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电子部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由绝缘体保持的电流承载部件的电子部件。
背景技术:
传统地,已经提出各种方法来改善电子部件诸如接线端子的绝缘持久性。例如, PTLl公开一种在其中容易产生电场集中的绝缘体主体的绝缘釉层与水泥材料之间的边界区域中形成导电釉层(电阻体)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可以减小电场集中,由此防止产生电晕放电以及无线电干扰电压(RIV)。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l :日本专利申请未审公开出版物No. H08-26405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PTLl中描述的方法可能不会减小电场从而不开始放电,即使设置电阻体。因此,绝缘体的表面的放电可能不会被减小,电子部件的绝缘持久性可以被减小。
本发明鉴于这种问题作出。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抑制从绝缘体的表面放电而改善电子部件的绝缘持久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子部件包括设置在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的外周处的电压分配单元。该电压分配单元将施加至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绝缘体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使得分配在该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势差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本发明的优势效果
根据本发明,分配在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势差可以由于设置在电流承载部件的外周处的电压分配单元而减小到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因此,与电流承载部件相邻的电场可以减小。因此,在绝缘体的表面上产生的放电可以被防止,因此,电子部件的绝缘持久性可以改善。
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应用电子部件10的电动机I的构造的解释性视图。
图2 (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构造的平面图。图2 (b)是沿着通过图2 C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 (a)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电子部件10相比较的电子部件20的构造的解释性平面图。图3 (b)是沿着通过图3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2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图3 (c)是示出沿着通过图3 (a)中的成对的电流承载部件2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电势分配图。
图4 (a)是示出与图2所示的电子部件10相比较的电子部件20的构造的解释性平面图。图4 (b)是沿着通过图4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2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图4 (c)是示出沿着通过图4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2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电势分配图。
图5 (a)是示出由于电子部件10的电阻体13造成的电场削弱效应的解释性横截面剖视图。图5 (b)是示出沿着通过图5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电势分配图。
图6 (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改进实例的构造的平面图。图6 (b)是沿着通过图6 C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7 (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另一改进实例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7 (b)是沿着通过图7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8 (a)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另一改进实例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8 (b)是沿着通过图8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9 (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构造的平面图。图9 (b)是沿着通过图9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图9 (C) 是示出沿着通过图9 C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线所做的电势分配图。
图10 (a)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改进实例的构造的平面图。图 10 (b)是沿着通过图10 (a)中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的每个中心的线所做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另一改进实例的构造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示意性地示出应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电动机I的构造的解释性视图。该电子部件10经由电缆连接至图中未示出的外部装置(例如,逆变器)和电动机 1,使得该电子部件10作为接线端子从而经由电子部件10电连接逆变器和电动机I。
电动机I采用永磁体同步电动机,其中多相绕组(例如,三相绕组)以星型连接状态连接,以中性点为中心,围绕定子2缠绕。电动机I包括具有环形形状截面的定子2和连接至未示出在该图中的轴的转子(移动件)3。转子3经由气隙设置在定子2的内周。定子2 和转子3容纳在壳体4,一部分壳体设置有电子部件10作为接线端子。
线圈引线5作为围绕定子2缠绕的相应相绕组的一部分,连接至设置在电子部件 10中的每个相的三个电流承载部件(电极端子)11。每个电流承载部件用作电流承载装置。 相应的电流承载部件11连接至电缆(未示出在途中),电缆连接至壳体4的外部从而连接至逆变器,使得与需求动力相对应的动力经由相应的电流承载部件11施加至每个相的相绕组。
电动机I由于通过经由电子部件10从逆变器供给至每个相的线圈的三相交流电力产生的磁场与由转子的永磁体产生的磁场之间的的相互作用而驱动。更具体地说,在电动机I中,磁路包括嵌入到转子3中的永磁体,包括转子3本身的磁体(电磁钢板),包括定子2的磁体(电磁钢板)。当来自于永磁体的磁通量和由于通过逆变器控制施加至该相绕组的电流产生的交流磁通量通过磁路时,由于电磁力而产生扭矩,从而旋转该转子3以及连接至转子3的轴。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构造的解释图。电子部件10包括电流承载部件11、绝缘体12 (用作绝缘装置)以及电阻体1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部件10假定为接线端子,电子部件10包括与图I所示的三个相相对应的三个电流承载部件11。虽然后文解释电子部件10并且出于简便的原因主要是一对彼此相邻的电流承载部件11作为主要部件,类似的考虑也可应用于其他的电流承载部件11。
每个电流承载部件11包括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诸如金属材料,电流通过该材料。 相应的电流承载部件11通过诸如插入模制的模制方式而与绝缘体12集成。例如,螺母模制在绝缘体12中,螺栓固定至螺母,从而形成电流承载部件11。
绝缘体12包括绝缘材料诸如树脂。电流承载部件11载入到金属模具中,之后采用树脂填充该模具,并使之硬化,使得绝缘12形成为预定形状。绝缘体12将相应的电流承载部件11保持在绝缘状态,而相应电流承载部件11的一部分从表面伸出。
电阻体13设置在绝缘体12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11的外边缘区域中。更具体地说,绝缘体13设置在绝缘体12的表面上从而围绕包括电流承载部件11的外边缘区域的外周。换句话说,绝缘体13设置在从电流承载部件11的边缘起朝向径向方向的预定范围内,从而围绕该电流承载部件11。根据本实施例,绝缘体13配置成具有圆形外边缘形状。 绝缘体13通过例如粘合剂附着至绝缘体12的表面,从而固定至绝缘体12的表面。可选择地,电阻体13可通过以类似的方式插入模制到电流承载部件11而与绝缘体12集成,从而固定至绝缘体12的表面。
在电子部件10中,散布在与使用电子部件10相关联的周围环境中的电离污染物 14附着至绝缘体12的表面。电阻体13经由电离污染物14对施加至绝缘体12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从而用于减小相邻于电流承载部件11的电场。尤其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正确地获得电场削弱效果,电阻体13包括单一任意的材料或者复合材料,从而具有预定的电阻值R。下文是电阻体13的特定解释。
参照图3至5说明根据本实施例的由于设置在电子部件10中的电阻体13产生的电场削弱效果。图3和4是与图2所示的电子部件10相比较的电子部件20的解释图。图 5是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的电阻体13的电场削弱效果的解释图。
首先,将讨论电子部件20包括电流承载部件21和绝缘体22的状态。散布在与使用电子部件20相关联的周围环境中的电离污染物24附着到绝缘体22的表面。电离污染物24吸收由于环境湿度增加造成的水气和潮湿,由此实现导电。在一对电流承载部件21 设置成在绝缘体22的表面上彼此面对的结构中,泄漏电流经由已经吸收水气和潮湿的电离污染物24 (指图3 (b)所示的箭头)而在绝缘体22的表面流动。如图3 (c)所示,施加至绝缘体22的表面的电压集中在与电流承载部件21相邻的区域。因此,在绝缘体22的表面上引发的放电集中于与电流承载部件21相邻的区域中。
为了削弱与电流承载部件21相邻的电场,电阻体23设置在绝缘体22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21的外边缘区域中,如图4 (a)和4 (b)所示。如图4 (c)所示,电阻体23部分地分配电压,使得施加至绝缘体22的表面上的电阻体23的外周的电压(下文称之为 “外周施加电压”)降低。因此,与电流承载部件21相邻的电场等效地减小。
但是,即使电阻体23简单地设置在电流承载部件21的外边缘区域中,外周施加电压需要减小至放电起始电压Vs或者更少从而获得足以抑制气体放电的电场削弱效果。因此,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部件10中的电阻体13配置成获得足以抑制空气中放电的电场削弱效果。即,电阻体13的电阻值的确定是,通过将放电起始电压Vs与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21之间的施加电压进行比较,之后计算由电阻体13分配所必要的电压值,并且进一步根据计算得到的电压值、电离污染物的类型和量以及根据环境湿度限定的泄漏电流,而实现。
下面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绝缘体13的特定说明。参照图5,在垂直于流过电离污染物14的泄漏电流的方向的横截面中,每单元面积的泄漏电流i通过下述公式获得。
[公式I]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或多个电流承载部件,电流通过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将相应的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保持在绝缘状态的绝缘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的电阻体,其中,所述电阻体的电阻值包括施加至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阻体的外周的外周施加电压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电阻体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从而围绕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确定所述电阻体的范围宽度使得所述外周施加电压设定为在彼此相邻的一对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中的所述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电阻体设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成对的电流承载部件的高电势侧的电流承载部件处。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电阻体形成为使得涂覆具有导电性的涂覆材料。
6.一种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或多个电流承载部件,电流通过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将相应的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保持在绝缘状态的绝缘体;以及至少一个电导体,环绕至少一个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其位置分离于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设置在下述状态下,施加至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电导体和所述电流承载部件的相应外周的每个外周施加电压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一个或多个电导体同心地设置有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电导体的数量根据施加在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电压与所述放电起始电压进行确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布置成使得,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与至少一个电导体之间的每个距离在彼此相邻的所述成对的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中彼此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电导体设置在所述成对的电流承载部件的每个处,相应的电导体布置成使得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与电导体之间的每个距离和彼此相邻的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彼此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相比于彼此相邻的所述成对的电流承载部件的低电势侧的一个电流承载部件,所述电导体更多地设置在高电势侧处的另一电流承载部件处。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形成为使得金属柱状部件嵌入所述绝缘体中。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形成为使得涂覆具有导电性的涂覆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6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电导体包括电阻体。
14.一种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或多个电流承载部件,电流通过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将相应的所述电流承载部件保持在绝缘状态的绝缘体;以及电压分配单元,设置在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其中,所述电压分配单元对施加至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绝缘体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使得分配在所述绝缘体的表面上的电势差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15.一种电子部件,包括两个或多个电流承载装置,用于传导电流;将相应的所述电流承载装置保持在绝缘状态的绝缘装置;以及用于对施加至所述绝缘体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的电压分配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绝缘装置的表面上的所述电流承载部件其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其中,所述电压分配装置对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之间的绝缘装置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使得分配于所述绝缘装置的表面的电势差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全文摘要
电阻体(13)设置在绝缘体(12)的表面上的电流承载部件(11)的外周处。该电阻体(13)将施加至彼此相邻的一对电流承载部件(11)之间的绝缘体(12)的表面的电压进行分配,使得分配在该绝缘体(2)的表面上的电势差设定为放电起始电压或更少。
文档编号H02B1/20GK102939690SQ2011800287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1日
发明者佐佐木健介, 铃木健太, 粕谷正司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