该电池12进行充电的恒流充电。此时,在充电控制部14中,由电流控制部21的充电电流检测部31检测流到电池12的电流,由电流判定部32判定流到电池12的电流是否与目标电流相等。并且,充电控制部14的输出控制部23根据电流判定部32的判定结果,控制流到电池12的电流,以使得流到电池12的电流以目标电流保持为固定。在接下来的步骤S4中,由电池电压检测部41检测电池12内的电压,由电压判定部42判定电池12内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二基准电压(图4中为4. 2V)。在该步骤S4中,当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大于第二基准电压时(是的时候),进入到步骤S5进行恒压充电。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当判定为电池12的电压不大于4. 2V时(否的时候),在继续恒流充电的同时重复步骤S4的判定直至电池12的电压变为大于4. 2V为止。在步骤S5中,进行以使电池12的电压保持为固定的状态来对该电池12进行充电的恒压充电。此时,在充电控制部14中,由电压控制部22的电池电压检测部41检测电池12的电压,由电压判定部42判定电池12的电压是否与目标电压相等。并且,充电控制部14的输出控制部23根据电压判定部42的判定结果,控制施加到电池12的电压,以使得流到电池12的电压以目标电压保持为固定。接下来,在步骤S6中,判定是否经过了正式充电时间,即判定是否从计时器部24输出了表示经过了正式充电时间的输出信号。当在该步骤S6中判定为经过了正式充电时间时(是的时候),进入到步骤S7停止正式充电。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6中判定为没有经过正式充电时间时(否的时候),在进行恒压充电的同时重复进行步骤S6的判定直至经过正式充电时间为止。在步骤S7中停止了正式充电以后,进入到步骤S8进行电池12的再充电。该电池12的再充电是用于补偿在对电池12的充电结束时电压降低的部分的充电。因此,在从停止对电池12的恒压充电开始经过了一定时间以后,对电池12流过电流进行充电。进行了如上所述的再充电以后,针对电池12的充电动作完成(结束)。(继电器部)继电器部15如上所述对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连接或者切断。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继电器部15具备开关部51,其根据有无光的入射来对充电电路11进行电气连接或者切断;以及发光部52,其在受电侧线圈13中有电流流动时对该开关部51射出光。例如由光电晶体管构成开关部51。该开关部51在光入射时为ON状态(接通状态)。由此,开关部51在光入射的状态下为导通状态,而在没有光入射时为非导通状态。此外,开关部51还可以具备通过光的入射而产生电压的光伏元件;以及根据该光伏元件的输出电压来进行接通/断开动作的开关元件。发光部52例如由发光二极管构成。因此,发光部52在电流流动时射出光。此外,该发光部52与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连接。由此,在受电侧线圈13中流过电流时发光部52发光。相反,在受电侧线圈13中没有流过电流时,发光部52不发光。如图1所示,在发光部52与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之间设有电阻53。接下来以下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继电器部15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将设备3置于例如充电座等上由设于该充电座内的充电器2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状态下,通过该充电器2的送电侧线圈5,在充电单元10的受电侧线圈13中流过电流,所以继电器部15的发光部52发光。由此,继电器部15的开关部51为导通状态,对电池12进行充电。此外,如概述那样,由充电控制部14控制对电池12的充电。发光部52在受电侧线圈13中持续流过电流的期间持续发光,所以继电器部15的开关部51维持导通状态。然后,当对电池12的充电完成从充电座取下设备3时,在充电单元10的受电侧线圈13中不流过电流,所以继电器部15的发光部52不发光。由此继电器部15的开关部51为非导通状态。因此,能够通过继电器部15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这样,在没有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状态下,通过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能够防止在电池12内蓄积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实施方式I的效果)以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控制电池12的充电的充电控制部14与该电池12之间,设有在没有进行电池12的充电时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的继电器部15。由此,能够防止当没有对电池12进行充电时该电池12内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部15具备了根据光而成为导通或非导通状态的开关部51、以及当在受电侧线圈13中流过电流时发光的发光部52。由此,在没有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状态、即在受电侧线圈13中没有流过电流的状态下,发光部52不发光,所以能够通过开关部51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因此,不需要通过控制装置等来对继电器部15进行驱动控制。由此,能够简化用于驱动控制继电器部15的结构,并且能够不需要驱动电力地、高效地对电池12进行充电。这里,如本实施方式,在电池12为硬币形电池(coin battery)时一般电池容量较小,所以受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的影响较大。对此,如上所述,当没有对电池12进行充电时,通过继电器部15将电池12与充电控制部14进行电气切断,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使得该电池12内的电力较大下降。即,上述的结构对于硬币形电池等容量较小的电池更为有效。[实施方式2]图6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充电单元60的概略结构。该实施方式2涉及的充电单元6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I的不同点在于,为了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而使用了常断(normally off)型晶体管。在该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I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充电单元60中在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之间设有晶体管61 (切断部)。具体来讲,晶体管61以将漏极与充电控制部14的输出侧连接且源极侧与电池12连接的方式设置在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之间。晶体管61是栅极电压大致为OV时为截止状态的常断型晶体管。即,晶体管61在栅极电压为阈值以上时成为导通状态。此外,晶体管61被构成为栅极漏电流以及漏极切断电流的合计在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以下。以下对具有图6结构的充电单元6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设备置于例如充电座等上通过设于该充电座内的充电器2来对电池12进行充电的状态下,通过该充电器2的送电侧线圈5,在充电单元60的受电侧线圈13中流过电流。因此,对晶体管61的栅极施加驱动电压。由此,晶体管61成为导通状态,对电池12进行充电。此外,与实施方式I 一样,通过充电控制部14来控制对电池12的充电。晶体管61在受电侧线圈13中持续流过电流的期间维持导通状态。然后,当电池12的充电完成、从充电座取下设备时,在充电单元60的受电侧线圈13中不流过电流。于是,施加到晶体管61的栅极的电压小于阈值,晶体管61成为非导通状态。因此,能够通过晶体管61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场效应晶体管的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可根据受电侧线圈13的电压来进行开关动作的结构,则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晶体管。(实施方式2的效果)以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充电控制部14与该电池12之间,设有如果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的电压为阈值以上则为导通状态、而如果该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的电压小于阈值则为非导通状态的晶体管61。由此,在对电池12进行充电时、即通过充电器2的送电侧线圈5使得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的电压为阈值以上时,能够使晶体管61为导通状态从而对电池12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在不对电池12进行充电时,即受电侧线圈13的输出侧电压小于阈值时,能够使晶体管61为非导通状态。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与实施方式I的结构一样地防止在没有对电池12进行充电时在该电池12内蓄积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通过晶体管61来控制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之间的连接和切断,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电路。[实施方式3]图7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充电单元70的概略结构。该实施方式3涉及的充电单元7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2不同点在于,为了抑制电流从电池12流到充电控制部14而使用了二极管71。在该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2的结构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以下仅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二极管71 (切断部)的阳极侧与充电控制部14的输出侧连接。二极管71的阴极侧与电池12连接。由此,二极管71允许电流从充电控制部14流向电池12侧,而抑制电流从电池12流向充电控制部14侧。这里,二极管71构成为反向电流为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以下。因此,通过二极管71能够防止在该电池12内蓄积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此外,在如该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二极管时,需要以考虑了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而进行充电的方式来构成充电控制部14。(实施方式3的效果)以上,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之间以仅允许电流从充电控制部14流向电池12的方式设置了二极管71。由此,能够通过二极管71来避免电流从电池12流到充电控制部14。因此,能够防止电池12内的电力由于充电控制部14的漏电流而被无谓地消耗。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不需要进行开关等的驱动控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具有上述作用效果的电路。进而,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与充电单元70的受电侧线圈13的通电状况无关地、抑制由充电控制部14导致的电池12的电力消耗。即,即使不将设备远离充电器2,也能始终抑制电流从电池12向充电控制部14的流动。(其它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示例。因此,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精神的范围内还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形来进行实施。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构成为根据受电侧线圈13的通电来驱动控制继电器部15或者晶体管61。但是,也可以通过手动来驱动开关。此时,当没有进行电池12的充电时,使开关为切断状态从而将充电控制部14与电池12进行电气切断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1、2中,当将充电单元10、60远离充电器2而在受电侧线圈13中不流过电流时,继电器部15或者晶体管61工作,将电池12与充电控制部14进行电气切断。但是,也可以在不从充电器2供给电力时、或者通过充电控制部14中断对电池12的充电时等时候,使继电器部15或晶体管61工作。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各电池构成为锂电池。但是,各电池如果是进行充电控制的结构的电池,则也可以是锂电池以外的电池。此外,各电池的形状也不限于硬币状,也可以是圆柱状或长方体状等任意形状。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充电单元10、60、70设于设备3内。但是也可以将充电单元
10、60、70设置成可从设备3装卸,从而以将充电单元10、60、70从设备3卸下的状态来进行充电。在所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充电器2与充电单元10之间以非接触方式进行电力的送电受电,但也可以经由端子在充电器2与充电单元10之间进行电力的送电受电。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涉及的充电单元能够用于具备电池和进行该电池的充电控制的充电控制部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单元,其具备: 受电部,其从供电装置接受电力; 电池,其通过由所述受电部接受到的电力而被充电; 充电控制部,其设于所述受电部与所述电池之间,对该电池的充电进行控制;以及切断部,其设于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之间,在没有对该电池进行充电时将该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受电部以与所述供电装置非接触的状态从该供电装置接受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切断部具有:通过在所述受电部流过的电流而点亮的发光部;根据该发光部的光进行驱动的开关部, 所述开关部以如下方式进行驱动:在所述发光部点亮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连接,而在所述发光部熄灭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切断部具有开关元件, 所述开关元件以如下方式进行驱动:在所述受电部的电压为阈值以上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连接,而在所述受电部的电压小于阈值时,将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控制部进行电气切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切断部具有二极管,该二极管仅允许电流从所述充电控制部向所述电池的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电池是锂离子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单元,其中, 所述电池是硬币形的电池。
8.一种电气设备,其具 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单元。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充电单元以及具备了该充电单元的电气设备。充电单元具有能够抑制在没有使用设备的状态下在电池内蓄积的电力被无谓地消耗的结构。充电单元(10)具备受电部(13)(受电侧线圈),其从供电装置(2)(充电器)接受电力;电池(12),其通过由该受电部(13)接受到的电力而被充电;充电控制部(14),其设于所述受电部(13)与所述电池(12)之间,对该电池(12)的充电进行控制;以及切断部(15)(继电器部),其设于所述电池(12)与所述充电控制部(14)之间,在没有对该电池(12)进行充电时将该电池(12)与所述充电控制部(14)进行电气切断。
文档编号H02J7/00GK103081296SQ2011800422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1日
发明者竹内恭平, 桥本昌俊, 谷井惠一 申请人: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