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50292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源供应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控制输出换向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电机具有可精确地控制旋转速度或转矩的特点,得到广泛的运用,通常直流电机配备有直流电源供应装置,以提供其工作电源。对于用于需要正反转工作的直流电机,例如用于按摩椅中作为动力源等场合,在直流电机与直流电源供应装置之间设有正负极换向装置或模块,通过该正负极换向装置或模块控制直流电机电源输入两端的正负极换向来实现直流电机转向切换。然而,在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外再连接一正负极换向装置或模块来实现直流电机电源输入两端正负极换向,其成本高,且能耗也高。
麯纖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通过在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内置入正负极换向模块,从而可以单一设备实现直流电机的电源供应与转向控制,降低成本,且节约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的正负极换向模块、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换向操作开关及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电源输出接口。直流电源供应模块产生的直流电源经由正负极换向模块在换向操作开关的控制下从电源输出接口输出,从而实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负极换向。
所述直流电源供应模块为开关电源。
所述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所述继电器为两个转换型继电器,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两个静触点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的正负极;继电器的线圈未通电时,动触点与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负极的静触点闭合,继电器线圈通电
时,动触点与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正极的静触点闭合;继电器线圈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一开关控制电路。
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以NPN型三极管为控制元件,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负极连接,集电极与线圈连接,基极外接一电阻,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一电阻。
所述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M0S管作为控制元件。
所述M0S管为四个固0S管,四个NM0S管中两个丽0S管的源极s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正极连接,漏极与电源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两个腿OS管的漏极d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负极,源极与输出端口连接。
所述四个腿0S管连接构成H桥电路。
所述换向操作开关与正负极换向模块之间釆用有线连接。
所述换向操作开关与正负极换向模块之间采用无线连接。
所述所述电源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两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将直流电源供应模块和正负极换向模块集成到同一 PCB线路板上和同一外壳内,比现有技术减少连接使用一个换向装置,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装置能耗;縮小了部件体积,有利于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的优化。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的
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M0S管作为控制元件的示意图。鼎魏放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供
应模块2、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负极换向模块4、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4的换向操作开关6及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4的电源输出接口 8。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产生的直流电源经由正负极换向模块4在换向操作开关6的控制下从电源输出接口 8输出,从而实现电源输出接口 8的正负极换向。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负极换向模块4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如图2所示,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为开关电源,输出电压Vcc,正负极换向模块4包括两个继电器41、 42、两个三极管43、 44和四个电阻45、 46、 47、48,换向操作开关6包括两个控制开关62、 64,电源输出接口 8可连接直流电机3,直流电机3包括两个电源输入端32、 34。
继电器41的动态触点412与电源输出接口 8连接,进而与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连接;继电器41的静态触点414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继电器41的静态触点416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继电器41的线圈418, 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43的集电极c连接;三极管43的集电极c与线圈418连接,发射极e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基极b与控制开关62的一端连接,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串接一电阻45,基极b与控制开关62之间串接一电阻47,构成一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开关62 —端与三极管43的基极b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继电器42的动态触点422与电源输出接8 口连接,进而与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4连接;继电器42的静态触点424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继电器42的静态触点426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继电器42的线圈428, 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44的集电极c连接;三极管44的集电极c与线圈428连接,发射极e与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基极b与控制开关64的一端连接,基极b与发射极e之间串接一电阻46,基极b与控制开关64之间串接一电阻48,构成一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开关64 —端与三极管44的基极b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
6当控制开关62、 64皆断开时,无电压加于三极管43、 44的基极b,三极管43、 44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皆不导通,从而继电器41、 42的线圈418、 428没有电流通过,动态触点412与静态触点416闭合、动态触点422与静态触点426闭合,此时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皆接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无电压差,直流电机3不转动。
当控制开关62闭合、64断开时,电压Vcc加于三极管43的基极b上,其集电极c与发射极e导通,有电流通过线圈418,使动态触点412与静态触点416断开,与静态触点414闭合,动态触点412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即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无电压加于三极管44的基极b上,其集电极c与发射极e不导通,没有电流通过线圈428,故动态触点422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即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4接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产生电压差,直流电机3开始转动。
当控制开关62断开、64闭合时,电压Vcc加于三极管44的基极b上,其集电极c与发射极e导通,有电流通过线圈428,使动态触点422与静态触点426断开,与静态触点424闭合,动态触点422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即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4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无电压加于三极管43的基极b上,其集电极c与发射极e不导通,没有电流通过线圈418,故动态触点412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即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接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的电压正负极换向,直流电机3转向切换。
当控制开关62、 64皆闭合时,电压Vcc加于三极管43、 44的基极b上,三极管43、 44的集电极c与发射极e皆导通,有电流通过线圈418、428,使动态触点412与静态触点414闭合、动态触点422与静态触点424闭合,动态触点412、 422皆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即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皆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无电压差,直流电机3停止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正负极换向模块4采用M0S管作为控制元件。如图3所示,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为开关电源,输出电压Vcc,正负极换向模块4包括四个M0S管51、 52、 53、 54和四个电阻55、 56、 57、 58, 换向操作开关6包括控制开关66、 68,电源输出接口 8连接直流电机3,直 流电机3包括两个电源输入端32、 34。
M0S管51的源极s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漏极d与直流电 机3的输入端32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8 —端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 68之间串接一电阻55; M0S管53的漏极d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 接,源极s与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6 —端连 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6之间串接一电阻56; M0S管52的源极s与直流电 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漏极d与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4连接,栅极g与 控制开关66—端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6之间串接一电阻57; M0S管54 的漏极d与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源极s与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 34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8—端连接,栅极g与控制开关68之间串接一 电阻58;控制开关66、 68, 一端与MOS管的栅极g连接,另一端接入开启电 压U, M0S管51、 52、 53、 54构成H桥电路。
当控制开关66、 68皆断开时,无开启电压加于M0S管51、 52、 53、 54 的栅极g, M0S管51、 52、 53、 54的源极s与漏极d皆不导通,无电压加于 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直流电机3不转动;
当控制开关66闭合、68断开时,开启电压U加于M0S管52、 53的栅极 g上,M0S管52、 53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则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与 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输入端34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 接,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产生电压差,直流电机3转动;
当控制开关66断开、68闭合,开启电压加于M0S管51、 54的栅极g 上,M0S管51、 54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则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直流 电源供应模块2的正极连接诶、输入端34直流电源供应模块2的负极连接, 直流电机3的输入端32、 34之间的电压正负极换向,直流电机3转向切换。
当控制开关66、 68皆闭合时,开启电压加于M0S管51、 52、 53、 54的 栅极g上,M0S管51、 52、 53、 54的源极s与漏极d导通,直流电机3的输 入端32、 34之间无电压差,直流电机3停止转动。
上面所述所有实施例中,换向操作开关与正负极换向模块之间用连接线 直接连接,即有线连接。换向操作开关与正负极换向模块连接的又一实施例,换向操作开关与正 负极换向模块采用无线连接,即在换向操作开关设置无线信号发射器,将换
向操作开关的操作指令转化成无线信号;在正负极换向模块设置信号接收 器,接受换向操作开关的指令,以实现对正负极换向模块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将直流电源供应模 块和正负极换向模块集成到同一 PCB线路板上和同一外壳内,比现有技术减 少连接使用一个换向装置,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装置能耗;縮小了部件体 积,有利于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的优化。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的正负极换向模块、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换向操作开关及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电源输出接口;直流电源供应模块产生的直流电源经由正负极换向模块在换向操作开关的控制下从电源输出接口输出,从而实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负极换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直流电源供应模块为开关电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继电器作为控制元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继电器为两个转换型继电器,继电器的动触点与电源输出接口连接,两个静 触点分别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的正负极;继电器的线圈未通电时,动触点 与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负极的静触点闭合,继电器线圈通电时,动触点与 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正极的静触点闭合;继电器线圈一端与直流电源供应 模块正极连接,另一端连接一开关控制电路。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电路以NPN型三极管为控制元件,在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直流电源供 应模块负极连接,集电极与线圈连接,基极外接一电阻,基极与发射极之间 串接一电阻。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正负极换向模块采用M0S管作为控制元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M0S管为四个NM0S管,四个丽0S管中两个NM0S管的源极与直流电源供应模 块正极连接,漏极与电源输出端口连接;另外两个NMOS管的漏极与直流电源 供应模块负极,源极与输出端口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四个丽0S管连接构成H桥电路。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换向操作开关与正负极换向模块之间采用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所述电源输出接口与直流电机两端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电源供应模块、连接直流电源供应模块的正负极换向模块、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换向操作开关及连接正负极换向模块的电源输出接口。直流电源供应模块产生的直流电源经由正负极换向模块在换向操作开关的控制下从电源输出接口输出,从而实现电源输出接口的正负极换向。本实用新型的直流电机电源供应控制装置,将直流电源供应模块和正负极换向模块集成到同一PCB线路板上和同一外壳内,比现有技术减少连接使用一个换向装置,降低了成本和减少了装置能耗;缩小了部件体积,有利于产品结构和装配工艺的优化。
文档编号H02P3/08GK201418052SQ20092013224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7日
发明者王昌炳, 邬江南 申请人:邬江南;王昌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