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压电隔膜和使用压电隔膜的压电电声变换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压电接收器、压电音响器或者其它合适的装置中的压电隔膜,也涉及到包括这样的压电隔膜的压电电声变换器。
背景技术:
压电电声变换器广泛应用在压电音响器、压电接收器、或者其它压电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家用电器、可移动电话或者装置中。在这样的压电电声变换器中,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1-95094中提出使用由多层压电陶瓷制造的双压电晶片元件压电隔膜。
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1-95094中公开的压电隔膜是多层陶瓷体,通过层压两层或者三层压电陶瓷层而制造。主表面电极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内部电极安置在相邻陶瓷层之间。所有陶瓷层在相同的横截方向上极化。多层陶瓷体响应施加在内部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的AC信号而以屈曲模式振动。在将一个置于另外一个顶部的两层陶瓷层所构成的压电隔膜中,两层陶瓷层的作用是作为在相反方向上振动的振动层。因此,这种类型的压电隔膜可以比单压电晶片元件类型的压电隔膜更大的振动角度移动,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声压。
但是,由于此种压电隔膜只由陶瓷层制造,当在其上施加一个诸如掉落冲击的机械冲击,压电隔膜都很容易损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2-10393公开了一种压电隔膜,其多层陶瓷体的上下表面基本上完全覆盖一个薄树脂层来强化多层陶瓷体。这导致抗掉落冲击能力的很大提高。除此之外,树脂层不影响多层陶瓷体的屈曲振动,这样,树脂层不会对声压和共振频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具有树脂层的多层陶瓷体的强化允许陶瓷层厚度可以减小,这进一步增加了声压。
图8至图10显示的是此类的压电隔膜的一个示例。
如这些图中所示,压电隔膜40包括多层陶瓷体41,其通过层压诸如PZT的两层41a、41b的压电陶瓷形成。主表面电极42和43分别形成在多层陶瓷体41的上下主表面上。内部电极44安置在陶瓷层41a和41b之间。两个陶瓷层41a和41b在箭头P所示的相同厚度方向上极化。上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42和下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43各自从多层陶瓷体41的一侧延展到和另一侧相邻的位置。相比较而言,内部电极44自多层陶瓷体41另外一侧延展到和一侧相邻的位置。多层陶瓷体41的上下主表面分别由树脂层45、46覆盖。
侧表面电极47位于多层陶瓷体41的一个侧面,这样侧表面电极47电学连接到主表面电极42、43在多层陶瓷体41的另外一侧,所安置的侧表面电极48电学连接到内部电极44。侧表面电极48的上下末端部分电学连接到位于多层陶瓷体41的上下表面的侧边上的导线电极49。切口45a和46a形成在各树脂层45、46上,这样上下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42、43部分暴露在切口45a、46a中,切口45b和46b形成在各树脂层45、46上,这样导线电极49部分暴露在切口45b和46b中。压电隔膜40放置在带有接线端的盒中,而暴露在形成于上主表面上树脂层45中的切口45a、45b中的电极通过导电胶连接到各暴露在盒中的接线端,由此实现压电隔膜40和接线端之间的电学连接。
在按照上述方式构造的压电隔膜40中,切口45a、46a、45b、46b形成在树脂层45、46中,这样切口45a、45b位于各树脂层45、46的一个侧边的中央,这样它们在横过树脂层45、46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而切口45b、46b位于各树脂层45、46的相对侧边的中部,这样它们在横过树脂层45、46的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切口45a、46a形成在上下树脂层45、46中,这样上下主表面的主表面电极42、43基于同样的原因部分暴露在切口45a、46a中。侧表面电极47、48在树脂层45、46形成在多层陶瓷体41的上下主表面上之后形成。但是,由于主表面电极42、43是由薄薄膜所构成,主表面电极42、43的非常小的区域暴露在树脂层45、46和陶瓷层41a、41b之间。因此,如果侧表面电极47只是形成在压电隔膜40的侧表面上,在侧表面电极47和主表面电极42、43之间就不能够实现可靠电学连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切口45a、46a沿着侧表面电极47形成在上下树脂层45、46的侧面中,形成的侧表面电极47的一部分在主表面电极42、43上延展并由此实现可靠电学连接。尽管在此例子中,切口45b、46b为暴露导线电极49而形成在上下树脂层45、46中以实现结构的对称,下树脂层46的切口46b却不必需要。
但是,由于切口45a、46a、45b和46b形成在上下树脂层45、46的相对位置上,如果机械冲击施加在压电隔膜40上,例如由于掉落的原因,裂纹经常就会出现在暴露于切口中的多层陶瓷体41部分之中。尤其是在多层陶瓷体41的厚度减小时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在图10中,虚线CR表示裂纹会产生的位置。裂纹产生的原因是在发生粘合剂固化后,由于导电胶的收缩而引起的应力,而应力施加到暴露在形成在树脂层45、46中的切口中。裂纹产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施加下落冲击时,对箱的冲击力通过导电胶集中施加到通过形成在树脂层45、46中的切口而暴露的电极部分上。裂纹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提供切口45a、46a、45b和46b会导致多层陶瓷体41的机械强度的减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电隔膜,此压电隔膜可以在侧表面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形成可靠电学连接并具有增强的抗机械冲击的能力,也提供了包括这种全新压电隔膜的压电电声变换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压电隔膜包括形状几乎为矩形的多层陶瓷体且具有许多压电陶瓷层、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安置在相邻压电陶瓷层之间界面中的内部电极,由此屈曲振动在AC信号施加到内部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时发生,上下主表面电极通过安置在多层陶瓷体一侧表面上的第一侧表面电极而相互电学连接,内部电极电学连接到安置在和第一侧表面电极安置的侧表面不同的侧表面上的第二侧表面电极,第二侧表面电极电学连接到一个至少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主表面上的导线电极,而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几乎完全被树脂层所覆盖,第一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上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一切口中,第二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下部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下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二切口中,第三切口沿着第二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中,这样导线电极暴露在第三切口中,其中分别形成在上下树脂层中的第一和第二切口位于彼此不相对的位置上。
裂纹由于下落或者其它现象而产生的机械冲击施加在多层陶瓷体上时,产生在暴露在多层陶瓷体中的部分上的主要原因是形成在上下树脂层的彼此相对位置处的切口会导致暴露在切口中的部分的机械强度的减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为避免上述问题,切口形成在上下树脂层,这样它们的位置在横过树脂层的厚度方向上就不彼此相对。即,每个树脂层时没有切口位于相对切口形成在另外的树脂层中的位置上,由此将由于切口的存在而导致机械强度的减小最小化。切口彼此不相对的切口位置的布置导致抗机械冲击能力的很大提高。
注意在此结构中,优选地,上下树脂层上仍然有切口,这样侧表面电极可以在较广的表面区域之上和上下主表面电极相接触,由此保证侧表面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形成高度可靠电学接触。
在此压电隔膜中,优选地,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而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的第一切口和侧边部分的末端靠近,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而形成在下部树脂层的侧边部分的第二切口位于和侧边部分相对末端靠近的位置上,沿着第二侧表面部分形成在上部树脂层的侧边部分的第三切口位于靠近侧边部分的两个末端之一的位置上。
当压电隔膜放置在盒中或者其它壳体中并且压电隔膜的电极连接到接线端或者其它可传导部件时,最好将施加在压电隔膜上的限制最小化。为了满足这个要求,第一至第三切口沿着侧表面电极,优选地形成在树脂层的侧边末端附近。即,切口优选地形成在树脂层的拐角附近,由此保证压电隔膜的电极在不严重影响压电隔膜的振动时连接到接线端。尤其是,形成在同侧相对末端的第一和第二切口间较大的距离防止了一个切口部分中的应力影响其它切口部分。这会导致大大降低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本发明也提供了包括上述说明的压电隔膜的压电电声变换器、压电隔膜被放置其中的壳体,壳体的支撑部分用于在压电隔膜的相对边或者压电隔膜的拐角或者在压电隔膜的整个周边之上支撑压电隔膜、一对接线端,每个接线端对的一个末端部分暴露在靠近壳体内部侧壁的支撑部分的附近,每个接线端对的另一末端部分暴露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暴露在第一切口中的上部主表面电极的一部分通过导电胶连接到一个接线端的末端部分,暴露在第三切口中的导线电极通过导电胶连接到另外接线端的末端部分。
当压电隔膜的电极连接到盒的接线端,最好使用导电胶来实现高可使用性、高连接可靠性和小的尺寸。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由于主表面电极和导线电极暴露在形成于上下树脂层中的第一至第三切口中,电极和接线端间的电学连接可以通过分配器或者其它合适的机械装置在压电隔膜放置到盒中后将导电胶施加到暴露在切口中的电极。
本发明的其它特点、部件、特征盒优点将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后续详细说明并参照附图而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压电电声变换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显示的是图1中压电电声变换器在盖和弹性密封剂被去除时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中阶梯线A-A所取的截面图;图4显示的是包括在图1中所示的压电电声变换器的压电隔膜的透视图;图5显示的是沿图4中阶梯线B-B所取的截面图;图6显示的是图4中压电隔膜的分解透视图;图7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压电隔膜的透视图;图8显示的是已有技术的压电隔膜的透视图;图9显示的是图8中沿线C-C所取的横截面图;图10显示的是图8中所示压电隔膜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至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表面安装型压电电声变换器。
根据本优选实施例的电声变换器适合应用在诸如压电接收器中,其中电声变换器需要在较广的频率范围中工作。电声变换器包括压电隔膜1、盒20、和盖30。盒20以及盖30限定壳体。
如图4至图6所示,压电隔膜1包括优选地通过层压两层压电陶瓷层2a和2b而形成几乎为矩形的多层陶瓷体2,尽管也可以使用更多层。主表面电极3、4安置在多层陶瓷体2的上下主表面。内部电极5和虚电极6安置在陶瓷层2a和2b之间。两个陶瓷层2a和2b优选地在箭头P所表示的相同厚度方向上极化。如图6中所示,宽度为d的凹处3a形成在上部主表面电极3,一个相似的凹处4a形成在下部主表面电极4的一侧。每个主表面电极的剩余三个侧面延展直到它们达到多层陶瓷体2的侧表面。延展到多层陶瓷体2的侧表面的主表面电极3的一侧和主表面电极对应侧通过安置在多层陶瓷体2的侧表面上的侧表面电极7而电学相互连接。导线电极8被安置在和凹处3a所在的上部主表面电极3的侧面相同的多层陶瓷体2侧,这样,导线电极8自主表面电极3以间隙分隔。内部电极5优选地几乎为矩形形状,这样内部电极5只暴露在多层陶瓷体2和凹处3a、4a形成在主表面电极3、4的侧面的相同侧。被安置的虚电极6中,虚电极6通过一间距围绕内部电极5的三侧。虚电极6优选地具有缺少一侧的不完全矩形框架形状,虚电极6被暴露在多层陶瓷体2的四个侧表面上,其中在多层陶瓷体2的一个侧表面上也暴露了内部电极。内部电极5通过安装在和侧表面电极7所安置的侧表面相对的侧表面上的侧表面电极9连接到导线电极8。侧表面电极9的长度小于多层陶瓷体2的一侧的长度,这样,侧表面电极9就没有电学连接到虚电极6。
电极3至9优选地为薄薄膜。
在图4中,压电隔膜1沿着位于稍微靠前侧表面之后的平面而横截。
提供的虚电极6是出于下述原因。如果安置的内部电极5沿着多层陶瓷体2的四侧边延展,然后到多层陶瓷体2的侧表面,内部电极5的边位于和主表面电极3、4的边的附近。这会导致移动而发生短路。提供的通过间隙围绕内部电极5的虚电极6阻止内部电极5由于移动的原因而电学连接到主表面电极3、4。
侧表面电极7不仅电学连接到主表面电极3、4,也连接到虚电极6。和虚电极的电学连接不会导致电子特性出现问题,因为虚电极6和内部电极5电学隔离。
为了防止多层陶瓷体2由于掉落冲击的原因而被断掉,安置在多层陶瓷体2的上部和下部表面上的上部和下部主表面电极3、4分别被树脂层10、11覆盖。在上部树脂层10中,第一切口10a和第三切口10b形成在和上部树脂层10对角线相对的拐角的位置上,这样主表面电极3部分暴露在第一切口10a中,导线电极8被暴露在第三切口10b中。在下部树脂层11中,第二切口11a形成在和第一和第三切口形成的拐角不同的拐角处,这样主表面电极4部分暴露在第二切口11a中。在此结构中,第一切口10a的位置形成在上部树脂层10和侧表面电极7形成在多层陶瓷体2的侧表面的那一相同侧面,所选择的第二切口的形成位置在横过多层陶瓷体2的厚度方向上彼此不相对的位置上。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陶瓷层2a和2b优选地由PZT陶瓷形成,并且尺寸例如大约为10mm×10mm×15μm(其中陶瓷层2a和2b的整体厚度为30μm)。树脂层10、11各自优选地由厚度大约为3μm至1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构成。
为了消除上下表面之间的结构差异,导线电极和树脂层11的切口可以形成在多层陶瓷体2的下表面。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导线电极和切口位于和切口11所处拐角相对的拐角处。
尽管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导线电极7优选地对应切口10b为岛形,导线电极7可以以较小宽度的带状形成。
切口10a、10b和11a的形状不限于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形状。
压电隔膜1可以按照诸如下述的方式制造。
首先,提供两个陶瓷薄板,薄板具有较大尺寸以产生将在后面被分割为单个压电隔膜的大量的压电隔膜。内部电极5和虚电极6被放置在两个陶瓷薄板的其中之一之上,另外一个陶瓷薄板放置在其上,这样内部电极5和虚电极6被放置在两层陶瓷层之间。在烧结后,主表面电极3、4和导线电极8通过溅射法或者其它合适的工艺形成在多层结构的上下表面上。具有将用于形成切口的窗口的树脂层10、11通过丝网印刷术或者其它合适的工艺形成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下表面上。由此,产生的结构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被切割分成多层陶瓷体的独立件(带有树脂层)。由此,侧表面电极7、9通过溅射法或者其它合适的工艺而被放置在多层陶瓷体单独件的两个相对侧表面上,从而获得图4形式的压电隔膜1。
盒20优选地由树脂材料以具有底壁20a和四个侧壁20b至20e并几乎为矩形盒的形式制造。树脂材料的优选例子为LCP(液晶聚合体)、SPS(间同聚丙烯)、PPS(聚亚苯基硫化物)、环氧或者类似抗热树脂。环状支撑部分(阶梯)20f分别位于四个侧壁20b至20e的内表面。接线端对21、22的内部连接部分21a和22a暴露在两个相对侧壁20b和20d的内表面,而在支撑部分20f之上的位置上。各接线端21、22的各内部连接部分21a和22a具有两个在压电隔膜1的拐角中沿相反方向延展的分支。接线端21、22通过插入模具或者其它合适工艺形成,从而能够植入盒20的侧壁中。接线端21和22具有外部连接部分21b、22b,各自暴露在盒20的外表面中,其中每个外部连接部分21b、23b的一部分沿着侧壁20b或者20d的外表面弯曲以部分地在盒20的后部表面延展。
如图1和图2中所示,以凸起的形式存在的引导壁20g用于定位压电隔膜1的四个侧面,形成在四个侧壁20b至20e的内部表面。当压电隔膜1被放置到盒20中,压电隔膜1的四个侧面通过引导壁20g而得以引导,压电隔膜1被准确定位在支撑部分20f上。在这个位置上,压电隔膜1的上表面和接线端21、22的内部连接部分21a、22a的上表面几乎相互持平。
第一声孔20h形成在底壁20a中。
容纳在盒20中的压电隔膜1在四个位置处通过弹性支撑媒介23和导电胶24紧紧连接到接线端21、22的内部连接部分21a、22a。更具体而言,弹性支撑媒介23被涂在两个对角的位置上,即,在暴露在第一切口10a中的主表面电极3和接线端21的内部连接部分21a之间的位置以及在暴露在第三切口10b中的导线电极8和接线端22的一个内部连接部分22a之间的位置上。尽管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媒介23同样涂在剩下的两个对角位置上,这些弹性支撑媒介23却不是必须的。进一步而言,尽管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弹性支撑媒介23沿着直线或者曲线涂在压电隔膜1的侧边上,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涂弹性支撑媒介23。弹性支撑媒介23的一个特定的媒介示例是软弹性剂,诸如固化后所测量的弹性模量为3.7×106Pa的聚亚安酯树脂。
弹性支撑媒介23在固化之前优选地具有高的粘性,这样弹性支撑媒介23在被涂抹的时候就不会散开。即,弹性支撑媒介23不会通过压电隔膜1和盒20之间的间隙而往下流到支撑部分20f。在弹性支撑媒介23被涂上以后,弹性支撑媒介23通过加热而固化。
压电隔膜1也可以在压电隔膜1被放置到盒20中后使用分配器或者类似涂弹性支撑媒介23而固定。可选地,弹性支撑媒介23可以涂在压电隔膜1上,然后压电隔膜1可以放入盒20中。
在弹性支撑媒介23固化后,导电胶24沿直线或者曲线通过弹性支撑媒介23而涂抹,从而将主表面电极3和接线端21的内部连接部分21a相互连接在一起,也将导线电极8和接线端22的内部连接部分22a相互连接。导电胶24的一个特定媒介示例是聚亚安酯可传导膏,固化后所测量的弹性模量例如大约为0.3×109Pa。在导电胶24被涂上后,导电胶24通过加热而固化。注意导电胶24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涂抹,只要主表面电极3和内部连接部分21a以及导线电极8和内部连接部分22a通过在弹性支撑媒介23之上延展的导电胶24而相互连接。
在导电胶24被涂上并被固化后,弹性密封媒介25被涂上,这样压电隔膜1和盒20的内部表面间的间隙沿着压电隔膜1的整个周长而被填充弹性密封媒介25,由此防止空气在压电隔膜1的上侧空间和压电隔膜1的下侧上的空间之间流动。在弹性密封媒介25沿着压电隔膜1的周围以上述方式涂抹后,弹性密封媒介25通过加热固化。
弹性密封媒介25的一个特定的媒介示例是硅树脂粘合剂,固化后所测量的弹性模量为3.0×105Pa。
在压电隔膜1被固定在盒20中后,盖30通过粘合剂31粘结到盒20,这样盒20的上部开孔使用盖30关闭。盖30所使用的材料和盒20的相似。通过使用盖30关闭盒20的开孔,声空间形成在盖30盒压电隔膜1之间。盖30具有第二声孔32。
通过上述过程,就获得了一个完整的表面安装型压电电声变换器。
在本优选实施例的电声变换器中,如果在接线端21、22之间施加了AC信号,压电隔膜1中就会发生屈曲模式的面积振动。当极化盒施加的电场方向相同时,压电陶瓷层轴向收缩。另一方面,当极化和施加的方向相反时,压电陶瓷层轴向膨胀。结果,压电陶瓷层在横断面方向上屈曲。尽管多层陶瓷体2的上下表面覆盖有树脂层10、11,树脂层10、11并不影响多层陶瓷体2的屈曲运动,因为树脂层10、11非常薄。即,树脂层10、11对声压和共振频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表1显示的是施加在电声变换器试样上的下落试验的结果。
表1
在表1中,“现有技术”指的是图8至图10根据现有技术而使用压电隔膜的电声变换器,“本发明”指的是图4至图6中根据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例而使用压电隔膜的电声变换器。
下落试验每循环在六个表面上实施,本试验执行五个循环。在试样承受下落后,对试样进行检查以确定压电隔膜中的切口部分是否产生了裂纹。试样除了切口的位置外没有什么区别,所有试样的执行条件相同。在表1中,○表示没有观察到裂纹,而×表示观察到裂纹。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结构的试样中,在下落高度超过120cm的时候试样中产生裂纹。相比较而言,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即使在下落高度达到180cm时试样中也没有产生裂纹。这样,根据本发明中的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对于提高机械强度时非常有效的。
参照图7,下面说明根据本发明压电隔膜的另外一个优选实施例。
在此优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至图6的上述说明的压电隔膜1粘结到尺寸比压电隔膜1大的树脂薄膜15上。优选地,树脂薄膜有杨式模量大约为500MPa至大约15000MPa并且厚度约为5μm至大约10μm的材料所制造。材料的具体的例子有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聚酰胺酰亚胺树脂。
在压电隔膜1粘结到较大尺寸树脂薄膜15的中央后,如果树脂薄膜15的周围部分固定到盒中的支撑部分,压电隔膜1可以在没有严重限制压电隔膜1的情况下得以支撑。这允许压电隔膜1轻易振动,从而获得更大的声压。进一步而言,使用更小尺寸的压电隔膜1可以获得同样的共振频率。可获得的完整声压的范围是从基本谐波至三级谐波的较广频率范围。即,这就有可能在较广的频率范围产生声音。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说明的特定例子,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有可能进行不同的修改。
例如,尽管在上述说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压电隔膜优选地使用两个压电陶瓷层,多层结构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个压电陶瓷层。
进一步而言,尽管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用于支撑压电隔膜1地四个侧面地支撑部分20f优选地在盒20的整个内部周长上位于盒20的侧壁的内部表面上,所形成的支撑部分20f可以在两个侧面或者四个拐角支撑压电隔膜1。
使用本发明的壳体不限于诸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箱状盒覆盖一个盖这种形式,但是只要压电隔膜可以被容纳并能提供外部接线端或者电极,就可以使用其它壳体。
从上述说明中可以理解,本发明提供更大的优点。即,由于第一和第二切口形成在压电隔膜的上下表面上的树脂层,这样切口在横过压电隔膜厚度的方向上彼此不相对,当下落冲击施加到放置于壳体中的压电隔膜上就不会在切口的暴露部分中产生裂纹。即,对诸如下落冲击的抗机械冲击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进一步,侧表面电极通过形成在上下树脂层上的切口而和上下主表面电极有较广的表面区域接触,从而保证了侧表面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的高度可靠电学接触。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能够理解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变化和修改。因此,发明的范围完全由下述权利要求书所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电隔膜包括多层陶瓷体,所述多层陶瓷体包括许多压电陶瓷层、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以及安置在相邻压电陶瓷层界面间的内部电极;其中当AC信号施加到内部电极和上下主表面电极之间时,在压电隔膜中产生屈曲振动;上下主表面电极通过安置在多层陶瓷体一侧表面上的第一侧表面电极而相互电学连接;内部电极电学连接到安置在和第一侧表面电极安置的侧表面不同的侧表面上的第二侧表面电极;第二侧表面电极电学连接到一个至少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主表面上的导线电极;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几乎完全被树脂层所覆盖;第一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上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一切口中;第二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下部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下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二切口中;第三切口沿着第二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中,这样导线电极暴露在第三切口中,分别形成在上下树脂层中的第一和第二切口位于彼此不相对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多层陶瓷体几乎为矩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进一步包括盒和盖,其中多层陶瓷体安置在盒中并由盖密封盒。
4.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许多压电陶瓷层在相同方向上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内部电极几乎为矩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安置在许多压电陶瓷层的至少两个相邻层之间的虚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每个上下树脂层由杨式模量在500MPa至15000MPa范围之间的材料所制造。
8.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每个上下树脂层的厚度大约为5μm至大约1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其特征在于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于上部侧边部分中的第一切口位于侧边部分的一个末端附近,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于下部侧边部分中的第二切口位于侧边部分的另一个末端附近,沿着第二侧表面电极形成于上部侧边部分中的第三切口位于侧边部分的两个末端之一的附近。
10.一种压电电声变换器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压电隔膜;压电隔膜被容纳其中的壳体,壳体的支撑部分用于在压电隔膜的相对边或者压电隔膜的拐角或者在压电隔膜的整个周边之上支撑压电隔膜、一对接线端,每个接线端对的一个末端部分暴露在靠近壳体内部侧壁的支撑部分的附近,每个接线端对的另一末端部分暴露在壳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暴露在上部主表面电极的第一切口中的一部分通过导电胶连接到一个接线端的末端部分,暴露在第三切口中的导线电极通过导电胶连接到另外接线端的末端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压电隔膜包括安置在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上的主表面电极。内部电极安置在相邻压电陶瓷层之间的界面中。多层陶瓷体的上下主表面几乎完全被树脂层所覆盖。第一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上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上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一切口中。第二切口沿着第一侧表面电极形成在下部树脂层的侧边部分,这样下部主表面电极部分暴露在第二切口中;所选择的分别形成在上下树脂层中的第一和第二切口位置彼此不相对。
文档编号H02N2/02GK1512822SQ20031010141
公开日2004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7日
发明者竹岛哲夫, 田岛清高, 小杉裕二, 二, 高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