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结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尤其是一种汽车线束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在车厢内部设置有很多汽车线束,汽车线束相当于汽车的神经网络,用于传达各种指令信息和电讯信号,使整车处于较好的控制和运行状态。
[0003]但是现有的汽车线束,比较散乱的布置的汽车的车厢内部,散乱的线束连接在一起,比较难以装配,装配之后稳定性不高,容易出现故障。
[000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外包覆护簧,由尼龙管为原料加工的护簧I为镂空的螺旋状管,螺旋角度为10-45°。该种汽车线束外包覆护簧可以了拉伸和弯曲,易于安装和拆卸。但是护簧整体为镂空的螺旋护簧,这样只能起到集中呈束固定的作用,对内部的线束,起不到保护的作用,在恶劣的工况条件下,泥沙容易从护簧的镂空处侵入线束内部,对线束进行磨损和腐蚀,造成线束寿命短,故障频发。发动机处于高温潮湿环境,压接点为外露的导线线芯使用胶带保护存在线芯氧化或进水的可能。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对内部线束具有保护作用的汽车线束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线束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之间的超声波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紧密套接,所述线束本体外部缠绕有胶带层,所述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
[0007]所述波纹管为沿轴线方向一侧开有用于将其套接在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为相互啮合的矩形齿。
[0008]所述波纹管外侧设置有若干卡钉。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线束本体连接的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紧密套接,将防止导线线芯被氧化或者进水腐蚀;通过胶带层缠绕线束本体,将导线线芯整合成紧凑的线束,有利于线束后续保护结构的安装;通过在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有效防止外部冲击对线束的损坏,而且波纹管开口为相互咬合矩形齿,增加了波纹管开口的咬合接触面,增强线束的抗冲击性和抗震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线束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线束结构卡钉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波纹管截面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波纹管开口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_线束本体、2-胶带层、3-防水热缩管、4-波纹管、5-开口、6-矩形齿、7-卡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4所示,一种汽车线束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1,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I之间的超声波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3紧密套接,所述线束本体I外部缠绕有胶带层2,所述胶带层2及防水热缩管3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4。
[0017]所述波纹管4为沿轴线方向一侧开有用于将其套接在胶带层2及防水热缩管3上的开口 5,所述开口 5为相互啮合的矩形齿6。
[0018]所述波纹管4外侧设置有若干卡钉7。
[0019]本方案在线束本体I连接的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3紧密套接,将防止导线线芯被氧化或者进水腐蚀;通过胶带层2缠绕线束本体1,将导线线芯整合成紧凑的线束,有利于线束后续保护结构的安装;通过在胶带层2及防水热缩管3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4,有效防止外部冲击对线束的损坏,而且波纹管4开口 5为相互咬合矩形齿6,增加了波纹管4开口 5的咬合接触面,增强线束的抗冲击性和抗震性。
[0020]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汽车线束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之间的超声波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紧密套接,所述线束本体外部缠绕有胶带层,所述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为沿轴线方向一侧开有用于将其套接在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上的开口,所述开口为相互啮合的矩形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外侧设置有若干卡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线束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其特征在于:相互连接的线束本体之间的超声波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紧密套接,所述线束本体外部缠绕有胶带层,所述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线束本体连接的焊接处通过防水热缩管紧密套接,将防止导线线芯被氧化或者进水腐蚀;通过胶带层缠绕线束本体,将导线线芯整合成紧凑的线束,有利于线束后续保护结构的安装;通过在胶带层及防水热缩管外侧紧密套接有波纹管,有效防止外部冲击对线束的损坏,而且波纹管开口为相互咬合矩形齿,增加了波纹管开口的咬合接触面,增强线束的抗冲击性和抗震性。
【IPC分类】H01R4/72, H02G3/04, H01B7/18
【公开号】CN204991986
【申请号】CN201520531477
【发明人】区志文
【申请人】广州新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