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513992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发光单元、第一甲电极导线、第二发光单元、第二甲电极导线及第一乙电极导线。第一发光单元包含第一甲电极及第一乙电极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两端;其中第一甲电极导线与第一甲电极连接。第二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侧,包含第二甲电极及第二乙电极分别位于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第二甲电极导线与第二甲电极连接,且第二甲电极导线与第一甲电极导线信号独立。第一乙电极导线布设于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并分别与第一乙电极及第二乙电极连接。
【专利说明】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光式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相较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自发光式显示器因不需要背光源,故其显示荧幕可以做的更轻薄、可视角度更大及高反应速度,并且能够显著的节省电能。在各式自发光式显示器中,以发光二极管元件作为光源已成为发展的主流。
[0003]—般而言,电容式触控荧幕包含显示面板及电容式触控面板。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感测方式可分为自电容型(self capacitance)感测及互电容型(mutualcapacitance)感测。如图1A及图1B所示,图1A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自电容型感测的示意图,其中,控制芯片502利用驱动信号503对取样电容504充电,当手指接触到覆盖玻璃500时,电极501和手指将产生耦合效应,将分散取样电容504上的电荷,使取样电容504的电位下降,当控制芯片502感测到此取样电容504的电位降至一阈值电位以下时,将视此触控面板感测到一触控事件。另一方面,图1B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互电容型感测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A的触控面板,图1B的触控面板具有两电极511、512,电极511用以接收来自驱动缓冲装置513输出的扫描信号514,而电极512用以产生感测信号,当手指接触到覆盖玻璃510时,电极511和手指将产生耦合效应,使得电极511与电极512间的电容改变,由此,电极512将由此产生感测信号以定位触控位置。
[0004]然而,若显示面板搭载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即电容式触控面板外挂于显示面板之外)需要多层玻璃,将大幅增加电容式触控荧幕的厚度。并且传统的电容式触控荧幕,制作工艺较一般无触控的显示面板复杂,良率也较低。因此,如何整合触控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搭载(内建)触控面板(电极))提供较简易的制作工艺与整体厚度变得更加轻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有效减少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进而在等面积内增加空间分配的弹性,以增加面积利用率。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有效提高触控面板的分辨率。
[0007]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含第一发光单元、第一甲电极导线、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第四发光单元与第一乙电极导线。第一发光单元包含第一甲电极及第一乙电极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两端。第一甲电极导线与第一甲电极电连接。第二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侧且第一发光单元与第二发光单元位于同一线性方向上,第二发光单元包含第二甲电极及第二乙电极分别位于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其中第一甲电极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远离第二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一乙电极位于第一发光单元朝向第二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二甲电极位于第二发光单元远离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二乙电极位于第二发光单元朝向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三发光单元位于第一发光单元垂直于第一侧的第二侦U,第三发光单元包含第三甲电极及第三乙电极分别位于第三发光单元的两端。第四发光单元位于第三发光单元的一侧,并与第二发光单元相邻接,第四发光单元包含第四甲电极及第四乙电极分别位于第四发光单元的两端,其中第三甲电极位于第三发光单元远离第四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三乙电极位于朝向第四发光单元的一端,第四甲电极位于远离第三发光单元的一端,第四乙电极位于朝向第三发光单元的一端。第一乙电极导线布设于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及第四发光单元之间,并分别与第一乙电极、第二乙电极、第三乙电极及第四乙电极连接。第一乙电极导线自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延伸至第三发光单元及第四发光单元之间。
【附图说明】
[0008]图1A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自电容型感测的示意图;
[0009]图1B为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互电容型感测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发明对照实施例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
[0013]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
[0014]图6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发明的发光单元的部分剖视图;
[0016]图8A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自电容型触控模块设计的局部示意图;
[0017]图8B为对应于图8A的驱动显不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
[0018]图9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互电容型触控模块设计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1OA为对应于图9的驱动显示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以及[0020 ]图1OB为对应于图9的驱动显示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
[0021]符号说明
[0022]10,30显示面板
[0023]12,32驱动基板
[0024]14a?14n、34a?34η 次像素区
[0025]16a?16η发光二极管
[0026]16aP、16bP P型电极
[0027]16aN、16bN N型电极
[0028]18b P型电极导线
[0029]39a、39b、39c、39d、41a、41b、41c 通孔
[0030]20a N型电极导线[0031 ] 36a?36η发光单元
[0032]36a第一发光单元
[0033]36aP第一甲电极
[0034]36aN第一乙电极
[0035]36b第二发光单元
[0036]36bP第二甲电极
[0037]36bN第二乙电极
[0038]36c第三发光单元
[0039]36cP第三甲电极
[0040]36cN第三乙电极[0041 ]36d第四发光单元
[0042]36dP第四甲电极
[0043]36dN第四乙电极
[0044]38a第一甲电极导线
[0045]38b第二甲电极导线
[0046]38c第三甲电极导线
[0047]38d第四甲电极导线
[0048]40a第一乙电极导线
[0049]40b第二乙电极导线
[0050]40c第三乙电极导线[0051 ]50a连接导线
[0052]50b第一连接导线
[0053]50c第二连接导线
[0054]60a、65a第一乙电极导线
[0055]60b、65b第二乙电极导线
[0056]62a、62b 穿孔
[0057]70a第一连接导线
[0058]70b第二连接导线
[0059]80a第一触控电极
[0060]80a’第三触控电极[0061 ]80b第二触控电极
[0062]82主线路
[0063]83侦機路
[0064]84支线路
[0065]95 狭缝
[0066]100 基板
[0067]HO第一型半导体层
[0068]120有源层
[0069]130第二型半导体层
[0070]140第二型电极
[0071]361 第一侧
[0072]362 第二侧
[0073]363第三侧
[0074]800 基板
[0075]810第一绝缘层
[0076]820第二绝缘层
[0077]830像素定义层
[0078]840栅极层
[0079]850半导体层
[0080]860 源极[0081 ]870 漏极
[0082]890导电层
[0083]900容置空间
[0084]920粘着层
[0085]T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86]请参照图2,图2为一种自发光式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0包含一驱动基板12,驱动基板12之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图未示),即一基板(未标示)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并在其一面(内表面)上则设置有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次像素区14a?14η。在每个次像素区14a?14η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16a?16η。每个发光二极管16a?16η都包含一P型电极与一N型电极,例如发光二极管16a包含P型电极16aP与N型电极16aN,发光二极管16b包含P型电极16bP与N型电极16bN。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16a?16η以微米至纳米等级为范例,可称为微米或纳米的发光二极管,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并且,发光二极管16a?16η的类型与个数,分别以无机发光二极管与一个为范例,但不限于此。于其它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16a?16η的类型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无机混合的发光二极管或其它合适类型,而发光二极管16a?16η的个数可为2个、3个、4个等等,依照每个次像素区14a?14η的大小来加以安排发光二极管16a?16η的个数。
[0087]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对照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布局方式是将每个发光二极管16a?16n的相同极性电极以同方向的方式布置于所对应的次像素区中,例如:发光二极管16a的N型电极16aN就设置于所对应的次像素区14a的右侧,P型电极16aP就设置于所对应的次像素区14a的左侧,其余依此类推。因此左右相邻的两发光二极管例如发光二极管16a的N型电极16aN与发光二极管16b的P型电极16bP就会位于同一侧。在此设计中,为了防止左右相邻的两发光二极管例如发光二极管16a与16b中的N电极与P电极发生短路,则每个次像素区均需预留两条电极导线的空间,例如N型电极导线20a与P型电极导线18b,导致整体空间范围的分配弹性受到限制,且有可能导致每吋可配置的次像素区个数就会变少(例如低PPI(sub-pixels per inch))。
[0088]请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30包含一驱动基板32,驱动基板32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图未示),即一基板(未标示)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其中显示面板30较佳为自发光式显示器。在驱动基板32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单元且较佳是以阵列方式排列,在本实施例将以第一发光单元36a与第二发光单元36b为例来做说明,其中第一发光单元36a与第二发光单元36b较佳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 ,LED)且发光二极管(LED)边长小于10微米(μπι),即微米至纳米等级的发光二极管,但不限于此。其中,发光二极管的类型与个数或其它相关描述可参阅图2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言。
[0089]第一发光单兀36a包含第一甲电极36aP与第一乙电极36aN,且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两端。具体来说,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上述两端在平行基板32的内表面上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设有第一甲电极36aP以及第一乙电极36aN。第二发光单元36b包含第二甲电极36bP及第二乙电极36bN分别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两端,且第二发光单元36b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例如右侧)36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361是指靠近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乙电极36aN的一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甲电极指P型电极,乙电极指N型电极,但不以此为限。
[0090]进一步来说,第一甲电极36aP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远离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一端,第一乙电极36aN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朝向(例如:邻近)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一端,第二甲电极36bP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远离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一端,第二乙电极36bN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邻近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一端。具体而言,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的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均为长条形为范例,各电极较佳均设置于长条形发光单元的两端。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的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可为其它多边形,例如: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或其它合适的形状。举例来说,若第一发光单元36a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为圆形,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是指右侧(靠近第一乙电极36aN),且相对于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的第二侧是指左侧(靠近第一甲电极36aP)。此外,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两者较佳实质上为平行设置,或者二者具有些许错位(错排),但本实施例并非以此为限。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同平面且共线(即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共享一条线路40a),且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乙电极36bN皆位于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二甲电极36bP之间(内侧),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二甲电极36bP分别位于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侧(夕卜侧)。
[0091]如图3所示,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甲电极36aP连接第一甲电极导线38a,第二发光单元36b的第二甲电极36bP连接第二甲电极导线38b,其中第二甲电极导线38b与第一甲电极导线38a信号独立;亦即两者相互分隔且分别接受不同来源的信号。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36a与第二发光单元36b设于同平面且位于同一方向上。此外,在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布设有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且分别与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乙电极36bN连接。因此,从图3可看出,本实施例较佳为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一乙电极36aN的设置与第二甲电极36bP及第二乙电极36bN的设置以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为中线实质上呈镜像对称分布且第一乙电极导线40a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较佳为矩形,然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导线40a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曲线、弯曲、H型、I型、O形、椭圆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0092]由于第一实施例较佳是将两相邻次像素区内的发光单元的电极以实质上镜射方式排列,使得发光单元的相同极性电极(例如N型电极)相邻且由同一极性电极导线(例如N型电极导线)连接,因此可有效减少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进而可增加触控显示区或称AA(Activated Area)区的面积利用率。相较于图2的设计布局,本发明如图3所示可有效减少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进而在等面积内增加空间分配的弹性,以增加面积利用率(例如:高PPI)。此外,因为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可大幅减少,故可在原有设计中制造出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以提高各种不同应用的可能性。
[0093]请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30包含一驱动基板32,驱动基板32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图未示),即一基板(未标示)上设置有驱动电路,并在其一面上设置有以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次像素区34a?34η,其中显示面板30较佳但不限于自发光式显示器。在一实施例中,次像素区34a、34b、34c与34d可构成一像素区。于其它实施例中,依照显示面板的设计也可二个次像素区、三个次像素区或多个次像素区构成一个像素区。在每个次像素区34a?34η中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单元36a?36η,即可以一个或多个发光单元,其中发光单元36a?36η较佳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1de ,LED),其类型如前面所描述的内容。每个发光单兀36a?36η都包含一甲电极与一乙电极,且分别位于发光单兀36a?36η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甲电极是指P型电极,乙电极是指N型电极,但不以此为限。于其它实施例中,甲电极也可为N型电极,乙电极也可为P型电极,但当甲电极已限定为某极性电极时,就不可以再任意变换为另一极性电极。
[0094]为使本发明更清楚易懂,以下将以左右相邻的二个次像素区34a与34b为例来加以说明。在次像素区34a中设有第一发光单元36a,第一发光单元36a包含第一甲电极36aP与第一乙电极36aN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两端。具体来说,第一发光单元36a具有一第一端与相对于第一端的一第二端,并且在第一端设有第一甲电极36aP,以及在第二端设有第一乙电极36aN。第一甲电极36aP连接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并且可经由通孔(Via)39a连接至驱动电路(图未绘示)。
[0095]第二发光单元36b包含第二甲电极36bP及第二乙电极36bN分别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两端,且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36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361是指靠近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乙电极36aN的一侧(外侧)。第一甲电极36aP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远离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一端,第一乙电极36aN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朝向(邻近)第二发光单元36b的一端,第二甲电极36bP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远离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一端,第二乙电极36bN位于第二发光单元36b朝向(邻近)第一发光单元36a的一端。具体而言,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投影于驱动基板32的形状两者较佳为长条形,且两者较佳为平行设置。此外,各电极较佳均设置于长条形发光单元的两端。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的形状可参阅前述的描述。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是同平面且共线(即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共用一条线路40a),且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乙电极36bN皆位于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二甲电极36bP之间(内侧),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二甲电极36bP分别位于第一乙电极36aN与第二乙电极36bN—侧(外侧)。
[0096]如图4所示,第二发光单元36b的第二甲电极36bP连接第二甲电极导线38b,并且可经由通孔39b连接至驱动电路(图未绘示),然图4所示通孔39a、39b、39c、39d位置仅为示意。第二甲电极导线38b与第一甲电极导线38a信号独立。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36a与第二发光单元36b设于同平面且位于同一方向上。此外,在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布设有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且分别与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乙电极36bN连接。因此,从图4可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甲电极36aP及第一乙电极36aN的设置与第二甲电极36bP及第二乙电极36bN的设置以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为中线实质上呈镜像对称分布,且第一乙电极导线40a投影于基板32的形状较佳为矩形,然本发明并非以此为限制。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导线40a投影于基板32的形状可为曲线、弯曲、H型、I型、O形、椭圆形或其它的多边形。
[0097]由于本发明是将两相邻次像素区内的发光单元的电极实质上以镜射方式排列,使得发光单元的相同极性电极(例如N型电极)相邻且由同一电极导线(例如N型电极导线)连接,因此可有效减少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进而可增加触控显示区或称AAUctivatedAr ea)区的面积利用率。相较于图2的设计布局,本发明如图4所示可在相同面积内放入更多的次像素区,因此可有效提高分辨率(例如:高PPI)。此外,因为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可大幅减少,故可在原有设计中制造出更多可利用的空间,以提高各种不同应用的可能性。
[0098]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显示面板30还包含第三发光单元36c与第四发光单元36d,其中第三发光单元36c设置于次像素区34c中,第四发光单元36d设于次像素区34d。第三发光单元36c位于第一发光单元36a交错(例如:垂直)于第一侧361的第二侧362,且第三发光单元36c包含第三甲电极36cP及第三乙电极36cN分别位于第三发光单元36c的两端。具体来说,第三发光单元36c具有一第一端与相对于第一端的一第二端,并且在第一端设有第三甲电极36cP,以及在第二端设有第三乙电极36cN。第三甲电极36cP连接第三甲电极导线38c,并且可经由通孔39c连接至驱动电路。第四发光单元36d位于第三发光单元36c的一第一侧365并与第二发光单元36b相邻接,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365是指靠近第三发光单元36c的第三乙电极36cN的一侧(外侧),即第一侧361与第一侧365为同一侧,且分别与第二侧362交错(例如:垂直)。第四发光单元36d包含第四甲电极36dP及第四乙电极36dN分别位于第四发光单元36d的两端,第四甲电极36dP连接第四甲电极导线38d且可经由通孔39d连接至驱动电路,其中第四甲电极导线38d与第三甲电极导线38c相互分隔且信号独立;亦即两者分别接受不同来源的信号。
[009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导线40a自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延伸至第三发光单元36c及第四发光单元36d之间,其中第三乙电极36cN位于第三发光单元36c上相较于第三甲电极36cP朝向(邻近)第四发光单元36d的一端,第四乙电极36dN位于第四发光单元36d上相较于第四甲电极36dP朝向(邻近)第三发光单元36c的一端,且第一乙电极导线40a分别与第三乙电极36cN及第四乙电极36dN连接。换言之,第一乙电极导线40a延伸经过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与第三发光单元36c及第四发光单元36d之间,且皆与第一侧361与365实质上平行。如图4所示,第三乙电极36cN与第四乙电极36dN同平面且共线(即第三乙电极36cN与第四乙电极36dN共享一条线路40a),其中第三乙电极36cN及第四乙电极36dN皆位于第三甲电极36cP及第四甲电极36dP之间(内侧),第三甲电极36cP及第四甲电极36dP分别位于第三乙电极36cN与第四乙电极36dN—侧(外侧)。
[0?00]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兀36a的第一乙电极36aN、第二发光单兀36b的第二乙电极36bN、第三发光单元36c的第三乙电极36cN及第四发光单元36d的第四乙电极36dN均可通过同一条第一乙电极导线40a并经由通孔41a连接至驱动电路。此外,本发明的显示面板30还包含一连接导线50a延伸经过第一发光单元36a与第三发光单元36c间以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与第四发光单元36d间,其中第一乙电极导线40a横跨连接导线50a并经由通孔41a与连接导线50a连接以连接至驱动电路,S卩连接导线50a与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交错(例如垂直),且连接导线50a与第二侧362实质上平行。连接导线50a可分别连接不同的第一乙电极导线40a,以同时提供不同发光单元上乙电极所需的信号,例如一共同电压信号。
[0101]请参照图5,图5为图4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图4沿着a- a ’方向的剖视图对应于图5所示的a-a’位置,图4沿着b-b’方向的剖视图对应于图5所示的b-b’位置,以及图4沿着c-c’方向的剖视图对应于图5所示的c-c ’位置。
[0102]如图5所示,为驱动电路T与第三发光单元36c连接剖面示意图。举例而言,驱动电路T具有栅极层840,设置于基板800上。第一绝缘层810,覆盖栅极层840。半导体层850,设置于第一绝缘层810上。第二绝缘层820覆盖半导体层850,第二绝缘层820具有开孔(未标示),且源极860与漏极870填入前述开孔(未标示)中。本发明的次像素区34c可选择性包含像素定义层830,具有容置空间900。导电层(或称为像素电极层)890,设置于第二绝缘层820上,即设置于容置空间900内,且覆盖像素定义层830的侧壁与底部,其中,导电层890电连接漏极870。第三发光单元36c设置于导电层890上方,通过粘着层920固定于容置空间900内。其中,第三发光单元36c具有第三甲电极36cP与第三乙电极36cN,前述电极位于第三发光单元36c的第一表面(即上表面)上,而第三发光单元36c的第二表面(即下表面)与粘着层920接触,且第一表面(即上表面)与第二表面(即下表面)分别位于第三发光单元36c相反表面。第三甲电极36cP通过第三甲电极导线38c经由通孔39c与漏极870电连接。第三乙电极36cN通过第一乙电极导线40a经由通孔41a与连接导线50a电连接。
[0103]请参照图6,图6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元件布设的局部示意图。此较佳实施例与前述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以第二乙电极导线40b及第三乙电极导线40c取代仅有第一乙电极导线40a及其位置,另外以第一连接导线50b及第二连接导线50c取代仅有的连接导线50a。
[0104]进一步来说,第二乙电极导线40b与第三乙电极导线40c相独立且分隔,其中第二乙电极导线40b布设于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且分别和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乙电极36bN连接。而第三乙电极导线40c布设于第三发光单元36c及第四发光单元36d之间,且分别和第三乙电极36cN及第四乙电极36dN连接。第一连接导线50b布设于次像素区34a与34b远离次像素区34c与34d的一侧(例如外侧),而第二连接导线50c布设于次像素区34c与34d远离次像素区34a与34b的一侧(例如外侧),即。此外,第二乙电极导线40b横跨第一连接导线50b并与第一连接导线50b连接,第三乙电极导线40c横跨第二连接导线50c并与第二连接导线50c连接。换言之,第二乙电极导线40b与第一连接导线50b交错(例如:垂直),第三乙电极导线40c与第二连接导线50c交错(例如:垂直),且第二乙电极导线40b与第三乙电极导线40c实质上平行。
[010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乙电极36aN及第二发光单元36b的第二乙电极36bN可通过第二乙电极导线40b并经由通孔41b及第一连接导线50b连接至驱动电路,而第三发光单元36c的第三乙电极36cN及第四发光单元36d的第四乙电极36dN可通过第三乙电极导线40c并经由通孔41c及第二连接导线50c连接至驱动电路。通过此一设计,可通过第一连接导线50b及第二连接导线50c分别传递不同的信号至第二乙电极导线40b及相连接的发光单元以及第三乙电极导线40c及相连接的发光单元,以达成信号区隔的目的。
[0106]请参照图7,图7为本发明的发光单元的部分剖视图。以第一发光单元36a为例,其分别包含一基板100,其中基板100可为蓝宝石、半导体、碳化硅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前述的组合。举例而言,本发明较佳以蓝宝石基板为范例,在基板100上设置一缓冲层110,其中缓冲层105的材质较佳为氮化铝(AIN)。在缓冲层110上设置一第一型半导体层120,其中第一型半导体层120例如为N型氮化镓(N-GaN)、N型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其述的组合。在第一型半导体层120上设置一有源层130,其中有源层130较佳为多量子阱(MultipleQuantum Well,MQW)结构。在有源层130上设置一第二型半导体层140,其中第二型半导体层140例如为P型氮化镓(P-GaN)、P型钙钛矿、或其它合适的材料或其述的组合。在第一型半导体层120上设置第一型电极150,在第二型半导体层140上设置第二型电极160,其中第一型电极150与第二型电极16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铜(Cu)。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是指N型,第二型是指P型,即二者型态极性不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型是指P型,第二型是指N型,即二者型态极性不同。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甲电极36aP与第二发光单元36b的第二甲电极36bP分别当作第二型电极160,且分别设置于其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的第二型半导体层140上,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乙电极36aN及与第二发光单元36b的第二乙电极36bN分别当作第一型电极150,且分别设置于其所对应的发光单元的第一型半导体层120上。
[0107]请参照图8A,图8A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自电容型触控模块设计的局部示意图。图8A的设计结构相当于图4的次像素区34a?34d的延伸布局,亦即以阵列方式排列多个次像素区34a?34d,因此相关元件的布局位置不再赘述。
[0108]如图8A所示,第一乙电极导线60a与第二乙电极导线60b横跨第一连接导线70a并经由穿孔62a与第一连接导线70a连接,第三乙电极导线60c与第四乙电极导线60d横跨第二连接导线70b并经由穿孔62b与第二连接导线70b连接。其中,第一乙电极导线60a与第二乙电极导线60b当作自电容触控的一个感测电极及第三乙电极导线60c与第四乙电极导线60d当作作为自电容触控的另一个感测电极并分别由第一连接导线70a及第二连接导线70b接收驱动信号,并且在感应到触摸行为时(即第一连接导线70a的电容变化),分别由第一连接导线70a及第二连接导线70b接收感应信号并发送至逻辑电路计算(图未示)后,判断接收感应信号的位置。此外,电极导线与第一连接导线70a连接的数目以及电极导线与第二连接导线70b连接的数目依照自电容触控设计需求。
[0109]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发光单元的甲电极导线及乙电极导线较佳可布设于同一层,亦即呈水平关系,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连接每个发光单元的甲电极的甲电极导线,例如连接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甲电极36aP的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定义为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阳极电压为范例。而连接每个发光单元的乙电极的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定义为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阴极电压为范例。并且,由阳极(例如:甲电极)电压与阴极(例如:乙电极)电压电压差的大小,控制发光单元36a的发光亮度。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是选择性的使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以时间差的方式间隔地于不同时间下分别进行控制信号与影像控制脉冲信号的传递。将于后面举例说明各信号间的相对关系。
[0110]请同时参照图8A与图8B,图8B为对应于图8A的驱动显示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举例来说,第一乙电极导线60a自对应连接的第一连接导线70a接收外部电路控制信号CS,而控制信号CS与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由具有时间差(即信号波形随时间变化)的一共同电压脉冲信号及一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组合而成,即控制信号CS,可同时控制灰阶与控制触控信号。此外,第一乙电极导线60a可自第一连接导线70a收集触控信号变化SP并由第一连接导线70a的电容变化产生触控感应结果,经逻辑电路计算后而可达判断触摸位置。因此,第一连接导线70a在显示阶段可当作传递第一乙电极导线60a的电位,在触控阶段可当作传递感应扫描脉冲信号,即第一连接导线70a具有上述收集触控信号变化SP及接收控制信号CS的两项功能。
[0111]请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应用于互电容型触控模块设计的局部示意图。图9的设计结构类似于图8,两者主要差异在于图9还包含了多条方向触控电极。由于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时可在布线上提更多的空间,因此可用于增设上述的方向触控电极,而不会影响到像素的数量与像素开口率。
[0112]如图9所不,以第一触控电极80a为例,其沿着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延伸分布至第一发光单元36a、第二发光单元36b、第三发光单元36c及第四发光单元36d中各自的至少一侧边。换言之,第一发光单元36a、第二发光单元36b、第三发光单元36c及第四发光单元36d中任一者均会有一侧边与延着第一方向Y的第一触控电极80a比邻。此外,第一乙电极导线65a及第二乙电极导线65b分别由第一连接导线70a与第二连接导线70b接收驱动信号,第一乙电极导线65a及第二乙电极导线65b分别形成为与第一触控电极80a搭配的第二触控电极80b,并由第一触控电极80a与第二触控电极80b的电容变化产生触控感应结果,且分别经由第一触控电极80a或第二触控电极80b来传递触控感应结果。
[0113]举例来说,第一连接导线70a与第二连接导线70b可以是独立的列信号或串一起的等电位信号,并且可视情况与第一触控电极80a搭配。进一步来说,若第一触控电极80a与第三触控电极80a’为独立行信号,则第一连接导线70a与第二连接导线70b可为独立列信号,因此第一发光单元36a、第二发光单元36b、第三发光单元36c与第四发光单元36d构成一最小触控单元。另一方面,若第一触控电极80a与第三触控电极80a’为串一起的等电位信号,则第一连接导线70a与第二连接导线70b可为串一起的等电位信号,因此如图9所示的16个发光单元构成一最小触控单元。
[01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乙电极导线65a在第一发光单元36a及第二发光单元36b之间具有沿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361延伸的狭缝95。举例而言,第一触控电极80a包括主线路82、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侧线路83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支线路84。主线路82沿垂直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侧361的第三侧363延伸。侧线路83与主线路82连接,且连接于(例如垂直连接于)主线路82。支线路84与侧线路83连接且实质上平行主线路82,且支线路84自侧线路83分支而出,并伸入狭缝95中,即支线路84与所对应的电极导线(例如:第一乙电极导线65a)相互分隔开来,且支线路84会延伸至所对应的电极导线(例如:第一乙电极导线65a)之内,其垂直投影于基板上的形状会类似H型、双U型上下连接形状、或其它合适的形状。通过此一设计,可增加第一触控电极80a布设的密度,增加触控感应的精准度及敏锐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发光单元的甲电极导线及乙电极导线较佳可布设于同一层,但不以此为限。另外,连接导线与方向触控电极较佳可布设于不同层,亦即呈上下关系,但不以此为限。
[0115]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每个发光单元的甲电极的甲电极导线,例如连接第一发光单元36a的第一甲电极36aP的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定义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阳极电压为范例。连接每个发光单元的乙电极的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定义用于控制发光单元的阴极电压为范例,且可收集电容差变化所形成的感应信号。方向触控电极例如第一触控电极80a则用于定义收集电容差变化。以较佳实施例而言,是选择性的使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以时间差的方式间隔地于不同时间下分别进行控制信号的输出及触控信号变化的接收及发送。
[0116]请同时参照图9与图1O A,图1O A为对应于图9的驱动显示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举例来说,乙电极导线(例如第一乙电极导线65a)自对应连接的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接收外部电路一控制信号CS,而控制信号CS由具有时间差(即信号波形随时间变化)的一共同电压脉冲信号及一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组合而成。如图1OA所示,甲电极导线是(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接收一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对应于共同电压脉冲信号的时序。
[0117]举例来说,当感应扫描脉冲信号SP未具扫描电位-VS(例如可为时间区间T2时的感应扫描脉冲信号)时,如前述的驱动电路(图未示)输出驱动信号使得甲电极导线(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具有第一操作电位,进而使发光二极管(例如第一发光单元36a)产生对应于第一操作电位的发光亮度。当感应扫描脉冲信号具扫描电位-VS(例如可为时间区间Tl时的感应扫描脉冲信号)时,如前述的驱动电路不输出驱动信号,使得甲电极导线(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约具零电位,此时并不会使发光二极管(例如第一发光单元36a)不正常的发光。
[0118]换言之,甲电极导线避开连接导线所接收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的扫描脉冲,利用落后或领先的脉冲电压控制连接导线与乙电极导线之间的压差达控制灰阶。此时连接导线70a或70b用以传递感应扫描脉冲信号,触控电极80a或80a’仍可独立收集因手指触摸所造成的电容变化(对应于共同电压脉冲信号),经逻辑电路计算后而可达判断触摸位置。因此,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在显示阶段可当作传递乙电极(例如第一乙电极导线65a)的电位,触控电极(例如第一触控电极80a)在触控阶段可当作传递感应扫描脉冲信号。
[0119]请同时参照图9与图10B,图1OB为对应于图9的驱动显示方法的电位时序范例图。如图1OB所示,控制信号CS由具有时间差(即信号波形随时间变化)的一共同电压脉冲信号及一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组合而成。甲电极导线是接收一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是由一影像控制基础信号及一补偿脉冲信号组合而成。补偿脉冲信号对应于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的时序。较佳而言,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中的影像控制基础信号通过相对于控制信号CS的电压差给定时间达不同亮度的表现进而可用来调整灰阶。由于控制信号CS中包含有感应扫描脉冲信号会造成压差变化,因此影像控制脉冲信号VP也需加入补偿脉冲信号,以补偿前述的压差变化。此时方向触控电极仍可独立收集因手指触摸所造成的电容变化(对应于共同电压脉冲信号),经逻辑电路计算后而可达判断触摸位置。
[0120]举例来说,当感应扫描脉冲信号未具扫描电位-VS(例如可为时间区间T2时的感应扫描脉冲信号)时,如前述的驱动电路(图未示)输出驱动信号使甲电极导线(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具有第二操作电位,进而使发光二极管(例如第一发光单元36a)产生对应于第二操作电位的发光亮度。当感应扫描脉冲信号具扫描电位-VS(例如可为时间区间Tl时的感应扫描脉冲信号)时,如前述的驱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使得甲电极导线(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具有第三操作电位,其中第三操作电位用以补偿扫描电位-VS,进而使发光二极管(例如第一发光单元36a)产生对应于甲电极导线(例如为第一甲电极导线38a)与连接导线(例如第一连接导线70a)的电位差(即第三操作电位减去扫描电位-VS)的发光亮度。
[0121]综上,本发明是将两相邻次像素区内的发光单元的电极以镜射方式排列,使得发光单元的相同极性电极相邻且由同一电极导线连接,因此可有效减少电极导线的布设数量,故可在相同面积内放入更多的次像素区,进而可提高显示面板分辨率。
[0122]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显不面板,包含: 第一发光单元,包含第一甲电极及第一乙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两端; 第一甲电极导线,与该第一甲电极电连接; 第二发光单元,位于该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第一侧,包含第二甲电极及第二乙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两端,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位于该第一发光单元远离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一乙电极位于该第一发光单元朝向该第二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二甲电极位于该第二发光单元远离该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二乙电极位于该第二发光单元朝向该第一发光单元的一端; 第三发光单元,位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垂直于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包含第三甲电极及第三乙电极,分别位于该第三发光单元的两端; 第四发光单元,位于该第三发光单元的一侧,并与该第二发光单元相接,包含第四甲电极及第四乙电极,分别位于该第四发光单元的两端,其中该第三甲电极位于该第三发光单元远离该第四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三乙电极位于朝向该第四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四甲电极位于远离该第三发光单元的一端,该第四乙电极位于朝向该第三发光单元的一端;以及 第一乙电极导线,布设于该第一发光单元、该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三发光单元及该第四发光单元之间,并分别与该第一乙电极、该第二乙电极、该第三乙电极及该第四乙电极连接; 其中,该第一乙电极导线自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延伸至该第三发光单元及该第四发光单元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甲电极及该第一乙电极的设置与该第二甲电极及该第二乙电极的设置以该第一乙电极导线为中线呈镜像对称分布,且该第三甲电极及该第三乙电极的设置与该第四甲电极及该第四乙电极的设置以该第一乙电极导线为中线呈镜像对称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进一步包含一连接导线延伸于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第三发光单元间以及该第二发光单元及该第四发光单元间;其中,该第一乙电极导线横跨该连接导线,并与该连接导线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连接导线在一显示阶段可控制该第一发光单元、该第二发光单元、该第三发光单元及该第四发光单元的灰阶,该连接导线在一触控阶段为一第一触控电极用以产生触控感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进一步包含: 第二触控电极,包括: 主线路,沿该第二发光单元延伸至该第四发光单元方向平行排列; 侧线路,与该主线路连接,且垂直该主线路;以及 支线路,与该侧线路连接,且平行该主线路; 其中,该第一触控电极与该第二触控电极产生触控感应结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触控电极与该第二触控电极设置于同一模层中。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乙电极导线在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第二发光单元之间具有沿该第一侧延伸的一狭缝,该支线路自该侧线路分支而出,并伸入该狭缝中。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乙电极导线自该连接导线接收一控制信号,该甲电极导线接收一影像控制脉冲信号,该控制信号与该影像控制脉冲信号具有时间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影像控制信号由一影像控制基础信号及一补偿脉冲信号组合而成,该补偿脉冲信号则对应于该感应扫描脉冲信号的时序。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发光单元及该第二发光单元分别包含: 第一型半导体层; 有源层,设置于该第一型半导体层上;以及 第二型半导体层,设置于该有源层上; 其中,该第一甲电极与该第二甲电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二型半导体层上,该第一乙电极与该第二乙电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型半导体层上。
【文档编号】H01L27/32GK105870156SQ201610334746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发明人】吴宗典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