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充水式水下6极电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在电机体内充水的水下6极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各种水下电机多为充油式电机,这种电机的最大缺点是有油污泄漏,污染环境,对环保极其不利,虽然也有充水式电机出现,但是,均为2极式电机,该电机为2860转/分,转速太快,应用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一些工程的特殊需要,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充油式水下电机不利于环保的缺点及应用范围较窄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水式水下6极电机,该电机不仅能够适应一些特种工程的需要,并且无油污泄漏,不会污染环境,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机包刮机壳、轴承端盖、转子、定子、转轴、轴承及密封件几大部分;其特征是在圆筒状电机机壳(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端盖轴承座(1)、(8),机壳(3)壁上开有进出水通孔,通孔上罩装有防污滤网(7)、机壳(3)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耐水定子绕组(4);圆盘式端盖轴承座(1)、(8)中部,有一凹形结构,分别顺序安装有密封件(2)、(13)、(11),轴承(14)、(12)及压盖(15)、(9),转轴(10)分别穿过压盖(9)、密封件(11)、轴承(12)、密封件(13)、(2)及轴承(14)的内径孔固定安装;转轴(10)的中部圆周上,安装有转子(5);在机壳(3)与端盖轴承座(1)、(8)所包围的空间内,灌装有清洁的水(6)。该机在水下运转时,清洁的水(6)包围住电机内的机件,该水与机壳外部的水通过防污过滤网(7)保持着水压平衡,轴承(4)、(12)分别被密封件(2)、(12)、(11)隔离密封,可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转。
其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即可使该电机不仅能够适应一些特种工程的需要,并且无油污泄漏,不会污染环境,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端盖轴承座,2.密封件,3.机壳,4.耐水定子绕组,5.转子,6.清洁的水,7.防污滤网,8.端盖轴承座,9.压盖,10.转轴,11.密封件,12.轴承,13.密封件,14.轴承,15.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端盖轴承座(1)、(8)是一个圆盘状物,内面周圈有一道圆形的凸台,凸台与机壳内径密封配合安装,圆盘最外径与机壳外径相等;它的中心部分是有两道圆形台阶的凹形结构,端盖轴承座(8)的凹形结构的中心有个一稍大于转轴的通孔,该凹形结构内,分别配装有轴承(14)、(12)及密封件(2)、(11)、(13),轴承(14)的外侧面装有压盖(15),密封件(11)外侧面装有压盖(9),压盖(15)、(9)分别固定安装在端盖轴承座(1)、(8)上。
权利要求1.一种充水式水下6极电机,该电机包刮机壳、轴承端盖、转子、定子、转轴、轴承及密封件几大部分;其特征是在圆筒状电机机壳(3)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端盖轴承座(1)、(8),机壳(3)壁上开有进出水通孔,通孔上罩装有防污滤网(7)、机壳(3)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耐水定子绕组(4);圆盘式端盖轴承座(1)、(8)中部,有一凹形结构,分别顺序安装有密封件(2)、(13)、(11)、轴承(14)、(12)及压盖(15)、(9),转轴(10)分别穿过压盖(9)、密封件(11)、轴承(12)、密封件(13)、(2)及轴承(14)的内径孔固定安装;转轴(10)的中部圆周上安装有转子(5);在机壳(3)与端盖轴承座(1)、(8)所包围的空间内,灌装有清洁的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水式水下6极电机,其特征是端盖轴承座(1)、(8)是一个圆盘状物,内面周圈有一道圆形的凸台,凸台与机壳内径密封配合安装,圆盘最外径与机壳外径相等;它的中心部分是有两道圆形台阶的凹形结构,端盖轴承座(8)凹形结构的中心有一个稍大于转轴的通孔,该凹形结构内,分别配装有轴承(14)、(12)及密封件(2)、(11)、(13),轴承(14)外侧面装有压盖(15),密封件(11)外侧面装有压盖(9),压盖(15)、(9)分别固定安装在端盖轴承座(1)、(8)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电机体内充水的水下6极电机。该电机是在圆筒状电机机壳的两端,固定安装有端盖轴承座,机壳壁上装有防污滤网、机壳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耐水定子绕组;端盖轴承座中部,有一凹形结构,分别顺序安装有密封件、轴承、压盖及转轴;在机壳与端盖轴承座所包围的空间内,灌装有清洁的水。该水与机壳外部的水通过防污过滤网保持着水压平衡,轴承分别被密封件隔离密封,密不透水,可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转。采用上述方案,即可使该电机不仅能够适应一些特种工程的需要,并且无油污泄漏,不会污染环境,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H02K5/12GK2629325SQ0325971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7日
发明者高先峰 申请人:高先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