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658052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卡装设置在外接连接座前端上的前座、设置在前座内的用于电动驱动墙壁开关模块中翘板按键动作的电动驱动机构、以及与电动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本发明能够远程通断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所控电路。
【专利说明】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电力开关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0003]传统的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包括开关模块、金属连接座、面板和露出面板的翘板按键;开关模块卡装在金属连接座的后端,面板卡装在金属连接座的前端;翘板按键则转动设置在开关模块上,用于通断开关模块中的电路。该种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安装时,需要在墙壁上掏洞,先把安装好翘板按键的开关模块卡接安装在连接座的后端,然后再用螺钉把连接座固定在墙体上,使得开关模块位于墙洞中,最后把面板卡接安装在连接座的前端,使其遮盖住墙洞和连接座,翘板按键露出面板上的预设孔洞,即完成整个安装操作。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便于检修电路,其面板是可以反复拆装的。
[0004]现在家居智能电器要求能够远程遥控开关,通断相关电路,但是这种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不具备电动操作功能,故无法实现智能化操作;由于传统上家居装修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故若想使得家居智能化,则需要将其拆掉,换装目前市场上的具有遥控功能的智能墙壁开关,由于现有智能墙壁开关的价格居高不下,是影响其推广使用的致命伤;另外整体拆换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的工作较为费时费力,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处于安全考虑及动手能力,并不愿意亲自动手拆掉整个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故使得家居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远程通断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所控电路的电动操作机构。
[0006]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装设置在外接连接座前端上的前座、设置在前座内的用于电动驱动墙壁开关模块中翘板按键动作的电动驱动机构、以及与电动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前座内还设有用于手动驱动翘板按键动作的手动操作机构。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翘板按键的正前方均设有一个电动驱动机构和一个手动操作机构。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电动驱动机构和相应的驱动同一个翘板按键的手动驱动机构分体设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各电动驱动机构和相应的驱动同一个翘板按键的手动驱动机构一体设置。[0011 ]上述技术方案中,电动驱动机构是电磁驱动机构或电机驱动机构。
[0012]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发明可作为传统墙壁开关的智能电动操作机使用,只需要把传统墙壁开关的前座从连接座上拆下,将本发明中的前座卡接在连接座上即可。
(2)电磁驱动器的动铁芯只前后移动较短的距离,通过拐臂放大该行程,更加省力,从而可选择体积较小或线圈较少的电磁驱动器,从而有效减小自身体积或者降低制造成本。(3)电机驱动机构由于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可以获得大且稳定的推力,保证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移除手动操作机构后的一种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中电磁驱动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电磁驱动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O是图8所示电磁驱动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11是图8所示电磁驱动机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结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的一种剖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的一种爆炸图;
图16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17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中手动按压面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中手动按压驱动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中前座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不如座的另一种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21是图19中E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2是图20中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图19所示前座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19所示前座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采用图1所示电动操作机构制成的墙壁电力开关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5所示开关的一种剖视图;
图27是图25所示开关中开关模块和连接座的一种爆炸图;
图28是图27所示开关模块和连接座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图29是图28中G处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0是图25所不开关中按键基座的一种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31是图25所示开关中开关模块的双线电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所示双线电路的一种侧视图;
图33是图31所示双线电路中进电接线端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示进电接线端子的一种剖视图;
图35是图31所示双线电路中出电接线端子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所示出电接线端子的一种剖视图;
图37是采用图12所示电动操作机构制成的墙壁电力开关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所不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不意图;
图39是图37所示开关的一种剖视图;
图40是图37所示开关的一种爆炸图;
图41是图37所示开关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图1至图23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见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操作机构A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I前端的前座4、设置在前座内的用于电动驱动各翘板按键的两个电动驱动机构5、用于手动驱动各翘板按键往复摇动的两个手动操作机构6、以及与各电动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及电源(图上未画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驱动机构5选用电磁驱动机构。
[0016]各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通断其所控电路。本实施例中,各电磁驱动机构设置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正前方,用于通断该翘板按键的一个手动操作机构也设置在该翘板按键的正前方。
[0017]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支架51、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电磁驱动器56、转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驱动杆54和联动电磁驱动器和驱动杆的拐臂57。
[0018]电磁驱动器56包括壳体561、设有中心滑孔5621的绝缘骨架562、绕设在绝缘骨架上的励磁线圈563、滑动设置在中心滑孔中的动铁芯564、固定设置在中心滑孔中的永磁铁565、套设在动铁芯上的复位弹簧566;所述绝缘骨架、励磁线圈、永磁铁设置在壳体中,复位弹簧位于壳体外部。
[0019]所述中心滑孔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永磁铁固定设置在中心滑孔的前端,动铁芯的前端5641位于中心滑孔中且可沿中心滑孔往复滑动,动铁芯的后端设有驱动板部5642,动铁芯在所述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柱体上设有外凸的环形挡台5643,环形挡台位于壳体外部,复位弹簧套设在该环形挡台和壳体后端端壁之间的动铁芯柱体上。驱动板部是从环形档台中心处向后水平凸出形成的板状凸台,驱动板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驱动连接销轴5644。
[0020]安装支架51设有用于通过螺钉将自身固定设置在电磁驱动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部511、作为驱动杆转动中心的转轴513和作为拐臂转动中心的支轴518。
[0021]本实施例中,前座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安装透孔48,各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相邻一个前座的侧壁上,安装支架则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该电磁驱动器壳体561的另一端上。
[0022]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51中的第一安装部511的板体沿铅垂线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体上设有四个通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形状是矩形,其两侧端上各自设有四个螺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设置在前座的侧壁上,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另一端通过四个螺钉与安装支架的第一安装部511固定相连。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顶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接着再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转轴支板部517,转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转轴513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该转轴513沿前座左右方向水平设置。
[0023]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中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形成支轴支板部519,支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支轴518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转轴支板部517垂直于支轴支板部519,支轴518沿铅垂线方向设置。
[0024]驱动杆54包括第一支杆541、第二支杆542和传动连接杆547,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上方,第一支杆541和第二支杆542组合成V字形,该V字形的开口朝向后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连处也即V字形的转角处设有与安装支架的转轴513适配的限位轴孔543;第一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一球状突起545;第二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球状突起546;第一球状突起545和第二球状突起546分别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下两端上。传动连接杆547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下方以及第二球状突起546的正前方,传动连接杆547的板体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传动连接杆547上设有垂直于其板体的联动销轴5477。
[0025]拐臂57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在水平面上往复转动;从上往下看拐臂57成V形,且该V形开口朝后;拐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设置在支轴518上的轴孔571,拐臂的一端设有与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适配的第一连接缺口 572和第一驱动连接孔573 ;第一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一端,拐臂的该端通过第一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一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一驱动连接孔是腰形孔,该腰形孔是由位于中端的矩形孔和位于矩形孔左右两侧端的半圆孔组合形成;驱动连接销轴5644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一驱动连接孔中。
[0026]拐臂的另一端设有与传动连接杆547适配的第二连接缺口574和第二驱动连接孔575;第二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另一端,拐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二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二驱动连接孔是圆孔,联动销轴5477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二驱动连接孔中。
[0027]本实施例中,翘板按键在往复摇动中,各驱动杆的第一球状突起545始终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上,第二球状突起546始终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上。
[0028]本实施例的各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一个手动按压翘板61;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3,前座前壁的内壁上设有枢接孔44;两个手动操作机构并排转动设置在方孔中。各手动按压翘板61设有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与枢接孔44转动连接的枢接转轴612、用于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上端的第一手动操作杆613以及用于抵接在该翘板按键下端的第二手动操作杆614;各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位于前座前壁的方孔43中,枢接转轴612设置在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内壁的左右两侧,且各插设在相应一个枢接孔44中,从而使得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可绕枢接转轴612往复摇动;本实施例中,为增加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增强杆部61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翘板、第一手动操作杆、第二手动操作杆和增强杆部615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029]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第一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一圆柱616,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二圆柱617,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第一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第二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
[0030]本实施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实施例可代替传统墙壁式电力开关使用,可具有设定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家居电器的智能化操控。(2)电磁驱动器的动铁芯只前后移动较短的距离,通过拐臂放大该行程,更加省力,从而可选择体积较小或线圈较少的电磁驱动器,从而有效减小自身体积或者降低制造成本。
[0031](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各手动按压翘板的第一手动操作杆613的后末端直接与驱动杆的第一支杆541—体相连,不再设置第一球状突起545;第二手动操作杆614的后末端直接与驱动杆的第二支杆542—体相连,不再设置第二球状突起546;也即各手动按压翘板和相应一个驱动杆一体相连,从而形成直接联动的结构,故也不再需要设置枢接转轴612和枢接孔44。
[0032]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结构更加简化,制造成本较底,且由于手动按压翘板的后端与驱动杆一体相连,从而使其工作的稳定可靠性更佳。
[0033](实施例3)
图12至图24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12至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操作机构A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I前端的前座4、设置在前座上的两个用于手动驱动翘板按键往复摇动的手动操作机构6、设置在前座内的两个作为电动驱动机构的电机驱动机构7、以及与电机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及电源(图上未画出)。本实施例中的电动操作机构A选用电机驱动机构7。
[0035]本实施例中的各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一个手动按压翘板61;各手动按压翘板61包括一个手动按压面板62和一个手动按压驱动件63。各手动按压翘板卡接固定设置在相应的手动按压驱动件上,手动按压驱动件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上;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时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36]各电机驱动机构7驱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做往复摇动,进而通过手动按压翘板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37]各电机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机71和驱动拐臂72;本实施例所用电动机包括保护壳体711、电动机本体712、电机主轴、减速机构和输出轴713,所述电机主轴和减速机构因分别内置在电动机本体和保护壳体中,故图上未画出;驱动拐臂72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电动机本体和输出轴均凸出设置在保护壳体的同一侧端,也即各保护壳体接近另一个电机驱动机构的一侧端;电机主轴通过减速机构带动输出轴往复转动。本实施例所用驱动拐臂72包括用于套设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套环部721、与套环部相连的上拐臂722和下拐臂723;所述上拐臂和下拐臂组合形成V字形,且该V字形的开口朝后,也即上拐臂和下拐臂分别向后伸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拐臂优选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制成,优点是重量较轻,且可具有一定的弹性,有较大的形变容忍度,不易断损。
[0038]本实施例中,前座的左右两侧端各设有一个安置腔41,各安置腔具有一个插口411,该插口位于与该安置腔邻接的一个侧壁44上,各安置腔的与其插口相对的底壁上沿从上往下方向设有两个圆孔412;各电动机从相应一个插口插入安置腔,且各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一个圆孔,各电动机的电动机本体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另一个圆孔。本实施例中,各电动机的保护壳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状,各安置腔的形状与电动机本体形状适配。本实施例为了增强对电动机本体的保护,还设有与安置腔底壁一体成型的且正对其中一个圆孔设置的保护筒413,电动机本体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相应圆孔后,伸入至该保护筒413中。在具体实践中,还可把与输出轴适配的圆孔做成更大的异形孔,使得驱动拐臂也可穿过该异形孔,这样可使得各电机驱动机构可以直接从插口处整体安装和拆卸,有利于简化安装操作及后期维护。
[0039]本实施例中,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各保护壳体露出安置腔的插口,且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相应的前座侧壁平齐,也即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该插口相邻的其余侧壁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具有较佳的外观。
[0040]另外,也可在各插口处设置一卡盖,各卡盖可以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侧壁壁体上,也可以采用直接盖接的方式,总之是可拆卸的设置在插口中,并封堵住该插口;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用卡盖封堵住该插口,从而将电动机封闭在安置腔中;卡盖的外壁可和与该插口邻接的侧壁的其余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对电动机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除了保留侧面安装电机驱动机构的优点外,也具有较为美观的效果。
[0041]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2,前座前壁的内壁上并排设有四条撑柱43,各撑柱的中部均设有一个向前凸出的枢接凸台431和一个防脱挡片432,各枢接凸台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贯穿的枢接孔433,相邻的两个撑柱的两个枢接孔组合形成用于转动设置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枢接部,四个枢接孔一共组合形成两个枢接部,用于转动设置所述两个手动按压翘板;各防脱挡片位于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的一侧,正对该枢接凸台的枢接孔设置,且位于该枢接孔远离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孔的一侧;防脱挡片和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之间留有间隙,使得防脱挡片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
[0042]各手动按压驱动件包括手动按压基座631,位于手动按压基座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从手动按压基座后壁向后凸出的上驱动杆633和下驱动杆634;上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下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各手动按压基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插入前座上相应的两个枢接孔433中,也即各枢接凸轴插入相应一个撑柱的枢接孔433中,从而与前座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位于撑柱之前,各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向后穿过方孔直至抵接在相应的翘板按键上;手动按压驱动件往复摇动时,通过其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拨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使其也往复摇动。
[0043]本实施例中,为增加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增强杆63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044]为了使得各手动按压驱动件上的枢接凸轴能易于插入到相应的两个枢接孔中,各枢接凸台在其接近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凸台的一侧端,还设有用于形成导向滑槽434的两个凸筋435。安装时,各手动按压驱动件的第一个枢接凸轴首先直接插入适配的一个枢接孔中,抵接在相应的防脱挡片上,然后用力沿枢接凸轴的轴向压移枢接凸轴,也即让已插入枢接孔的枢接凸轴挤压防脱挡片,使得防脱挡片产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另一个的枢接凸轴可沿导线滑槽滑入到另一个枢接孔中,在上述产生形变的防脱挡片的回复弹力作用下,两个枢接凸轴即可位于两个防脱挡片之间的两个枢接孔中,且不会从中脱落下来;从而把该手动驱动件转动安装在前座的两个撑柱上。
[0045]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上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上圆柱636,下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下圆柱637,各上圆柱和下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各自均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本实施例中,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上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下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
[0046]各手动按压基座631座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接插孔6311;本实施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所处位置为前,尾座所处位置为后。
[0047]各手动按压面板62的后壁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接插柱621,各卡接插柱与手动按压基座上的一个卡接插孔适配,各卡接插柱插接在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从而把各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使两者组合形成一个所述的手动按压翘板。
[0048]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连接手动按压面板和手动按压基座;各卡接插柱62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上半柱62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下半柱6212,各下半柱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接台6213,上半柱和下半柱之间设有形变槽6214。过盈卡接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6215,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049]本实施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的各卡接插孔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接柱6312 ;各过盈卡接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时,首先下半柱上的过盈卡接台因受到过盈卡接柱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槽的存在,使得下半柱向着接近上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接柱的下半柱能够插入卡接插孔;当过盈卡接柱穿过卡接插孔后,上半柱后端的端面和过盈卡接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接插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该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
[0050]本实施例中,各驱动拐臂位于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围合形成的空间中,且驱动拐臂在随着输出轴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上拐臂和下拐臂始终抵接在增强杆上,从而带动相应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本实施例中,上拐臂的后末端处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上部,下拐臂的后末端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下部。
[0051]本实施例的手动操作工作过程是:使用者按下手动按压翘板,通过其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带动相应的翘板按键往复摇动,从而通断开关模块内的相应一个电路;手动按压翘板在往复摇动的同时,也通过增强杆带动驱动拐臂往复摇动。
[0052]本实施例的远程电动操作工作过程是:前座内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收到电路转换命令后,电动机通过驱动拐臂带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从而带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53]所述手动按压翘板和驱动拐臂是联动的,两者之间一个转动,将会同步带动另一个也随之转动;为了能够使得手动操作顺利进行,优选采用断电后转动阻力较小的减速机构,或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增加离合机构,使得电动机断电后输出轴的转动不再受到减速机构的阻碍,均是有效可行的,这些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0054](应用例I)
图25至图3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种具体应用方式。
[0055]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1制成的一种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见图25至图36所示,包括金属连接座1、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后端的开关模块2和卡装设置在连接座前端的电动操作机构A。
[0056]本应用例中的开关模块是传统手动操作式墙壁开关的开关模块,上面设有两个翘板按键,可用于通断两条线路,比如,独立控制两盏照明灯的明灭。也可选用只有一个翘板和一进一出形单线线路,或者多个翘板和一进多出甚至多进多出的各种线路。
[0057]本应用例的开关模块2内设一进双出双线电路和两个用于通断相应一条出电电路的出电通断机构;所述一进双出双线电路包括一个进电接线端子23、两个出电接线端子24和两个U形动触片25。
[0058]各出电通断机构包括一个翘板按键3、一个按键基座27和一个弹性顶针组件26;翘板按键3固定设置在按键基座27上;在外力作用下翘板按键和按键基座同步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带动相应一个弹性顶针组件往复拨动相应一个U形动触片,使得该U形动触片往复摇动。各U形动触片25和进电接线端子23电连接,各U形动触片25在相应一个出电通断机构的往复拨动作用下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通断自身和相应一个出电接线端子24之间的电路。
[0059]本应用例中的电动操作机构A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I前端的前座4、设置在前座内的用于电动驱动各翘板按键的两个电动驱动机构5、用于手动驱动各翘板按键往复摇动的两个手动操作机构6、以及与各电动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及电源(图上未画出)。本应用例中的电动驱动机构5选用电磁驱动机构。
[0060]各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做往复摇动,并在往复摇动的过程中通断其所控电路。本应用例中,各电磁驱动机构设置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正前方,用于通断该翘板按键的一个手动操作机构也设置在该翘板按键的正前方。
[0061]各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支架51、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电磁驱动器56、转动设置在安装支架上的驱动杆54和联动电磁驱动器和驱动杆的拐臂57。
[0062]电磁驱动器56包括壳体561、设有中心滑孔5621的绝缘骨架562、绕设在绝缘骨架上的励磁线圈563、滑动设置在中心滑孔中的动铁芯564、固定设置在中心滑孔中的永磁铁565、套设在动铁芯上的复位弹簧566;所述绝缘骨架、励磁线圈、永磁铁设置在壳体中,复位弹簧位于壳体外部。
[0063]所述中心滑孔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永磁铁固定设置在中心滑孔的前端,动铁芯的前端5641位于中心滑孔中且可沿中心滑孔往复滑动,动铁芯的后端设有驱动板部5642,动铁芯在所述前端和后端之间的柱体上设有外凸的环形挡台5643,环形挡台位于壳体外部,复位弹簧套设在该环形挡台和壳体后端端壁之间的动铁芯柱体上。驱动板部是从环形档台中心处向后水平凸出形成的板状凸台,驱动板部设有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驱动连接销轴5644。
[0064]安装支架51设有用于通过螺钉将自身固定设置在电磁驱动器壳体上的第一安装部511、作为驱动杆转动中心的转轴513和作为拐臂转动中心的支轴518。
[0065]本应用例中,前座左右两侧壁上设有安装透孔48,各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相邻一个前座的侧壁上,安装支架则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该电磁驱动器壳体561的另一端上。
[0066]本应用例中,安装支架51中的第一安装部511的板体沿铅垂线方向设置,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其板体上设有四个通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形状是矩形,其两侧端上各自设有四个螺孔;电磁驱动器壳体的一端通过四个螺钉固定设置在前座的侧壁上,电磁驱动器壳体的另一端通过四个螺钉与安装支架的第一安装部511固定相连。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顶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接着再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转轴支板部517,转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转轴513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该转轴513沿前座左右方向水平设置。
[0067]安装支架中第一安装部中端的部分板体向着接近前座另一侧壁的方向水平折弯延伸,形成支轴支板部519,支轴支板部上设有轴孔,一个作为支轴518的销轴固定在该轴孔中。转轴支板部517垂直于支轴支板部519,支轴518沿铅垂线方向设置。
[0068]驱动杆54包括第一支杆541、第二支杆542和传动连接杆547,本应用例中,第一支杆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上方,第一支杆541和第二支杆542组合成V字形,该V字形的开口朝向后方;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相连处也即V字形的转角处设有与安装支架的转轴513适配的限位轴孔543;第一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一球状突起545;第二支杆远离限位轴孔543的末端处设有第二球状突起546;第一球状突起545和第二球状突起546分别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下两端上。传动连接杆547位于第二支杆的正下方以及第二球状突起546的正前方,传动连接杆547的板体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传动连接杆547上设有垂直于其板体的联动销轴5477。
[0069]拐臂57沿水平方向设置,并在水平面上往复转动;从上往下看拐臂57成V形,且该V形开口朝后;拐臂的中部设有用于转动设置在支轴518上的轴孔571,拐臂的一端设有与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适配的第一连接缺口 572和第一驱动连接孔573 ;第一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一端,拐臂的该端通过第一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一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一驱动连接孔是腰形孔,该腰形孔是由位于中端的矩形孔和位于矩形孔左右两侧端的半圆孔组合形成;驱动连接销轴5644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一驱动连接孔中。
[0070]拐臂的另一端设有与传动连接杆547适配的第二连接缺口574和第二驱动连接孔575;第二连接缺口沿水平方向贯穿拐臂的另一端,拐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缺口套设在电磁驱动器驱动板部5642上;第二驱动连接孔沿上下方向贯穿拐臂的该端;第二驱动连接孔是圆孔,联动销轴5477的上下两端位于该第二驱动连接孔中。
[0071 ]本应用例中,翘板按键在往复摇动中,各驱动杆的第一球状突起545始终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上,第二球状突起546始终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上。
[0072]本应用例的各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一个手动按压翘板61;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3,前座前壁的内壁上设有枢接孔44;两个手动操作机构并排转动设置在方孔中。各手动按压翘板61设有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与枢接孔44转动连接的枢接转轴612、用于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上端的第一手动操作杆613以及用于抵接在该翘板按键下端的第二手动操作杆614;各手动按压面板部611位于前座前壁的方孔43中,枢接转轴612设置在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内壁的左右两侧,且各插设在相应一个枢接孔44中,从而使得各手动按压面板部可绕枢接转轴612往复摇动;本应用例中,为增加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增强杆部61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翘板、第一手动操作杆、第二手动操作杆和增强杆部615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073]本应用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第一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一圆柱616,第二手动操作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第二圆柱617,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第一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第二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第一手动操作杆和第二手动操作杆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
[0074]见图27至图36所示,具体解释本应用例中的开关模块。
[0075]本应用例中的开关模块包括两个翘板按键3、一个前盖21、一个尾座22、一个进电接线端子23、两个出电接线端子24、两个U形动触片25、两个弹性顶针组件26和两个按键基座27。
[0076]前盖21卡接固定在尾座22上,前盖21与尾座22围合形成一个容置腔;进电接线端子23、出电接线端子24、U形动触片25和弹性顶针组件26位于容置腔中。
[0077]为增强连接座的安装强度,连接座优选采用钢板冲压制成,其上设有用于将自身通过螺钉固定在墙上的贯穿孔以及多个分别用于与尾座和前座卡接相连的卡接部位。尾座卡接固定在连接座的后端,从而把开关模块整体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后端。
[0078]各按键基座27包括位于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轴271,座体中部的后壁上设有向后凸出形成的作为顶针基座272的凸柱,顶针基座的中心处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限位盲孔273;座体的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孔274;本应用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4所处位置为前,尾座22所处位置为后。
[0079]各翘板按键3的后端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柱31,各卡柱与按键基座上的一个卡孔274适配,各卡柱31插接在相应一个卡孔274中,从而把各翘板按键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80]见图29所示,各卡柱3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第一半柱3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第二半柱312,各第二半柱的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台313,第一半柱和第二半柱之间设有形变间隙槽314。过盈卡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081]见图30所示,本应用例中按键基座的各卡孔274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柱2741;各过盈卡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孔中时,首先第二半柱上的过盈卡台313因受到过盈卡柱2741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间隙槽314的存在,使得第二半柱向着第一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柱2741的第二半柱能够插入卡孔;当过盈卡柱穿过卡孔后,第一半柱的后端端面和过盈卡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翘板按键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按键基座上。
[0082]前盖21的前端壁体上设有与按键基座的凸轴271适配的转动连接部211,使得各按键基座转动设置在前盖的前端壁体上,各按键基座27连同翘板按键3可绕凸轴271在一定角度内往复摇动;前盖上设有与各顶针基座272适配的透孔212,各透孔沿前后方向贯穿前盖,各顶针基座272穿过相应一个透孔伸至容置腔中。
[0083]前盖与尾座围合形成的容置腔中,进电接线端子23设置在容置腔的上部,两个出电接线端子24设置在容置腔的下部;尾座上设有相应的分别用于插线和用于拧转螺钉用的操作孔。
[0084]本应用例中,各U形动触片和相应一个出电接线端子形成可通断电路,各U形动触片与进电接线端子电连接;开关模块中的一个进电接线端子23、两个出电接线端子24和两个U形动触片25组成一进双出双线电路,形成可通断的两条电路。使用时,各出电接线端子可与不同的负载相连。
[0085]进电接线端子23包括钢制金属框架231、钢制压线螺钉232和铜制导电板233;金属框架围合形成用于插入外接线缆的方形插线孔234,金属框架的顶端壁体上设有与压线螺钉适配的压线螺孔235;导电板233包括沿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引电板部2331、设置在引电板部前端的两个转动支持部2332、引电板部的部分板体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接板部2333、从连接板部的顶端向着前方水平折弯并延伸形成的接电板部2334;接电板部从后向前插入金属框架的方形插线孔234,并邻接该方形插线孔底壁设置;连接板部位于两个转动支持部之间;这种结构使得本应用例中的进电接线端子的金属框架位于引电板部之上;各转动支持部是引电板的部分板体向前突出所形成。使用时,外接进电线缆插入方形插线孔234中,压线螺钉232把该外接进电线缆压紧在导电板的接电板部2334上,从而使得导电板与外接进电线缆电连接。
[0086]各U形动触片25包括位于中部的转动接电板部251、从转动接电板部的左右两侧端向着各自外侧凸出形成的转动支轴部252和设置在动触片板体上且位于转动接电板部下方的动触点253;各U形动触片的开口朝向前方。
[0087]尾座后壁的内壁上设有用于固定进电接线端子中导电板233的嵌槽221和用于为U形动触片提供转动支承的枢接槽222,所述各U形动触片的转动支轴部位于相应的一个枢接槽中,在外力作用,本应用例是在顶针组件的往复拨动下,各U形动触片可绕其转动支轴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往复摇动。
[0088]两个出电接线端子24位于进电接线端子的铜制导电板233的下方;各出电接线端子24包括一个钢制金属框241、钢制调节螺钉242和铜制静触板243,金属框的底壁上设有与调节螺钉适配的调节螺孔244;静触板包括沿前后方向水平设延伸形成的压线板部2431、从压线板部前端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连板部2432、从连板部顶端向后水平折弯延伸形成的引板部2433、从引板部后端向上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静触头支持部2434,该静触头支持部上设有与相应一个动触点适配的静触点2435;所述钢制金属框241的顶壁位于压线板部2431和引板部2433之间,且位于连板部2432的后侧。
[0089]各顶针组件26包括撑簧261和绝缘顶柱262;撑簧位于顶针基座的限位盲孔273之内,绝缘顶柱262的沿前后方向上的前端位于顶针基座的限位盲孔中,并压接在撑簧上,绝缘顶柱的后端伸出顶针基座的限位盲孔,顶接在相应一个U形动触片的U形内壁上,且把U形动触片的转动接电板部压接在进电接线端子中导电板的转动支持部上,使得U形动触片的转动接电板部与导电板的转动支持部形成稳定的电连接。
[0090]当翘板按键3往复摇动时,通过按键基座带动顶针组件往复摇动,从而往复拨动适配的U形动触片。当U形动触片向下转动时,动触点253随之转动直至压接在适配的出电接线端子24中的静触点2435上,此时该出电接线端子与进电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路导通;当U形动触片向上转动时,动触点253随之转动而离开静触点2435,此时该出电接线端子与进电接线端子之间的电路断开。
[0091]本应用例中电磁驱动机构驱动翘板按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芯棒吸附衔铁克服拉簧的拉力使其转动,衔铁带动驱动杆绕转轴转动,通过第一支杆的第一球状突起545拨动翘板按键,翘板按键通过第二手动操作杆带动手动按压翘板转动一定角度;芯棒不再吸附衔铁时,拉簧带动衔铁复位,衔铁进而带动驱动杆绕转轴反向转动至复位,此时通过第二支杆的第二球状突起拨动翘板按键,翘板按键通过第一手动操作杆带动手动按压翘板回复原位;当然,还可采用直接按压手动按压翘板强行使其往复转动,也能驱动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92]本应用例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应用例可代替传统墙壁式电力开关使用,可具有设定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和现场手动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家居电器的智能化操控。(2)电磁驱动器的动铁芯只前后移动较短的距离,通过拐臂放大该行程,更加省力,从而可选择体积较小或线圈较少的电磁驱动器,从而有效减小自身体积或者降低制造成本。
[0093](应用例2)
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2制成的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与应用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应用例中各手动按压翘板的第一手动操作杆613的后末端直接与驱动杆的第一支杆541—体相连,不再设置第一球状突起545;第二手动操作杆614的后末端直接与驱动杆的第二支杆542—体相连,不再设置第二球状突起546;也即各手动按压翘板和相应一个驱动杆一体相连,从而形成直接联动的结构,故也不再需要设置枢接转轴612和枢接孔44。
[0094]本应用例具有以下优点:相对于应用例I,本应用例的结构更加简化,制造成本较底,且由于手动按压翘板的后端与驱动杆一体相连,从而使其工作的稳定可靠性更佳。
[0095](应用例3)
图37至图41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具体应用方式。
[0096]本应用例是采用上述实施例3制成的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和应用例I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见图37至图41所示,本应用例中的电动操作机构A包括卡装设置在连接座I前端的前座4、设置在前座上的两个用于手动驱动翘板按键往复摇动的手动操作机构6、设置在前座内的两个作为电动驱动机构的电机驱动机构7、以及与电机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及电源(图上未画出)。
[0097]本应用例中的各手动操作机构6包括一个手动按压翘板61;各手动按压翘板61包括一个手动按压面板62和一个手动按压驱动件63。各手动按压翘板卡接固定设置在相应的手动按压驱动件上,手动按压驱动件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上;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时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98]各电机驱动机构7驱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做往复摇动,进而通过手动按压翘板驱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099]各电机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机71和驱动拐臂72;本应用例所用电动机包括保护壳体711、电动机本体712、电机主轴、减速机构和输出轴713,所述电机主轴和减速机构因分别内置在电动机本体和保护壳体中,故图上未画出;驱动拐臂72固定设置在输出轴上;电动机本体和输出轴均凸出设置在保护壳体的同一侧端,也即各保护壳体接近另一个电机驱动机构的一侧端;电机主轴通过减速机构带动输出轴往复转动。本应用例所用驱动拐臂72包括用于套设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套环部721、与套环部相连的上拐臂722和下拐臂723;所述上拐臂和下拐臂组合形成V字形,且该V字形的开口朝后,也即上拐臂和下拐臂分别向后伸出。本应用例中的驱动拐臂优选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制成,优点是重量较轻,且可具有一定的弹性,有较大的形变容忍度,不易断损。
[0100]本应用例中,前座的左右两侧端各设有一个安置腔41,各安置腔具有一个插口411,该插口位于与该安置腔邻接的一个侧壁44上,各安置腔的与其插口相对的底壁上沿从上往下方向设有两个圆孔412;各电动机从相应一个插口插入安置腔,且各电动机的输出轴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一个圆孔,各电动机的电动机本体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另一个圆孔。本应用例中,各电动机的保护壳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状,各安置腔的形状与电动机本体形状适配。本应用例为了增强对电动机本体的保护,还设有与安置腔底壁一体成型的且正对其中一个圆孔设置的保护筒413,电动机本体穿过安置腔底壁上的相应圆孔后,伸入至该保护筒413中。在具体实践中,还可把与输出轴适配的圆孔做成更大的异形孔,使得驱动拐臂也可穿过该异形孔,这样可使得各电机驱动机构可以直接从插口处整体安装和拆卸,有利于简化安装操作及后期维护。
[0101]本应用例中,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各保护壳体露出安置腔的插口,且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相应的前座侧壁平齐,也即各保护壳体露出插口的壳壁与该插口相邻的其余侧壁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具有较佳的外观。
[0102]另外,也可在各插口处设置一卡盖,各卡盖可以转动设置在相应的侧壁壁体上,也可以采用直接盖接的方式,总之是可拆卸的设置在插口中,并封堵住该插口;各电动机在插入相应一个安置腔后,用卡盖封堵住该插口,从而将电动机封闭在安置腔中;卡盖的外壁可和与该插口邻接的侧壁的其余壁体一起组合形成平整的前座侧壁,从而对电动机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除了保留侧面安装电机驱动机构的优点外,也具有较为美观的效果。
[0103]前座的前壁中心处沿前后方向设有方孔42,前座前壁的内壁上并排设有四条撑柱43,各撑柱的中部均设有一个向前凸出的枢接凸台431和一个防脱挡片432,各枢接凸台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贯穿的枢接孔433,相邻的两个撑柱的两个枢接孔组合形成用于转动设置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枢接部,四个枢接孔一共组合形成两个枢接部,用于转动设置所述两个手动按压翘板;各防脱挡片位于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的一侧,正对该枢接凸台的枢接孔设置,且位于该枢接孔远离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孔的一侧;防脱挡片和与其处于同一撑柱上的枢接凸台之间留有间隙,使得防脱挡片在外力作用下易于发生形变,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
[0104]各手动按压驱动件包括手动按压基座631,位于手动按压基座座体中部左右两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从手动按压基座后壁向后凸出的上驱动杆633和下驱动杆634;上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的上部,下驱动杆的后端抵接在该翘板按键的下部;各手动按压基座的两个枢接凸轴632插入前座上相应的两个枢接孔433中,也即各枢接凸轴插入相应一个撑柱的枢接孔433中,从而与前座转动连接;本应用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位于撑柱之前,各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向后穿过方孔直至抵接在相应的翘板按键上;手动按压驱动件往复摇动时,通过其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拨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使其也往复摇动。
[0105]本应用例中,为增加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强度,还设有用于连接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的增强杆635。从侧面看,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组合形成的基本形状是矩形。
[0106]为了使得各手动按压驱动件上的枢接凸轴能易于插入到相应的两个枢接孔中,各枢接凸台在其接近与其组合形成枢接部的另一个枢接凸台的一侧端,还设有用于形成导向滑槽434的两个凸筋435。安装时,各手动按压驱动件的第一个枢接凸轴首先直接插入适配的一个枢接孔中,抵接在相应的防脱挡片上,然后用力沿枢接凸轴的轴向压移枢接凸轴,也即让已插入枢接孔的枢接凸轴挤压防脱挡片,使得防脱挡片产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另一个的枢接凸轴可沿导线滑槽滑入到另一个枢接孔中,在上述产生形变的防脱挡片的回复弹力作用下,两个枢接凸轴即可位于两个防脱挡片之间的两个枢接孔中,且不会从中脱落下来;从而把该手动驱动件转动安装在前座的两个撑柱上。
[0107]本应用例中,为了增强灵敏程度,上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上圆柱636,下驱动杆的后端末端处设有下圆柱637,各上圆柱和下圆柱均沿水平方向左右延伸设置,使得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各自均与翘板按键形成线接触。本应用例中,在翘板按键的往复摇动中,上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上部,下圆柱始终抵接在翘板按键的下部。
[0108]各手动按压基座631座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贯穿座体的卡接插孔6311;本应用例所述的前后方向,是以前座所处位置为前,尾座所处位置为后。
[0109]各手动按压面板62的后壁设有两个向后凸出的卡接插柱621,各卡接插柱与手动按压基座上的一个卡接插孔适配,各卡接插柱插接在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从而把各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设置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使两者组合形成一个所述的手动按压翘板。
[0110]本应用例中,为了更好的连接手动按压面板和手动按压基座;各卡接插柱621包括向后凸出长度较短的上半柱6211和向后凸出长度较长的下半柱6212,各下半柱后端的外周壁上设有外凸的过盈卡接台6213,上半柱和下半柱之间设有形变槽6214。过盈卡接台的纵向截面的形状是等腰梯形,也即其在前后两端都设有导向斜面6215,从而使其易于插拔。
[0111]本应用例中各手动按压基座的各卡接插孔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八个半圆柱状过盈卡接柱6312 ;各过盈卡接柱在插入相应一个卡接插孔中时,首先下半柱上的过盈卡接台因受到过盈卡接柱的向内挤压作用下,且由于形变槽的存在,使得下半柱向着接近上半柱的方向发生形变,使得具有过盈卡接柱的下半柱能够插入卡接插孔;当过盈卡接柱穿过卡接插孔后,上半柱后端的端面和过盈卡接柱从前后两端夹住卡接插孔前后两侧端的座体,从而使得该手动按压面板卡接固定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基座上。
[0112]本应用例中,各驱动拐臂位于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的手动按压基座、上驱动杆、下驱动杆和增强杆围合形成的空间中,且驱动拐臂在随着输出轴往复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其上拐臂和下拐臂始终抵接在增强杆上,从而带动相应的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本应用例中,上拐臂的后末端处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上部,下拐臂的后末端用于抵接在增强杆的下部。
[0113]本应用例的手动操作工作过程是:使用者按下手动按压翘板,通过其上驱动杆和下驱动杆带动相应的翘板按键往复摇动,从而通断开关模块内的相应一个电路;手动按压翘板在往复摇动的同时,也通过增强杆带动驱动拐臂往复摇动。
[0114]本应用例的远程电动操作工作过程是:前座内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收到电路转换命令后,电动机通过驱动拐臂带动相应一个手动按压翘板往复摇动,从而带动相应一个翘板按键往复摇动。
[0115]所述手动按压翘板和驱动拐臂是联动的,两者之间一个转动,将会同步带动另一个也随之转动;为了能够使得手动操作顺利进行,优选采用断电后转动阻力较小的减速机构,或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增加离合机构,使得电动机断电后输出轴的转动不再受到减速机构的阻碍,均是有效可行的,这些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故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0116]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智能家居墙壁电力开关的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卡装设置在外接连接座前端上的前座、设置在前座内的用于电动驱动墙壁开关模块中翘板按键动作的电动驱动机构、以及与电动驱动机构电连接的具有无线收发模块的智能中控电路模块。
【文档编号】H01H3/28GK106024447SQ20151091789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发明人】胡小青
【申请人】胡小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