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742077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金具,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制楔形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CN2645310Y公开了一种集束电缆耐张线夹,包括本体及夹持电缆的夹持 组件,其夹持组件由两个拼合使用的楔块构成,楔块与本体的内腔呈楔形配合,楔块的 内壁上设有用于夹持电缆的凹槽。该种耐张线夹的本体是一个整体式的结构,在使用时, 要先用夹持组件夹持住电缆,接着将本体套在所述夹持组件上,套设的时候,要把本体 的楔形内腔的较大一侧端对准所述夹持组件的楔形外壁的较小的一侧端,先套设在夹持 组件一端的电缆上,然后再套设在夹持组件上;用力将夹持组件和本体向相反方向拽拉, 即可利用楔块与本体的内腔呈楔形配合的结构,讲内设电缆的夹持组件牢牢固定在本体 内腔中。
这种耐张线夹的缺点是安装步骤较为繁琐,高空操作较不便利,其结构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快捷方便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包括铝合金制的线 夹本体组件和铝合金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由两个设有夹持槽的楔形夹块拼合组
成;所述线夹本体组件由两个设有楔形槽的线夹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的楔形槽拼合 组成一个楔形孔;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楔形孔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楔形夹块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线夹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端或上下两侧 端;所述两个线夹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线夹上均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各加强筋沿着所述楔形 孔的径向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线夹的楔形槽拼合组成的楔形孔的基本形状是圆形的锥 台孔状或矩形的锥台孔状;所述两个楔形夹块所拼合组成的夹持组件的外形与所述楔形孔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线夹中, 一个线夹上设有定位用的定位凹槽,另一个线 夹上设有用于与该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榫。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且沿着所述楔形孔的轴向方 向设置;所述定位凸榫的数量与所述定位凹槽的数量一致,且其形状与所述楔形孔相配
合o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还包括一个设有连接孔的拉杆;所述各线 夹上均固定设置一个挂耳,所述挂耳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相配合;所述两个线夹 在拼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后通过该挂耳与所述拉杆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楔形夹块中的至少一个楔形夹块设有导引所夹线缆用的 导引板,所述导引板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该夹块的夹持槽连通;所述导引板的方 向是沿着远离所述夹持槽中轴线的方向伸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两个U形螺栓紧固组件;所述导引板包括与 所述楔形夹块相连的基部和从基部延伸出的导引部;所述基部和导引部的末端均设有一 个紧固部;所述各紧固部与一个U形螺栓紧固组件相配合,从而把所夹持线缆固定在导 引板的导引槽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l)本实用新型中,包括铝合金制的线夹本体组件和 铝合金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由两个设有夹持槽的楔形夹块拼合组成;所述线夹 本体组件由两个设有楔形槽的线夹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的楔形槽拼合组成一个楔形 孔;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楔形孔中。由于所述两个线夹拼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使 用时可直接套设在所述夹持组件上,所以具有快捷方便、省时省力的优点。
(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线夹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的左右两侧端或上下 两侧端;所述两个线夹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这种结构可以有效保证所述两个线夹可 直接盖合在所述夹持组件上,极为便利。
(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线夹中, 一个线夹上设有定位用的定位凹槽,另一 个线夹上设有用于与该定位凹槽相配合的定位凸榫。这种结构使得所述两个线夹可以互 相咬合锁紧,坚固耐用,可承受线缆的较大压力。
(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两个楔形夹块中的至少一个楔形夹块设有导引所夹线缆 用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该夹块的夹持槽连通;所述导引板 的方向是沿着远离所述夹持槽中轴线的方向伸展。该导引板用于将所夹持的线缆引导至 合适的方向,拓宽了应用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在移除拉杆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侧面观察时的一种分解结构示 意图5是图3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中线夹本体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线夹本体组件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中夹持组件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10是图9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在移除拉杆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侧面观察时的一种分解结构 示意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结构中两个线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两个线夹在拼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是线夹本体组件l,夹持组件2,楔形夹块3,夹持槽31,线夹4,线夹 4A,线夹4B,楔形槽41,加强筋42,定位凹槽43,定位凸榫44,挂耳45,楔形孔5, 拉杆6,导引板7,导引槽71,螺栓紧固组件72,基部73,导引部74,紧固部75。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图1至图8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 一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l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另一角度观察 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在移除拉杆后的一种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侧面观察时的一种分解 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 意图;图6是图l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中线夹本体组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线夹本体组件从另一角度^^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所示铝合金楔 形耐张线夹中夹持组件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见图1至图8,包括铝合金制的线夹本体组 件1和铝合金制的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由两个设有夹持槽31的楔形夹块3拼合 组成;所述线夹本体组件1由两个设有楔形槽41的线夹4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4 的楔形槽41拼合组成一个楔形孔5;所述夹持组件2设置在所述楔形孔5中。所述两个 楔形夹块3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见图4,所述两个线夹4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2的上下两侧端;所述两个线夹 4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见图5至图7,所述两个线夹4上均设有多条加强筋42,所述各加强筋沿着所述楔 形孔5的径向设置。所述两个线夹4的楔形槽41拼合组成的楔形孔5的基本形状是圆 形的锥台孔状;所述两个楔形夹块3所拼合组成的夹持组件2的外形与所述楔形孔5相 配合。
所述两个线夹4中, 一个线夹4A上设有定位用的两个定位凹槽43,且沿着所述楔 形孔5的轴向方向设置;另一个线夹4B上设有用于与该定位凹槽43相配合的两个定位 凸榫44。所述定位凸榫44的数量与所述定位凹槽43的数量一致,且其形状与所述楔形 孔5相配合,也是沿着所述楔形孔5的轴向方向设置。这种结构使得所述两个线夹可以 互相咬合锁紧,坚固耐用,可承受线缆的较大压力。
见图1和图2,该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还包括一个设有连接孔的拉杆6;所述各线 夹4上均固定设置一个挂耳45,所述挂耳45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相配合;所述 两个线夹4在拼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1后通过该挂耳45与所述拉杆6转动连接。
见图8,所述两个楔形夹块3中的一个楔形夹块3设有导引所夹线缆用的导引板7, 所述导引板7设有导引槽71;所述导引槽71与该夹块的夹持槽31连通;所述导引板7 的方向是沿着远离所述夹持槽31中轴线的方向伸展。所述夹持组件2还包括两个U形 螺栓紧固组件72;所述导引板7包括与所述楔形夹块3相连的基部73和从基部73延伸 出的导引部74;所述基部73和导引部74的末端均设有一个紧固部75;所述各紧固部 75与一个U形螺栓紧固组件72相配合,从而把所夹持线缆固定在导引板7的导引槽71 中。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用夹持组件盖合夹住线缆,然后再把两个线夹直接盖合在所 述夹持组件上,再拉动所述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在所夹线缆的张力作用下卡紧在所 述线夹本体组件的楔形孔中,使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实施例2)
图9至图13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 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另一角度观察时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在移除拉杆后的一种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12是图ll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的一种立体分解结构示 意图;图13是图ll所示移除拉杆后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从侧面观察时的一种分解结 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线夹4上不再设置定位凹槽43或 定位凸榫44。另外,所述两个线夹4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2的左右两侧端,直接盖
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l。 (实施例3)
图14和图15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14是本实用新 型第三种结构中两个线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两个线夹在拼合组成线 夹本体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两个线夹4的楔形槽41拼合 组成的楔形孔5的基本形状是矩形的锥台孔状;所述两个楔形夹块3所拼合组成的夹持 组件2的外形与所述楔形孔5相配合,也即所述夹持组件的外形是矩形的锥台状。
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具有以下优点
(1) 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包括铝合金制的线夹本体组件和铝合金制的夹 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由两个设有夹持槽的楔形夹块拼合组成;所述线夹本体组件由两 个设有楔形槽的线夹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的楔形槽拼合组成一个楔形孔;所述夹持 组件设置在所述楔形孔中。由于所述两个线夹拼合组成线夹本体组件,使用时可直接套 设在所述夹持组件上,所以具有快捷方便、省时省力的优点。
(2) 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所述两个楔形夹块中的至少一个楔形夹块设有 导引所夹线缆用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该夹块的夹持槽连通,-所述导引板的方向是沿着远离所述夹持槽中轴线的方向伸展。该导引板用于将所夹持的 线缆引导至合适的方向,拓宽了应用范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 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 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包括铝合金制的线夹本体组件(1)和铝合金制的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由两个设有夹持槽(31)的楔形夹块(3)拼合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组件(1)由两个设有楔形槽(41)的线夹(4)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4)的楔形槽(41)拼合组成一个楔形孔(5);所述夹持组件(2)设置在所述楔形孔(5)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楔形夹块(3)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夹(4) 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组件(2)的左右两侧端或上下两侧端;所述两个线夹(4)的拼合方式是直接盖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夹(4)上均设有多条加强筋(42),所述各加强筋沿着所述楔形孔(5)的径向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夹(4)的楔形槽(41)拼合组成的楔形孔(5)的基本形状是圆形的锥台孔状或矩形的锥台孔 状;所述两个楔形夹块(3)所拼合组成的夹持组件(2)的外形与所述楔形孔(5)相 配合。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线夹(4) 中, 一个线夹(4A)上设有定位用的定位凹槽(43),另一个线夹(4B)上设有用于与 该定位凹槽(43)相配合的定位凸榫(44)。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凹槽(43) 的数量是一个或两个,且沿着所述楔形孔(5)的轴向方向设置;所述定位凸榫(44) 的数量与所述定位凹槽(43)的数量一致,且其形状与所述楔形孔(5)相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该铝合金楔形耐张 线夹还包括一个设有连接孔的拉杆(6);所述各线夹(4)上均固定设置一个挂耳(45), 所述挂耳(45)的形状与所述连接孔的形状相配合;所述两个线夹(4)在拼合组成线 夹本体组件(1)后通过该挂耳(45)与所述拉杆(6)转动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楔形夹块 (3)中的至少一个楔形夹块(3)设有导引所夹线缆用的导引板(7),所述导引板(7)设有导引槽(71);所述导引槽(71)与该夹块的夹持槽(31)连通;所述导引板(7)的方向是沿着远离所述夹持槽(sn中辆缚的方问抻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2)还包括两个U形螺栓紧固组件(72);所述导引板(7)包括与所述楔形夹块(3)相连 的基部(73)和从基部(73)延伸出的导引部(74);所述基部(73)和导引部(74) 的末端均设有一个紧固部(75);所述各紧固部(75)与一个U形螺栓紧固组件(72) 相配合,从而把所夹持线缆固定在导引板(7)的导引槽(71)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楔形耐张线夹,包括铝合金制的线夹本体组件和铝合金制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由两个设有夹持槽的楔形夹块拼合组成;所述线夹本体组件由两个设有楔形槽的线夹拼合组成;所述两个线夹的楔形槽拼合组成一个楔形孔;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楔形孔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快捷方便,省时省力。
文档编号H02G7/02GK201341006SQ20082018330
公开日2009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
发明者司正庆, 林中华 申请人:红光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