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直流电动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特别涉及一种在相同电压下,工作效率更高的直流电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动机在不断改进、创新,而直流电动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已知的直流电机结构如附图1所示,该直流电动机转子转轴1上的电枢绕组2通电流在磁场中受电磁力作用,电枢绕组2和电枢铁芯3在定子磁场中转动,这时,切割磁力线会产生反电动势和交变电流,而反电动势的电流阻碍正向运动,交变电流在电枢铁芯中产生涡流损耗,交变磁场反复磁化电枢铁芯产生磁滞损耗,因而降低了电动机工作效率。尤其在低压环境下转速低、工作效率更低。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创作人根据自己的学习实践,经钻研、试验,而终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直流电动机,以解决使其减少转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直流电动机,包括有一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包括有电枢铁芯及其上的电枢绕组,其特征是该转子的转轴上径向分布有多组电枢铁芯,该每组电枢铁芯轴向分布有多个电枢铁芯,该每个电枢铁芯上绕设有电枢绕组,该轴向分布的电枢绕组并联连接并与径向相邻并联连接的电枢绕组串联连接。
该径向分布的电枢铁芯之间的间隙有一轴向倾斜角β。
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相互对齐或偏离。
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相互偏离程度不超过定子的磁掌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的转轴上径向分布有多组电枢铁芯,该每组电枢铁芯轴向分布有多个电枢铁芯,该每个电枢铁芯上绕设有电枢绕组,该轴向分布的电枢绕组并联连接并与相邻并联连接的电枢绕组串联连接,在相同的功率条件下,减少了转子的电枢铁芯的体积,使电枢铁芯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减少,同时也减少了转子的重量,有利于电机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解决了减少转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优点如下1、该电动机转子转轴轴向分隔的多个电枢铁芯,大大减少了电枢铁芯体积,使电枢铁芯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减少,提高了电动机工作效率。
2、该电动机也减少了转子的重量,有利于提高电动机工作效率。
3、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具方便实用性。
图1为已知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枢铁芯间隙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偏斜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子结构示意图,该直流电动机,包括有一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包括有电枢铁芯30及其上的电枢绕组20,其中,该转子的转轴10上径向分布有三组电枢铁芯,该每组电枢铁芯轴向分布有两个电枢铁芯30,该每个电枢铁芯30上绕设有电枢绕组20,该轴向分布的电枢绕组20并联连接并与径向相邻并联连接的电枢绕组20串联连接。
如图3所示,径向分布的电枢铁芯30之间的间隙33有一轴向倾斜角β。
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30间隙33相互对齐或偏离,如图4所示。
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30的间隙33相互偏离程度不超过定子的磁掌宽度(图中未示)。
该转子的转轴10上径向分布的电枢铁芯30及其上的电枢绕组20也可以为四组或六组,每组电枢铁芯30及其上的电枢绕组20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可根据不同需要选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功效有明显的提升,具有先进性、实用性,符合实用新型专利各要件,故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电动机,包括有一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包括有电枢铁芯及其上的电枢绕组,其特征是该转子的转轴径向分布有多组电枢铁芯,该每组电枢铁芯轴向分布有多个电枢铁芯,该每个电枢铁芯上绕设有电枢绕组,该轴向分布的电枢绕组并联连接并与径向相邻并联连接的电枢绕组串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特征是该径向分布的电枢铁芯之间的间隙有一轴向倾斜角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特征是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相互对齐或偏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电动机,其特征是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相互偏离程度不超过定子的磁掌宽度。
专利摘要一种直流电动机,包括有一定子及转子,该转子包括有电枢铁芯及其上的电枢绕组,其特征是该转子转轴径向分布有多组电枢铁芯,该每组电枢铁芯轴向分布有多个电枢铁芯,该每个电枢铁芯上绕设有电枢绕组,该轴向分布的电枢绕组并联连接并与径向相邻并联连接的电枢绕组串联连接,该径向分布的电枢铁芯之间的间隙有一轴向倾斜角β,该轴向上、下分布的电枢铁芯间隙相互对齐或偏离,其偏离程度不超过定子的磁掌宽度。该电动机转子轴向分隔的多个电枢铁芯,大大减少了电枢铁芯体积,使电枢铁芯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减少,提高了电动机工作效率,也减少了转子的重量,有利于提高电动机工作效率,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具方便实用性。
文档编号H02K1/26GK2696195SQ20032012954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4日
发明者张聪 申请人:张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