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纤维间隔棒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电缆支架,特别涉及一种间隔棒。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的多分裂高压输电线路中,需要安装使用间隔棒,常用的有二分裂、三分裂、四分裂、六分裂和八分裂等不同规格,一般间隔棒包括主体框架和线夹,主体框架和线夹均为金属铸造加工而成,并进行镀铬等防锈处理,此类产品重量大、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以及由于是电磁材料,在输电线路的电磁场以及空气中水分和腐蚀性成分的作用下,会慢慢锈蚀,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和输电线路运行安全,另外,重量较大加剧了线路的机械负荷,在高湿、高海拔和高寒地区,因为线路覆冰的情况严重,线路的机械负荷更加严峻,甚至会出现断线、倒塔的严重事故,造成重大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的间隔棒。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纤维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为一体成型,包括树脂混合物和置于树脂混合物内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沿着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结构路径走向缠绕。优选的,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是连续的,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沿着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结构路径走向连续的、往复缠绕。优选的,所述纤维纱或纤维束的缠绕方向为沿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外形走向循环缠绕或网状交叉循环缠绕、沿线夹支臂与线夹支臂之间往复缠绕或网状交叉循环缠绕、沿本体框架回字形缠绕、或沿本体框架结构网状交叉缠绕。优选的,所述的纤维纱或纤维束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液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PBO纤维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所述树脂是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优选的,所述纤维纱或纤维束和所述树脂混合物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线夹支臂为2到10个。优选的,所述本体框架为十字形、直线型、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间隔棒内部具有往复绕置的连续的纤维纱或纤维束,使得间隔棒内部纤维纱或纤维束走向有序,并且纤维纱或纤维束是连续完整的,大大增加了间隔棒的机械强度,因此与相同技术指标的产品相比,体积小、重量轻。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1的示意图;[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1横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1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2横截面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间隔棒实施例2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本体框架11.树脂混合物2.线夹支臂3.纤维纱束31.纤维纱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纤维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本体框架 1和线夹支臂2为一体成型,包括树脂混合物11和置于树脂11内部的加强筋,加强筋为纤维纱束3,纤维纱束3由多股纤维纱31组成,纤维纱束3沿着所述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 2的结构路径走向缠绕。树脂混合物11由间苯聚脂树脂30份、氢氧化铝10份、碳酸钙10 份、滑石粉10份、高龄土 10份、硅微粉10份、玻璃粉10份、稀释剂丙酮5份、颜料糊2份、 固化剂过氧化甲乙酮1份、促进剂钴液1份、紫外线吸收剂1份混合而成,加强筋置于本体框架1内部,纤维纱束3和树脂混合物11 一体成型。纤维纱束3沿着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的结构路径走向连续的、往复缠绕。一部分纤维纱束3的缠绕方向为沿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的外形走向循环缠绕,另一部分纤维纱束3沿位置相对应的线夹支臂之间往复交叉缠绕,还有一部分纤维纱束3在本体框架1中回字形缠绕。纤维纱31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液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PBO纤维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所述树脂是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间隔棒内部具有往复绕置的连续的纤维纱束3, 使得间隔棒内部纤维纱束3走向有序,并且纤维纱束3是连续完整的,大大增加了间隔棒的机械强度,因此与相同技术指标的产品相比,体积小、重量轻。实施例2,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其余和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的树脂混合物11由邻苯树脂25份、稀释剂苯乙烯35份、固化剂过氧化甲乙酮2份、 促进剂钴液1份、阻燃剂氢氧化铝37份组成,加强筋置于本体框架1内部,纤维纱束3和树脂混合物11 一体成型。纤维纱束3沿着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的结构路径走向连续的、 往复缠绕。一部分纤维纱束3的缠绕方向为沿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的外形走向循环缠绕,另一部分纤维纱束3沿位置相对应的线夹支臂之间往复交叉缠绕,还有一部分纤维纱束3在本体框架1中回字形缠绕。另有一部分纤维纱束3在本体框架1中横向和纵向分别 Z形缠绕。在横截面上,相邻的纤维纱束3错位分布,可进一步改善机械性能,图6是横截面的局部放大图。实施例3,其余和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树脂混合物11由乙烯基树脂99. 5份、固化剂过氧化二苯甲酰0. 5份组成。实施例4,其余和实施例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这里以纤维纱31代替纤维纱束3进行绕制, 其中树脂混合物11由环氧树脂40份、填料碳酸钙7份、阻燃剂氢氧化铝10份,固化剂乙二胺40份、颜料糊2. 5份、紫外线吸收剂0. 5份组成,经模具成型制成。实施例5,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树脂混合物11由酚醛树脂50份、稀释剂甲醛或丙酮4份、固化剂无机酸或苯磺酸6份、促进剂六亚甲基四胺10份、颜料糊20份、 紫外线吸收剂10份组成,经模具成型制成。其中,纤维纱束3可以是不同直径的纤维纱束3交替绕制。可以绕制更密实。上述实施例中,纤维纱束3或纤维纱31是绷紧的、均勻的绕置。所述纤维纱或纤维束的缠绕方向为沿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外形走向循环缠绕或网状交叉循环缠绕、 沿线夹支臂与线夹支臂之间往复缠绕或网状交叉循环缠绕、沿本体框架回字形缠绕、或沿本体框架结构网状交叉缠绕。所述线夹支臂为2到10个。所述本体框架为十字形、直线型、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中的一种。本体框架1和线夹支臂2由树脂单一组成,或由树脂添加剂组成,添加剂包括填料、稀释剂、固化剂、促进剂、阻燃剂、颜料糊、紫外线吸收剂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而成,其中树脂和添加剂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树脂25% -99. 7%,填料0-70%,稀释剂0-40%, 固化剂0.3% -40%,促进剂0-10%,阻燃剂0-70%,颜料糊0-20%,紫外线吸收剂 0-10%。所述树脂是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混合。填料是碳酸钙、滑石粉、氢氧化铝、高龄土、硅微粉、玻璃粉中的一种或数种。纤维纱31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液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PBO纤维中的一种或数种。当树脂为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时,其固化剂可以是过氧化物类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剂,(如过氧化甲乙酮、过氧化二苯甲酰)。当树脂为环氧树脂时,其固化剂可以是胺类环氧树脂固化剂(如乙二胺)或酸酐类环氧树脂固化剂(如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当树脂为酚醛树脂时,其固化剂可以是酸类酚醛树脂固化剂(如苯磺酸、无机酸)。当树脂为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时,其促进剂可以是钴液(如异锌酸钴、环烷酸钴)。当树脂为环氧树脂时,其促进剂可以是咪唑类促进剂(如2-乙基-4-甲基咪唑)。当树脂为酚醛树脂时,其促进剂可以是六亚甲基四胺。当树脂为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时,其稀释剂可以是苯乙烯、 丙酮。当树脂为环氧树脂时,其稀释剂可以是乙醇、丙酮、各类环氧树脂活性固化剂。当树脂为酚醛树脂时,其稀释剂可以是甲醛、丙酮、各类酚醛树脂活性固化剂。阻燃机剂可以是卤素类阻燃剂,氮磷系阻燃剂、氢氧化铝中的一种或数种。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纤维间隔棒内部具有往复绕置的连续的纤维纱束或纤维纱,使得纤维间隔棒内部纤维走向有序,并且纤维是连续完整的、绷紧的、均勻的绕置,大大增加了电缆支架的机械强度,因此与相同技术指标的产品相比,体积小、重量轻。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纤维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为一体成型,所述线夹支臂和所述本体框架的连接部设有加强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包括树脂混合物和置于树脂混合物内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或纤维织带或其混合物, 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或纤维织带或其混合物绕所述线夹支臂的轴线缠绕并一部分缠绕在所述线夹支臂上,另一部分缠绕在所述本体框架与所述线夹支臂相邻的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为套设于线夹支臂和所述本体框架的连接部的金属套或塑料套。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包括树脂混合物和置于树脂混合物内部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沿着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结构路径走向缠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是连续的, 所述纤维纱或纤维纱束沿着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结构路径走向连续的、往复缠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纱或纤维束的缠绕方向为沿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的外形走向循环缠绕、沿位置相对应的线夹支臂之间往复交叉缠绕、本体框架为回字形缠绕、本体框架为横向和纵向分别Z形缠绕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纱或纤维束是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硼纤维、液晶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PBO纤维中的一种或数种组合;所述树脂是间苯聚脂树脂、邻苯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数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任一所述的纤维间隔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纱或纤维束和所述树脂混合物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纤维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所述本体框架和线夹支臂为一体成型,所述线夹支臂和所述本体框架的连接部设有加强装置,有益效果是所述线夹支臂和所述本体框架的连接部设有加强装置,大大增加了间隔棒的机械强度,因此与相同技术指标的产品相比,体积小、机械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耐用可靠。
文档编号H02G7/12GK201937223SQ20102059955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0日
发明者冯毅, 吴凯军, 周猛 申请人:江苏源盛复合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