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轻松方便的防触电插座的工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插拔轻松方便的防触电插座的工作方法,包括基座,其前方设有插孔;插孔的插入方向正交于基座内的滑道;滑道内设有滑块;滑块的两端对称包括有在面对插孔侧形成斜坡的金属簧片;非使用状态下,滑块在约束机构作用下,向右偏置在右插孔侧,此时滑块右侧的斜坡面对于右插孔,左侧的斜坡则处于两个插孔之间;当插头完全插入后,右插孔正对的滑块右侧的斜坡被插头的右插脚推顶,迫使滑块向左侧滑动到极限位置,此时滑块两侧的金属簧片恰好撑住插头的两个插脚的内侧,且此时,滑块右侧的金属簧片与零线相接;而左侧的金属簧片与火线相接。该插座不仅可以防止因挖碰插孔而造成触电,并且插拔轻松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插拔轻松方便的防触电插座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力设施领域,特别地,是涉及一种电力插座。
【背景技术】
[0002]电力插座是最为基础的电力设施,主要为终端用电设备提供电力接口。对于插座的两个插孔,往往会给儿童造成危险,由于儿童的好奇心强、安全意识弱,很有可能用手指或金属物体去挖插孔,则将引起触电现象。
[0003]对于上述问题,目前采用的防御措施是,在插座的插孔内设置可在插头推力作用下横向弹开的防护片,此时,需要采用较大的力量向里推入插头,才可将防护片弹开,并将插头插入到位。该种插座的基本设计理念是通过大力强行推开防护片,而使较小的力气无法推开防护片;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十分不便,经常会出现在九牛二虎之力下还无法将插头插入到位的情况,可见,目前的防触电插座的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触电插座,该插座不仅可以防止因挖碰插孔而造成触电,并且插拔轻松方便。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防触电插座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前方设有两个插孔;所述插孔的插入方向正交于基座内的一条滑道;所述滑道内设有一个滑块;该滑块的两端对称包括有金属簧片,且所述金属簧片在面对插孔侧形成斜坡;所述防触电插座的工作方法,包括:在所述插座内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滑块在约束机构的作用下,偏离所述两个插孔的对称平面,向右偏置在右插孔侧,此时,所述滑块右侧的所述斜坡面对于右插孔,滑块左侧的斜坡则偏离左插孔而置于两个插孔之间;在所述插座内插入插头时,右插孔所正对的所述滑块右侧的斜坡被插头的右插脚所推顶,迫使滑块向左侧滑动,且当插头完全插入后,滑块向左滑动到极限位置,此时滑块两侧的金属簧片恰好向外撑住插头的两个插脚的内侧,且此时,所述滑块右侧的金属簧片与零线相接;而滑块左侧的金属簧片与火线相接。
[0006]作为优选,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如下部件:设置在所述滑道两侧的、异极相对的左永磁体、右永磁体;设置于所述滑块中的滑块永磁体;所述滑块永磁体的两个磁极与所述左永磁体、右永磁体同极相对;所述左永磁体的磁性强于右永磁体。
[0007]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两侧的斜坡由所述金属簧片和绝缘部件共同构成;所述绝缘部件处于所述金属簧片的内侧,即绝缘部件构成整个所述斜坡的坡根;且在所述插座内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滑块右侧的所述斜坡的坡根面对所述右插孔;这样,对于左右插孔均不正对所述金属簧片,仅仅在插头插入插座后,才使两块金属簧片分别与插头的左右插脚接触,进一步提尚了插座的安全性。
[0008]作为优选,所述滑块左右侧的金属簧片通过如下方式分别与火零线相连接:左右侧的金属簧片分别向滑块的侧面形成动触头;而所述滑道的内壁上制有与所述动触头相匹配的静触头;在插头完全插入插座,使所述滑块向左滑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恰好电性接触;否则,动触头和静触头不接触;所述静触头电性连接至零火线;由此,进一步提尚了插座的安全性。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防触电插座在未插入插头时,由于电性连接于火线的滑块左侧的金属簧片偏离左插孔而置于两个插孔之间,因此,即便用手指或金属物伸入左插孔内,也难以触碰到滑块左侧的金属簧片,从而避免了触电事故;而在插入插头时,由于插脚在左右插孔同时插入,因此,右插脚将通过滑块右侧的斜坡推动滑块向左移动,最终使滑块关于两插孔的对称平面对称,此时,滑块两侧的金属簧片恰好向外撑住插头的两个插脚的内侧,从而实现正常通电;基于该设计思想,可见,无需使用强力,而只采用巧力使滑块偏移,实现电力接口目的;因此,相较于目前的防触电插座,其插拔十分轻松方便。
【附图说明】
[00?0]图1是本防触电插座的一个实施例不意图。
[0011 ]图2是图1实施例在插头插脚刚伸入插孔时的状态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实施例在插头插脚完全插入插孔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该防触电插座包括基座I,所述基座I前方设有两个插孔10、10’ ;所述插孔10、10’的插入方向正交于基座I内的一条滑道100;所述滑道100内设有一个滑块2;该滑块2的两端对称包括有金属簧片21、21’,所述金属簧片21、21’在面对插孔侧与滑块本体上的绝缘部件22、22 ’共同形成斜坡;其中,所述绝缘部件22、22 ’形成所述斜坡的坡根。
[0014]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2内设有滑块永磁体,其在滑块2两端形成S极和N极;滑道100两侧设有异极相对的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 ’ ;如图1所示,所述滑块永磁体与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同极相对,因此,所述滑块2同时被所述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排斥;所述左永磁体11的磁性强于右永磁体11’;因此,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滑块2将在磁斥力作用下被平衡在滑道100中偏向于右插孔10’侧。
[0015]采用该方案对滑块2构成力学约束,具有的明显优点是,无需采用机械式弹性部件,不仅难以损坏,而且装配过程极其简便。
[0016]对于所述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的磁性强弱之差,满足如下条件:自然状态下,亦即在所述插座内未插入插头时,所述滑块2在磁斥力约束下,偏离所述两个插孔10、10 ’的对称平面,向右偏置在右插孔10’侧,此时,所述滑块2右侧的所述斜坡面的坡根正对右插孔10’,滑块左侧的斜坡则偏离左插孔10而置于两个插孔10、10’之间。图2中,插头4的插脚41、41’刚伸入插孔10、10’,相当于插座内未插入插头,可见,此时插头的右插脚41’恰好顶住滑块2右侧的斜坡的坡根,而左插脚41则悬空;此时插头4的左右插脚均受到电性隔离。
[0017]对于所述滑块2的横向尺寸,满足的条件如图2所示,在插头4完全插入插座内时,由于右插孔10 ’所正对的所述滑块2右侧的斜坡,受右插脚41 ’的推压,迫使滑块2向左侧滑动到了极限位置,此时滑块2两侧的金属簧片21、22’恰好向外撑住插头4的两个插脚41、41’的内侦U。
[0018]另外,如图1?图3所示,滑块2左右侧的金属簧片21、21’分别向滑块的侧面延伸,形成动触头211、211’;而所述滑道100的内壁上制有与所述动触头211、211’相匹配的静触头31、31’;在插头未完全插入插座时,如图1、图2所示,动触头211、211’和静触头31、31’不接触;而当插头完全插入插座时,如图3所示,此时,所述滑块2向左滑动到极限位置,所述动触头211、211’和静触头31、31’恰好电性接触;而所述静触头31、31’电性连接至零火线,具体地,静触头31连接火线,而静触头31’连接零线;这样,等于有了双重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插座的安全性。
[0019]上述的防触电插座,由于是基于采用巧力使滑块偏移的思想设计的,因此相较于目前的防触电插座,其插拔十分轻松方便。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防触电插座的工作方法,防触电插座包括基座(I),所述基座前方设有两个插孔(10、10’);所述插孔(10、10’)的插入方向正交于基座内的一条滑道(100);所述滑道内设有一个滑块(2);该滑块的两端对称包括有金属簧片(21、21’),且所述金属簧片在面对插孔侧形成斜坡; 所述的工作方法,包括:在所述插座内未插入插头(4)时,所述滑块(2)在约束机构的作用下,偏离所述两个插孔(10、10’)的对称平面,向右偏置在右插孔(10’)侧,此时,所述滑块(2)右侧的所述斜坡面对于右插孔(10’),滑块左侧的斜坡则偏离左插孔(10)而置于两个插孔之间;在所述插座内插入插头(4)时,右插孔(10’)所正对的所述滑块右侧的斜坡被插头的右插脚(41’)所推顶,迫使滑块(2)向左侧滑动,且当插头(4)完全插入后,滑块向左滑动到极限位置,此时滑块两侧的金属簧片(21、21’)恰好向外撑住插头的两个插脚(41、41’)的内侦U,且此时,所述滑块(2)右侧的金属簧片(21’)与零线相接;而滑块左侧的金属簧片(21)与火线相接; 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如下部件:设置在所述滑道(100)两侧的、异极相对的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设置于所述滑块(2)中的滑块永磁体;所述滑块永磁体的两个磁极与所述左永磁体(11)、右永磁体(11’)同极相对;所述左永磁体(11)的磁性强于右永磁体(11,); 所述滑块(2)两侧的斜坡由所述金属簧片(21、21’)和绝缘部件(22、22’)共同构成;所述绝缘部件(22、22’)处于所述金属簧片(21、21’)的内侧,即绝缘部件(22、22’)构成整个所述斜坡的坡根;且在所述插座内未插入插头(4)时,所述滑块(2)右侧的所述斜坡的坡根面对所述右插孔(10’)。
【文档编号】H01R13/627GK105896186SQ20161030178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