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轨式可变电阻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二侧边导轨来提供型物滑移操作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用来调整电压输出信号大小的操控装置,例如可变电阻器,而可变电阻器依据操作的模式进行区分,大致可分为转动式可变电阻器与直滑式可变电阻器。
[0003]请参考图1,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的直滑式可变电阻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可变电阻器PA100包含一壳罩PA1、二卡固件PA2、二导条PA3、一型物PA4以及一电路基座PA5。其中,卡固件PA2各具有二定位槽PA21,型物PA4具有一型物本体PA41、二折动子PA42以及一操控件PA43。二导条PA3分别穿设于型物本体PA41的二穿孔PA411,并插设于二卡固件PA2的二定位槽PA21中。然后,型物PA4会连同二导条PA3与二卡固件PA2—同置入壳罩PAl中,且操控件PA43会自壳罩PAl的限位孔穿出,以供使用者通过操控件PA43的移动而控制折动子PA42接触到电路基座PA5上的电阻电路,进而产生不同的电压输出信号。
[0004]承上所述,由于型物PA4是沿着导条PA3进行移动,而导条PA3是通过两侧的卡固件PA2进行固定的悬空设计,因此当使用者操作不当时,极有可能使导条PA3自定位槽PA21松脱,导致可变电阻器PA100损坏而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如上所述,现有的可变电阻器是利用二侧的定位槽来使导条悬空,进而使型物可在二导条上滑移,但由于导条是悬空的设计,因此只要遇到使用者操作施力不当时,极有可能会使导条松脱而造成可变电阻器无法使用。
[0006]缘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其是将型物可滑移的设置于二侧边导轨。并利用二末端卡固件将二侧边导轨固定于壳罩之中。
[0007]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包含一壳罩、二侧边导轨、二末端卡固件、一可变电阻电路基座以及一操控件。壳罩具有一沿一操作方向延伸的限位孔,并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二侧边导轨沿操作方向延伸,对称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二末端卡固件对称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二侧边导轨,该二侧边导轨与二末端卡固件配合地收容于容置空间内。可变电阻电路基座,结合于壳罩,并抵接于二末端卡固件,该二末端卡固件于该容置空间内固定住该二侧边导轨。操控件包含一型物、至少一折动子以及一滑柄。型物具有二对称设置的滑轨,二滑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二侧边导轨内。折动子连结于型物,并弹性地抵接于可变电阻电路基座。滑柄连结于型物,并自限位孔穿出。
[0008]如上所述,通过二末端卡固件抵接于二侧边导轨与可变电阻电路基座,可使二侧边导轨稳定固定于容置空间内,进而使型物可更稳定的进行滑移。
[0009]由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壳罩包含一顶部、二侧部以及二端部。顶部开设有限位孔。二侧部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顶部的两侧。二端部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顶部的两端,并分别抵接于二侧部,与顶部以及二侧部围构出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连通于限位孔。
[0010]较佳的,二末端卡固件还分别抵接于二端部。、
[0011 ]此外,二侧部各具有至少一铆接结构,铆接结构弯折变形地扣住可变电阻电路基座。
[001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显示现有技术的直滑式可变电阻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4]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立体示意图;以及
[0015]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PA100:可变电阻器;
[0018]PAl:壳罩;
[0019]PA2:卡固件;
[0020]PA21:定位槽;
[0021]PA3:导条;
[0022]PA4:型物;
[0023]PA41:型物本体;
[0024]PA42:折动子;
[0025]PA43:操控件;
[0026]PA411:穿孔
[0027]PA5:电路基座;
[0028]100:导轨式可变电阻器;
[0029]1:壳罩;
[0030]11:顶部;
[0031]111:限位孔
[0032]12:侧部;
[0033]121:铆接结构;
[0034]13:端部;
[0035]2:侧边导轨;
[0036]21:滑槽;
[0037]3:末端卡固件;
[0038]4:可变电阻电路基座;
[0039]5:操控件;
[0040]51:型物;
[0041]52:折动子
[0042]53:滑柄;
[0043]L:操作方向;
[0044]S: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45]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立体示意图;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6]如图2和图3所不,一导轨式可变电阻器100包含一壳罩1、二侧边导轨2、二末端卡固件3、一可变电阻电路基座4以及一操控件5。
[0047]壳罩I包含一顶部11、二侧部12 (图中仅标示一个)以及二端部13 (图中仅标示一个)。顶部11开设有一限位孔111,限位孔111沿一操作方向L延伸。
[0048]二侧部12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顶部11的两侧,且二侧部12各具有三个铆接结构121(图中仅标示一个)。二端部13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顶部11的两端,并分别抵接于二侧部12,进而与顶部11以及二侧部12围构出一容置空间S,容置空间S连通于限位孔111。
[0049]二侧边导轨2沿操作方向L延伸,并对称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内。其中,二侧边导轨2分别具有一滑槽21。
[0050]二末端卡固件3对称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内,并分别抵接于二侧边导轨2与二端部13,使二侧边导轨2与二末端卡固件3配合地收容于容置空间S内。
[0051]可变电阻电路基座4通过侧部12的铆接结构121弯折变形地扣住,进而与壳罩I结合,并抵接于设置在容置空间S内的二末端卡固件3与二侧边滑轨2,使二末端卡固件3与二侧边导轨2固定地设置于容置空间S内。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壳罩的侧部也可以利用弹性扣合等方式使壳罩固定于可变电阻电路基座上,而不限于本实施所提供利用铆接结构的弯折变形的方式扣住可变电阻电路基座。
[0052]操控件5包含一型物51、二对称设置的折动子52 (图中仅显示一个)以及一滑柄53。型物51的两侧边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二侧边导轨2的滑槽21内。折动子52固定地连结于型物51,并弹性地抵接于可变电阻电路基座4。滑柄53连结于型物51,并自限位孔111穿出。
[0053]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二末端卡固件3抵接于二侧边导轨2与二端部13,并通过可变电阻电路基座4抵接住二侧边导轨2与二末端卡固件3,使二侧边导轨2稳定地固定于容置空间S内。
[0054]当使用者通过操控件5进行型物51的滑移操作时,由于二侧边导轨2已经分别贴合于二侧部12,而二末端卡固件3也同样分别贴合于二端部13,因此即使使用者操作施力不当,也不容易破坏二侧边导轨2与二末端卡固件3的固定关系,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不可预期的功效。
[0055]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二侧边导轨也可是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壳罩的二侧部,即壳罩的二侧部可直接形成有与型物的滑轨相对应的侧边导轨。
[00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罩,具有一沿一操作方向延伸的限位孔,并形成有一连通于该限位孔的容置空间; 二侧边导轨,沿该操作方向延伸,对称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二末端卡固件,对称地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分别抵接于该二侧边导轨,该二侧边导轨与该二末端卡固件配合地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 一可变电阻电路基座,结合于该壳罩,并抵接于该二末端卡固件,该二末端卡固件于该容置空间内固定住该二侧边导轨;以及一操控件,包含: 一型物,具有二对称设置的滑轨,该二滑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该二侧边导轨内; 至少一折动子,连结于该型物,并弹性地抵接于该可变电阻电路基座;以及 一滑柄,连结于该型物,并自该限位孔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该壳罩包含: 一顶部,开设有该限位孔; 二侧部,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该顶部的两侧;以及 二端部,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该顶部的两端,并分别抵接于该二侧部,与该顶部以及该二侧部围构出该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连通于该限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该二末端卡固件还分别抵接于该二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其特征在于,该二侧部各具有至少一铆接结构,该铆接结构弯折变形地扣住该可变电阻电路基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轨式可变电阻器,包含一壳罩、二侧边导轨、二末端卡固件、一可变电阻电路基座及一操控件。二侧边导轨对称地设置于壳罩的容置空间内。二末端卡固件对称地抵接于二侧边导轨,使二侧边导轨定位于容置空间内。可变电阻电路基座结合于壳罩并抵接于末端卡固件,使二末端卡固件与二侧边导轨固定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操控件包含一型物、至少一折动子及一滑柄。型物的二滑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位于壳罩的容置空间内的二侧边导轨。折动子连结于型物,并弹性地抵接于可变电阻电路基座。滑柄连结于型物,并自壳罩的限位孔穿出。基于此,可使型物更稳定的进行滑移。
【IPC分类】H01C10-38
【公开号】CN204360865
【申请号】CN201520031402
【发明人】黄子轩, 刘韦良, 何建志
【申请人】台湾艾华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