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2098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该天线包括: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用于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制造。
【专利说明】
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所兼容的性能不断丰富,移动终端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可穿戴设备凭借于其携带便捷、外形美观、操作方便等诸多优势已成为目前移动终端的主流发展方向。
[0003]目前,近距离无线通信(英文全称:NearField Communicat1n,简称:NFC)技术以及无线充电联盟(英文全称: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简称:WPC)技术已在传统移动通信设备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发展,NFC技术和WPC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兼容在可穿戴设备中。在手机、POS机(英文全称:Point of sales)等传统移动通信设备中,NFC技术和WPC技术均采用单向辐射的方式进行通信,其使用的天线通常为一个环状线圈,该环状线圈以形成的环所在平面为分界面将天线所在空间分为两部分空间,天线仅限于在其中一部分空间中实现其功能,而在另一部分空间中通信效果差,甚至无法实现,所以用户在实际使用中需要调整移动终端使形成天线的环状线圈的轴线方向与通信对端的通信设备正对。然而,由于可穿戴设备种类丰富、使用场景灵活,所以当将NFC技术和WPC技术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时,操作较为困难,影响用户体验。综上,如何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用于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包括: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
[0007]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与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
[0008]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
[0009]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天线;
[0010]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和本体;所述天线的第一环形线圈位于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腕带内,所述天线的第二环形线圈位于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本体内。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其中,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并且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即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并联且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又因为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一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二方向不平行,所以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在同时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进行通信,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的示意性结构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六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0]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是在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参照图1所示,该天线包括:第一环形线圈11和第二环形线圈12。
[0022]具体的,第一环形线圈11以及第二环形线圈12可以通过金属以及其他导电性材料制作形成。其制作工艺可以为:在柔性线路板(英文名称: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PCB)上通过构图工艺制作形成,也可以为通过直接对导电线进行绕线制作形成,还可以由具有该天线的通信设备的金属边框形成。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环形线圈形成的环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第一环形线圈11以及第二环形线圈12的具体形式、制作工艺以及形状均不作限定。
[0023]其中,第一环形线圈11的首端111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连接,第一环形线圈11的末端112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出管脚102连接。第二环形线圈12的首端121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连接,第二环形线圈12的末端122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出管脚102连接。
[0024]即第一环形线圈11与第二环形12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在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和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之间,所以第一环形线圈11和第二环形线圈分别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和输出管脚构成回路,能够独立进行工作。
[0025]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描述过程中为了区分环形线圈的两端,将其中一端定义为环形线圈的首端,另一端定义为环形线圈的末端,而本申请并不通过首端和末端来限定环形线圈两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实现的功能,例如:环形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可以为由环形线圈的首端流向环形线圈的末端,也可以为有环形线圈的末端流向环形线圈的首端。此外,在一定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环形线圈的首端和末端进行互换。同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描述过程中为了区分处理芯片的两个管脚,将其中一个管脚定义为输入管脚,另一个管脚定义为输出管脚,本申请并不通过输入管脚和输入管脚来限定处理芯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电流的流向。
[0026]第一环形线圈11的轴线113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二环形线圈12的轴线123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不平行。
[0027]参照图2所示,图2为环形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图。其中,环形线圈上的箭头表示环形线圈内电流的流向,环形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可以通过右手螺旋定则进行判断定。当环形线圈中有电流流过时,环形线圈内的磁场方向沿环形线圈的轴线方向四周扩散,磁强强度主要分布在以环形线圈所在平面为分界面的半空间内。
[0028]由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平行,所以第一环形线圈11中有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与第二环形圈12中有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磁场方向不同。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可以通过第一环形线圈在第一方向进行工作,通过第二环形线圈在第二方向进行工作,所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可以实现在不同角度进行工作。
[0029]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天线实际为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在进行信号发射时,天线接收处理芯片100输出的高频电流并通过环形线圈将接收到的高频电流转化为空间电磁波;而在进行信号接收时,天线将从空间截获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并将转换得到的高平电流输入处理芯片100。所以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进行工作时包括: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种工作状态。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包括: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其中,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并且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即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并联且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又因为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一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二方向不平行,所以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在同时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进行通信,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
[0031]优选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32]第一方向113与第二方向123相互垂直,即为第一环形线圈11的轴线所在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12的轴线所在方向相互垂直,所以第一环形线圈11与第二环形线圈12形成的磁场可以覆盖整个空间,天线则可以实现在任意角度进行工作。此外,由于第一环形线圈11的轴线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1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所以第一环形线圈内的磁场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内的磁场方向相互正交,因此通过使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还可以减小第一环形线圈11与第二环形线圈12工作时的相互干扰。
[0033]可选的,参照图3所示,所述天线还包括:控制开关13;所述控制开关13包括:触片131、第一触头132和第二触头133。
[0034]控制开关13的触片131连接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控制开关13的第一触头132连接第一环形线圈11的首端111,控制开关13的第二触头133连接第二环形线圈12的首端121;用于在触片131与第一触头132接触时将第一环形线圈11的首端111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导通,在触片131与第二触头133接触时将第二环形线圈12的首端121与处理芯片100的输入管脚101导通。
[0035]通过增加控制开关可以控制第一环形线圈或第二环形线圈中的一个与处理芯片形成闭合回路,而另一环形线圈与处理芯片之间开路,所以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在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之间切换,进而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0036]优选的,参照图4所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天线还包括:调谐电路14;
[0037]调谐电路14与第一环形线圈11串联,用于调节第一环形线圈11的谐振频率;
[0038]和/或;
[0039]调谐电路14与第二环形线圈12串联,用于调节第二环形线圈12的谐振频率。
[0040]其中,图4中第一环形线圈11以及第二环形线圈12上均串联有调谐电路14为例进行说明。
[0041]目前的NFC技术以及WPC技术均是利用共振原理,在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使用相应的线圈,从而使信号发送端和信号接收端处于相同的谐振频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所以,在使用环境发生变化以及信号通信对端的谐振频率发生变化时,均可能需要对天线的第一环形线圈和/或第二环形线圈的谐振频率进行调节,从而使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的谐振频率与通信对端的谐振频率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调谐电路使第一环形线圈和或第二环形线圈与接收或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与通信端对端一致,从而保证天线可以正常进行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0042]进一步的,第一环形线圈11外侧还设置有辅助磁体,辅助磁体用于对平行于第一方向113的磁场进行反射。
[0043]第一环形线圈可以接收的空间磁场的方向由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外扩散,所以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磁场为第一环形线圈的干扰磁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环形线圈外侧还设置有辅助磁体对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磁场进行反射,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提高第一环形线圈在有效辐射方向的读取距离。
[0044]示例性的,辅助磁体可以为氧化铁或者其他柔性磁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辅助磁体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0045]进一步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还包括:功放装置;
[0046]功放装置连接第一环形线圈和/或第二环形线圈,用于对第一环形线圈和/或第二环形线圈内的信号功率进行放大。
[0047]上述实施例中功放装置连接第一环形线圈和/或第二环形线圈包括三种情况,SP第一种情况为:功放装置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种为:功放装置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第三种为:功放装置连接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
[0048]当功放装置连接第一环形线圈时,功放装置用于对第一环形线圈内的信号功率进行放大,可以提高第一环形线圈的性能;而当功放装置连接第二环形线圈时,功放装置用于对第二环形线圈内的信号功率进行放大,可以提高第二环形线圈的性能;当功放装置与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均链接时,功放装置可以对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中的信号功率进行放大。通过功放装置可以提高上述实施例中的天线的性能。
[0049]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处理芯片为NFC芯片和/或WPC芯片。
[0050]同样,此处处理芯片为NFC芯片和/或WPC芯片包括三种情况,即处理芯片为NFC芯片、处理芯片为WPC芯片以及处理芯片为NFC芯片和WPC芯片。
[0051 ] 需要说明的是,若处理芯片NFC芯片和WPC芯片,则NFC芯片和WPC芯片并联,即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NFC芯片的输入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NFC芯片的输出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NFC芯片的输出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与NFC芯片的输出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此外,NFC芯片和WPC芯片也可以在控制开关的控制下分别与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连接,即在控制开关的控制下,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NFC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WPC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NFC芯片的输出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与NFC芯片的输出管脚以及WPC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这样,第一环形线圈通过NFC芯片形成闭合回路,第二环形线圈通过WPC芯片形成闭合回路,第一环形线圈用于实现NFC,第二环形线圈用于实现WPC。
[0052]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腕带式可穿戴设备,该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
[0053]其中,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和本体;天线的第一环形线圈位于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本体内,天线的第二环形线圈位于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腕带内。
[0054]示例性的,天线的第一环形线圈具体可以位于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本体屏幕下方或者为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本体的边框。
[00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腕带式可穿戴设备中的天线,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其中,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并且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也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即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相互并联且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又因为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一方向与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的第二方向不平行,所以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在同时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在不同角度进行通信,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可穿戴设备的多角度通信。
[0056]可选的,腕带内设置有多条相互独立的导线,当腕带扣合时,腕带内设置的多条相互独立的导线形成第二环形线。
[0057]参照图5所示,以下以腕带式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智能手表的腕带内包括4条相互独立的导线为例对上述实施中的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8]智能手表包括:环形线圈501、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第一控制开关506、第二控制开关507、第一调谐电路508、第二调谐电路509、第三调谐电路510、第四调谐电路511、PFC芯片512以及WPC芯片513。其中,环形线圈501、第一控制开关506、第二控制开关507、第一调谐电路508、第二调谐电路509、第三调谐电路510、第四调谐电路511、PFC芯片512以及WPC芯片513位于智能手表的本体内部;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以及第四导线505位于智能手表的腕带内。
[0059]上述智能手表中各部分的连接关系为:
[0060]环形线圈501的末端通过第一调谐电路508连接PFC芯片512的输入端以及通过第三调谐电路510连接WPC芯片513的输入端。环形线圈501的首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506的第一触头以及第二控制开关507的第一触头,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通过第二调谐电路509连接PFC芯片512的输出端,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通过第四调谐电路511连接WPC芯片513的输出端。第一导线50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506的第二触头以及第二控制开关507的第二触头,第四导线505的第二端连接环形线圈501的末端。且在智能手表的腕带扣合时,第一导线50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线50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导线503的第二端连接与第三导线504的第一端连接、第三导线504的第二端连接与第四导线505的第一端连接;S卩,在智能手表的腕带扣合时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以及第四导线505首尾相接形成闭合的环形线圈。
[0061 ]进一步的,以下对图5所示智能手表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0062]第一种使用场景为:用户仅需要使用智能手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则,可以通过使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一触头或者第二触头相接触,并且使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均开路。
[0063]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相接触时,PFC芯片512的输入管脚和输出管脚之间的第一调谐电路508、环形线圈501、第一控制开关506、第二调谐电路509形成闭合回路。即,智能手表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
[0064]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相接触时,PFC芯片512的输入管脚和输出管脚之间的第一调谐电路508、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第一控制开关506、第二调谐电路509形成闭合回路。即,智能手表通过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
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
[0065]第二种使用场景为:用户仅需要使用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功能。则,可以通过使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或者第二触头相接触,并且使第一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均开路。
[0066]当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相接触时,WPC芯片513的输入管脚和输出管脚之间的第三调谐电路510、环形线圈501、第二控制开关507、第四调谐电路511形成闭合回路。即,智能手表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0067]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相接触时,WPC芯片513的输入管脚和输出管脚之间的第三调谐电路510、第一导线501、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第二控制开关507、第四调谐电路511形成闭合回路,WPC芯片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即,智能手表通过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
[0068]第三种使用场景为:用户同时需要使用智能手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以及无线充电功能。
[0069]则可以通过使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一触头或者第二触头相接触,并且使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相接触。
[0070]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相接触,则智能手表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
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0071]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相接触,则智能手表通过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0072]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一触头相接触,则智能手表同时通过环形线圈501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
[0073]当第一控制开关506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第二控制开关507的触片与第二触头相接触,则智能手表同时通过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实现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和无线充电功能。
[0074]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手表也可以不包括第一控制开关503和第二控制开关507,并在第一控制开关503和第二控制开关507处直接将触片连接的线路与触头连接的线路导通。环形线圈501和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并联于芯片上且环形线圈501和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并联于WPC芯片上,这样在智能手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以及无线充电功能均可以通过环形线圈501以及第一导线502、第二导线503、第三导线
504、第四导线505形成的环形线圈这两个环形线圈来实现,但无法在线圈之间进行选择和切换。
[007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环形线圈和第二环形线圈; 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末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末端与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出管脚连接; 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轴线所在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包括:触片、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 所述控制开关的触片连接所述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一触头连接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所述控制开关的第二触头连接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用于在所述触片与所述第一触头接触时将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导通,在所述触片与所述第二触头接触时将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首端与处理芯片的输入管脚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调谐电路; 所述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串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谐振频率; 和/或; 所述调谐电路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串联,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谐振频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外侧还设置有辅助磁体,所述辅助磁体用于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磁场进行反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功放装置; 所述功放装置连接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用于对所述第一环形线圈和/或所述第二环形线圈内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放大。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处理芯片为NFC芯片和/SWPCS片。8.一种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天线; 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包括:腕带和本体;所述天线的第一环形线圈位于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本体内,所述天线的第二环形线圈位于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的腕带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内设置有多条相互独立的导线,当所述腕带扣合时,所述腕带内设置的多条相互独立的导线形成所述第二环形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腕带式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式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
【文档编号】H01Q1/22GK205609738SQ20162038828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9日
【发明人】孙春雷, 胡育根
【申请人】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