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装置及其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770687阅读:1084来源:国知局
注液装置及其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注液装置及其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注液杯、注液针、单向阀及密封套;所述注液杯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容纳电解液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注液杯上端具有容置所述单向阀及所述密封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密封套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单向阀上端的外围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单向阀的下端密封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可单向地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密封连通后向下驱动所述单向阀,使所述单向阀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本新型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结构简单,无残留,不会出现电解液结晶的情况,保证注液持续进行。所述注液装置包括上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专利说明】
注液装置及其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液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液针与注液杯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高、电池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贮存寿命长和体积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小型电器中。特别地,在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动力硬壳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现有的EV动力硬壳电池的注液方式是采用传统锂电池注液机构进行真空注液,实现真空注液的关键又在于注液针与真空杯的密封机构。但传统的注液针与真空杯密封机构的结构复杂,甚至无法做到真空一次完成自动注液并清理残液,在反复注液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解液侵入密封机构而结晶,造成管线堵塞等问题,损坏设备,导致无法进行真空注液,需要停机维修,造成效率降低,增加了维护成本。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无残留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无残留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液装置,包括结构简单的、无残留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包括注液杯、注液针、单向阀及密封套;所述注液杯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容纳电解液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注液杯上端具有容置所述单向阀及所述密封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密封套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单向阀上端的外围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单向阀的下端密封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可单向地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密封连通后向下驱动所述单向阀,使所述单向阀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
[0007]较佳地,所述注液杯包括一杯体及与所述杯体密封固定连接的一杯盖,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于所述杯盖内。
[0008]较佳地,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单向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单向阀可沿第一开口密封地上下滑动。
[0009]较佳地,所述密封套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
[0010]较佳地,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一密封头,所述密封头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一通孔,所述单向阀具有开设于其下端侧壁上的至少一出液孔,所述通孔的侧壁可密封所述出液孔。[0011 ] 较佳地,所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且位于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的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偏置所述密封套及所述单向阀向上滑动以关闭所述单向阀。
[0012]较佳地,所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的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密封套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密封套及所述单向阀过度下滑。
[0013]较佳地,所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的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第二台阶面,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密封套之间。
[0014]较佳地,所述注液针下端的外围设有注液针头密封圈,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连通时,所述注液针头密封圈实现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的密封。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液装置,包括上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所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结构简单,仅在注液杯的上端设置一单向阀;在所述单向阀打开之前,所述注液杯的上端是密封的,而且是在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实现了双重密封;当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的上端密封连通后且向下驱动所述单向阀时,所述单向阀的下端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所述密封套也能够实现所述注液杯上端的密封。而且,电解液自第二开口进入注液杯,而第二开口距离保持密封的第一开口有一定安全距离,电解液不会在第一开口处残留或结晶,可以确保注液工序稳定持续进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液装置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分离时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液装置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连接时的立体图。
[0019]图3是图1的全剖视图。
[0020]图4是图2的全剖视图。
[0021]图5是图4中C处的放大图。
[0022]图6是图4中D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液装置I,用于给半成品EV动力硬壳电池2进行真空注液,包括有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10。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10包括位于EV动力硬壳电池2上方的注液杯12以及位于所述注液杯12上方的注液针14。
[0025]如图3-4所示,注液针14为中空结构且其内部具有注液腔142,注液装置I还包括与注液针14固定相连且用于驱动注液针14上下移动的一驱动机构20,以及套设于注液针14外且与驱动机构20相连的一注液嘴30,注液针14的下端伸出注液嘴30而设置。较佳地,在注液针14的下端外围还套设有一注液针头密封圈142。其中,上述驱动机构20为气缸。
[0026]如图3-5所示,注液杯12包括一杯体124、与杯体124密封固定连接的一杯盖125,及与杯体124密封固定连接的一杯底126,注液杯12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容纳电解液的第一容置腔122,第一容置腔122由杯体124、杯盖125及杯底126围成。杯盖125内形成有第二容置腔1251,第二容置腔1251的上端开设有连通第二容置腔1251至外界的第一开口 1251a,第二容置腔1251的下端开设有连通第二容置腔1251至第一容置腔122的第二开口 1251b。具体地,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10还包括设于第二容置腔1251内的一单向阀15、一密封套16、一密封头17、一限位块18,以及一弹性元件19。单向阀15呈中空结构且内部具有一内腔152,单向阀15的上端呈开放状态,且其内径稍大于注液针14的外径,以使注液针14可插入单向阀15内;单向阀15下端的底面封闭,于其下端靠近底面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出液孔154,于本实施例中,出液孔154为对称设置的4个。单向阀15竖直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251内,密封套16密封地设置于单向阀15上端的外围与第一开口 1251a之间。具体地,密封套16套设于单向阀15的上端且与单向阀15固定连接,密封套16与单向阀15的上表面相平齐,密封套16与单向阀15可沿第一开口 1251a密封地上下滑动,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密封套16与第一开口1251a保持密封。于本实施例中,密封套16呈圆柱体状。为了防止密封套16及单向阀15从第一开口 1251a中滑出,于密封套16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162,凸缘162的外径大于第一开口 1251a的直径,从而可限制单向阀15向上滑动的最大限度。密封头17固定于第二容置腔1251的底壁且开设有与第二开口 1251b对应的一通孔172,单向阀15的下端密封地容置于该通孔172内,即当单向阀15位于最上面的位置时,单向阀15的出液孔154与通孔172的侧壁相抵接,从而实现密封。由上可知,第一容置腔122通过密封套16及密封头17与单向阀15的密封连接而实现双重密封。当单向阀15及密封套16向下滑动时,单向阀15的出液孔154伸入第一容置腔122,从而连通第一容置腔122与单向阀15的内腔152,即单向地打开单向阀15。限位块18固定于密封头17与第二容置腔1251的顶壁之间,亦呈中空结构以允许单向阀15及密封套16于其内移动。具体地,限位块18的中空结构由相互连通的不同直径的圆柱体通槽构成,具体包括位于最上端的可允许密封套16上下滑动的第一通槽182,第一通槽182的底壁构成第一台阶面1821,第一台阶面1821与密封套16相抵接以限制密封套16及单向阀15过度下滑;于第一台阶面1821上开设一直径小于第一通槽182的第二通槽184,第二通槽184的底壁构成第二台阶面1842,弹性元件19被压缩的设置于第二台阶面1842与密封套16之间,以偏置密封套16及单向阀15向上滑动而关闭单向阀15;于第二台阶面1841上开设一直径小于第二通槽184的第三通槽186,第三通槽184仅允许单向阀15穿过。
[0027]参考3-5及6所示,杯底126的上表面构成第一容置腔122的底壁,该底壁成倒置的圆锥面,在杯底126上开设连通第一容置腔122至外界的一注液孔1262,并在杯底126的上表面上开设一连通注液孔1262的集液槽1264,该集液槽1264位于圆锥面的顶角处,如此设置更易于电解液集流至集液槽1264内。注液杯12还包括一流转管道127,流转管道127呈倒U形并设置于第一容置腔122内,流转管道127的两端长度不一致,其长端穿置于注液孔1262并与注液孔1262的孔壁固定密封连接,其短端悬置于集液槽1264内,没有接触集液槽1264的底壁。杯底126的底部还设有与注液孔1262连通的一注液杯嘴128,注液杯嘴128的作用是插入EV动力硬壳电池上的入液孔,实现迅速配对。
[0028]以下将结合所有附图介绍本新型注液装置的工作过程:初始状态下,单向阀15及密封套16位于较高位置,注液针14不与单向阀15接触。首先将EV动力硬壳电池2置于注液杯12的下方,使注液杯2的注液杯嘴128与EV动力硬壳电池2的入液孔配对,启动驱动机构20,带动注液针14向下移动直至注液针14插入单向阀15的上端入口,同时注液针头密封圈144与密封套16形成密封连接。此时由于单向阀15并未打开,因此注液杯12的第一容置腔122与EV动力硬壳电池2及注液针14均呈密封状态。驱动机构20继续向下驱动注液针14,注液针14与单向阀15抵接后可偏压弹性元件19继续向下滑动,直至密封套16抵接至第一台阶面1821,此时,单向阀15的出液孔154向下移出密封头17的通孔172而与第一容置腔122连通,即单向阀115被打开。注液针14的注液腔142、单向阀15的内腔152与第一容置腔122相连通,电解液从注液针14流入到注液杯12内。最后,对第一容置腔122内加正压,驱使电解液通过流转管道127及注液杯嘴128注入EV动力硬壳电池2中,完成注液。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10的结构简单,仅在注液杯12的上端设置一单向阀15;在单向阀15打开之前,注液杯12的上端是密封的,而且是在第一开口 1251a及第二开口 1251b处实现了双重密封;当注液针14与单向阀15的上端密封连通后且向下驱动单向阀15时,单向阀15的下端向第一容置腔122打开,密封套16也能够实现注液杯12上端的密封。而且,电解液自第二开口 125 Ib进入注液杯12,而第二开口 1251b距离保持密封的第一开口 1251a有一定安全距离,电解液不会在第一开口 1251a处残留或结晶,可以确保注液工序稳定持续进行。
[00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杯、注液针、单向阀及密封套; 所述注液杯为中空结构并具有容纳电解液的第一容置腔,所述注液杯上端具有容置所述单向阀及所述密封套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上、下端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密封套密封地设置于所述单向阀上端的外围与所述第一开口之间,所述单向阀的下端密封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处并可单向地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密封连通后向下驱动所述单向阀,使所述单向阀向所述第一容置腔打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杯包括一杯体及与所述杯体密封固定连接的一杯盖,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于所述杯盖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单向阀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套与所述单向阀可沿第一开口密封地上下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的下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凸缘,所述凸缘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一密封头,所述密封头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底壁且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开口对应的一通孔,所述单向阀具有开设于其下端侧壁上的至少一出液孔,所述通孔的侧壁可密封所述出液孔。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且位于所述密封套与所述第二容置腔之间的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偏置所述密封套及所述单向阀向上滑动以关闭所述单向阀。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的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密封套相抵接以限制所述密封套及所述单向阀过度下滑。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套设于所述单向阀外围的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具有第二台阶面,所述弹性元件设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所述密封套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针下端的外围设有注液针头密封圈,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连通时,所述注液针头密封圈实现所述注液针与所述单向阀的密封。10.一种注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注液针与注液杯密封结构。
【文档编号】H01M2/36GK205452425SQ20152114283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发明人】陈浩淞, 袁小东, 严植攀, 刘红尧
【申请人】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