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说明】
[0001 ] 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
[0003]【背景技术】:
[0004]太阳能电池背板是光伏组件中极其重要的封装材料,对电池片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同时其直接与外界环境大面积接触,承担着保障光伏组件25年稳定发电的重要使命,必须具备卓越的耐老化(湿热、干热、紫外)、耐电气绝缘、水蒸气阻隔、尺寸稳定等性能。
[0005]目前背板主要以PET为基材在两面复合耐候性高分子薄膜(氟膜、聚乙烯膜、聚酰胺膜等)或涂覆氟涂料,无论是复合型背板还是涂覆型背板一般只有三层高分子薄膜,厚度在200-400 μπι之间,常常存在着反光率低、导热性差的问题,影响电池片的发电效率,甚至有些背板还不能满足一些严苛的环境要求,由于水汽、紫外线的破坏作用出现黄变、脱层、裂纹等问题直接导致组件失效。
[0006]【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结构设计增加两层耐候聚烯烃薄膜,明显的提高了背板的水汽阻隔性、导热性、局放性等性能的技术方案:
[0008]—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由耐候外层Α、耐候外层Β、中间基层、内层Α及内层B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构成,所述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及内层A之间均通过高分子胶黏剂粘接,所述内层B为内层A下表面涂层。
[0009]作为优选,耐候外层A的厚度为20-40μπι。
[0010]作为优选,耐候外层Β的厚度为50-100 μπι。
[0011]作为优选,中间基层的厚度为100-300μπι。
[0012]作为优选,内层Α的厚度为50-100 μπι。
[0013]作为优选,内层Β的厚度为20_40μπι。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增加两层耐候聚烯烃薄膜,明显提高了背板的水汽阻隔性、导热性、局放性等性能,背板水汽透过率小于1.0 8/1112_(1(红外法),导热系数介于3.0-5.0W/M- Κ,相对漏电起痕指数测试结果大于400 V(IEC等级为II级),反射率(400-1100 nm)大于85%,使用本实用新型背板封装的光伏组件在85°C,85%湿度,外加1000V负向电压,测试96h后,组件前后功率衰减最大不超过1%。不仅能够降低背板失效的风险,还可以实现组件发电增益,同时内层涂层的引入还能够增强背板与封装EVA胶膜的粘结力。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0]如图1所示,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由耐候外层A1、耐候外层Β 2、中间基层3、内层A 4及内层B 5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构成,耐候外层A 1、耐候外层B 2、中间基层3及内层A 4之间均通过高分子胶黏剂6粘接,内层B 5为内层A 4下表面涂层,耐候外层A 1的厚度为20-40 μπι,耐候外层B 2的厚度为50 -100 μπι,中间基层3的厚度为100-300 μ??,内层A 4的厚度为50 -100 μπι,内层B 5的厚度为20_40μπι。
[0021]其中耐候外层A1为聚氟乙烯膜和聚偏氟乙烯膜的一种。耐候外层B 2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与此同时中间基层3为PET薄膜。内层A 4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高分子胶黏剂是聚氨酯胶黏剂、环氧树脂胶黏剂、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一种。内层Β 5由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构成。
[0022]实施例1
[002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耐候外层A1的厚度为22.5 μπι,耐候外层Β 2的厚度为50 μπι,中间基层3的厚度为150 _,内层A 4的厚度为50 Mi,内层B 5的厚度为20 μπι。此发明产品水汽透过率为0.99 8/1112_(1(红外法),导热系数为3.13 W/M_K,相对漏电起痕指数大于400 V(IEC等级为II级),反射率(400-1100 nm)为85.5%,使用发明背板封装的光伏组件在85°C,85%湿度,外加1000V负向电压,测试96h后,组件前后功率衰减为
0.95%。耐候外层A 1为聚氟乙烯膜和聚偏氟乙烯膜的一种。耐候外层B 2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中间基层3为PET薄膜。内层A 4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二叔丁基-4-轻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轻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高分子胶黏剂6是聚氨酯胶黏剂、环氧树脂胶黏剂、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一种。内层Β5由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构成。
[0024]实施例2
[0025]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上述方案中,耐候外层A1的厚度为22.5 μπι,耐候外层B 2的厚度为100 μπι,中间基层3的厚度为150 Μ?,内层A 4的厚度为100μπι,内层B 5的厚度为20 Mi。此发,此发明产品水汽透过率为0.83 g/m2.d(红外法),导热系数为3.09 W/M.K,相对漏电起痕指数大于400 V(IEC等级为II级),反射率(400-1100 nm)为85.9%,使用本发明背板封装的光伏组件在85°C,85%湿度,外加1000V负向电压,测试96h后,组件前后功率衰减为0.91%。耐候外层A 1为聚氟乙烯膜和聚偏氟乙烯膜的一种。耐候外层Β 2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_ 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Ι-Ε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中间基层3为PET薄膜。内层A 4为耐候型聚烯烃薄膜,由聚乙烯、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钛白粉、滑石粉、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过氧化二异丙苯、3,5_ 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十六烷基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油酸酰胺按一定重量组分构成。高分子胶黏剂6是聚氨酯胶黏剂、环氧树脂胶黏剂、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一种。内层Β 5由聚四氟乙烯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三氟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构成。
[0026]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发明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由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内层A及内层B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构成,所述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及内层A之间均通过高分子胶黏剂粘接,所述内层B为内层A下表面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外层A的厚度为20-40 μπ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外层Β的厚度为50 -100 μπ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基层的厚度为 100-300 μπ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Α的厚度为50 -100 μπ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Β的厚度为 20-40μη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由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内层A及内层B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构成,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及内层A之间均通过高分子胶黏剂粘接,内层B为内层A下表面涂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结构设计增加两层耐候聚烯烃薄膜,明显的提高了背板的水汽阻隔性、导热性、局放性等性能,背板水汽透过率小于1.0g/m2·d(红外法),导热系数介于3.0-5.0W/M·K,相对漏电起痕指数测试结果大于400V(IEC等级为II级),反射率(400-1100nm)大于85%,使用本实用新型背板封装的光伏组件在85℃,85%湿度,外加1000V负向电压,测试96h后,组件前后功率衰减最大不超过1%。
【IPC分类】B32B33/00, H01L31/049, B32B7/12, B32B27/36, B32B27/32, B32B27/30, B32B27/08
【公开号】CN205122610
【申请号】CN201520905763
【发明人】杨继明
【申请人】中天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